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是1970年代由Endo等人首先发现的新型调脂药物,是一种羟甲戊二酰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它们来源于青霉素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可抑制HMG-COA的菌株。HMG-COA可以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下降。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及不良反应用作简单介绍。1发展现状他汀类药物依据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来源于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液,有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第二代为人工合成的氟伐他汀。第三代为微克级新型调脂药,目前有阿托伐他汀[1]。他汀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一般在2~4h达到血浆峰值浓度。它们均在肝组织吸收,通过细胞色素酶系统进行代谢。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为脂溶性无活性内酯,在肝脏中羟化为活性而发挥作用;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为水溶性本身就是活性代谢物。阿托伐他汀及其代谢物均有活性,低剂量即有效,它们主要经胆汁排出。2临床应用2.1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HLP)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降低血浆中的三酰甘油(TG)也有疗效。2.2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所致的继发性HLP非胰岛素糖尿病主要是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  相似文献   

4.
程艳 《大家健康》2009,(4):69-69
他汀类药物是降脂常用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调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血脂异常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8、12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治疗12周后,氟伐他汀组的TC、LDL-C和TG分别由治疗前的(6.07±1.23)、(3.33±0.61)、(1.71±0.34)mmol/L降至(3.79±0.41)、(2.46±0.23)、(1.19±0.10)mmol/L,阿托伐他汀组的TC、LDL-C和TG分别由治疗前的(6.03±1.19)、(3.39±0.65)、(1.75±0.37)mmol/L降至(3.87±0.45)、(2.55±0.27)、(1.23±0.13)mmol/L,两组的TC、LDL-C和TG均显著降低(均P〈0.01);氟伐他汀组的不良反应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的调脂疗效均显著,氟伐他汀钠缓释片的安全性优于阿托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为调脂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68例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患者进行氟伐他汀词脂治疗共8周。治疗前及服药后4、8周末分别清晨空腹血液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以及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尿素氮(Bun);并进行实验室和不良事件的评价。结果 治疗8周后,TC降低32%,LDL-C降低34%,TG降低28%,HDL-C升高41%;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氟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疗效显著而且由于氟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因此在同类他汀类药物中安全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王晓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54-655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能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和病死率显著降低。现临床中常用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在相同剂量下,其降脂作用依次减弱。我们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伴发高血脂脑梗死治疗,观察其血脂变化及脑梗死再发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的异常,已经成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以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血脂防治指南坚持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作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生的首要干预靶点,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作为次要的干预靶点。目前,临床调脂达标的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结构特点及代谢机制的不同使得他汀类药物具有差异性。本文将着重从化学结构、剂量、生物利用度、酶结合特性、组织穿透力和t1/2、代谢、消除、效力和调节胆固醇(主要是LDL-C)、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匹伐他汀的异同点,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怀勇 《黑龙江医学》2007,31(2):99-10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15)和安慰剂组(n=15)。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need。结果治疗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安慰剂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为(39.11±3.45)%对(34.23±3.14)%,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袁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刘怀昌  严俊儒  徐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205-2207,2209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对老年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氟伐他汀80mg/d。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 A,B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TG(P〈0.01),A组作用强于B组(P〈0.05);同样A,B两组均能升高HDL-C,终点时比较A组仍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20mg/d与氟伐他汀8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和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阿托伐他汀20mg/d作用明显优于氟伐他汀80mg/d,两者均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方法 筛选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0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3),对照组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水平、三酰甘油(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白介素(IL)-6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同时可积极改善血脂水平、生化指标,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高效、安全,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广泛的应用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也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瑞舒伐他汀是新近研发的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物。《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瑞舒伐他汀标准剂量为5~10mg/d,  相似文献   

15.
李亚丽  肖佳灵  彭卉  马彬 《循证医学》2010,10(6):349-354
目的系统评价匹伐他汀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纳入匹伐他汀对比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截止至2010年4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733名病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匹伐他汀具有与阿托伐他汀相似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且具有服用剂量低的优势,但其疗效方面的长期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是胆固醇(Cholesterol,Ch)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除有降低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外,还有中度降甘油三酯(TG)和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循证医学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随着他汀类药物应用越来越广,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其安全性也一直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背景:降脂药物能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或伴有多个危险因素患者的长期死亡率,但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期及之后的炎症过程起何作用尚不得而知。本研究评估了在低胆固醇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患者中,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炎症过程的影响。方法:47例胆固醇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4)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6周,对照组(n=23)不用他汀类药物。分别在患者入院时、第1周和第6周测量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结果:入院6周后对照组的血浆MCP-1和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冯清  乌汉东  刘媛 《广东医学》2002,23(3):305-306
目的 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阿托伐他汀组(56例)和普伐他汀组(60例)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和普伐他汀10mg/d。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脂、磷酸肌酸激酶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6周末,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升高高密度胆固醇(HDL-C)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6%、76%。普伐他汀组分别为67%、21%、72%。两组均未发现转氨酶或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等副作用。结论 阿托伐他汀是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其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疗效明显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为对照,评价国产匹伐他汀钙片1 mg、2 mg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筛选合格的5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钙片1 mg组(A组,n=18),匹伐他汀钙片2 mg组(B组,n=19),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组(C组,n=21)。3组均每日服药1次,疗程共8周,观察降脂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末,A、B、C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1);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间TC、LDL-C、TG、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伐他汀钙片1 mg、2 mg均能明显降低TC、LDL-C,降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