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黄芩苷是双黄连粉针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报道称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与黄芩苷有关,本研究旨在阐明黄芩苷的致过敏作用机制,探索一种能够避免多种中药制剂引起过敏的方法。方法:本文采用活性酯法制备黄芩苷全抗原,建立黄芩苷致豚鼠过敏性变态反应的动物模型;通过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PCA)、豚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离体回肠收缩试验分析黄芩苷致过敏作用的变应原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黄芩苷特异性抗体。结果:黄芩苷与牛血清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耦联成功。致敏豚鼠激发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小便失禁直到呼吸停止死亡等症状,组织HE染色显示豚鼠出现了典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特征。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表明致敏豚鼠体内同时存在黄芩苷特异性IgE和IgG型抗体,IgE和IgG两抗体之间无相关性。19只致敏豚鼠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84%,特异性IgG水平与特异性IgG抗体效价之间有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青霉素类过敏反应的机制,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与食入性、气源性致敏原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检测219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8种普通过敏原(包括4种食入性和4种气源性)和8种青霉素主、次要抗原决定簇。结果:青霉素过敏病人中,至少一种青霉素类药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62.10%,至少一种普通过敏原IgE抗体阳性率为42.92%,食入性致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和气源性致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23.29%。青霉素抗体阳性病人组中,食入性致敏原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5),且食入性致敏原IgE与青霉素IgE呈正相关(r=0.213,P=0.002);气源性致敏原IgE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气源性致敏原IgE与青霉素IgE无相关性(r=0.119,P=0.08)。结论:食入性致敏原对IgE介导的青霉素过敏病人的致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IgE抗体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公认,IgG抗体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IgG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四种亚类。IgG与过敏反应的关系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亚类有关。为探讨IgG及其亚类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分析与特异性IgE抗体的关系,以期为青霉索过敏反应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ST)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8种抗原决定簇(BPO—PLL、BPA—PLL、PVO-PLL、PVA-PLL、APO—PLL、APA-PLL、AXO—PLL、AXA-PLL)特异性IgE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8种特异性IgG、IgG3和IgG4抗体。结果:164例过敏病人中,IgG、IgG3和IgG4的阳性率分别为28.05%、13.39%、12.80%。其中,迟发过敏反应组的IgG3阳性率显著高于速发过敏反应组(P〈0.05)。皮试阴性组的IgG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试阳性组(P〈0.01),并且皮试阴性用药后出现过敏症状组的IgG阳性率显著高于皮试阳性同时出现过敏症状组(P〈0.05)。IgG在主要抗原决定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次要抗原决定簇(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病人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的情况。方法:采用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检测420例青霉素过敏病人体内8种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BPO、PVO、APO、AXO、BPA、PVA、APA和AXA)以及11种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CEXO、CLO、CEZO、CPZO、CTO、CZO、CXO、CEXA、CLA、CEZA、CPZA)。结果: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检出阳性率随所检测抗原决定簇种类的增多而增高,并且检测5种与检测11种抗体所得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20例病人中有73例(t7.38%)存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有95例(22.62%)至少一种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呈阳性。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组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抗体阴性组(P〈0.01)。