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α-奈异硫氰酸脂(ANIT)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黛矾散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青黛组、明矾组、黛矾散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用ANIT复制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黛矾散及其组分对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学及肝组织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TBil、DBil、ALP、TB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黛矾散组及UDCA组大鼠ALT、TBil、DBil、ALP、TBA显著降低(P0.05),青黛组大鼠ALT显著降低(P0.05),明矾组大鼠ALP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胆管增生;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破坏,门管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轻度增生;各治疗组大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黛矾散及其组分能不同程度拮抗ANIT所致胆管损伤所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用聚肌胞苷酸(PolyⅠ:C)建立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小鼠多重药物抗性相关蛋白2(MRP2)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黛矾散治疗PBC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青黛组、明矾组、黛矾散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应用PolyⅠ:C建立PBC模型,观察黛矾散及其组分对PBC小鼠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学及肝细胞膜转运体MRP2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AMA、ALP显著升高(P0.05),MR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AMA、ALP显著降低(P0.05),MR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黛矾散组及熊去氧胆酸组升高最为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模型组小鼠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普遍中-重度变性,门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轻度增生,向周围肝组织穿插,呈早期肝硬化趋势;治疗组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及胆管增生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黛矾散及其组分能不同程度改善PBC模型小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提高MRP2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郇稳史  丽璞 《肝脏》2020,(2):155-157
目的通过对SS合并PBC患者中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检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明Th17、Treg细胞对SS合并PB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SS合并PBC患者22例,SS患者48例,选取健康志愿者68名。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肝功能指标、Th17、Treg和TH17/Treg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SS合并PBC组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腹水、消化道出血、口干、食管静脉曲张、发热及眼部干涩等主要临床表现为20例(90.9%,20/22),高于对照组37例(77.1%,37/48),(P<0.05)。而体质量减轻的患者SS组(46例,95.8%)明显多于SS合并PBC组(17例,77.3%),(P<0.05)。SS合并PBC组患者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酶(γ-GT)和TBil均高于SS组和健康组(P<0.05)。SS合并PBC组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为[16.6(10.1,22.5)%],明显高于SS组[9.4(7.0,13.0)%,P<0.05]及健康组[4.9(4.3,9.8)%,P<0.05];SS合并PBC组Th17/Treg细胞比值[0.52(0.42,0.62)]均明显高于SS组[0.25(0.14,0.37),P<0.05]及健康组[0.22(0.13,0.26),P<0.05]。结论SS合并PBC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及其比值明显失衡,提示Th17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致病过程。此外,Th17/Treg比值与某些肝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黛矾散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肝内胆汁淤积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以基础治疗加黛矾散(1.5g/次,3次/d)口服;对照组患者以基础治疗加熊去氧胆酸(150mg/次,3次/d)口服.分别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观察各项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28.57%,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分别为14.29%、5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Bil、DBil、ALT、TBA、ALP、GGT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黛矾散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CHC-LC)患者外周血Th17/Treg失衡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HC患者96例,其中CHC患者54例(CHC组)、CHC-LC患者42例(LC组)、健康体检者40例(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的外周血Th17/Treg细胞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IL-17及TGFβ,同时检测HCV RNA、AST、ALT、TBil。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 LC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5.97±0.84)%]、Treg细胞比率[(3.14±0.72)%]、Th17/Treg(1.90±0.52)均显著高于HC组[(2.39±0.46)%、(1.72±0.53)%、(1.39±0.12)]和CHC组[(4.75±0.67)%、(2.81±0.87)%、(1.69±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2.95、47.21、17.34,P值均0.001)。LC组的各细胞因子IL-6、IL-17、IL-10及TGFβ均显著高于HC组和C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0.38、574.11、23.90、36.97,P值均0.001)。Th17细胞比率、Treg细胞比率、Th17/Treg及各细胞因子(IL-17、IL-6、IL-10、TGFβ)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性(ALT:r值分别为0.633、0.525、0.631、0.931、0.841、0.372、0.343,P值均0.05;AST:r值分别为0.597、0.502、0.564、0.873、0.813、0.365、0.337,P值均0.05),Th17细胞比率、Treg细胞比率、IL-6、IL-17、TGFβ与TBil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44、0.231、0.401、0.339、0.307,P值均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可能与CHC及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h17/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可能对CHC-L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加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及对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补肾方组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组,四氯化碳溶液皮下注射造模。