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后PFD患者84例(A组)和同期产后无PFD者80例(B组),于会阴正中矢状切面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测量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左右径(LHLR)、面积(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分析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对PFD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膈裂孔LHAP、LHLR、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诊断产后PF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92.50%及93.90%。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盆膈裂孔及肛提肌形态学特征有利于及早发现产后PFD,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阴道分娩96例,剖宫产80例,另择取同期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患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以及面积(LHA),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娩方式患者膀胱膨出率。结果:四维超声不同状态下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分娩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剖宫产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阴道分娩患者GreenⅡ、Ⅲ型膀胱膨出率高于剖宫产组,GreenⅠ型膀胱膨出率低于剖宫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会阴四维超声对产妇产后进行成像检测,可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改变,有利于进行疾病诊断,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膈裂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单胎活产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n=48),产钳分娩组(n=42)、剖宫产分娩组(n=38)。于产后6~12周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评价产妇盆膈裂孔形态、结构及特征,并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在静息、Valsalva动作及缩肛等3种状态下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及盆膈裂孔参数的变化。结果妇女产后盆膈裂孔两侧耻骨直肠肌在四维超声图像下结构较模糊,且回声紊乱,部分产妇四维超声图像下可观察到双侧耻骨联合处出现撕裂,膀胱呈现大小不一的回声。阴道分娩组、产钳分娩组在静息、Valsalva动作及缩肛等3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周径、趾骨直肠肌角度、盆膈裂孔面积、膀胱颈最大移动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产钳分娩组、剖宫产分娩组在Vasl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周径及盆膈裂孔面积小于静息(P0.05),但大于缩肛动作(P0.05)。剖宫产组在缩肛状态时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周径、趾骨直肠肌角度、盆膈裂孔面积及膀胱颈最大移动度少于阴道分娩组和产钳分娩组(P0.05)。结论在产褥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产妇盆膈裂孔大小与分娩方式无关,而在肛动作时阴道分娩会明显增加盆膈裂孔,产钳分娩可增加妇女膀胱颈最大移动度,与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结合图像降噪技术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应用FieldⅡ软件模拟医学超声图像,分别利用基于NSCT变换算法、噪声图像法、小波软阈值法、GenLik算法、SRAD算法对噪声图像进行降噪,比较各种方法的降噪性能,选择最佳方法进行四维超声图像的降噪。将140例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的女性分为产后组70例和未育组70例,产后组根据有无盆底功能障碍分为盆底功能障碍组53例和无障碍组17例,分别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时采集二维和四维超声图像,使用最佳方法进行降噪,测量并比较各组四维超声重建后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厚度(LAT)、从收缩状态到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变化(△LHA)。结果基于NSCT变换算法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的降噪性能最佳,优于其他算法。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产后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未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盆底功能障碍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无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NSCT变换算法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能有效抑制斑点噪声,很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降噪品质较高。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结合有效的超声图像降噪技术对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评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接受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对照组则未行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分别于产后6周、产后14周利用三维超声在三种不同状态下(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缩肛状态)测量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前后径(LHAP)、周长(LHC)及面积(LH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后14周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时LHLR、LHAP、LHC及LHA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产后6周比较,观察组产后14周上述各测量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可客观评估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且盆底肌肉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产妇自然分娩对盆底结构及功能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S探讨经会阴部四维超声成像结合图像降噪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S通过软件模拟医学超声图像,分别利用基于NSCT变换算法、噪声图像法、小波软阈值法、GenLik算法、SRAD算法对噪声图像进行降噪。比较各种算法的降噪性能,并选择降噪方法最佳的方法进行四维超声图像的降噪。筛选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的14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产后组、未育组。将产后组分为盆底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分别在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时采集二维和四维图像,使用最佳方法进行降噪。测量并比较各受试者四维超声重建后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厚度(LAT)、从收缩状态到Valsalva状态肛提肌裂孔面积的变化(△LHA)。结果S基于NSCT变换算法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的降噪性能均高于其他算法。四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产后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未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盆底功能障碍组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LHA、LAT、△LH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NSCT变换的超声图像降噪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对斑点噪声进行抑制,更好的保留了图像的细节信息,降噪品质较高。