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绝大多数急性毒鼠强中毒均为进食染毒食物引起,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中毒死亡率高。应从接触史、临床表现、毒物鉴定入手对患者进行诊断。方法 依据中毒程度对47例ATI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系统性临床研究.就其早期诊断做了详细分析。结果 在47例患者中,重度中毒者34例。其中儿童12例,发生呼吸衰竭4例(33.3%):成人22例。发生呼吸衰竭6(27.3%)例。11例呼衰患者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监护及救治措施,无1例因呼吸衰竭直接致死。结论 对ATI患者进行及时地诊断分级,对不同程度中毒患者,给予不同处理,可及时有效地防治呼吸衰竭,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儿鼠药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对常见鼠药中毒(氟乙酰胺、毒鼠强)的抢救方法。方法:通过对32例量药中毒幼儿的临床抢救体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鼠药中毒患儿中,氟乙酰胺中毒相对症状轻,预后相对良好;毒鼠强中毒患儿临床症状重,预后差,其中毒鼠强中毒患儿死亡2例。结论:幼儿鼠药中毒临床症状重,预后差。抢救的关键在于彻底洗胃,控制惊厥,特效解毒剂的应用等综合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各种原因,毒鼠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但毒鼠强对心脏损害情况鲜见专题报告。本文报告3例心电图、心肌酶检验资料完整的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脏损害及治疗临床分析,以加深了解鼠毒强中毒对心脏损害的程度、观察项目以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4.
毒鼠强中毒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者的脑电图(EE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并进行EEG追踪。结果:35例脑电图异常(94.59%),EEG追踪表明脑电图异常程度与中毒者恢复时间长短相平行。结论:脑电图对毒鼠强中毒者脑功能损害情况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价有较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毒鼠强中毒9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毒鼠强中毒的诊断及解救方法。方法:通过检测中毒患者外周血象、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脑电图及部分患者血、尿或胃内容物毒物鉴定等,并应用安定、苯巴比妥钠、vitB6、二巯基丙磺酸钠、丙戊酸钠、血液灌流等方法解救98例中毒患者疗效总结,同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均有神经系统损害、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肝功、心肌酶增高,血栓浓度与受损脏器、范围、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获得较满意疗效,预后良好,而对照组20例死亡4例。结论:毒鼠强中毒者血检浓度越高,受损组织越多,临床症状越重,但只要及时地给予综合处理,重视各脏器的保护,重度中毒者亦能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毒鼠强中毒的治疗经过。结果:治愈15例,其中4例使用二琉基丙磺酸钠治疗均治愈,且病程在5天以内。3例死亡。结论:尽快控制抽搐是治疗毒鼠强中毒的关键,二琉基丙磺酸钠能有效治疗毒鼠强中毒。  相似文献   

7.
毒鼠强中毒并多器官功能损害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蕴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48-48,63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后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毒鼠强中毒并多器官功能损害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均表现为颅脑损伤症状,心脏损害18例,肝脏损害9例,胃肠功能不全8例,合并呼吸衰竭5例,肾脏损害4例,ARDS1例,DIC1例。结论毒鼠强中毒后以脑损害较突出,其次为心肌损害、肝损害、胃肠功能不全、肾损害、呼吸衰竭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预防保健角度对引起儿童毒鼠强中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0例中毒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地、灭鼠方法、是否考虑小儿安全、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毒物购买来源等。结果50例中毒儿童中以家住农村(占78%)、非独生子女(占62%)为主,监护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80%,灭鼠方式不当者占90%,未考虑小儿安全性者占46%,毒物购买渠道均非正常。结论儿童忽视致毒鼠强中毒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应大力开展科学宣教,严格社会管理,对中毒高发年龄组儿童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特点及血液灌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岁婴幼儿毒鼠强中毒特点,血液灌流治疗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患儿血中毒鼠强成分,根据病情将42例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对其血中毒鼠强浓度、心肌酶谱测定结果与病情程度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液灌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误诊26例,惊厥持续状态、昏迷22例;重度中毒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中度中毒组(P<0.05);血中毒鼠强浓度≥80?ng/ml显示病情严重;血液灌流组预后明显好于非血液灌流组(P<0.05)。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5例。结论:婴幼儿毒鼠强中毒易误诊,惊厥持续状态、昏迷症状突出;病情越重,心肌酶谱及毒鼠强浓度越高;血液灌流疗效确切,但应注意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2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福兵  向龙  李光霞 《四川医学》2004,25(7):F003-F00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误诊原因及抢救治疗原则。方法 对27例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的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27例以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按急性中毒抢救治疗,24例成活,3例死亡。结论 对以突然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而无明确原因者,应高度警惕毒鼠强中毒,及时作毒物分析,争取时间,以防漏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疗纠纷或其他案(事)件中涉及中草药中毒鉴定的数量日益增多,而法医学检验中的中草药的检验鉴定难度较大.