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浸润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术前钡餐透视及术后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例,采用患者口服发泡剂,使胃腔扩张后行SCT容积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远处组织的转移.结果胃壁增厚,依浸润组织结构的不同,可表现为对胃周脂肪层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线的影响.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远处转移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结论通过SCT的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正确诊断胃癌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孙晓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15):59-60
目的:分析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检测对食管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采用螺旋C 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照组患者,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检查准确率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53例,对所有患者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84个,患者在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60.71%,96.43%,85.71%,88.10%。53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其次为高密度灶,延迟期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灶。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反映小肝癌血供特点及影像学特征,能显著提高小肝癌诊断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传统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为胃十二肠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胃镜检查,但这两种方法只能观察胃黏膜表面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是否有侵犯以及腹腔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胃癌CT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中晚期直肠癌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螺旋CT扫描诊断为中晚期直肠癌并且与纤维肠镜活检及其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螺旋CT扫描均显示为中晚期直肠癌,主要表现为肠管环形或半环形增厚、局部肿块形成、肠管周围浸润、肠腔狭窄、局部或远处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及其远处器官转移。按照改良Duke’s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符合率为70.6%其中B1,B2,C,D分期病例敏感性分别为83.3%,50%,66.7%,78.5%,特异性分别62.5%,44.4%,57.1%,100%;按照TNM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T分期总符合率为73.5%,其中T2,T3,T4分期敏感性分别为85.7%,61.5%,78.6%,特异性分别54.5%,66.7%,100%。结论螺旋CT扫描对于中晚期直肠癌的肠周浸润范围、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别是远处转移具有较肯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陈子力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4):318-318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淋巴转移的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238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不同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表现,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构: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为85.62%,敏感度为77.08%;髂总、髂内、髂外、腹主动脉旁、闭孔各部位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依次为68.81%、55.88%、60.91%、96.87%、92.49%,敏感性依次为89.81%、87.47%、76.42%、40.01%、64.26%;髂总、髂内、髂外部位的淋巴结数目在阳性组中明显多于阴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的数目、密度、大小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将分析患者的肺部CT成像情况,以研究双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患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分别进行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时应使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部尖端至隔上水平,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记录扫描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过双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使大部分患者的亚段肺动脉及五级肺动脉可得到显示,达到80%左右显示率,且可清晰显示患者段肺动脉、左右叶肺主动脉及肺主动脉主干显影,其中对于患者段及段以上肺动脉可达到100%显示率。结论利用双排螺旋CT影像技术对肺动脉进行造影,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肺部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有利的医学价值,是一种临床公认的安全、有效、可靠、实用、快捷、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可作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讨论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应用和诊断以及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疑似胰头癌患者30例,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由医师进行诊断研究,再进行结果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胰头癌有25例,另外5例所得图像经由医师诊断均为正常,无胰头癌现象。剩余25例,胰头癌患者的图像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现象。结论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对于胰头癌上的应用很直观可以检查出病灶的大小、位置等,而且对于医师之后的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地依据,可以更好的研究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于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认识以及应用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相信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会逐渐的广泛使用,以及为医师带来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对于胰头癌的检查以及应用技术诊断的价值更高,掌握好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好的去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以及变化,从而提高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在胰头癌上的诊断应用以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食道癌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病理活检证实的38例食道癌患者的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MPR的图像可多角度、多方位清楚地显示食道癌的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局部、远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与临床手术所见符合率高。结论:MSCT的MPR技术对食道癌患者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应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职业粉尘与食道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多因素分析证实耐火尘是鞍钢工人食道癌的危险因素,在均衡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其仍有单独作用,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耐火尘在组成和外表形态上的特点是否与其致癌能力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室内煤烟污染与食道癌发生有关,吸烟与耐火尘暴露,饮酒和室内煤烟污染有协同致癌作用,饮酒和食物中缺乏动物蛋白是食道癌的危险因素,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检测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临床初诊疑为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根据结果来判断MSCT对下肢动脉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8例患者中有1例无法诊断外,其余17例都能清楚显影髂外动脉至月国动脉以上主干及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于1996-1998年调查了林州市10个乡344个村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调查村按照改水类型分为标准改水村犤深机井(井深≥100m)集中供水,改水≥6a犦、非标准改水村犤深机井(井深<100m)集中供水,改水<6a;或不包括山泉水的非机井水犦、未改水村(只饮用山泉水),并在调查村采集水样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标准改水人群食管癌发病率(73.07/10万)和死亡率(58.86/10万)显著低于非标准改水人群(123.21/10万,110.57/10万)和未改水人群(150.93/10万,115.59/10万);各乡标准改水村人口百分比与各乡食管癌发病率(r=-0.9273,P<0.01)和死亡率(r=-0.9758,P<0.01)呈负相关;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标准改水村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标准改水村饮用水所致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数显著低于未改水村(t=5.2098,P<0.01)和非标准改水村(t=2.6324,P<0.01)。结论改水后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eta分析原理对国内22篇有关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OR值及其95%cJ。[结果]吸烟、饮酒、饮茶、热烫饮食、进食快、饮食不规律、食用腌菜、新鲜蔬菜、水果、喜吃咸食、食管癌家族史和精神刺激因素的OR值分别为1.58(1.28,1.95)、1.75(1.28,2.38)、0.54(0.32,0.90)、2.31(1.89,2.82)、2.28(1.69,3.07)、2.79(1.81,4.31)、2.20(1.79,2.70)、0.52(0.35,0.77)、0.77(0.72,0.83)、1.61(1.24,2.09)、3.06(2.26,4.14)和2.26(1.89,2.70)。[结论]吸烟、饮酒、热烫饮食、进食快、饮食不规律、食用腌菜、喜吃咸食、食管癌家族史和精神刺激因素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饮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为食管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放射治疗加光动力疗法长期生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合并光动力疗法对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长期疗效。方法 1991年 10月至 1992年 12月 ,60例中晚期食管鳞癌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 0例 ,常规体外放射治疗DT60 -66Gy/6-7周 ;综合组 3 0例 ,体外放射治疗同对照组 ,当DT40Gy/4周时加用光动力疗法 (PDT)。血卟啉衍生物 (HpD)按 5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 ,48h、72h后在胃镜直视下对食管病变部位分段各行一次光照。波长为 63 0nm的红光 ,输出功率 40 0~ 5 0 0mW /cm2 ,每段光照时间 15min。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满 10年 ,60例中失访 3例 ,随访率 95 0 %。对照组和综合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7%、2 9 9%,10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16 7%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放射治疗加光动力疗法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合型小细胞食管癌(Combined small cell esophageal cancer,C-SCEC)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并明确手术,放疗及化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89年1月-2012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复合型小细胞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0.6%。中位生存期13.7月(4.3~86.5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3%、31.6%、15.8%。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N分期(P=0.01)及M分期(P=0.02)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化疗周期数大于等于4及先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后化疗的治疗方案有提高患者生存趋势(P=0.23和P=0.09)结论 复合型小细胞食管癌病变相对局限,以综合治疗为主,TNM分期,N分期及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联合放化疗或许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