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氢化泼尼松诱导的虚寒大鼠肝脏能量代谢变化特点。[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虚寒组,每组24只。虚寒组肌肉注射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生理盐水溶液20 mg/kg,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0.25 mL。注射第14、第21天晚上8点,正常组和虚寒组各12只,禁食不禁水12 h,次日上午8点,麻醉,腹主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乳酸(LAC)。固定位置取一块儿肝脏,4%多聚甲醛固定,免疫组化法检测解偶联蛋白2(UCP-2)蛋白表达。其余肝脏,-80℃冻存,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结果]与同期正常组比较,虚寒组大鼠血清LAC含量、肝组织SDH活性在造模第14天和第21天均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肝脏UCP-2的阳性表达面积(Area)和积分光密度值(IOD)在造模第21天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氢化泼尼松诱导的虚寒状态动物模型肝脏能量代谢可能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2.
虚寒状态大鼠cAMP变化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虚寒状态下大鼠血浆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虚寒模型组,虚寒组每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正常组每日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d;处死动物,检测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腺原氨酸(rT3)、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COR)、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腺苷酸环化酶(AC)、三磷酸腺苷(ATP)。结果虚寒状态内分泌激素T3、T4、rT3、COR水平降低,cAMP水平、AC活性降低,ATP含量升高。结论虚寒状态下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内分泌激素作用于AC,对AC活化降低,第二信使cAMP生成减少,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相应降低,故虚寒机体表现出抑制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寒状态下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及机制,明确cAMP-PKA信号通路在虚寒状态中的作用。方法:氢化可的松塑造大鼠虚寒模型,HPLC法检测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NE、E、DA、5-HT、5-HIAA、DOPAC,放免法测血浆cAMP、cGMP水平,免疫组化法测肝脏PKA表达。结果:14d虚寒状态组NE、5-HIAA、5-HT含量和cAMP、cGMP水平及PKA表达显著降低;21 d虚寒状态组NE、DOPACT含量和cAMP、cGMP水平及PK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cAMP-PKA通路可能是介导虚寒状态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常态及虚寒状态小鼠体内次乌头碱的血药浓度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虚寒状态和常态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浓度差异,分析不同机体代谢环境的差异,在代谢层面说明药物毒性发生与机体的代谢环境有关。方法:复制小鼠虚寒状态模型,连续给予附子水煎液14d,用HPLC检测第1,7,14天虚寒状态及常态小鼠血清中次乌头碱的浓度;同时观察小鼠的存活率。结果:附子水煎液对虚寒状态小鼠机体代谢起调节作用,给药14d后,其血药浓度恢复或接近正常组水平;附子水煎液对常态组小鼠的体内代谢环境存在扰动,给药7,14d的血药浓度均比第1天高;在14d的给药周期内,虚寒组血药浓度的变化范围小于正常组。附子水煎液灌胃后第7天及第14天,虚寒状态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常态组小鼠。结论:常态及虚寒状态小鼠血药浓度的差异提示常态和虚寒状态小鼠的代谢环境存在差异,代谢环境在给予附子水煎液的过程中发生改变。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附子在临床上产生毒性的剂量不同与机体的代谢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热药附子对薄荷油诱导大鼠虚寒状态的影响,以期为辛热药药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虚寒组,附子大、中、小剂量组,持续造模21d,于造模第15天开始灌服各组药物,连续7d,在第22天,取血,检测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物质代谢、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 GMP)等相关指标。结果:附子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定的治疗调节作用,尤以大剂量效果最好,主要体现在对动物生长情况(体质量、外观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尤其甲状腺功能T3、T4、TSH)、免疫系统功能及部分物质代谢水平方面的影响,附子大剂量对NO/c GMP也均有调节作用。结论:附子可能通过NO/c GMP这一生物机制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纠正虚寒状态下的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免疫功能、物质代谢水平的异常,体现其辛热药性。 相似文献
6.
常态虚寒状态小鼠CYP3A活性P-gp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虚寒状态与常态小鼠肝和小肠细胞色素P4503A(CYP3A)活性和P-糖蛋白(P-gp)水平情况。方法:肌注氢化可的松复制小鼠虚寒状态模型,采用聚乙二醇法制备肝和小肠微粒体,测定肝和小肠细胞色素CYP 3A活性;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和小肠组织P-gp水平。结果:虚寒状态组和正常状态组肝和小肠微粒体内CYP3A活性和P-gp水平存在差异,即正常状态CYP3A活性、P-gp水平高于虚寒状态,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初步发现,CYP3A活性和P-gp水平存在机体状态差异。 相似文献
7.
