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30%。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接受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尽管在近十年来有关肝脏手术的研究与进展有了显著的发展及完善,受到患者术前的一般状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PHLF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虽然如今的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PHLF的病死率并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仍是肝脏外科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对PHLF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评估以及PHLF的防治技术手段进展等,为减少PHLF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和剩余肝体积(FL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发生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的价值。 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76例,术前行腹部三维CT重建,由软件计算全肝体积和剩余肝体积(FLR),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均接受肝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发生PHLF的相关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PHL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 在76例HCC患者中发生PHLF 28例,未发生PHLF 48例;非PHLF组年龄为(48.2±6.3)岁,显著小于PHLF组[(55.9±7.1)岁,P<0.05],INR为(0.9±0.1),显著低于PHLF组[(1.1±0.1),P<0.05],血清白蛋白为(40.6±3.2)g/L,显著高于PHLF组[(36.4±3.1)g/L,P<0.05],血小板计数为(241.2±80.3)×109/L,显著高于PHLF组[(181.9±60.8)×109/L,P<0.05],ALBI评分为(-2.9±0.8)分,显著低于PHLF组[(-1.8±1.0)分,P<0.05],MELD评分为(7.0±1.5)分,显著低于PHLF组[(8.4±1.9)分,P<0.05],Child-Pugh评分为(4.2±1.2)分,显著低于PHLF组[(5.8±1.4)分,P<0.05],FLR为(890.6±210.6)cm3,显著大于PHLF组[(720.1±180.7)cm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BI评分和FLR是HCC患者发生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ALBI联合FLR诊断HCC患者发生PHL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和90.5%。 结论 联合应用ALBI和FLR评估HCC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防止PHLF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扩大的肝切除手术已经越来越频繁.但是,扩大的肝切除手术可以导致较小的术后剩余肝体积,增加了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风险,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肝实质的脂肪变性、胆汁淤积及纤维化时.鉴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治疗非常困难,精准的评估术前预留肝脏功能对于判定患者能否耐受扩大肝切除术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联合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PHLF)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HCC患者,将Child-Pugh评分作为对照,评估术前ALBI、APRI、ALBI联合APRI评分预测PHLF的作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指标。结果纳入本研究的1055例患者中,共有151例(14.3%)发生PHLF。单、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APRI与PHLF的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01)。ALBI和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P值均<0.001)。ALBI的最佳截断值为-2.77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55.8%,ALBI>-2.77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2.77时的情况(P值均<0.001);APRI的最佳截断值为0.85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1.6%、71.0%,APRI>0.85时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0.85时的情况(P值均<0.001)。ALBI与APRI联合后的AUC明显高于ALBI和APRI的AUC(P值分别为<0.001和0.047)。ALBI联合APRI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3.10时预测PHLF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1%、62.2%,ALBI联合APRI评分>-13.10时的PHLF及PHLF A/B/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该评分≤-13.10时的情况(P值均<0.001)。结论 ALBI联合APRI评分可作为全新的、简便的、可靠的预测PHLF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有:血管瘤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及肝血管瘤栓塞术等。前两种方法对血管瘤能达到治愈目的,后两种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效果差。因肝脏血管十分丰富,多种管道互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脾脏硬度(SS)和脾脏体积(SV)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9年2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术前测量SS、肝脏硬度(LS)、SV、剩余残肝体积(FRLV)和炎症指标等。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S与LS、SV的相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SS、SV/FRLV和入肝血流阻断(HIO)的临床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纳入148例HCC患者,其中21例(14. 2%)发生PHLF。根据术后病理报告,73例(49. 3%)患者发现肝硬化。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SV、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 610、6. 952、20. 580,P值均0. 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S与LS、S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50、0. 453,P值分别为0. 002、0. 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肝硬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LS、SS、SV/FRLV、手术时间、是否输血、HIO时间均与PHLF的发生有关(P值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FRLV[风险比(HR)=26. 564,95%可信区间(95%CI):1. 611~422. 541,P 0. 001]、SS(HR=1. 018,95%CI:1. 014~1. 154,P=0. 008)和HIO时间(HR=1. 045,95%CI:1. 012~1. 084,P=0. 002)是PHL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V/FRLV预测PHLF的AUC为0. 867(95%CI:0. 755~0. 926,P 0. 001),敏感度为0. 783,特异度为0. 919; SS预测PHLF的AUC为0. 856(95%CI:0. 715~0. 984,P 0. 001),敏感度为0. 673,特异度为0. 862; HIO预测PHLF的AUC为0. 694 (95%CI:0. 542~0. 862,P=0. 003),敏感度为0. 696,特异度为0. 741。结论 SS与SV/FRLV有助于预测HCC患者PHLF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肝切除术手术方式及过程较一般手术复杂,虽然其术后病死率较20世纪明显下降,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依旧居高不下。目前,关于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系统的研究依旧较少。介绍了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定义,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各研究指出的胆漏、肝衰竭、术后出血以及Clavien-Dindo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预测系统,总结了术后并发症的共同危险因素:血小板减少、肝脏的非解剖性切除、大范围的肝脏组织切除以及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通过提高外科人士对共同危险因素的认识与重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收集我国自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HLF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85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 A级PHL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170 mg/dl组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术中失血量1000 m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合并OR值为5.62,95%CI:3.46~9.11);肿瘤直径10 cm组(合并OR值为2.69,95%CI:1.58~4.57)及切肝范围半肝组(合并OR值为1.64,95%CI:1.12~2.40)肝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合并OR值为1.73,95%CI:1.25~2.39)、术中输血(合并OR值为3.79,95%CI:2.20~6.51)增加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性别、术中是否阻断入肝血流与术后肝衰竭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切肝范围、合并肝硬化、术中输血等是影响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术依旧是肝脏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和获得根治希望的唯一途径.由于肝肿瘤的复杂性及肝脏手术的特殊性,肝切除术后膈下感染(subphrenicinfectionsafterhepatectomy,SIH)的发生率仍较高.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体会并结合文献...  相似文献   

10.
