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减少LBW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驻马店市妇幼保健院2980例产妇分娩的128例LBW的流行病学资料,并按1∶2的比例选择同性别、同期出生的正常儿进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产妇孕前及孕期因素与LBW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我市LBW的发生率为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收入、胎次、孕次、产检次数、孕周、孕期食欲差、胎盘前置植入粘连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LBW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604)、孕期食欲差(OR=2.295)、孕次(OR=2.59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493)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检次数(OR=0.285)、分娩孕周(OR=0.430,OR=0.390)是LBW的保护因素。结论 LBW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提倡最佳生育年龄、规范孕期保健是减少LBW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产后出血产妇159例为出血组,按1:2匹配同月份分娩无产后出血的产妇318例为对照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流产次数多、产次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孕史、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或植入、多胎、新生儿体重≥4000g、第二产程〉90rain、第三产程〉10min及阴道手术助产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②胎盘粘连或植入(OR=4.943)、前置胎盘(OR=3.758)、新生儿体重(OR=2.78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28)、流产次数(OR=1.885)入选以产后出血为结果变量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胎盘粘连、植入或前置,孕期规范保健及早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是降低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因素的累积Logit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莲花  何秀荣  叶红荣 《吉林医学》2010,31(32):5735-5737
目的: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轻度、先兆子痫重度和子痫作为有序反应变量,非参数Ridit检验用于分层单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建立累积Logit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在不同年龄、心理压力、经济收入、孕期保健行为、体重指数、高血压疾病家族史、孕周、家庭关系和季节气候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Logit模型贡献有意义的变量是心理压力(OR=3.597)、体重指数(OR=1.723)、高血压疾病家族史(OR=2.044)、孕周(OR=1.725)、季节气候寒冷(OR=1.988)、规范的孕期保健就医行为(OR=0.469)、家庭关系和睦(OR=0.172)或一般(OR=0.338)。结论:心理压力大、高体重指数、高血压疾病家族史、孕周增加和季节气候寒冷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具有促进作用,规范的孕期保健就医行为及家庭关系和睦为延缓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孕≥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活产婴儿121为研究对象,1∶1匹配孕≥37周、出生时差〈7d、同医院、同性别、同民族、出生体重3000g-4000g的正常出生儿进行对照。单因素和二分类多因素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用于筛选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结果共找到配对1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15岁、周期〉30d、经期〈3d、孕产胎次≥2、有流产宫腔操作史、早孕反应严重、孕期营养差、孕期食欲差、孕期阴道出血、胎盘异常、妊高征、母亲年龄≥35岁、慢性病史、乡村生存环境、体力劳动职业、母亲烟酒嗜好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OR〉1,P〈0.05或P〈0.01),产前定期保健、母亲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好、父亲身高≥170cm、母亲孕前体重≥50Kg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OR〈1,P〈0.05或P〈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食欲差、胎盘异常、流产宫腔操作史、母亲慢性病史、体力劳动职业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产前定期保健、母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为保护因素。结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联,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是降低低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低出生体质量(low birth weight, LBW)儿的相关风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分娩的患者,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计算机录入资料并整理数据后,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辅助生殖技术子代中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 女方免疫性不孕(OR=0.31)、男方少弱精(OR=2.843)、轻度子痫前期(OR=2.43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0.478)、双胎(OR=1.728)、胎膜早破(OR=0.351)、短方案(OR=0.608)、分娩孕周(<37周,OR=5.018),均与LBW相关(P<0.05)。HCG日低雌激素组(E2<3000pg/mL)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高雌激素组(E2>3000pg/mL);鲜胚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冻胚组;自然妊娠组新生儿体质量高于鲜胚和冻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妊娠组卵泡液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CFTR)浓度和新生儿体质量呈负相关,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duble human lecucocyte antigen G, sHLA-G)浓度和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女方免疫性不孕、男方少弱精症、轻度子痫前期、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双胎、胎膜早破、短方案、分娩孕周(<37周)均与辅助生殖子代LBW密切相关。HCG日雌激素水平低于3000pg/mL的新生儿体质量较高。卵泡液中适宜的CFTR和sHLA-G水平是影响ART新生儿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 低出生体重儿多存在慢性宫内缺氧现象,其围生期病死率高,且远期体格发育落后、神经发育异常风险高。目前我国缺乏针对该方向的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目的 分析河北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河北省妇幼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3-2017年在河北省7个省市级医院和15个县级医院,共22个监测点住院分娩的37周及以上孕周的孕产妇资料,调查指标包括孕产妇年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出生医院城乡及等级分布、产检次数、孕次、产次、胎儿性别、孕产妇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合并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过期妊娠等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250 304例足月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3 482例,发生率为1.39%;不同年龄孕产妇、不同出生年份、不同出生季节、不同出生地区、不同生产医院城乡及等级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育年龄≥40岁孕产妇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65%),30~34岁最低(1.29%);2015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56%),2017年最低(1.29%);春季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47%),秋季最低(1.29%);沧州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82%),邢台最低(0.82%);省市级医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71%)高于乡镇级医院(1.13%);三级医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最高(1.94%),一级医院最低(0.98%)。