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南区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为开展小学生的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自9所学校27个班的518名小学生进行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结果饭前和便后洗手、采用正确洗手方法的学生比例大于90%。对洗手可预防手足口病的知晓率最高(97.09%),但对于洗手可预防流感、寄生虫和腹泻的知晓率较低。正确的洗手行为形成率和对洗手可防疾病的知晓率高年级高于低年级(P0.05);小学生获取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结论小学生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应通过学校和家长深入开展,重点人群是低年级小学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8个区县40所小学4 052名小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6.0%~90.6%之间,平均为65.7%;城区学生大部分题目知晓率高于郊区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传染病相关行为方面,“从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的学生比例为70.1%.吃东西前、上完厕所后、外出回家后,能做到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为73.1%,77.0%和62.8%;能够选择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的比例为65.9%;在3种情况下均能做到每次都洗手且能用正确方法洗的比例仅为35.9%.小学生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分别为家长、教师和医生;喜欢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为观看电视节目、课堂教学和观看多媒体录像.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与传染病相关的部分行为也需加强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选取上海、广州、北京的34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4 089名四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用自填结构式问卷了解被调查学生近1周的洗手行为(包括洗手频率和方法)、学生与家长对洗手相关认知及家庭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率仅为28.2%.家长对洗手必要情境认知的正确率(75.0%)高于小学生(41.6%)(x2=174.485,P<0.05),但家长对洗手方法的正确认知率仅为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呈正相关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OR=2.09,95%CI=1.44~3.05),呈负相关的有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OR=0.57,95%CI=0.33~0.98)、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低(OR=0.53,95%CI=0.33~ 0.86)、家长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53,95%CI=0.33~ 0.86)、小学生对洗手情境认知不正确(OR=0.24,95%CI=0.20~ 0.28).结论 中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生的正确洗手行为整体上不容乐观,并且存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的不平等.要加强对随迁子女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洗手必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的健康教育,尤其是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4.
某市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某市在校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和行为,为开展小学生的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从每所小学的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9人,对有效调查的238名小学生进行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洗手行为中,饭前和便后洗手的比例最高;便后、体育课后和打扫卫生后洗手的比例高年级高于低年级(χ2趋=16.5,10.8,9.5,P值均<0.01);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的频次高年级高于低年级(H=9.0,P<0.05),女生高于男生(Z=-2.6,P<0.01);对洗手可防疾病的知晓率高年级高于低年级(P值均<0.05);对洗手过程知识的知晓率高年级高于低年级(χ2趋=15.4,15.9,34.0,7.9,P值均<0.01);小学生获取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和家长.结论 小学生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应通过学校和家长2个途径深入开展,重点人群是低年级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小学生个人常见卫生习惯及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方法,抽取北京、江苏、河南、湖北、陕西、广西6个省(市)自治区4154名城市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利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4154份,四年级1913份,占46.05%,六年级2241份,占53.95%。小学生总体自报"饭前洗手率"为63.36%,"如厕后洗手率"为73.57%,"洗手时使用香皂(洗手液)等"为53.27%,有"属于自己的毛巾"为94.80%,"早晚刷牙率"为77.92%。四年级女生吃饭前洗手、如厕后洗手、刷牙自报情况均好于男生(P0.01)。六年女生如厕后洗手、洗手时使用香皂、刷牙自报情况均好于男生(P0.01)。通过对调查学校课间学生便后洗手情况进行现场观察,男生洗手率为20.6%,女生洗手率为26.84%。观察率低于自报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地区(OR=1.280,95%CI:1.080~1.517),性别(OR=1.444,95%CI:1.264~1.649),年龄(OR=1.648,95%CI:1.099~2.473)对小学生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影响。结论东部地区城市小学生个人卫生情况较好;女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优于男学生;学校与家长的督促对纠正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为小学生洗手行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法,观察随机抽取的北京市20所项目学校240名小学生的洗手情况.结果 不考虑擦手环节,只有18.8%的小学生按照正确的洗手四步骤洗手;240名小学生中有25.0%洗手时长合格.洗手时洗手用品配备率为53.3%;学校未配备洁手用品的112名小学生均未使用洁手用品;学校配备洁手用品的128名小学生洁手用品使用率为63.3%.240名洗手的小学生中,144人(60.0%)的洗手池边张贴了洗手宣传品.结论 应督促小学生采纳正确洗手方法.建议学校为小学生提供洁手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现状,为风险评估、干预并制定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所小学共1 171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小学生消费零食行为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171名学生中,有922人自报食用零食,占78.7%。小学生常吃零食种类前3位为新鲜果蔬、谷类和坚果。