经会阴四维超声结合有效的超声图像降噪技术,对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检测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者产后盆底肌肉训练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均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试验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8周),利用三维超声对所有受检者行会阴探查,分别获得产后6周、产后14周(试验组行盆底肌肉训练后)三种不同状态下(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缩肛状态)的盆膈裂孔图像及盆膈裂孔的左右径(LHLR)、前后径(LHAP)、周长(LHC)及面积(LHA)的测量值,比较两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产后6周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及缩肛状态时盆膈裂孔的各指标均大于产后1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后14周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可改善经阴道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系统的伤害,三维超声可为临床早期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产后康复提供可靠依据,对改善女性产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及经产妇产后早期肛提肌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改变,对比不同产次妇女肛提肌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研究组,根据产次不同分为初产妇组(30例)和经产妇组(30例),另选取20名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利用四维盆底超声重建盆膈裂孔平面观察产妇组肛提肌的形态特征并在三种不同状态下测量肛提肌长度、盆膈裂孔面积,计算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应变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肛提肌长度、盆膈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变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产妇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经产妇的肛提肌长度大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缩肛状态下两组产妇的肛提肌变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Valsalva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产妇的盆底裂孔形态改变及肛提肌变应率高于初产妇,经会阴四维盆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对产后盆底组织解剖结构改变及早期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图像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自然分娩的产妇于产后第42天依照超声检查提示有无盆底组织异常进行分组,进行临床妇科检查及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其中盆底功能障碍组产妇53例,对照组产妇19例(超声检查未发现盆底组织异常)。对两组72例产妇均检测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两个时态图像;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两时态相对活动度;三维图像重建后的肛提肌裂孔平面上测量肛提肌裂孔长径、面积及耻骨直肠肌厚度;观察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及连续性;记录两组产妇临床及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72例自然分娩后第42天产妇临床及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和测量结果:(1)盆底功能障碍组53例,经会阴四维超声检出膀胱颈活动度增加38例(71.70%,38/53),阴道前壁脱垂15例(28.30%,15/53),子宫脱垂4例(7.55%,4/53),直肠前壁膨出17例(32.07%,17/53),耻骨直肠肌撕裂8例(15.09%,8/53);临床检查发现产妇压力性尿失禁15例(28.30%,15/53),阴道前壁脱垂5例(9.43%,5/53),子宫脱垂4例(7.55%,4/53),未检出直肠膨出和耻骨直肠肌撕裂。对照组19例产妇经会阴四维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表现;临床检查发现压力性尿失禁3例。(2)经会阴四维超声测量结果:盆底功能障碍组产妇Valsalva动作肛提肌裂孔面积测值[(23.33±1.61)cm2]与对照组测值[(19.73±1.74)cm2]比较明显增大;盆底功能障碍组产妇膀胱颈活动度增加[(23.67±1.72)cm2]、阴道前壁脱垂[(25.87±2.28)cm2]、子宫脱垂[(27.95±3.89)cm2]和直肠膨出[(23.68±2.50)cm2]的产妇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对照组测值明显增大。结论产后经会阴四维超声可早期发现临床检查中不易发现的轻度盆底功能障碍及肛提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术前及术后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改变。方法选取盆底功能障碍患者(PFD组)和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各60例,经会阴三维超声观测对照组、PFD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大小、形态结构。结果 PFD组术前的盆膈裂孔面积较对照组增大,其结构松散,形态呈圆形,PFD组术后3~6个月后盆膈裂孔面积较术前减小,结构较前完整,其内可显示强回声植入性材料。PFD组术前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耻骨直肠肌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FD组术后在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盆膈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较术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耻骨直肠肌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膈裂孔的大小和肛提肌厚度能进行简便、准确地测量,对PFD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及术后植入性材料形态观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会阴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利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成像技术评价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及经会阴二维超声平面观察在三种不同状态下(在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的盆腔脏器运动变化。方法 选择盆腔器官脱(POP)垂患者64例作为POP组及3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在三种状态(静息、肛提肌最大收缩及Valsalva动作)下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动作下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组患者肛提肌收缩前后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提肌收缩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经会阴三维断层超声技术可用于评价肛提肌收缩功能;经会阴二维超声技术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观察和评估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盆底功能障碍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常规产后保健操)与观察组(n=40,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时的盆膈裂孔的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时的盆膈裂孔的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时的盆膈裂孔的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盆底三腔室的结构及功能,会阴超声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初产妇产后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轻中度POP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产妇8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2组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差异;比较轻、中度POP产妇超声参数变化;绘制ROC曲线分析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下各项超声参数诊断POP的临床价值;比较2组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静息、缩肛、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OP产妇静息、缩肛、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低于中度POP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缩肛、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诊断PO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0.674、0.734、0.628、0.706、0.764、0.734、0....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妇女盆膈裂孔的观察,探讨盆腔器官下降与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20~36岁未育妇女65例,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获取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容积数据成像。