低出生体重儿组孕产妇年龄分布、产检次数、孕次、产次、胎儿性别、妊娠期高血压比例、合并心脏病比例、合并肾病比例、胎盘早剥比例、前置胎盘比例、过期妊娠比例与非低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文化程度、妊娠期糖尿病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少、胎儿为女性、省市级医院生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脏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P<0.05),多孕次、妊娠期糖尿病、过期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有明显的时间、地区、人群差异,对不同地区及人群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适时孕育、规范产检,尽早发现潜在的高危因素,及时预防和治疗,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22,95%CI:1.07~2.98)、孕前体质指数(BMI)≥28 kg/m2(OR=1.66,95%CI:1.23~2.65)、流产次数≥2次(OR=1.71,95%CI:1.24~2.71)和高血压家族史(OR=1.88,95%CI:1.22~3.31)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224,95%CI:1.356~3.237)、流产次数(OR=1.308,95%CI:1.025~1.914)、高血压家族史(OR=1.774,95%CI:1.312~3.669)和孕前BMI≥28 kg/m2(OR=1.698,95%CI:1.234~2.564)为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藏自治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定期产检并分娩的31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7.23%(23/3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5.934,P=0.000)、基础体重指数(OR=3.241,P=0.000)、焦虑情绪(OR=7.457,P=0.000)、抑郁情绪(OR=8.945,P=0.000)和高油膳食(OR=5.596,P=0.000)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每日饮水量(OR=0.033,P=0.000)是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发生的相关产科因素,为LBW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81例孕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LBW发生的相关产科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681例新生儿发生LBW41例,发生率为6.02%。孕周〈37周组的LBW发生率为25.24%,孕周≥37周组的LBW发生率为2.6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异常孕产史组的LBW发生率为33.33%,无异常孕产史组的LBW发生率为0.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3次组的LBW发生率为8.22%,流产≤2次组的LBW发生率为1.7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周〈37周、有异常孕产史和流产≥3次的孕产妇是LBW的高危人群,产前要重点筛查以上三种高危人群,加强产前检查,以减少LBW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妊娠期总增重与分娩孕周紧密相连,选择增重速率作为研究指标,可以减少孕周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目前有关妊娠期增重速率的既定建议存在争议且很少有研究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对GDM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12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住院生产并纳入"杭州市母婴健康队列"(注册号:ChiCTR1900026149)的37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2021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推荐的孕中晚期增重速率,将研究对象分为增重速率过慢组(n=115)、增重速率正常组(n=152)和增重速率过快组(n=103)。分析三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结局。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661,95%CI(1.291,9.460)〕、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OR=2.288,95%CI(1.090,4.805)〕、高脂血症〔OR=2.085,95%CI(1.656,6.630)〕及分娩巨大儿〔OR=4.591,95%CI(1.238,17.031)〕的危险因素(P<0.05),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是分娩早产儿〔OR=0.117,95%CI(0.014,0.959)〕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孕妇妊娠期增重不合理现象普遍,孕中晚期增重速率过快增加了GDM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脂血症及分娩巨大儿的风险,但降低了发生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HIV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94例HIV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信息包括人口特征、妇产科病史、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史、HIV传播途径以及HIV疾病状况(包括入组时的CD4计数、HIV RNA病毒载量和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LBW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194名婴儿中,38例(19.6%)为LBW(< 2500 g)。LBW婴儿与非LBW婴儿在入组体重、怀孕期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入组CD4计数、入组HIV RNA病毒载量和分娩时孕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体重轻(OR = 2.14,95% CI = 0.84~4.05,P = 0.013)、入组时CD4计数(OR = 6.02,95% CI = 1.50~24.13,P < 0.001)、入组时HIV RNA病毒载量(OR = 3.34,95% CI = 1.70~6.55,P < 0.001)和分娩时孕龄(OR = 12.90,95% CI = 2.03~81.88,P < 0.001)是LBW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孕妇HIV疾病状况与新生儿LBW相关。HIV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HIV母婴传播,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苏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48-149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67,95%CI:1.56~3.73)、孕前BMI≥28kg/m2(OR=1.79,95%CI:1.18~2.48)、流产次数≥2次(OR:2.08,95%CI:1.16~2.43)、高血压家族史(OR=1.45,95%CI:1.64~3.72)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107,95%CI:1.398-3.861)、孕前BMI≥28kg/m2(OR=1.769,95%CI:1.318~2.392)和高血压家族史(OR=1.626,95%CI:1.215~2.284)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低出生体重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艳  熊庆 《四川医学》2006,27(2):123-124
