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近10余年来有关丹参及其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资料,从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房室模型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7-羟基-2-羰基-2,3-二氢苯并呋喃基)-(4→3)-2-(2E)-烯丙酰氧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1)、丹酚酸D(2)、原儿茶醛(3)、迷迭香酸(4)、紫草酸(5)、丹酚酸B(6)和丹酚酸Y(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D内酯。 相似文献
3.
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保护肝细胞、抗肺纤维化等作用。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是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复方丹参滴丸中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法对丹参药材和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进行测定,并模拟复方丹参滴丸提取工艺,对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这5个丹酚酸类成分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在丹参药材中,主要有2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酚酸B(占总酚酸比例90%)和迷迭香酸(5%);而在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有8个丹酚酸类成分,即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B、D、T、U,其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相对较高。在提取加工中,紫草酸和丹酚酸B、E、T、U能转化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主要的终产物。结论丹参药材选择丹酚酸B作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而丹参药材在制备复方丹参滴丸的过程中,丹酚酸类成分发生了化学转化,产生了8个主要的丹酚酸类成分,并以其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最高,又因丹参素具有种属来源特异性,故从化学成分层面上,复方丹参滴丸选择丹参素作为君药丹参的质量标志物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6.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显示,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分别在进样量0.006 00~4.00,0.006 15~4.10,0.006 00~4.00,0.006 06~4.04,0.006 09~4.06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3,0.999 4,0.999 3,0.999 1,0.999 2;回收率(n=6)分别为98.9%(RSD 0.75%),98.1%(RSD 1.2%),100%(RSD 0.77%),98.7%(RSD 1.7%),102%(RSD 0.68%).按所建方法对13批样品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8.
9.
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的代表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为寻找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Fenton反应,根据公式计算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建立量效关系曲线,通过量效曲线算出清除率为50%时样品的浓度(IC50)值.结果:四种酚性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大小顺序为: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表明丹酚酸B的作用最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作用相近.结论: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丹参煎煮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煎煮过程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考察了丹参饮片在不同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下的煎出液中丹酚酸B、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多种成分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丹参中的主要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会而逐步降低;而同时,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则持续增加。结论:丹参酮类成分水煎煮很难溶出;丹参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主要是来源于丹参酚酸类成分在较高温度下的逐步降解;测定或提取丹参中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不宜采用长时间、高温煎煮的方式;丹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久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建立HPLC-ELSD法测定丹参及其提取物中Na、K元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epherisorb SCX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醋酸铵(醋酸调节pH值至4.8)-乙腈(70∶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100℃,载气体积流量2 L/min,检测器增益为2.结果Na元素在19.7~197.0 μg/mL (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K元素在35.0~350.0 μg/mL (r=0.999 5)线性关系良好;Na、K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0.2%,RSD分别为0.7%、0.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用于测定丹参及其提取物中Na、K元素. 相似文献
14.
15.
一测多评法测定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外标法测定其在丹参中的量,同时测定丹参酮ⅡA与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的相对校正因子,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3种成分的量,实现一测多评;用外标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的量,比较其与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各成分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测定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法在丹参中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测定中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优化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前处理过程中丹参浓缩膏的石硫工艺。方法使用鱼刺图法对丹参浓缩膏石硫工艺涉及的各个参数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筛选出了9个潜在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即石灰乳质量分数、加石灰乳速度、搅拌速度、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硫酸质量分数、加酸速度、加酸后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和静置温度。采用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法对9个潜在CPP进行进一步筛选,确定了石灰乳质量分数、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加酸后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为石硫工艺的CPP。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建立CPP和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根据石硫上清液中各指标需要达到的水平,通过计算获得基于概率的设计空间。结果推荐的石硫工艺操作空间为石灰乳质量分数12.0%~13.0%,加石灰乳后搅拌时间40~50 min,加酸后搅拌时间30~35 min,静置时间16~20 h。结论在设计空间内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石硫工艺中间体质量一致性,本研究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挖掘整理含丹参-当归的方剂,利用统计软件系统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次、频率及丹参-当归配伍特征和主治中医病证频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统计共筛选出含丹参-当归药对的方剂390首,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涉及中药504味,使用频次≥60的中药共22味,除丹参、当归外,核心高频药物为川芎、甘草、白芍、肉桂、地黄、牛膝6味。通过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有丹参-当归-川芎、丹参-当归-甘草、丹参-当归-白芍。主治病证涉及105种,频次≥10的中医病证10种,以瘀血疼痛病症、妇科病症为主。通过网络可视化得到治疗月经病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白芍-香附,治疗痹证的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川芎-肉桂,治疗虚劳病核心中药组合为丹参-当归-牛膝-肉桂-防风。结论 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中药为白芍、川芎、肉桂等,优势病证为月经病、痹证和虚劳病,揭示了丹参-当归药对的用药规律,为该药对在临床合理用药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微小RNA (microRNA,m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控miRNA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以9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芪-丹参药对(3.4 g/kg)组,每组9只;黄芪-丹参药对组给予黄芪-丹参药对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对各组大鼠肾组织进行miRNA测序。结果经黄芪-丹参药对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压显著降低(P0.01),大鼠肾小球分叶不明显,系膜区增生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115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8个差异表达miRNA上调、47个差异表达miRNA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药对组筛选得到91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7个差异表达miRNA上调、24个差异表达miRNA下调。差异表达miRNA的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肾组织miRNA-142-5p、miRNA-3585-5p、miRNA-219a-5p、miRNA-122-5p和miRNA-125b-1-3p表达与miRNA测序结果趋势一致。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主要富集于阴离子跨膜转运、突触前、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方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自噬、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途径。结论miR-219a-5p、miR-3585-5p和miR-142-5p可能是黄芪-丹参药对延缓高血压肾损害进程的直接靶点。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加工与贮藏方法对商洛产丹参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几种加工和贮藏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素以及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的影响,以寻找出丹参药材的最适加工和贮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晒干、烘干加工处理丹参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分别贮藏0、1、2、4、6、9、12、18、24个月,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中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量,并观察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结果 40~80℃烘干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对丹酚酸B造成明显损失;丹参素的量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当干燥温度高于70℃,对丹参的表面和断面颜色产生影响.采用40~60℃烘干所得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量及丹参的表面和断面色泽优于传统的晒干法.结论 从活性成分量的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加工方法应以40~60℃烘干为宜,贮藏方法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24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