用药组在第4周开始分别给予健脾补肾方和健脾补肾方加味,第8周末处死。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Foxp3和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血清IL-4和IL-17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TBA)、ALP、TBil、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肝脏胶原沉积明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增多(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健脾补肾组血清ALP、TBA、TBil和AL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健脾补肾方加味组血清ALP、TBA、TBil、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各用药组肝脏胶原沉积和αSMA表达明显减少(P值均0.05)。与健脾补肾方组相比,健脾补肾方加味组TBA、ALT和AST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高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显著增高(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增高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肝组织IL-17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且IL-17和Foxp3基因表达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降低且IL-4和IL-17水平比值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健脾补肾方加味可以提高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eg/Th1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黛矾散及其各组分对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 (EB)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影响。采用EB复制雌激素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 ,并观察黛矾散及各组分对实验大鼠血清、肝匀浆及肝细胞亚膜中观察指标的影响。雌激素所致肝内胆汁淤积中 ,血清总胆汁酸 (TBA)、总胆红素 (TBil)、及ALT、ALP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总胆固醇(Tch)明显下降 (P <0 0 5 ) ;肝匀浆、毛细胆管膜中ALP亦明显升高 (P <0 0 5 ) ;肝匀浆及肝窦膜中Na+ -K+ -AT Pase、Mg+ + -ATPase活性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经口投予黛矾散及其组分明矾和青黛后 ,均可不同程度拮抗雌激素所致上述变化 ,且黛矾散的作用优于单用明矾或青黛的作用 ,而明矾的作用又优于青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2组均给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取黄连温胆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硬度值(LSM)以及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GGT)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 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LSM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 2组间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 79、2. 60,P值均0. 01),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降低(t=2. 47,P 0. 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P值均0. 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 56%,治疗组总有效率90. 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1,P 0. 05)。结论在西医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疗效显著,调节Th17/IL-17炎症轴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在免疫性肝炎大鼠模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是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C)组、慢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CC)组和健康对照(HC)组。AC组和CC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α-galcer和刀豆蛋白A(ConA)建立,H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等;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外周血和脾脏悬液中Th17、Treg细胞频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并计算Th17/Treg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与HC组比较,AC组、CC组血清中ALT、AST、TBil均升高,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782、20.765、16.088、74.181,P值均<0.001)。HE染色,与HC组相比,AC组、CC组分别出现急慢性肝细胞损伤改变。与HC组相比,AC组Th17细胞频率及蛋白(RORγt)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reg细胞频率亦升高(P<0.05),Th17/Treg比值也显著上升(P<0.05);CC组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频率均显著升高,Th17/Treg比值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α-galce及ConA均可成功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均未出现死亡,肝组织学及血清生化学变化符合急、慢性免疫性肝炎特点。Th17/Treg失衡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其免疫状态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Th17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4例PBC患者(PBC组)和20例健康人群(HC组)的外周血和肝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淋巴细胞/Th17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7、IL-22水平,比较2组间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清IL-17、IL-22与ALP、GGT的相关性,同时对比CD4~+T淋巴细胞/Th17、IL-17在PBC不同病理学分期表达的水平。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和血清IL-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IL-17表达水平与ALP、GGT均呈正相关(P0.05),PBCⅢ-Ⅳ期外周血、肝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Th17水平高于PBC