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十字交叉缝扎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腕背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十字交叉缝扎法治疗,治疗组同时结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79.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字交叉缝扎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腱鞘囊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腱鞘囊肿是指关节附近的腱鞘内的滑液增多后发生疝出而形成的囊肿。临床上多采用针刺、手法挤压、局部注射等法治疗 ,但复发率高。近几年来我科采用小针刀加手法治疗本病 2 0例 ,均一次治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0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7~ 6 8岁 ;病程 3个月~  相似文献   

3.
腱鞘囊肿在骨伤科门诊极为常见,多见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发,一般认为创伤是主要原因,既影响外观美,又给腕关节活动带来不适,握力减弱。我们于1998年以来,采用小针刀加药物治疗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针刀治疗腕背腱鞘囊肿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背腱鞘囊肿是发生于腕关节背侧腕伸肌腱附近的囊性肿物 ,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近年来运用小针刀治疗此病 5 0例 ,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 18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5 6岁 ;病程最短 4个多月 ,最长 1年余 ;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华  文蕾  郑吉琦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58-658
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我们采用针刀透刺配合埋线治疗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5年;腕背侧腱鞘囊肿40例,占本组病例80%。  相似文献   

6.
围刺法治疗腱鞘囊肿41例梁云霞,嵇玲梅(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233000)腱鞘囊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腕关节、足背、窝等处,古称"筋聚"、"筋结"。我们采用围刺配合拔罐法治疗腱鞘囊肿41例,临床上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腱鞘囊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几年,笔者对腱鞘囊肿用三棱针刺破加压包扎治疗35例和采用三针交叉剌行电针后加压包扎治疗33例,作疗效观察,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后者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8例,女性60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三棱针刺破加压包扎治疗35例,三外交叉剌行电针后加压包扎治疗33例。2 治疗方法 第一组用三棱针刺破囊肿壁后挤出囊液,再在局部用一元硬币加  相似文献   

8.
针刀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腕背腱鞘囊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有才 《四川中医》2010,(11):125-126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腕背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腕背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以针刀联合中药外用治疗;对照组24例则单纯采用针刀治疗。结果:经1~2次治疗,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1次治愈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腱鞘囊肿疗效突出,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腕部腱鞘囊肿是手部常见病,多发生于腕背部。目前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手法挤压、针刺[1]、药物、注射、手术等,而且复发的情况还是占一定比例,而注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手术治疗腱鞘囊肿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自1999年2月以来,笔者采取拇指碾压手法为主治疗本病1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1例,女8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9岁,平均35岁;腕背部腱鞘囊肿93例,腕掌部47例。采取单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拳击法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站收治60例腱鞘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当时痊愈54例,无效6例,总治愈率为90%。结论:对腱鞘囊肿采用拳击法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使其尽快康复,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州市中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5– 羟色胺 (5–HT)、β– 内啡肽(β–ET)水平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氏量表(BI)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 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5–HT、β–E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β–E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BI 评分以及 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及 N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取 小针刀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颈肩部功能,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黄卿  张洁  林凯 《光明中医》2009,24(8):1508-1509
观察小针刀治疗冈上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冈上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30例予手法治疗,治疗结束2周及3个月后,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药诊断疗效标准>中冈上肌腱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两种方法均有效,但小针刀组疗效更佳,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大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牵引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小针刀联合正骨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骨肽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单号列为治疗组,双号列为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用小针刀配合骨肽液疗法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配合骨肽液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小针刀并颈椎引伸复位法联合应用治疗颈性眩晕的远期疗效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颈椎引伸复位法、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及物理疗法治疗,分别评定治疗结束后30d及结束后60d的疗效,对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疗程结束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30d、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颈椎引伸复位法,是治疗颈性眩晕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疗效稳定,远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个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2%(60/63),高于对照组的82. 5%(5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HSS评分、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关节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中疼痛评分、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骨摩擦音关节个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小针刀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关节肿胀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作用机制。方法:400例CSA患者随机分成A(药物治疗组)、B(小针刀治疗组)、C(推拿手法治疗组)、D(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组)4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0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有效率。结果:B、C、D 3组VA、BA的Vm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I接近正常。A组治疗总有效率66.0%,B组总有效率78.6%,C组总有效率80.2%,D组总有效率96.0%。结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Vm、PI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98-801
目的 :探讨常规针刀联合骨减压针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针刀治疗组(A组)和常规针刀联合骨减压针治疗组(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刀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骨减压针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骨关节炎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较B组明显偏低(P0.05)。治疗后可见B组患者休息痛、活动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的评分均较A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B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A组明显偏低(P0.05),细胞变形指数较A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 :常规针刀联合骨减压针治疗可有效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钩刀松解法治疗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钩刀松解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钩刀松解法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指总活动度(TAM)评分情况,活动痛、压痛、屈指阻抗力痛评分及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组患者活动痛、压痛、屈指阻抗力痛评分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1周,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个月、3个月2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AM评分总有效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8.0%、98.0%,对照组分别为90.0%、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病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复发率为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超声引导下钩刀松解法治疗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较传统钩刀松解法更有效、安全,且操作者更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小针刀治疗。治疗组56例穴位埋线,于小针刀治疗后5min,在皮下注射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无菌2号羊肠线以专用埋线针,从标记处以45°刺入皮下组织,深度为3.5~5cm,然后缓慢退针,使羊肠线留在皮下,酒精棉球压迫30s,止血后创可贴固定创口;小针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随访1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