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准确诊断过敏性肺炎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过敏性肺炎10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短期内(4~15天)的X线胸片复查。结果:每例病人双肺原病灶均见短期内吸收消失,少部分病例肺野内重新出现新病灶,嗜酸性细胞均见增高。结论:此病例病灶均分布双肺野,且病灶周界模糊,短期复查病灶吸收消失,加之嗜酸性细胞增高,即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eosinophilicpneumonia)又称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eosinophilicsyndromes)或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 ,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4型 :①单纯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或Loffler综合征 ;②慢性嗜酸性肺炎或迁延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 ;③热带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④哮喘型嗜酸粒细胞肺浸润症或过敏性支气管曲菌病。各型常交叉重叠 ,临床上不易截然划分。本病四个类型有着共同的呼吸道症状 ,包括咳嗽、气短、胸闷和哮喘等。1 单纯型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 .1 特点 单纯型全身症状轻微 ,X…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雾化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引痰,并同时检测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67.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13%(P<0.01);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11.3%,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0.07%(P<0.01)。结论诱导引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并且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为敏感,且易于检测,有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肺炎又称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吕佛琉氏综合征。是一种以无症状的或症状轻微的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有肺部X 线的暂时性浸润的良性疾病。本文介绍一例两次闻到浓度较高的来苏尔气味后均引起过敏性肺炎。病例摘要患者陈××,女,30岁,护士。住院号82——155。  相似文献   

5.
<正>嗜酸性肺部疾病(ELD)是一组在血液、呼吸道、肺泡和(或)组织间隙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ELD在1936年最先被命名为Lffler综合征。1943年Weingarten用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PE)来描述一组具有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双肺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1952年Reeder与Goodrich将之命名为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E)的临床表现,观察其多样性,减少误诊漏诊,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2016年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EGE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及方法、确诊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最终确诊21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分别以腹痛、腹泻,腹胀、伴恶心和呕吐等就诊入院;多数有哮喘病史、皮肤或药物食物过敏史。临床分型以黏膜型为主16例,浆膜型3例,混合型2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骨髓增生活跃,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腹水化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肠镜见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等表现;腹部CT亦可见肠壁增厚、可见腹水;19例患者激素治疗有效治愈。结论 EGE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性,需得到更多临床医生及病理科医师的认识及关注,以尽早诊断及治疗,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的分析,提高对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合并感染率。结果:25例PCP患者胸部X线片或CT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9例(36%)[其中4例(44%)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炎)4例(16%)[其中3例(75%)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弥漫性感染12例(48%)[其中10例(83%)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为艾滋病合并单纯PCP的最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则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病变或双肺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川及周边地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寄生虫病与结核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我院收治的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寄生虫病与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寄生虫病患儿146例,结核病患儿21例,两者年龄、性别及地区分布特点相似,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寄生虫病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结核病组(P<0.05);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胸部CT结果均以斑片影、条索影、结片或结节影、肺门或纵膈淋巴结增大、胸膜增厚多见。寄生虫病组中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均为86%;结核病组中2例胸腔积液和2例腹腔积液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22%、20%及25%。结论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儿童寄生虫病与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相似,不易区分;但两类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寄生虫病患儿浆膜腔积液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结核病患儿嗜酸性性粒细胞增高不明显,可辅助临床医师鉴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3例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的临床x线表现。指出本症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实验室检查为持续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经激素治疗后很快恢复吸收,但亦可迅速回升。胸部x线检查能发现相对特征性表现,即为反转性肺水肿征,复发迁延性片状阴影,广泛性网织状及斑点状阴影等。文章最后扼要分述了本症与过敏性肺炎、肺结核、支原体肺炎、何杰氏病、红斑性狼疮等之鉴别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es,EGPA)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0例EGPA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合并多种肺外表现,且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升高。首诊误诊15例(75%),误诊为支气管哮喘8例,过敏性肺炎、肺结核各2例,支气管哮喘并消化道出血、周围神经炎、过敏性皮炎各1例;漏诊1例。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肌电图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活检)均确诊为EGPA,予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其中3例效果差,后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随访1年,14例临床症状缓解,2例症状加重,4例死亡。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完善肌电图、活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可避免或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