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常规体检中肺部薄层CT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肺部小病变被发现,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双肺病变的患者,这一部分患者往往需要经历两次住院、两次麻醉、两次手术,这就给患者造成了身体和心理的二次打击,同时需要忍受两侧肋间胸腔镜手术后留下的两侧胸部切口的长期疼痛,远期生活质量较差[1]。近些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术后24 h、72 h、1周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VATS下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72 h疼痛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较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5)
目的比较剑突下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接受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89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手术组(A组,n=52)和3孔胸腔镜手术组(B组,n=37)。对两组患者术中临床指标,术后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镇痛次数均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12 h及24 h,B组患者VAS评分、Prince-Henry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χ2=10.250,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单侧自发性气胸合并双肺肺大疱采用电视胸腔镜下双侧肺大疱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03年1月到2011年1月期间行胸腔镜双侧肺大疱同期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并与同时间段行单侧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的患者6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双侧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单侧手术组,术后留置胸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侧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单侧手术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随访24个月,在随访12个月内的气胸复发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24个月的气胸复发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侧自发性气胸合并双侧肺大疱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双侧大疱同期手术,能有效地预防气胸复发和对侧气胸发作。该方法安全、可行、有效,值得在临床上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疗法,用于治疗多发性肺大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激光治疗前先测定肺功能、肺气肿程度、肺大疱的范围、肺压缩情况。将肺气肿在胸部X光片、CT片上分为4个级别(轻、中、重、特重度),肺野在胸部X光片上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区,CT片上主动脉弓、肺中点、膈肌的3个水平面也分为4个区。 操作过程:对患肯实施全麻,气管内插入双腔管,使患侧肺萎陷,将胸腔镜置入肺大疱区,在镜下放入激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疗效分析单根法朱恩良隆桂麟张辅贤李国庆钟戚晓敏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近年来逐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因避免了常规开胸过程,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恢复良好,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1,2]。我科应用胸腔镜作肺... 相似文献
7.
8.
2006年11月-2007年4月,我们收治1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术前经肺部CT检查确诊,气胸均由肺大疱引起。本组均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侧肺大疱经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切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探讨双侧肺大疱及/或自发性气胸施行同期切除的可行性,并与常规剖胸手术相比较。方法:15例双侧肺大疱患,全麻,双腔管支所管插管,利用电视胸腔镜、内腔镜缝合切开器(Endo-GIA)施行同期双侧肺大疱切除。结果:13例患顺利完全手术,2例因粘连等原因加用腋下胸壁10cm小切口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8分钟,平均出血量83ml,平均住院日11.9天,无在院死亡。结论:双侧肺大疱推荐经电视胸腔镜同期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康复期短,胸壁切口美观。术前估计胸腔内粘连不严重,患心、肺功能可以耐受同期双侧手术,方可实施。术后严密监测,防止肺水肿及低血容量休克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临床肺科杂志》2020,(3)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前纵隔肿瘤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58.4±9.7)岁,肿瘤直径2~6cm,平均(4.8±0.7)cm;手术方式采用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 11例患者均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94.8±17.3)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5.4±12.9) mL;术后第1、2、3天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分别为:(2.8±0.9)分、(2.3±1.0)分、(1.9±0.7)分;术后胸腔引流量100~300 mL,平均(174.4±29.1)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5d,平均(4.1±1.4)d;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各1例,给予抗感染、雾化,鼓励咳嗽咳痰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无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皮下气肿、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2/11);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6.2±1.8)d。常规随访:11例患者随访时间1~18月,平均(9.2±1.4)月,无纵隔肿瘤复发。结论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严格适应症选择,疗效确切、创伤小、明显减轻了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可靠、可选择的手术入路,具有独特的微创和快速康复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胸膜固定方式在单孔胸腔镜治疗青年肺大疱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并行单孔胸腔镜大肺泡切除联合胸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胸膜固定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方法,共45例患者;观察组45例患者接受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选取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热情况、胸腔引流量、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及发热情况均较对照组少(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痛感在3天内均能明显缓解(P 0. 05),在术后前2天观察组患者痛感明显较对照组轻(P 0. 05),术后第3天两组痛感相当(P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 66%,明显低于对照组26. 67%(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2. 22%,明显低于对照组15. 56%(P 0. 05)。结论胸顶壁层胸膜切除术胸膜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比机械摩擦后采用安尔碘涂抹的胸膜固定法有明显的优势,还可明显降低气胸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比较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与单侧肋间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纵隔肿瘤患者60例,使用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手术患者29例为观察组,单侧肋间切口入路31例为对照组。随访两组手术患者,随访时间平均7~20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疼痛性及住院时间。结果 6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性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性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Endo-GIA治疗,观察组(n=45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中出血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8%)与对照组(19.0%)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肺大疱手术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快、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 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36例),均经剑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有1例患者因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于胸腺和1例患者因胸腺与心包胸膜、左上肺紧密粘连转开胸手术。RATS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RAT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VAT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TS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 vs 0.00%;P=0.525)。RATS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是治疗前纵隔病变安全可行的方法,相较于VATS,RATS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肺大疱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52例COPD伴肺大疱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其中伴气胸者10例;若胸腔内粘连尚可分离、肺大疱呈局限性非均质性分布,予完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若胸腔镜探查发现胸腔内广泛粘连、肺大疱太多或弥漫分布以及麻醉难以实现单肺通气,则采用胸腔镜加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4例3~36个月,患者胸闷伴轻度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气胸者无气胸复发;术后3、6个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COPD伴肺大疱疗效明显。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围术期的策略以及管理对治疗效果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