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万春玲 《新中医》2019,51(2):210-212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的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控制血糖至稳定状态后,2组患者均给予补气活血通痹汤处理,对照组通过肌肉注射甲钴胺,研究组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100%,较对照组(80.00%)高(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的比较[(18.13±2.01)分与(18.20±2.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8.24±1.59)分]与对照组[(12.35±1.79)分]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2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及感觉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升高(P 0.05),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 0.05)。结论: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且经济、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痹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清蛋白、TCSS评分、疼痛、麻木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痹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2例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疗程均为15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及ABI指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及ABI指数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疗效优于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和对照组(予甲钴胺肌注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5%,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痹通络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用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54例用甲钴胺胶囊联合消痹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04%,对照组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NCV传导速度为(43.38±1.17)m/s、对照组(40.12±1.45)m/s,SNCV传导速度治疗组为(41.65±3.67)m/s、对照组为(39.10±3.4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痹通络汤联合甲钴胺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口服降糖药和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5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痹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总有效率3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痹汤不仅能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补活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108例DPN患者应用补活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治疗14~42 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43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85.18%。结论补活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何慧  孙博  周江 《新疆中医药》2013,31(4):41-42
目的探讨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胫前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正中神经本组治疗后自身比较无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正中神经和胫前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足浴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12月~2013年12月前来我门诊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痹汤治疗)和对照组7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4.8%(67/79),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9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57.89%(45/7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使用活血通痹汤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微循环状态,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前 《新中医》2003,35(3):37-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均应用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方,配合川芎嗪、酚妥拉明、654-2静脉滴注。结果: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自拟降糖通痹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2型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和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降糖通痹散治疗,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积分、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均明显下降,和治疗前做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均可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通痹散配合西药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人126例,在相同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63例,使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川芎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甲钴胺能够更有效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饮食、运动、中药内治、中药外治、皮肤护理等介绍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指出:降低体重,使血糖、血脂达到正常水平,促进周围末梢血流的灌注,促进神经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冬汤合逐风通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在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控制糖尿病基础上,给予:①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每日1次;②依帕司他片,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二冬汤合逐风通痹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21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显效14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冬汤合逐风通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19-220
目的:观察甲钴胺配合中药泡脚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甲钴胺配合中药泡脚疗法,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高于对照组,肌肉神经传导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配合中药泡脚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糖痹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启杨 《新中医》2003,35(10):34-35
观察糖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痹汤(黄芪、苍术、葛根、丹参、麦冬、熟地黄、鸡血藤、羌活、威灵仙、独活、海风藤、益母草),10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4%。结论:糖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过程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足神经筛查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足神经筛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能提高降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患者予中药内服外洗联合基础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基础治疗包括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若有血压偏高或血脂异常者,采用降压和调脂等治疗使其保持达标。同时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内服及足部浸泡。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对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流变值、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比较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显效58例(61.05%),有效33例(34.74%),无效4例(4.21%),总有效91例(95.79%)。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全血黏度及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较好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发挥相互的优点,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能减轻其所带来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RCT,共1 9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7,95%CI(1.21,1.33),P0.00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5.28,95%CI(3.16,7.41),P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3.66,95%CI(1.78,5.55),P=0.001],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6.97,95%CI(4.59,9.35),P0.001],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3.68,95%CI(2.41,4.95),P0.001],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4.44,95%(0.96,7.91),P=0.01],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2.83,95%CI(-0.55,6.21),P=0.10],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4.05,95%CI(3.09,5.01),P0.001],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4.21,95%CI(2.36,6.07),P0.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且临床研究数量偏少,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