小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为45.4%。在睡前30 min和正餐前后吃零食的学生比例为16.1%和21.3%,小学生选购零食或饮料的前3位原因是味道好、解渴/解饿和方便。86.3%的家长参与决定小学生的零食和饮料。结论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零食消费结构优化,但仍较注重口味,存在不良零食消费习惯;家长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零食行为。加强合理膳食、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对改善小学生健康零食消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正确洗手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洗手相关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11—12月,利用问卷星软件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9个区36所幼儿园和18所小学的7 494名儿童家长开展线上调查。调查内容为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护知识正确知晓、对疫情风险感知程度、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等的情况,以及儿童的洗手行为。  结果  学龄前儿童正确洗手的比例为70.2%,高于小学生(61.9%)(χ2=57.63,P<0.01)。学龄前儿童家长知晓洗手相关知识(36.2%,33.4%)、对疫情风险感知低(28.9%,25.4%)、提供洗手指导(99.1%,97.9%)的比例均高于小学生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2,22.84,18.68,P值均<0.05),学龄前儿童家长自我效能高的比例(75.7%)低于小学生家长(78.2%)(χ2=6.43,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学龄前儿童还是小学生,城区、家长自我效能较高、风险感知低、为儿童提供洗手指导,儿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性高;对于学龄前儿童,非独生子女与正确洗手行为呈负相关(OR=0.79,95%CI=0.69~0.92);对于小学生,女童正确洗手的可能是男童1.21倍(95%CI=1.06~1.39),家长知晓知识者是不知晓者的1.20倍(95%CI=1.04~1.40,P值均<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洗手行为优于小学生,家长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洗手行为的认知,自我效能以及采取的指导行为对于儿童健康行为养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家长指导儿童预防传染病的能力和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9.
了解凉山州彝族儿童手卫生知识和洗手行为现况,分析影响洗手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为探索针对彝族儿童的不良洗手行为习惯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357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自填式和报告式问卷调查.结果 彝族小学生洗手行为习惯形成率为55.20%,手卫生知识得分为(70.9±16.7)分.城乡间比较,农村学生洗手习惯形成率(53.1%)、餐前洗手率(74.7%)均较城镇学生(73.3%,93.3%)低(x2值分别为4.484,4.363,P值均<0.05).手卫生相关知识是促进洗手习惯的因素(OR=1.301),农村户籍、三年级是学生形成洗手习惯的不利因素(OR值分别为0.365,0.465).不良的洗手行为习惯能够增加学生腹泻发病率(x2=8.995,P<0.01).结论 凉山州彝族小学生洗手行为习惯不容乐观.应重点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加大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教育,特别是洗手时机、方法的宣教.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北京市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肥胖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研究其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间的关系,为防制青少年学生肥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4所小学三、四年级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及其家长各2 020名.结果北京市小学生肥胖相关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占0.73%,正确态度持有率为56.75%,良好行为形成率为11.27%.家长的态度与学生的态度及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向学生及其家长传授正确的与肥胖相关的知识及控制肥胖的技能,转变他们错误态度和不良行为习惯,以促进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了解扬州市中小学生洗手相关知识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小学生洗手干预策略及预防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扬州市中小学生697名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小学生洗手知识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洗手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9.54%,95.0%的中小学生有洗手习惯.洗手知识方面,高年级好于低年级(x2=17.55,P<0.01);在洗手行为方面,低年级好于高年级,城市好于农村(P值均<0.01),且与母亲文化水平呈正相关(r=-0.174,P<0.01).30.7%的学生认为洗手困难的原因是“没有时间”,18.8%的学生会因为“水龙头不足”而影响洗手.结论 扬州市中小学生洗手知识与行为整体较好,但洗手意识仍需提高,洗手设施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相关健康行为及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33所小学二~六年级学生18 007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7个口腔健康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为40.8%~93.3%,刷牙率(刷牙≥1次/d)为96.5%,每日早、晚均刷牙者占调查人数的83.4%.小学生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媒体、教师和父母.结论 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欠佳.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教师、家长应加强联系与配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RWSSH)项目地区目标群体在项目实施前的洗手卫生行为现状,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在四川省选30个项目村及收入水平、人口以及地理位置与项目村一致的30个非项目村共600户乡镇家庭进行调查。观察员进入农户家庭,对村民的洗手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项目地区30所小学学生入厕后的洗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不管是项目村和非项目村,村民洗手率都很低,单纯洗手率都不足20%。女性村民的洗手率高于男性。询问农户皂洗手必要性调查显示,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打完农药(30%)、接触粘、油腻、有味或鱼腥味后(18%)和下地/收工回家后(18%)。项目村学校教室内、外均无洗手设施,厕所周围5米内67%没有设置洗手设施,小学生便后洗手率仅3.2%。结论村民洗手率低,农村小学的卫生设施缺乏,小学生洗手行为未养成,亟待通过三位一体项目提高目标人群的卫生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4.
