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严重低氧血症、极度呼吸困难和窘迫为特征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是严重创伤后的常见危重并发症。笔者对我院ICU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RD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严重创伤后伴发ARDS的预后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1991年1月~1998年1月我院ICU共收治严重创伤(ISS≥16)伴发ARDS病例24例,其中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伤、挤压伤各2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79岁,平均(4025±1691)岁。死亡14例,存活10例,其中18例为急诊手术后转入。病人受伤部位以胸…  相似文献   

2.
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的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2003-2005年33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对其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73.3%。其中男性155/211例(73.5%),女性89/122例(73.0%)。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24小时尿量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45mmHg者预计死亡概率高,〉60mmHg死亡概率降低。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3月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和66例ARDS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常规、凝血六项、炎症标志物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DS高危患者发展成为ARDS和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6.764,P=0.001)、低蛋白血症(OR=10.54,P=0.002)、白细胞计数(OR=3.912,P=0.012)、纤维蛋白原(OR=9.953,P=0.064)和D-二聚体(OR=4.239,P=0.029).64例ARDS患者中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75%,影响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氧合指数(OR=6.573,P=0.014)、血小板计数(OR=9.376,P=0.003)和低蛋白血症(OR=10.738,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发生风险,APACHEⅡ+低蛋白血症的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92.42%,APACHEⅡ+D-二聚体的敏感度为62.07%,特异度为93.33%;而联合多项指标预测ARDS的死亡风险,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特异度为77.78%,敏感度为60.71%.结论 低蛋白血症或APACHEⅡ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ARDS高危患者发展为ARDS的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较低.严重的低氧合指数、血小板减少及低蛋白血症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预后较差,目前对ARDS的治疗策略仍为器官功能支持治疗。脓毒症的治疗需要早期识别急性肺损伤(ALI),并以预测和预防ARDS为重点。由于脓毒症相关ARDS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特点、治疗的影响及生物标志物等。早期急性肺损伤评分(EALI)、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及其衍生评分对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有一定意义,但目前尚无针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评分研究。该文就脓毒症患者及肺部感染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ALI/ARDS预测评分、LIPS衍生评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建立儿童脓毒性休克预测模型,以期为疾病发生提供早期预警。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7家附属医疗机构2015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因脓毒血症就诊的年龄<14岁患儿155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分为脓毒性休克组287例(研究组)与单纯性脓毒血症组1271例(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以网格搜索算法搜寻XGBoost算法最优参数,XGBoost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共收集80项指标,排除缺失率>30%的14项指标,最终共纳入66项指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4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0项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尿微量白蛋白增加、便白细胞多见、尿蛋白阳性、低钙离子、高乳酸脱氢酶、高尿酸、低白蛋白、高肌红蛋白、高肌酸激酶同工酶MB及高降钙素原。网格搜索得出,当maxdepth=6,eta=0.1时,XGBoost模型性能最佳,测试集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68,模型性能较之前研究有所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5 d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采用降门脉压力药物治疗的234例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5 d内治疗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n=184)与失败组(n=50)。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出血至入院时间、既往静脉曲张出血、脾大、腹水、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联合内镜治疗、使用抗菌药、联合两类降门脉压力药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止血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表现、脾大、腹水、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联合内镜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联合降门脉压力药物与早期止血治疗失败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以呕血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是EGVB早期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内镜治疗是早期止血治疗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表现呕血、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是肝硬化伴EGVB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内镜治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801~199805应用B超及X线检查胃肠穿孔患者共36例,B超诊断32例,X线诊断28例,手术证实34例。本文对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共36例,男21岁,女15岁,年龄16~68岁,平均42岁。1.2 仪器 使用AlokaSSD630型、AlokaSSD1100型腹部线阵探头、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1.3 检查方法 患者均在胃肠穿孔后0.5~5.0h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首先进行仰卧位扫查,然后进行右前斜位扫查,再进行立位扫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杜津 《西南军医》2012,14(5):705-707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条件下ARDS患者的通气效果,为采取最佳体位通气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ARDS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接受侧卧位、侧俯卧位和完全俯卧位通气。