对具有相同或相似侧链结构抗生素的次要抗原决定簇特异性IgE抗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APA-IgE与AXA-IgE,APA-IgE与CEXA—IgE,AXA—IgE与CEXA—IgE,BPA-IgE与CLA—IgE水平均正相关(P〈0.05),且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抗体阳性组头孢氨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青霉素过敏病人存在与头孢菌素的交叉过敏反应,交叉过敏反应率达17.3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以河南汉族临床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检测血清中针对青霉素药物的8种特异性IgE抗体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的方法检测HLA-DRB等位基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E抗体阳性组DR14.1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并且在速发型和荨麻疹组DR14.1基因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IgE抗体阴性组DR17、DR18、DR9、DR13.1、DR14.1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14.1基因与IgE抗体的产生有关,可能为抗体阳性过敏反应的保护基因,并且与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出现荨麻疹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注射液中过敏原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鱼腥草注射液中的过敏原成分及其致敏机理。方法分别用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蒸馏液、吐温80、阴性对照物和阳性对照物对豚鼠和Brown Norway(BN)大鼠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并用吐温80首次静脉注射豚鼠和BN大鼠进行类过敏试验。观察其行为学反应并检测动物血清中组胺、IL-4、IgE、IgG和IgM的水平。结果阳性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组、吐温80组和鱼腥草蒸馏液组动物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行为学过敏反应,且动物血清中的组胺、IgE和IL-4水平,以及阳性对照组和吐温80组的BN大鼠血清中IgM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IgG、IgM及鱼腥草蒸馏液组BN大鼠血清中组胺和IL-4水平无显著变化。吐温80类过敏试验组,动物的行为学及血清中各生化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吐温80为鱼腥草注射液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Ⅰ型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而不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类过敏反应。鱼腥草蒸馏液中含有其他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抗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2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特异性IgE、IgG抗体,进一步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结果 52例过敏病人特异性IgE、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44.2%,若RAST与ELISA联合检测,IgE和IgG抗体总阳性率增至63.5%。荨麻疹组BPO—IgG水平高于过敏性休克组(P<0.01),过敏性休克病人BPA—IgG水平明显高于BPO—IgG(P<0.01),荨麻疹组内BPO—IgE水平与BPA—IgE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比过敏性休克组高。研究结果提示,荨麻疹与BPO—IgE和BPA—IgE关系密切,过敏性休克与BPO—IgE和BPA—IgG关系密切;同时检测IgE和IgG抗体,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为了探讨IgG抗体与多重过敏反应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分别检测72例多重过敏病人和258例仅对。种过敏原过敏病人血清16种过敏原(花生、鸡蛋、牛奶、海蟹、春季花粉、豚草花粉、尘螨、室尘、BPO—IgG、BPA—IgG、APO—IgG、APA—IgG、AXO—IgG、AXA—IgG)特异件IgG、IgE抗体;正常对照组为146例无任何过敏史和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结果:多重过敏病人血清BPO-IgG,APO-IgG,AXO-IgG,AXA-IgG抗体及鸡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BPA-IgG,APA-IgG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它过敏原特异性lgG抗体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所有过敏病人中,多重过敏病人血清花生、牛奶、春季花粉及尘螨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单一过敏原过敏者;两组过敏者特异性IgE抗体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多重过敏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显著低于单一过敏原过敏者(P〈0.05)。推测,多重过敏者体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的下降,对机体保护作用减弱,从而其过敏的过敏原数量多于其他过敏者。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在多重过敏反应中可能为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研究齐墩果醇酸(oleanolic acid,OA)对6-氨基青霉烷酸APA-蛋白致敏豚鼠过敏休克的对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抗原建立豚鼠过敏休克模型,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测定致敏豚鼠血清抗体滴度,荧光测定致敏豚鼠肺组胺含量,大鼠颅骨骨膜法测定肥大细胞脱粒率.