目的研究与低出生体重有关的孕母情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124例非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胎数、晚孕期异常、产检次数均是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围生保健,减少早产,积极诊治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因素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405例产妇进行调查。在单因素X^2分析基础上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新生儿出生状况产生显影响的因素共8项,总判对力为88.7%,其中孕时年龄越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机会越多。孕期体重增长过速,巨大儿发生机会增大,相反则低出生体重儿(LBW)、新生儿死亡机会增多,巨大儿母亲孕早期体重指数(BMI)显高于其他组群。低体重儿有早产倾向。巨大儿的剖宫产率显高于正常足月儿,职业为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按OR值大小,可将对新生儿出生状况产生影响的各因素按程度从强至弱依次排列为:孕早期BMI、孕期体重增长,孕时年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职业特点,孕周及胎盘重量。结论:(1)孕时年龄偏大,孕早期BMI偏低而孕期体重过缓,或孕早期BMI偏高而孕期体重增长过速及职业特点,孕周,胎盘重量是影响新和儿出生状况的危险因素。(2)不同新生儿状况决定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和危重病产妇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所以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入ICU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进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目的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黔北地区产妇产后出血的流行病学特点,探寻其入ICU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9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时间(2016-01-01)为节点,分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高龄(≥35岁)、孕次、产次、分娩孕周、定期产检情况、瘢痕子宫、分娩方式、胎数、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情况、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新生儿体质量、输血情况、子宫切除、介入治疗、单纯药物治疗、入ICU、出血量、死亡及主要出血原因。入ICU影响因素探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P=0.029);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患者年龄、高龄情况、孕次、产次、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胎盘粘连/植入情况、入ICU情况、出血量、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OR=3.064,95%CI(1.877,5.033),P<0.001〕、妊娠期高血压〔OR=3.107,95%CI(1.721,5.608),P<0.001〕、前置胎盘〔OR=1.901,95%CI(1.155,3.128),P=0.011〕、妊娠期肝损伤〔OR=14.718,95%CI(2.998,72.260),P=0.001〕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OR=20.535,95%CI(4.419,95.434),P<0.001〕是产妇产后出血患者入ICU的影响因素。结论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上升,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瘢痕子宫和胎盘粘连/植入是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妊娠期合并肝损伤和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是产后出血产妇进入ICU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孕前及孕期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结果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3±103.8 g,巨大儿发生率为12%。男婴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婴,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婴儿性别、孕周、产前BMI、妊娠高血压症及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有关,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有关。结论年龄、婴儿性别、孕周、产前BMI、妊娠高血压症及糖代谢异常均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孕前及孕期服务保健工作,对预防巨大儿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60-63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终止妊娠时机。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173例FGR新生儿(FGR组)及180例正常体重新生儿(对照组)及其产妇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OR=20.440,95%CI 8.499~49.156)、羊水过少(P=0.000,OR=5.652,95%CI 2.195~14.555)、妊娠期糖尿病(P=0.018,OR=2.763,95%CI 1.192~6.400)和贫血(P=0.032,OR=1.708,95%CI 1.047~2.786)。孕周越大,新生儿体重越重,预后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是胎儿生长受限的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及监护,规范治疗产科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刘秋慧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X):45-45,9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终止妊娠的时间、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方法将妊娠期糖尿病84例与非妊娠期糖尿病90例两组孕妇终止妊娠的孕周、终止妊娠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平均孕周比对照组平均孕周明显降低(P〈0.01),出生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影响严重,新生儿出生孕周下降,而出生体重反而明显升高,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使得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6月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2名研究者完成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后纳入22篇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总计4190例,其中VAP组1429例,非VAP组为27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MD=3.44)、机械通气时间≥3 d(OR=7.85)、机械通气时间≥5 d(OR=5.55)、重复插管(OR=3.57)、插管次数≥2次(OR=10.73)、平均住院时间(MD=9.56)、住院时间>14 d(OR=3.62)、平均出生体重(MD=-0.66)、出生体重<2.5 kg(OR=3.08)、出生体重<1.5 kg(OR=2.22)、平均气管内吸引次数(MD=3.76)、气管内吸引次数>3次·d-1(OR=4.63)、气管内吸引≥8次·d-1(OR=4.41)、平均胎龄(MD=-3.09)、胎龄<37周(OR=1.71)、出生时Apgar评分<7分(OR=6.83)、合并肺部疾病(OR=2.88)、留置胃管(OR=3.47)、使用抑酸剂(OR=4.82)、使用H2受体拮抗药(OR=4.10)是NICU患儿并发VAP的危险因素。结论 N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在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过程中应加强对患儿的监测,早期识别和预防危险因素,以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