离线分析测量肛提肌平均厚度(Tm-PR),盆膈裂孔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HA)及盆腔器官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结果①静息状态下肛提肌的厚度为0.58~1.15 cm[平均(0.89±0.13)cm],Valsalva动作时其厚度为0.56~1.11 cm[平均(0.76±0.11)cm];静息状态下AP、LR及HA分别为3.31~5.31 cm[平均(4.56±0.54)cm]、3.03~4.29 cm[平均(3.62±0.36)cm]、7.16~15.64 cm2[平均(12.59±2.77)cm2];Valsalva动作时AP、LR及HA分别为3.62~6.40 cm[平均(5.25±0.89)cm]、3.32~4.77 cm[平均(3.92±0.45)cm]、7.40~28.51 cm2[平均(15.70±4.68)cm2];②Valsalva动作时AP、LR及HA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大,肛提肌平均厚度较静息状态下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膀胱颈、宫颈及直肠壶腹部下降与H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484、0.487,呈中度相关(P0.05)。结论盆腔器官下降与Valsalva动作时HA呈中度相关;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膈裂孔各参数的测量可靠性高、重复性好,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新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评价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产后康复中心确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51例,其中经康复中心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79例(研究组),未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72例(对照组),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于治疗前(产后6周)和治疗后(产后12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盆底功能情况,并比较相关指标,包括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肛提肌厚度及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康复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静息、缩肛、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减小,缩肛时肛提肌厚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时肛提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方便快速地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并可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有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观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肛提肌裂孔及肛提肌撕裂情况,探讨肛提肌损伤与产后SUI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检查证实的产后SUI患者40例(SUI组)、产后单纯盆腔脏器脱垂患者42例(POP组),以及同期产后盆底健康者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各组肛提肌裂孔的最大前后径、横径和面积;TUI技术观察肛提肌裂孔及其周边肌肉形态,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UI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最大横径与PO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前后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最大横径、前后径均较POP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I组患者无论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TUI观察发现,SUI组发生肛提肌撕裂的比例(22.5%)均较POP组(4.8%)和健康对照组(0)均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超声尤其是TUI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评估SUI患者肛提肌裂孔相关指标及损伤肌肉的撕裂情况;肛提肌损伤可能会导致产后SU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阴道超声在初产妇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54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未发生PFD的54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阴道超声检查的盆底功能。结果静息状态下2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前后径、面积)、肛提肌厚度(左侧、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缩肛状态下,2组肛提肌裂孔、肛提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可准确评估初产妇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探索女性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与肛提肌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排出标准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产后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anterior-pelvic organ prolapsed, POP)及产后盆底正常女性患者,采用盆底三维超声联合TUI技术检查测量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后三组患者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径、横径及肛提肌裂孔面积,观察肛提肌裂孔及周边肌肉形态,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相较于两组对照差异不明显,但valsalva动作后尤其是前后径差异明显变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论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裂孔面积相较其他两组都有明显的变大。应用TUI观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发生肛提肌撕裂的比例相较其他两组增加 结论 肛提肌损伤、肛提肌裂孔面积的改变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运动特征,寻找可靠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女性64例,分为盆底失迟缓综合征便秘组30例和非便秘组34例,分别于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裂孔面积及肛直肠角角度,并动态观察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分析Valsalva动作后肛提肌运动特征。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28例(93. 33%)肛直肠角角度变小,20例(66. 67%)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便秘组Valsalva动作后肛直肠角角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盆底超声检查能对女性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患者盆底肌运动进行实时观察,肛直肠角角度变小以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变小为其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健康教育及产后相关保健操锻炼,康复组患者在产后6周时进行为期8周的康复治疗。应用经会阴超声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产后6周(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和产后14周(康复组治疗结束后)在静息、Valsalva动作及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结果两组产后6周时三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4周康复组在静息状态时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为(11.67±1.68)cm2、(12.90±0.86)cm、(4.30±0.34)cm及(3.47±0.31)cm,在Valsalva动作时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分别为(18.90±4.74)cm2、(16.60±2.01)cm、(5.81±0.91)cm、及(4.49±0.53)cm,与对照组比较[静息:(12.95±2.07)cm2、(13.89±1.17)cm、(4.62±0.46)cm、(3.94±0.38)cm,Valsalva动作:(22.90±4.79)cm2、(18.32±2.41)cm、(6.25±0.83)cm、(5.20±0.4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缩肛时,两组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早期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缩小盆膈裂孔的径线,促进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恢复,经会阴超声为临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