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 4 0例 ,分别采用单纯异丙酚 (P组 ,n =2 0 )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5 0mg/L(PK组 ,n =2 0 )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TCI I输液泵靶控输注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糖代谢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 ,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波动不明显 ,CO2 气腹时有显著上升 (P <0 0 5 )。PK组可较快恢复正常 ,P组需加大丙泊酚的输注量 ,与P组比较呈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糖在气管插管、手术及CO2 气腹后逐渐上升 (P <0 0 5 ) ;PK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4 0 % ,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5 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吕严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75-176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的作用,比较二者的优劣。方法 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分为异丙酚芬太尼(PF组,n=28)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PR组,n=32)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异丙酚靶控输注(P组,n=20)。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1mg/L,逐渐增加靶浓度值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μg/L,瑞芬太尼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分别是0.25~0.5及0.125~0.25μg/(kg min)。术中根据麻醉的需要调整异丙酚、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或芬太尼靶浓度值维持所需麻醉深度。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各组患者诱导后PR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PF,PR组气管插管、切皮后SBP及DBP无明显改变,P组则明显升高(P<0.05)。PR,PF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38.6%和22.6%(P异丙酚在麻醉中广泛应用,但无明显镇痛作用,单独应用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芬太尼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随输注时间增加时一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延长,不利术后麻醉恢复,瑞芬太尼(renmifentanil)的时一量相关半衰期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1]。我们采用输液泵分别输注异丙酚、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靶控输注或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麻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组(K组).F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ng/ml、异丙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K组丙泊酚2mg/kg、氯胺酮1.0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术中依据体动及BP、HR等的变化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AP、HR、SpO<,2>、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均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麻醉诱导后F组MAP、HR、SpO<,2>显著降低,K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F组较K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F组苏醒期躁动、精神障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低于K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陈春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18-24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及对小儿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5个月~12岁需在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病儿。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氯胺酮 安定(n=20例),Ⅱ组为氯胺酮 异丙酚(n=20例)。Ⅰ组氯胺酮2mg/kg、安定0.2mg/kg,Ⅱ组氯胺酮2mg/kg、异丙酚2.0mg/kg静脉推注。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电子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Ⅰ组氯胺酮速率2mg/kg、安定0.2mg/kg;Ⅱ组氯酮速率1mg/kg和异丙酚2~4mg/kg。保留病儿自主呼吸,常规鼻导管吸氧1~2L/min。并记录手术前、术后5、15、30分钟及术毕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精神症状。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但Ⅰ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术中单次追加药物的次数较Ⅱ组多;术后苏醒时间Ⅰ组较Ⅱ明显延长,P<0.01,差异有显著性,精神症状较Ⅱ组少。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对生理功能干扰少,术后精神症状少,是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
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洪常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7-13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和异氟醚吸入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I组,n=25):诱导时靶血药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血浓度2.5—3.5μg/ml。异氟醚组(Ⅱ组,n=25):术中1%~3%异氟醚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结果Ⅰ组在插管和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较Ⅱ组平稳(P〈0.05),而且术后苏醒表现较Ⅱ组更满意。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更平稳,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模拟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乳腺癌根治术病人156例,采用泵输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模拟靶控的应用方案(即推注负荷量异丙酚1 mg/kg后,开始持续输注剂量10 mg/kg.h-1,10 min后减为(8 mg/kg.h-1,20 min后减为6 mg/kg.h-1),此方案异丙酚的血药浓度约维持在3 mg/L左右,舒芬太尼的初始靶浓度为0.5μg/L。记录入室、静脉推注负荷剂量异丙酚后1、3、6和10 min,停异丙酚后1、5和10 min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数值。记录入睡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定向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此方案病人入睡时间短,术中平稳,苏醒快,术中无知晓,虽诱导期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但缩短插管后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可降低此风险。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泵输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模拟靶控的应用方案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行ERCP+ES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S+P组,n=201和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口组,n=20)。