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类阳虚状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物质能量代谢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动态观察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类阳虚表现,以确定其类阳虚状态持续时间,为临床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肌注氢化可的松20mg/kg,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第8、15、22d时动态眼眶取血,第29d时腹腔静脉取血,分别对血中的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4(T4)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在第8d时,T3、LDH升高;第15、22d时,17-OHCS、TC、LDH、TSH、T3指标均降低,而TG升高;第29d除17-OHCS、TC降低外,其他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初步确定氢化可的松诱导大鼠类阳虚状态持续时间,为注射第15-22d。 相似文献
8.
虚寒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但虚寒模型的不确定及对其认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对虚寒证实质的深入研究及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系统研究和客观评价意义重大,为虚寒动物模型实质研究及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本课题组5年来研究结果,结合临床观察,采用病理学、药理学、数理分析等手段,对虚寒模型的制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确立虚寒动物模型指标核心圈,建立虚寒状态指标评价体系;继而阐释不同造模方法诱导虚寒动物模型的个性特点;并对虚寒动物模型的相关应用进行展望。文章通过对虚寒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为中药性效研究奠定状态基础,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模拟妇科虚寒证发生的病因,依据“寒邪伤阳”的中医学理论,创建妇科虚寒证模型.方法 将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模型组置于0~1℃冰水中并放入4℃冰箱中,2次/天,20 min/次,共30天.每天测定大鼠体温及观察动情周期的变化,当大鼠体温降低(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道细胞涂片显示动情周期紊乱时,显示造模成功.择动情间期处死大鼠,检测血液生殖内分泌激素[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肾上腺功能[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细胞免疫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能量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cAMP/cGMP比值,乳酸脱氢酶(LDH)]及胸腺、脾脏、子宫、卵巢指数.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第30天时模型组动物外观差,被毛无光泽,耳、爪紫暗;精神萎靡,蜷缩少动,反应迟钝,喜扎堆;饮水量、食量减少,体重减轻,体温降低显著,便溏;动情周期、间期延长;血浆cGMP含量、cAMP/cGMP比值、LDH、血清IL-2含量及E2、P、T、T3、LH、TS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胸腺和卵巢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延长冰箱冷冻加冰水浸泡时间的方法制作的妇科虚寒证大鼠模型,符合妇科虚寒证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益气解毒"法对力竭性游泳所致气虚体质状态小鼠运动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解毒"法对力竭性游泳所致气虚体质状态小鼠运动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动物采用控制进食量,150g/(kg·d)加力竭游泳造成气虚体质状态,并分别灌服生理盐水、"益气解毒"颗粒或贞芪颗粒,连续16天.在实验开始后第4、8、12、15天记录力竭游泳时间,实验第16天处死动物,观察免疫机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动物相比较,"益气解毒"法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1);激活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P<0.01),提高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比率(P<0.01).结论"益气解毒"法有增强气虚体质状态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符合条件的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建中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70.59%)和治疗组患者(91.18%)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71,P=0.023);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91.18%)与对照组(72.05%),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434,P=0.023〈0.05);1年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12.34%)低于对照组(42.31%),且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建中汤加味可有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阳虚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老年阳虚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方法将30例老年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另选取15例青年健康男性作为正常组,不治疗。观察阳虚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治疗组对阳虚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老年阳虚患者减少的T细胞亚群经"双固一通"法治疗后含量上升,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与普通针刺治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固一通"针灸法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不仅具有疗效优势,而且对于老年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沙参麦冬汤对阴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对阴虚大鼠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以沙参麦冬汤治疗阴虚大鼠,测定治疗前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细胞因子IL-2、IL-6变化。结果:沙参麦冬汤治疗组较阴虚模型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和IL-2含量明显增高(P〈O.01)、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沙参麦冬汤可提高阴虚大鼠的免疫功能,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理论十分注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在中医文献学考察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层层递进,探索性分析了阳虚证畏寒肢冷的实质,并比较了中、西医学对此问题的认识,为阳虚证实质研究提供思考。首先回顾了《黄帝内经》有关"阳虚"的概念,梳理了"阳虚—外寒—冬季"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阳虚证患者的畏寒肢冷与冬季时健康机体在外之阳气不足的表现非常相似;接着,参考健康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改变原理,以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的减少类比冬季时的机体"外寒"状态;进一步,分析归纳造成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减少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得出结论:阳虚证畏寒肢冷的可能实质是疾病造成的体表组织血流量(热量)减少,已知的病理性因素有心衰、循环功能障碍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后,"以方测证",发现许多温里药及补阳药具有或强心、或扩张外周血管、或升高体表温度的药理作用,验证本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