监测三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死亡17例,103例患者经改变体位后氧合情况改善,住ICU病房5~23天后转至普通病房。结论 ARDS患者采取间歇侧俯卧位后能明显改善通气效果,从而尽早脱离呼吸机,减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沐舒坦预防和治疗ARDS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沐舒坦(Ambroxol)是一种较新的粘液溶解剂,近年来其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倍受关注,已较多学者将其应用于ARDS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预防和治疗ARDS的机制可能是:(1)减少TNFα和IL-1及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SIRS在肺部的表现;(2)抗氧化作用,阻止氧自由基对肺组织的损伤;(3)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抑制磷脂酶A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降解,增加肺的顺应性;(4)减轻ARDS时气管壁离子转运和电位差的破坏。临床应用大剂量沐舒坦对ARDS的预防、治疗和转归可能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由多种炎性递质及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呈级联放大的炎症继发性弥散性肺实质损伤,以顽固的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综合征;至今仍是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难以预防的临床危重症。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在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及对策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30例严重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血气、PaO2 FiO2 、Qs Qt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 结果 本组患者ARDS占同期胸外伤 (30 6例 )的 9.8% ,占严重胸外伤(730例 )的 41.1%。早期血气分析显示PaO2 为 (6 .5 1± 0 .97)kPa,PaCO2 为 (4.6 4± 1.0 9)kPa ,Qs Qt为 (2 4.72± 8.93) % ,PaO2 FiO2 为 (12 .11± 2 .99)kPa。 30例均给予机械通气 ,平均 6 .8d ,并发肺炎13例。全组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3.3%。治愈者平均住院 34 .2d。 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ARDS ,正确地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及时处理多发伤和休克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同时 ,早期处理并发症和合理应用抗生素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987年12月—2004年12月,本院4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后发生AR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死亡19例,其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死亡率低(2/15)。结论早期诊断,及早采用机械通气,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防治AR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创伤性ARDS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严重创伤患者(ISS评分≥16分)分为创伤后并发ARDS组13例(ARDS组)与创伤后未并发ARDS组39例(非ARDS组),另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半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伤后第1、2、3、7天收集外周血。运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CRP水平在各时相点变化不明显,而非ARDS组CRP水平先升高后降低,ARDS组CRP水平持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ARDS组血清CRP水平升高了10倍多,而ARDS组的CRP水平升高了30多倍;与非ARDS组相比,ARDS组的CRP水平升高了2倍多。结论创伤后急性期CRP水平的升高程度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创伤性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测定严重多发伤急性期外周血血清CRP浓度对预测创伤性ARDS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欧阳方  何娟  马艳 《武警医学》2021,32(11):937-941
 目的 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01至2019-12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ARDS 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状况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1 s用力呼吸容积/肺活量比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aO2、Sp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44.18±5.06)mmHg vs. (49.47±5.24)mmHg],呼吸机通气时间[(2.74±0.90)d vs. (3.98±1.22)d]、ICU治疗时间[(3.19±1.03)d vs. (4.27±1.15)d]和住院时间[(10.98±2.13)d vs. (13.76±2.69)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 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对治疗重症AR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张洁  邢岩  王拥军 《武警医学》2017,28(5):447-44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7例,按是否合并LA分为合并LA组93例,未合并LA组114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LA组与无LA组比较,年龄、高血压、脑梗死史、HCY、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为L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脑梗死病史、HCY、hsCRP与LA发生有关;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与LA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PaO2(91.80±2.31)mmHg,较对照组(83.93±1.40)mmHg在通气24小时时明显升高(P<0.001);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高海拔地区ARDS较传统方法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保护的效果。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64例静脉输注盐酸氨溴索和30例未用盐酸氨溴索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未用盐酸氨溴索(空白对照组,Ⅰ组)、常规剂量组(Ⅱ组)、大剂量组(Ⅲ组)3组患者入ICU时的年龄、体质量、APACHEⅡ评分、痰液量、氧合指数(OI)均无显著差异。经不同治疗后,第1个24 h痰液量分别为(23.67±18.05)、(46.70±38.15)、(158.26±75.20)ml,第2个24 hⅢ组痰液量减少为(110.05±51.00)ml;治疗3 d后,Ⅰ、Ⅱ、Ⅲ组OI分别为(69.46±32.00)、(67.05±41.50)、(108.35±38.02)mmHg,肺顺应性分别为(5.19±2.44)、(7.02±2.00)、(26.45±12.42)ml/mba,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89.74±22.22)、(80.46±12.78)、(69.89±23.59)h,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祛痰均有效,但大剂量对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作用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