术后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伴随着当代肝脏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如术中超声成象和超声刀的引入,加之严格的病例选择,肝切除术后的死亡率得以稳步下降,但仍在10%~20%左右。研究者分析了近年来肝大范围切除后发生肝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肝切除术已成为绝大多数肝胆良恶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恶性疾病,如何最大程度清除病灶并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是目前肝切除术面对的重点问题。术前对肝脏储备功能正确、充分的评估,可以为肝脏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判断依据。目前,对肝脏储备功能及手术可行性的评估方法繁多,各有其优缺点,尚无单一全面性的评估方法,对目前常用评估方法的特点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脏手术的主要问题是术中出血。如何控制术中出血成为肝切除术成败的前提条件。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了解的加深,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处理的得当以及麻醉水平的提高,肝切除术变得安全、简单。而一些特殊部位的手术如:肿瘤靠近大血管或浸润大血管、扩大肝切除术,术中可能出现致命性大出血,且出血伴随的输血可以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合并肝硬化的患者。Poon等认为肝癌患者术后即便少量输血,也可增加术后复发的机率。且肝癌患者用血库血或自体血回输都可能增加直肠转移,可能与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肝脏肿瘤施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的技术关键、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精准肝部分切除术12例,肿瘤平均大小8 cm,平均手术时间40 min(30~80 min),术中出血量25 ml(10~40 ml),术后住院时间8 d(7~9d).术后第2d即可进食,复查1次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引流管均未见明显引流液,均于术后第2d拔除.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肝母细胞瘤8例、肝毛细血管瘤2例、肝错构瘤2例.随访1个月到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为婴幼儿施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婴幼儿肝脏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肝切除术经历了不同的手术发展阶段,目前认为精准肝切除是新的肝脏外科理念。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不能满足精确术前评估要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肝脏及肝内管道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虚拟手术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1]。本文对行肝切除手术患者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据此进行术前评估,观察三维重建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南阳市第一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治疗策略仍是根治性手术切除,而对于巨大肿瘤或者多发肿瘤患者,常常面临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问题,容易出现术后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一种新颖的二步肝切除术,可使残余肝在一期术后快速增生,增加肝脏肿瘤的可切除性,降低术后肝衰竭的风险。虽然ALPPS可实现肿瘤R0切除,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因其较高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饱受争议,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ALPPS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现状及临床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肝切除术是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并且在肝切除术后会出现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肝窦内皮细胞是肝窦毛细血管内一类特殊的内皮细胞,对血流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就肝脏切除术后血流产生的剪切力作用于肝窦内皮细胞,从而调节肝细胞再生和肝组织恢复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该院及多中心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9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记录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结果观察组在左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肝段切除术、右半肝切除术、右后叶切除术等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腹水发生率为4.3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7.39%、胆漏发生率为6.52%,观察组腹水发生率为2.1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35%,胆漏发生率为2.17%,两组腹水、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虚拟切除肝体积为(489.32±230.14)ml与实际切除肝体积(489.36±230.09)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前安全评估,定位关键解剖部位,实时导航手术,利于术中精细操作,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肝切除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这得益于手术出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回顾了20年来肝切除术中止血技术的进展和应用。综合得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首要条件,术中的入肝血流阻断、解剖性肝切除、切缝手段、降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适时适当的局部应用外用止血药物和材料是肝脏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手术切除部分肝叶仍然是治疗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术后残余肝脏容积不足容易发生肝衰竭,影响预后。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通过栓塞荷瘤侧门静脉分支,从而使门静脉血流重分配,增加对侧肝组织的门静脉血流,来增加余留肝脏体积。综述了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为肝切除术前的辅助治疗方法,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提高肿瘤切除率和手术的安全性,使原来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得到了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是肝癌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流动力学改变、胆盐失衡、免疫系统功能损伤均可引发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患者情况、肝脏情况、手术情况亦为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了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病因和影响因素,指出做好术前预防性工作,扩大术后残余肝体积,调整肝血流动力学失衡,优化围手术期治疗将有助于降低肝癌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