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 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 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应用鼻胃管引流治疗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同时应用鼻肠管早期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30名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行鼻胃管引流及同时置鼻肠管,第2天行胸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位置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同时监测胃残量。结果 30例患者在鼻胃管引流治疗同时均一次性鼻肠管置管成功,置管后次日恢复早期肠内营养。结论鼻胃管与鼻肠管在伴应激性溃疡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联合应用是治疗应激性溃疡同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雪蓉  徐仲璇  李玉洁  张欣 《吉林医学》2011,(10):2022-202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25例患者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指标优于经鼻胃管途径患者,而呕吐、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鼻胃管途径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途径行肠内营养比经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鼻胃管与鼻肠管对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给予营养,观察组采用鼻肠管给予营养,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和压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减少发生误吸、反流、肺部感染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较鼻胃管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留置鼻肠管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集78例脑干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留置鼻肠管组39例、对照组即留置鼻胃管组39例,持续给予肠内营养乳剂鼻饲14 d,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营养指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少。结论:脑干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留置鼻肠管更安全有效,更适合需要长期鼻饲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患者40例,其中床旁盲插鼻肠管组20例,鼻胃管组20例。观察2组腹胀、腹泻、呕吐、误吸、呃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鼻肠管组腹胀、腹泻、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鼻胃管组(P < 0.05),误吸、呃逆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较传统的鼻胃管可以有效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鼻肠管与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并发症的优缺点.方法:将89例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4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食物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所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食物返流、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金连 《吉林医学》2023,(6):1547-155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选取110例sTBI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NIT组和进行鼻胃管插管的NGT组。NIT组通过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而NGT组接受鼻胃管插管来获取营养,共持续10 d。比较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肠道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与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以及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肠内营养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水平。结果:在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Hb、Alb和PAB含量以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基本无差异,在经过不同途径的10 d肠内营养后,NIT组和NGT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而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均有所降低,且NIT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研究期间NIT组发生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和血糖紊乱比率明显低于NGT组(P<0.05)。结论: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sTBI患者通过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以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鼻胃管与鼻空肠管在危重老年患者中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为老年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肠内营养,分别采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观察2组患者第5、第10、第15天时营养状况、并发症及30d病死率。结果:进行肠内营养后鼻空肠管组白蛋白较鼻胃管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其他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管组吸入性肺炎和返流发生率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鼻空肠管组30d病死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腹泻、管腔堵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营养并减少吸入性肺炎和返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组(n=39),另一组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组(n=39)。入院后24~48 h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和第15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5天,鼻肠管组患者NIHSS评分、呕吐、胃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但两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与经鼻胃管营养支持相比,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肠内营养引起的胃肠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胃管与鼻空肠管2种肠内营养途径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胃管,另一组采用鼻空肠管,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3、6、10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红蛋含量、白蛋白,记录两组置管10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结果:置管后第6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均高于胃管组,第10天鼻空肠管组的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高于胃管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鼻饲方式对重症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做为肠内营养治疗标准,观察三种不同鼻饲方式时返流和误吸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鼻-空肠管或鼻-胃管联合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减少重症患者返流和误吸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了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鼻-空肠管或鼻-胃管联合鼻-空肠管管饲在预防返流和误吸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4 d后,分析2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统计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鼻胃管留置,采取鼻肠管留置下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2 5例胃手术患者 ,术前将鼻肠管与胃管一同插入胃内 ,术中将鼻肠管置入空肠输出襻 ,术后应用营养液作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早 ,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胃手术后通过鼻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方便 ,可明显促进肠功能恢复 ,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鼻胃管与螺旋型鼻肠管在应用中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在55~72岁。其中4例应用传统的鼻胃管,另4例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同时作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8例患者中,4例置鼻胃管,另4例中其中3例在置管3 d内营养管均自行到达空肠,1例在X线透视帮助下到达空肠,当营养管到达空肠后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2周左右进行对比。应用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无1例发生腹泻、腹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通过进行测量腹围、臀围等方法比较,均较鼻胃管的效果好。结论:在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更好地保证其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与传统鼻胃管营养三种营养方式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单纯鼻空肠管营养或传统鼻胃管营养,记录三组患者在置管前、置管后8天及15天的营养状况,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记录各组15天内消化道出血、腹泻、反流、误吸、坠积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置管15天后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组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及传统鼻胃管组(P<0.05),而15天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后两组。单纯鼻空肠管营养组使用效果也优于传统鼻胃管组。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鼻空肠管联合鼻胃管减压营养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鼻胃管与螺旋型鼻肠管在应用中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年龄在55~72岁。其中4例应用传统的鼻胃管,另4例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同时作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8例患者中,4例置鼻胃管,另4例中其中3例在置管3 d内营养管均自行到达空肠,1例在X线透视帮助下到达空肠,当营养管到达空肠后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2周左右进行对比。应用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无1例发生腹泻、腹胀等营养相关并发症,通过进行测量腹围、臀围等方法比较,均较鼻胃管的效果好。结论:在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更好地保证其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不同营养途径即鼻胃管与鼻肠管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总结归纳临床中适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途径。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于颅脑外伤24 h循环稳定后给予鼻饲处理,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研究组采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误吸、返流、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花费。结果:研究组误吸、返流、肺部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优于鼻胃管,能有效减少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及住院时间,且安全可靠容易实施,是一条实用、高效的临床营养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