谢莉萍 《现代医院》2009,9(11):154-155
目的了解8~10岁小学生对"七步洗手法"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考量该法的推广现状及对策。方法对新疆哈密地区三所小学520名三到四年级学生,调查其对"七步洗手法"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并对其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步骤培训。结果小学生对洗手知识的知晓率为56.69%,行为形成率为41.60%。结论要进一步加强"七步洗手法"的健康教育,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从小学生做起。注意洗手步骤中的各个环节,完备洗手设施,增强人民群众防御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仙  马超  秦京宁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87-1890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成人期慢性疾病早期营养宣教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西城区4所小学81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西城区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食盐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高盐食品使用情况等.结果 小学生高盐食品和调味品总体消费行为报告率分别为67.6%,53.4%.小学生食用高盐食品行为报告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盐坚果32.8%,奶酪25.0%,火腿肠21.1%.薯片薯条20.7%.食用高盐调味品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番茄酱31.0%,榨菜18.8%,沙拉酱17.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消费高盐食品/调味品与性别、年级、食盐知识总体知晓题目数、学生口味、是否主动购买低盐食品有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 西城区4所小学的学生中存在消费高盐食品现象.家校应共同联合加强学生减盐相关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认读食品标签内容,鼓励其选择低盐食品.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在吉林省5县(市)实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环境与环境卫生(CES)项目,调查项目实施地区的小学生对农村改厕相关的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方法在5个地区中的20个样本村的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共436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中选取1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小学生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情况下的洗手率为61.0%和76.7%;被访谈的小学生中有85.9%知道喝生水没有好处;58.3%的学生对学校厕所的卫生状况满意;67.7%的学生认为获得卫生知识最喜欢的方式为听老师讲课。结论小学生对相关卫生知识了解较多,但相关卫生行为改变不明显。加强教师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健康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对传染病的防范知识和行为状况,为在学校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和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2地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4所学校8 083名中小学生,进行传染病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结果 75.7%的学生知道洗手可预防流行性感冒,36.9%的学生知道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怀疑患肺结核.22.9%的学生有随地吐痰的行为,75.2%的学生基本都能在回家后洗手,80.3%的学生饭前基本能洗手,93.7%的学生能在如厕后洗手.小学生、高中生吃东西前洗手率分别为75.2%,87.2%,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85.7%,95.3%,回家后洗手率分别为74.2%,79.5%(x2值分别为216.57,280.91,149.51,P值均<0.01);女生和男生吃东西前洗手率分别为81.2%,79.4%,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94.0%,90.8%,回家后洗手率分别为77.3%,73.1%(x2值分别为9.84,59.52,26.68,P值均<0.01);回、汉族(其他)学生如厕后洗手率分别为94.7%,90.1%,回家后洗手率为75.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1,15.24,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与防控行为有待提高.应加强在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进行洗手干预,奠定知识基础,改善防控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健康行为现状,为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改善及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度北京市全部在校1 024 47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采用"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33 82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2010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30%,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3.78%。女生肥胖检出率(15.83%)低于男生(29.44%),营养不良率(18.13%)高于男生(9.76%);城区学生肥胖检出率(19.99%)低于郊区(20.76%),营养不良检出率(14.13%)高于郊区(13.27%);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70%)高于中学生(19.81%),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15.46%)高于小学生(12.42%)。郊区学生不健康饮食和运动行为发生情况普遍高于城区学生,更多的女生不吃早餐,更多的男生常吃西式快餐,男生运动锻炼行为好于女生,男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时间长于女生。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应依据不同性别、地区相关行为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丰台区4所小学一~六年级共2 668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相关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家庭因素影响.结果 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7.4%,早餐营养充足的占11.3%;经常吃零食、挑偏食、经常吃水果和经常吃西式快餐等饮食行为的比例分别为35.3%,75.0%,73.1%,3.9%.小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其性别、年级、母亲文化程度、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家长食物选择倾向有关(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广泛开展学校营养教育和学生饮食行为干预,促进学生良好饮食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了解医教结合模式干预小学生洗手的效果,为推广医教结合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嘉定区1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1 239名,每所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医教结合的洗手教育1年时间,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后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总体洗手知识知晓率为92.4%,高于干预前(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50,P<0.05);干预组1周内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洗手行为报告率分别为93.1%,94.1%,86.1%,均高于干预前(89.4%,89.0%,79.1%);“使用洗手用品”“按六步法洗手”“搓洗时间20 s以上”“关水龙头方法”及“干手方法”等现场洗手规范率分别为95.9%,83.0%,87.6%,88.1%,92.0%,均高于干预前(49.0%,41.7%,44.0%,17.1%,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饭前便后需洗手和不愿意洗手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小学生洗手知识知晓、行为报告率及洗手规范率均高于对照组,阻碍洗手原因报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医教结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生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