介绍了经反复实践验证可行的中草药五步法医学检验鉴定程序和方法,对案件所涉及的中草药的毒性和毒理作用作出客观综合的认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实施至今,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二元化"问题依然存在。文章以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为参照,分析了医疗损害法医司法鉴定的优势,指出医疗损害鉴定本属于法医学固有研究内容和法定业务,医疗损害法医司法鉴定有着强大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应当坚持法医司法鉴定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耳外伤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较为常见 .[病例报告 ]通过对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的 47例耳外伤鉴定资料分析 ,探讨在耳外伤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47例耳外伤中男性占72 % ,年龄 30~ 49岁占 6 0 % ,工人和农民占 5 1% ,民事案件占 85 % ,损伤部位以鼓膜和耳廓损伤为多 ,分别占 43%和 2 5 % ,左右耳受伤机率基本相同 ,轻伤占 6 6 % .[讨论 ]法医临床学鉴定耳外伤时 ,损伤程度主要视其对容貌和听力的损害程度 .当断离的耳廓手术再植成功或在医疗过程中加重耳廓损伤的严重程度时 ,应以原发性损伤评定伤者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观察面部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特点,为临床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病例报告]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施行的面部损伤250例鉴定资料,对面部损伤人员的性别、年龄、损伤程度、损伤性质、损伤部位、并发症、后遗症及鉴定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见,面部损伤案例中男性伤者占83.2%,21~40岁伤者占49.2%,钝器伤占94.0%,重伤占4.8%.[讨论]面部损伤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多数为轻伤者,损伤部位以眶部及鼻部为多见;鉴定时间根据伤情而定,多在受伤后6个月内;鉴定时应充分考虑后遗症和并发症对鉴定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法医病理尸体解剖240例,进行一般情况、案件性质、死亡分类及死亡原因等分析,并就部分医疗事故(差错)的原因和性质进行讨论,进一步说明了法医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imple 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SAH)的鉴定时机和鉴定注意事项。方法 对四平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2014—2016年受理的51例临床诊断为STSAH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如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损伤方式、治疗转归等)进行统计。结果 51例STSAH的中46例经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CT呈现规律性变化(出血部位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在临床鉴定中给予认定;另5例STSAH在伤后14天后多次复查颅脑CT均无明显变化,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未给予认定。结论 STSAH早期评定其损伤程度需慎重,应随访CT片防止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掌骨骨折在法医学鉴定过程中比较常见。第一掌骨骨折常会影响拇指活动功能,而如何正确地评估拇指功能丧失的程度是目前国内法医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国内第一掌骨骨折法医学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福州地区法医门诊 2 0 0 1年受理的 482 9例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资料 ,对损伤程度与致伤物及致伤部位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并结合案例对《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与《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存在的鉴定时限不明确、个别鉴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体损害的司法裁量权与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诉诸法律的死亡与伤害案件呈多元化趋势,鉴定人、律师、法官与事件当事人之间关系日趋复杂。依据笔者的鉴定体会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讨论多因素致人体死亡及伤害案件中的司法裁量权与伦理关系。细化相关法律条款势在必行,鉴定人的水平与道德是鉴定质量的保障,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与经济水平是化解矛盾的关键,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实践,汕头大学医学院逐渐形成了"鉴定-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法医学教学模式,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数千例司法鉴定服务,亦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研究,为法医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理论知识,其研究成果又进一步用于司法鉴定实践."鉴定-教学-科研"三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社会功能.
Abstract:
The forensic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identification-teaching-research" was performed several years in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Thousands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cases were finished, and an effective practice training platform for forensic students was provided. Additionally, the questions that were raised from forensic practic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provided new knowledge for forensic medicine. The integration of "identifying-teaching-research" is an optimum circulation for forensic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practice the three main fun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includes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