观察两组异丙酚用量,初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问、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麻醉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初醒时间、准确定向时间、呼吸抑制评分无明显差异,异丙酚用量和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发生率P组大于S+P组(P〈0.05);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诱导后HR、MAP较诱导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进镜后恢复至手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对检查治疗过程均无记忆。结论:舒芬太尼0.1~0.15μg/kg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行ERCP+ES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静脉麻醉期间利多卡因临床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下恒速输注不同速率利多卡因时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情况。方法选择18例异丙酚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麻醉稳定后随机输注利多卡因0.15 mg·kg~(-1)·min~(-1)(组Ⅰ,n=9)或0.20 mg·kg~(-1)·min~(-1)(组Ⅱ,n=9)。利多卡因注药后和停药后不同时间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应用HPLC-UV法检测利多卡因血浆浓度,DAS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利多卡因注射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2组患者利多卡因药动学参数除AUC_((0-65))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2α)为(2.701±2.346)min,t_(1/2β)为(53.508±25.111)min,V_1/F为(0.251±0.151)L·kg~(-1),EL为(6.704±5.098)mL·min~(-1)·kg~(-1),k_(10)为(0.019±0.005)·min~(-1),k_(12)为(0.038±0.023)·min~(-1),k_(21)为(0.195±0.158)·min~(-1)。t_(1/2α)、t_(1/2β)、V_1、CL、k_(10)、k_(12)、k_(21)的RSD分别为86.85%、46.93%、60.10%、76.04%、26.07%、60.55%和80.80%。结论临床应用利多卡因不同输注速率对药动学无明显影响。与异丙酚联合用于全麻患者时利多卡因参数个体差异较大,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应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20Ⅱ级,年龄(2060)岁,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n=30)。麻醉诱导前分别靶控输注两种药物,两组患者药物浓度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 L,E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3μg/m L。记录诱导前两组基础值(T0),输注后1 min(T1)、3 min(T2)、7 min(T3)、10 min(T4)时的HR、MAP、CO、SV、SVR。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明显降低(P<0.05),E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较E组在T3、T4时HR、MAP降低明显(P<0.05);在T3、T4时,P组CO、SV、SVR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组CO、SV、SVR总体趋势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丙泊酚轻微,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能够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春林  景亮 《淮海医药》2006,24(4):266-26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2组.青壮年组(n=30)30~59岁,老年组(n=30),60~80岁.全麻诱导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 mg/L,瑞芬太尼7 μg/L.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术中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气管插管后丙泊酚的靶控浓度降至2.5 mg/L,术中调节丙泊酚的量使脑电双频谱指数维持在45~55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 min及插管后5 min的SBP、DBP、HR.结果2组患者间除年龄外,性别、手术种类、体重、术前血球压积与白蛋白浓度及靶控输注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患者的丙泊酚、麻黄素及阿托器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者的SBP、DBP、HR均较诱导前降低,但老年患者更明显(P<0.01).结论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于青壮年,因此在使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时,应根据年龄及种族的不同设定靶控浓度.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3组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L1和L2组在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2mg/kg,并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2mg·kg-1·h-1维持。记录麻醉全程血液动力学变化、异丙酚靶浓度及停药至拔管时间;测定入室后、插管后即刻、切皮后10min、停人工气腹后和拔管后血皮质醇、胰高糖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P组异丙酚靶浓度在各时点高于L1和L2组(P<0.05);皮质醇L2组在T1、T3、T4点明显低于P组(P<0.05);胰高糖素复合利多卡因两组在T2和T4显著低于P组(P<0.05);血管紧张素Ⅱ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1组和L2组苏醒时间较P组延长(P<0.05),L2组较L1组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但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2.
冯春  刘欣  吴映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93-209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人工流产止痛的疗效。方法对110例早孕妇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瑞芬组:瑞芬太尼2彬L(靶控输注)+异丙酚1mg/kg(静脉输注)55例;丙泊组:单用异丙酚2.0mg/kg(静脉输注)55例。检测麻醉前、术中、醒后MAP、HR、SpO2和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离院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患者的MAP较用药前降低(P〈0.05),术中瑞芬组患者呼吸抑制较明显,瑞芬组的SpO2低于丙泊组(P〈0.05)。术前麻醉诱导时间和离院时间瑞芬组均短于丙泊组(P〈0.05)。瑞芬组意识恢复时间虽略快于丙泊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呼吸抑制在瑞芬组中较为明显,表现为患者呼吸浅且慢,SpO2下降。术后丙泊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恶心和疼痛。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手术,安全且有效,镇痛效果佳,患者苏醒快且彻底,麻醉后遗效应小,应广泛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右关托咪啶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或Ⅱ级需宫腔镜电切术患者50例,年龄25 ~ 40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异丙酚组(Ⅰ组,n=25),异丙酚组(Ⅱ组,n=25).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μg/kg,之后靶控输注异丙酚,Ⅱ组靶控输注异丙酚.对比2组扩宫与电切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异丙酚总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抑制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宫缩痛评分.结果 Ⅰ组扩宫、电切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及用药总量较Ⅱ组明显减少(P<0.05).Ⅰ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 缓慢静注右关托咪啶1 μg/kg(>10 min)复合异丙酚用于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与单纯应用异丙酚比较,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镇痛完善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颈丛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探讨。