I-Ⅱ期(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Th17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D4~+T淋巴细胞/Th17的深入研究可能对于明确PBC的病因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变化,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西区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36例作为稳定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9例作为急性加重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吸烟者22例作为吸烟对照组,不吸烟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血清IL-17、IL-10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并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reg细胞分数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及血清IL-10水平低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及血清IL-10水平低于稳定期组(P0.05);吸烟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组受试者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患者FEV1%、FEV1/FVC低于吸烟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患者FEV1%、FEV1/FVC低于稳定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分数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36、-0.694,P0.05),Th17/Treg细胞比值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2、-0.222、-0.748,P0.01),而外周血Treg细胞分数与FEV1、FVC%、FEV1%/FV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7、0.368、0.822,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而Th17/Treg细胞失衡与吸烟、COPD病情变化及肺功能损伤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D4+IL-17+辅助性T细胞(Th17)及Th17/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博来霉素皮下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外周血及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模型组皮下注射博莱霉素4周,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注射0.1 mL PBS。采用HE染色和Masson’s染色观察两组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肺组织及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L-17水平;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肺实质组织中IL-17和维甲酸相关孤独受体(RORγt)的mRNA的表达,并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模型组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程度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Th17/Treg及外周血IL-17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肺实质RORγt和IL-17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和肺组织Th17及Th17/Treg、外周血IL-17的水平与肺组织羟脯氨酸水平、肺部纤维化评分、肺组织炎症反应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肺纤维化模型Th17及Th17/Treg表达均增高;Th17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病,Th17/Treg失衡可能通过加重肺纤维化免疫炎症,促进肺部胶原纤维的沉积,在肺纤维化的发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46例与非心房颤动组1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Th17/Treg水平,外周血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心房颤动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脑卒中、心肌梗死、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情况与非心房颤动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以及Th17/Treg水平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两组Treg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高于非心房颤动组(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h17/Treg、IL-6、IL-17均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明显的Th17/Treg细胞平衡紊乱,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达到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结核抗结核化学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Treg比率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肝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90例,抗结核化学治疗2周后,21例患者ALT和(或)AST≥2×正常值上限(ULN),作为伴有肝损伤的肺结核组;其余69例ALT和(或)AST〈2×ULN,作为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抗结核化学治疗前抽取外周血检测Th17/Treg比率和肝脏生物化学指标,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抗结核化学治疗前后Th17/Treg比率的变化及其与ALT、AST的相关性。数据采用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抗结核化学治疗前,两组间Th17、Treg及Th17/Treg比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结核化学治疗2周后,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和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Th17[(2.522±0.388)/mL比(2.075±0.369)/mL,t=3.633,P〈0.01;(2.326±0.348)/mL比(1.929±0.402)/mL,t=6.468,P〈0.01)]和Th17/Treg比率(0.618±0.104比0.489±0.107,t=3.553,P〈0.01;0.554±0.108比0.450±0.098,t=6.353,P〈0.01)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reg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均P〉0.05);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Th17(t=2.203,P〈0.05)及Th17/Treg比率(t=2.345,P〈0.05)均较不伴肝损伤的肺结核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17/Treg比率与AI.T呈正相关(r=0.849,P=0.044),与AST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h17/Treg比率的变化与肺结核抗结核化学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小鼠模型中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其重要的调节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第8、16、24周PBC小鼠模型及正常对照小鼠(每组6只)-80℃冻存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含量;选取各组小鼠-80℃冻存肝脏标本,使用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FOXP3含量;选取各组小鼠常温保存肝脏石蜡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标记FOXP3+Treg细胞,对汇管区淋巴细胞及FOXP3+Treg进行细胞计数。结果除16周PBC小鼠与24周PBC小鼠血清中TGF-β1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0.174±0.084 vs.0.285±0.080,P=0.041)外,其他各组小鼠之间(包括8、16、24周PBC小鼠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小鼠肝脏中均未测出FOXP3蛋白;根据PBC患者分期,PBC小鼠模型分期主要在1期和2期;各组PBC小鼠汇管区淋巴细胞数与同时期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意义(8周:394 vs.8,P=0.004,16周:392 vs.19,P=0.000,24周:171vs.18,P=0.000),且24周PBC小鼠汇管区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16周PBC小鼠(171 vs.392,P=0.006);16、24周PBC小鼠Treg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同时期正常对照小鼠(11 vs.0,11 vs.0,P值分别为0.032,0.032)。