结果:OA可明显降低APA-蛋白致敏豚鼠过敏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抑制致敏豚鼠血清抗APA-抗体生成;降低肺组胺含量;抑制豚鼠PCA反应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OA对抗过敏休克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血清抗APA抗体生成,并降低组胺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双黄连注射剂中引起工型过敏反应的致敏性物质,建立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方法:将双黄连注射剂与正常兔血清体外孵育制备抗原,免疫新西兰纯种兔,制备抗双黄连注射剂中过敏性物质的抗血清,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及抗体特异性。结果:双抗夹心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稀释至1:128倍仍为阳性,间接竞争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并绘制抑制曲线,得到回归方程I:13.3621gC+50.503,相关系数r=0.966,半数抑制浓度IC50=0.92mg/mL。结论:此法初步建立了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对双黄连注射剂中致敏物质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gG抗体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IgG抗体的相关因素。方法:为探讨IgG抗体在食物过敏反应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分别检测61例食物过敏者及269例非食物过敏的过敏者血清四种常见食物过敏原(花生、鸡蛋、牛奶、海蟹)特异性IgG、IgE抗体;正常对照组为65例无任何过敏史和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结果:除了食物过敏者以外,在非食物过敏的过敏病人血清中,也检测到了四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非食物过敏者血清花生、鸡蛋、牛奶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高于食物过敏者(P〈0.05),而且非食物过敏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食物过敏者(P〈0.05),但两组间IgE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物过敏者血清四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非食物过敏者血清中,花生、鸡蛋、牛奶三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食物过敏的过敏病人血清海蟹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过敏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在食物过敏反应中可能为保护性抗体: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原对过敏者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鱼腥草提取物抗过敏作用。方法用比色法测定鱼腥草提取物对肥大细胞毒性影响,通过IgE诱导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结果正常组OD值为(1.21±0.40),鱼腥草高剂量组OD值为(1.29±0.41),鱼腥草提取物对肥大细胞无毒性作用,伊文思蓝在正常组(72.25±3.21)μg/g,在鱼腥草中剂量组为(172.34±13.64)μg/g,在鱼腥草高剂量组为(162.35±12.68)μg/g,均能明显抑制了PCA中血管通透性(P<0.05)。结论鱼腥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机制,评价侧链结构在交叉过敏反应中的地位。方法:采用RAST分别检测了420例青霉素过敏病人和34例头孢菌素过敏病人体内8种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BPO、PVO、APO、AXO、BPA、PVA、APA和AXA)以及11种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CEXO、CLO、CEZO、CPZO、CTO、CZO、CXO、CEXA、CLA、CEZA、CPZA),采用RAST抑制试验检测了4例典型过敏病人特异性抗体对多种药物及其不同侧链和母核结构的识别位点。结果:头孢菌素过敏病人血清中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青霉素过敏病人(P〈0.01)。特异性IgE抗体检出阳性率随所检测抗原决定簇种类的增多而增高,并且检测9种与检测19种抗体所得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454例病人中有90例(19.82%)存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抗生素交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过敏病人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的情况,并改进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检测34例头孢菌素过敏病人体内8种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BPO、PVO、APO、AXO、BPA、PVA、APA和AXA)以及11种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CEXO、CLO、CEZO、CPZO、CTO、CZO、CXO、CEXA、CLA、CEZA、CPZA)。结果:特异性IgE抗体检出阳性率随所检测抗原决定簇种类的增多而增高,并且检测5种与检测11种抗体所得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4例病人中有32例(94.12%)至少一种头孢菌素特异性IgE抗体呈阳性,18例(52.94%)存在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交叉过敏反应,19例(55.88%)至少一种青霉素特异性IgE抗体呈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鱼腥草注射液中的过敏原及其致敏机制,并建立药物过敏原筛选的方法。方法分别用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蒸馏液、吐温80、阴性对照物和阳性对照物对BALB/C小鼠、SD大鼠进行异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并对RBL-2H3细胞进行体外致敏试验。检测BALB/C小鼠和BN大鼠抗血清中IgE的含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大鼠蓝斑直径大小及体外致敏实验中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结果鱼腥草注射液A组、鱼腥草注射液B组、吐温80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和阳性对照组的BALB/C小鼠和BN大鼠血清中的IgE水平均显著升高。