方法选择40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与靶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哌替啶0.5mg/kg、氟哌啶醇2.5mg;B组用TCI泵给予异丙酚镇静,维持OAA/S2分左右,缝皮时即停药。观察基础值、切皮时、瘤体剥离时、缝皮时的SPO2、HR、MAP、体位不适和牵拉反应。结果与麻醉前的基础值相比,RR、HR、MAP在切皮时、瘤体剥离时、缝皮时A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10.05),而B组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瘤体剥离时和缝皮时发生体位不适和牵拉反应率,A组和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丛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有利于消除病人术中牵拉反应和不适,且易于调控,镇静水平维持平稳,有效地防止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行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PK、P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MAP、HR、SpO2及注射痛发生、意识消失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病人苏醒时间、术后疼痛、取卵率、妊娠情况。结果两组SpO2、MAP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PK组下降幅度较P组小。病人苏醒时间、取卵率、妊娠情况方面两组相似,其它方面PK组优于P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临床效果满意,减少了异丙酚用量且对IVF-ET最终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中低温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各时点脑代谢指标的变化,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在体外循环复温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A组(n=20)靶控输注异丙酚(1~2 μg·mL-1),B组(n=20)恒速输注咪唑安定0.10~0.20 mg·kg-1·h-1.术中依据SNAP脑电指数(SI)值的变化,并参考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异丙酚靶浓度和咪唑安定输注速度,使SI值维持在(60±5).术中分别于麻醉后5 min (T1)、CPB开始5 min(T2)、降温结束后 5 min(T3)、复温至鼻咽温37 ℃即刻(T4)、30 min(T5)、60 min(T6)从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标本,分别行葡萄糖(Ga、 Gjv)、乳酸(La 、Ljv)测定,计算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含量差(AVDL)、乳酸生成率(CLP)、颈内静脉-动脉血糖含量差(AVDG)、葡萄糖摄取率(CGU),并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VDG 、CGU 2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AVDL、 CLP T4、T5、T6 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或0.01).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1~2 μg·mL-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复温期能改善脑代谢,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即鼾症)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的OSAS患儿36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与七氟醚(S)两组。T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3μg/ml,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S组(n=18例)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后插管,维持采用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七氟醚(维持呼出浓度在0.8~1.2MAC)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切皮后20、40min、拔管后、拔管后20、40min的MAP、HR;两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术中肌松药总量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T组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比S组患者平稳,拔管时间较S组短,且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较S组发生率低(P〈0.05);T组与S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鼾症患儿有较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区域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效果,为国产喉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组(L1组),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阻滞组(L2组),每组20例。L1组应用芬太尼0.2ug/kg,异丙酚2.5mg/kg,根据体重选择国产喉罩型号,置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4mg/(kg·h),L2组氯胺酮2mg/kg静脉注射,静脉输注氯胺酮1mg/(kg·h)。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74,P0.05),在切皮、缝皮及苏醒时L2组在HR、Sp O2、RR等生命体征指标波动较L1组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组平均苏醒时间(12.6±4.8)min,L2组平均苏醒时间(20.8±6.6)min,L1组苏醒时间短于L2组(t=7.163,P0.05)。L1组在切皮、缝皮及苏醒时镇静效果Ramsay评分高于L2组(P0.05),L1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0%,L2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5.0%,L1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L2组(x2=3.137,P0.05),L1组咽喉部并发症与L2组无统计学差异(x2=1.026,P0.05)。结论国产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区域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镇静效果良好,术中麻醉平稳,苏醒期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效果,探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组(PR组),每组40例。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6~7mg/L;PR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4mg/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8~2μg/L。待病人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果①麻醉效果PR组优于P组(P<0.05)。②PR组诱导时间(1.1±0.4)min,明显短于P组(P<0.05),PR组丙泊酚总剂量(1.8±0.4)mg/kg,明显少于P组(P<0.01)。③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P组发生率分别为55%、50%,PR组未发生(P<0.01)。④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停药后很快回升,负压吸引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各时段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明显下降(P<0.01,P<0.05),负压吸引时最低,以后逐渐回升。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好、诱导时间短、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院用咪唑安定诱导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用于成人直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声带息肉病人4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年龄 2 8~ 6 0岁 ,随机分为两组。1 2 麻醉方法 消毒铺单后A组 (n =2 0 )静注咪唑安定(力月西 ,徐州恩华制药有限公司 ) 0 15mg/kg ,10min后静注异丙酚 2mg/kg和氯胺酮 1mg/kg混合液 ,推注速度为 1ml/ 5s,术中间断推注异丙酚 1mg/kg和氯胺酮 0 5mg/kg加深麻醉。B组 (n =2 0 )静注安定 0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