结论 24周左右PBC小鼠肝脏病变进入纤维化阶段,同时期外周TGF-β1增高,肝脏组织Treg细胞数目增多;TGF-β1及Treg细胞与PBC肝纤维化有关,TGF-β1可能对Treg细胞的增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程度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TNF-α、Th17、Treg检测。比较两组外周血TNF-α、Th17、Treg、Th17/Treg水平,并分析其与COPD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外周血TNF-α、Th17、Treg、Th17/Tre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外周血TNF-α、Th17、Th17/Treg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Treg水平低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5);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TNF-α、Th17、Th17/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检验,外周血TNF-α、Th17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Treg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NF-α、Th17水平在COPD中异常升高,且随病情程度逐渐上升;Treg水平在COPD中异常下降,并随病情程度逐渐下降,有助于判断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还可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结肠固有层黏膜局部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UC组,n=5),检测UC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NC组,n=5)结肠固有层黏膜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的水平,用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6、IL-10、IL-17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在DSS诱导的UC小鼠结肠固有层黏膜中,Th17细胞水平均高于NC组(P0.05);IL-17A水平高于NC组(P0.05);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UC模型小鼠结肠固有层黏膜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NC组(P0.05)。UC模型小鼠血清及结肠固有层黏膜单核细胞中,IL-6的水平高于NC组(P0.05),而在其他组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C模型小鼠中,血清及结肠固有层单核细胞中IL-6的水平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在UC模型小鼠结肠固有层黏膜中存在Th17/Treg细胞的失衡,局部IL-6升高参与了Th17/Treg细胞间的分化失衡,从而在UC模型小鼠的免疫异常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免疫调节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ACI患者129例,根据是否合并有T2DM将其分为单纯ACI组67例和ACI合并T2DM组62例。另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 (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及相关效应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ACI合并T2DM组Th1、Th17、Th1/Th2、Th17/Treg及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Th2、Treg及白介素-10(IL-10)降低;与单纯ACI组相比,ACI合并T2DM组Th1、Th17、Th1/Th2、Th17/Treg及IL-17和TNF-α升高,Treg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 Alc)与Th1、Th1/Th2、Th17/Treg、IL-17和TNF-α呈正相关(r=0. 35~0. 56,P 0. 05);与Treg和IL-10呈负相关(r=-0. 46,-0. 39,P 0. 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Th1影响因素,舒张压(DBP)和Hb Alc是Th2及Th1/Th2影响因素,LDL-C和空腹血糖(FPG)是Th17影响因素,TG和Hb Alc是Treg影响因素,LDL-C和Hb Alc是Th17/Treg影响因素。结论 ACI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数目减少及Th1/Th2和Th17/Treg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5,(11)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肝细胞不同程度损伤的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109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32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47例(CHB组)、肝细胞癌伴活动性肝炎30例(HCC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以及CD3+、CD3+CD4+T细胞含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结果与对照组Treg细胞比较,ASC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9,P0.05);CHB组、HCC组升高明显(t=2.988、7.569,P0.05),均高于ASC组(t=2.456、7.177,P0.05);HCC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P0.05);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r=0.546、0.587,P0.01)。与对照组Th17细胞比较,ASC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9,P0.05);CHB组和HCC组均明显升高(t=3.910、6.725,P0.05),且HCC组高于CHB组(t=6.580,P0.01);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r=0.546、0.617,P0.01)。在Th17/Treg比值上,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HBV感染者中呈正相关(r=0.487,P0.05),对照组Th17/Treg比值最低(0.15%±0.14%),CHB组、HCC组升高明显(t=2.015、5.056,P0.05),Th17升高更为明显。结论随着HBV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升高,Th17、Treg细胞构成免疫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机体受到Th17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变化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3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HBLF)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及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水平进行检测.计数资料应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比较检验.结果 ACHBLF组Th17分化相关因子IL-1β为(3.97±2.85) pg/mL,IL-6为(12.75±8.87)pg/mL,IL-21为(360.0±335.7)pg/mL,比健康对照组的IL-1β[(1.87±0.94)pg/mL,q=4.559,P<0.01)、IL-6[(5.28±o.72)pg/mL,q=7.309,P<0.01)和IL-21[(46.68±20.17) pg/mL,q=6.946,P<0.01)均明显上调.ACHBLF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q=3.972,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ACHBLF组相比,CHB组Treg细胞分化相关因子TGF-β明显升高(q=4.536、5.323,均P<0.01),外周血Treg比例也明显升高.ACHBLF组Th17细胞效应因子IL-17A水平最高,ACHBLF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γ=0.74,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中,宿主免疫存在Th17和Treg失衡,ACHBLF组以Th17细胞活动为主,CHB组以Treg细胞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