当BALB/C小鼠抗血清稀释比例为1∶2时,SD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呈阳性;BALB/C小鼠抗血清稀释比例为1∶8时,仅鱼腥草注射液B组和阳性对照组SD大鼠呈阳性;BALB/C小鼠抗血清稀释比例为1∶32时,各组SD大鼠均未见阳性。体外过敏试验结果显示:鱼腥草注射液组、吐温80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和上清中组胺释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吐温80为鱼腥草注射液的主要过敏原,其致敏机制是由IgE介导的,经过吐温80的首次致敏和二次激发出现有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机体异常的免疫调节,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鱼腥草蒸馏液中含有其他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体外过敏试验结果与动物试验结果一致,体外致敏模型可用于药物过敏原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以及血清样本效价测定,综合评价黄芪甲苷注射液对动物的致敏作用,为临床拟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ASA: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0.4、1.6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1 d,3倍剂量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动物过敏症状;PCA: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0.5、2.0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制备抗血清;将致敏血清稀释后sc给予另一批大鼠进行被动致敏,约48 h后激发,30 min后麻醉处死,观察皮肤过敏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ASA:黄芪甲苷注射液在0.4、1.6 mg/kg剂量下各只豚鼠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阴性;PCA:黄芪甲苷注射液0.5、2.0 mg/kg剂量下大鼠被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清样本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黄芪甲苷注射液体内ASA和PCA试验均无过敏反应,动物血清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药物的特异性抗体,提示临床使用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鱼腥草注射液及其辅料吐温80(Tween-80)静脉给药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Beagle犬类过敏及过敏实验,观察给药后动物行为变化和检测血浆中组胺、IgE、IgM、IgG的含量。结果 含有Tween-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及Tween-80组动物给药后出现显著的行为异常,血浆组胺升高,而IgE变化不规律,IgG、IgM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鱼腥草注射液中导致犬严重类过敏反应与Tween-80有关。建议Beagle犬的过敏及类过敏试验,应作为中药注射液致敏试验的必做实验,行为异常及血浆中组胺为主要的判定指标,IgE作为辅助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及类过敏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鱼腥草注射液及其辅料吐温80(Tween-80)静脉给药的致敏性。方法采用Beagle犬类过敏及过敏实验,观察给药后动物行为变化和检测血浆中组胺、IgE、IgM、IgG的含量。结果含有Tween-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及Tween-80组动物给药后出现显著的行为异常,血浆组胺升高,而IgE变化不规律,IgG、IgM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鱼腥草注射液中导致犬严重类过敏反应与Tween-80有关。建议Beagle犬的过敏及类过敏试验,应作为中药注射液致敏试验的必做实验,行为异常及血浆中组胺为主要的判定指标,IgE作为辅助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小鼠静注10mg/kgYC-93能显著抑制PCA反应,并能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本品对致敏豚鼠肺组织因抗原攻击所致的肺灌流量减少具有拮抗作用,使灌流量基本不变。并对致敏和正常豚鼠因抗原和组胺及SRS-A所诱导的喘息具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RAST)检测 13 0例青霉素过敏病人血清中 9种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 (BPO ,AXO ,APO ,PVO ,FLUO ,BPA ,AXA ,APA ,PVA)特异性IgE抗体 ,以探讨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并改进过敏反应诊断方法。结果 13 0例过敏病人中有 44例 (3 3 .8% )特异性IgE抗体呈阳性 ,其中 86例皮试阳性和 44例有过敏史病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4.4%和 5 2 .3 % ,后者较前者明显升高 (P <0 .0 5 )。 13 0例过敏病人主要抗原决定簇 (BPO ,AXO ,APO ,PVO ,FLUO)和次要抗原决定簇 (BPA ,AXA ,APA ,PVA)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9.2 %和 2 7.6%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P <0 .0 5 )。根据皮试或发生过敏反应与抗体测定时间间隔分为 4个时间段 :即刻、3 0d内、3 0d~ 2年和 2年以上 ,皮试阳性病人各时间段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 9%、2 8 6%、18 8%和 10 5 % ;有过敏史病人分别为 87.5 %、71.4%、5 3 .3 %和 2 1.4%。研究结果提示 ,次要抗原决定簇在过敏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且过敏病人特异性IgE抗体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