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 MPR)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42例腕关节外伤病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19~48岁,平均35.5岁。患者均具有明显外伤史,且临床怀疑腕舟状骨骨折,主要症状为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鼻咽窝处有压痛点。数字X 线摄影( DR)平片检查阴性12例,舟状骨可疑骨折30例,对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再进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使骨折在舟状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显示,并就其长轴面MPR图像及直接扫描腕关节CT横断面图像在骨折的诊断率上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显示12例阴性患者中6例确诊为腕舟状骨骨折,30例可疑骨折均显示舟状骨骨折存在;直接腕关节CT横断面扫描图像显示12例阴性患者中4例确诊为腕舟状骨骨折,30例可疑骨折患者24例显示舟状骨骨折存在。两种检查方法比较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相比直接腕关节CT横断面扫描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诊断长骨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在长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平片的可能性。方法对平片发现的长骨病变进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其中50例进行了手术并有病理诊断结果,就其长轴面MPR图像、直接扫描CT横断面图像、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对比长轴面MPR与直接扫描横断面CT的图像数量。结果64层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6%(48/50例),高于直接扫描CT横断图像(72%,36/50例)及平片(80%,40/50例),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6.06,P值均〈0.05),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MPR50幅图像,横断面CT3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解决了多层CT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并提高了诊断符合率,是长骨病变CT诊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长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X线平片发现的36例长骨病变行64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多向调整重组成像,使病变在长骨的冠状及矢状长轴面上显示.36例均有病理诊断结果,其中26例同期行MRI检查.比较X线平片、CT轴位图像、长轴面MPR图像及MRI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64层螺旋CT多向调整的长轴面MPR准确显示了病变骨的骨破坏程度、骨膜的改变、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特征,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6%(33/36),明显高于X线平片75%(27/36)、CT轴位图像69.4%(25/36)及MRI 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5,P<0.05).结论 64层螺旋CTMPR后处理技术可全面、准确地显示长骨病变特征,有助于长骨病变的准确诊断,是最佳的长骨病变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CT 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16层CT的横断位、MPR及3D图像。结果: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1例,内直肌增粗32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25例,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20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35例。46例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面显示最佳。结论:16层CT容积扫描的MPR能全面而准确地诊断眼眶爆裂骨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4层CT脊髓造影多平面重组对颈神经根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研究64层CT的脊髓造影(CTM)多平面重组(MPR)在颈神经根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替代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常规X线脊髓造影的可能性。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颈神经损伤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和64层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病变显示于冠状、矢状和横断面上。其中26例(54个神经根)进行了手术探查并有术后诊断结果,就其冠状、矢状断面MPR图像、直接扫描CT横断面图像、脊髓造影平片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并比较横断面MPR与直接扫描横断面CT的图像数量。结果以患侧蛛网膜下腔内颈神经根前后支走行区和神经孔处充盈缺损消失,连续性无神经根显示为直接征象,CTM发现神经根损伤31个。间接征象表现为:(1)创伤性脊膜膨出:椎管内患侧硬膜囊膨大、变形,呈柱形高密度影,并可沿椎间孔向外延伸,形成神经根鞘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有低密度的细线状分隔,在撕裂水平可见29个膨出。(2)蛛网膜囊肿:硬膜囊一侧膨大变形,呈囊样扩张,病变未经椎间孔向外延伸,与蛛网膜下腔间有细线状分隔26个。(3)蛛网膜下腔不对称:一侧腔变窄,脊髓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多层面显示各神经根走行区未见连续性充盈缺损17个。64层CT多向调整的冠状面MPR对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2,6%(50/54个),高于直接扫描CT横断图像(77.8%,42/54个)及平片(68.5%,37/54个),3种影像方法与术后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X线平片、CTM横断面和曲面冠状MPR的Kappa值分别为0.686、0.772、0.920,P值均〈0.05。可见曲面冠状MPR与手术诊断结果高度一致。而图像数量明显少于横断面CT(MPR50幅图像,横断面CT400幅图像)。结论多向调整的冠状面MPR解决了多层CT图像数量庞大的问题,该方法省时、易行,可直观清晰显示颈神经根损伤范围,提高了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髁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1例均经MSCT横断面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髁突骨折仅有骨折线,未发生移位19例,髁突骨折移位32例。轴位CT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并可清楚显示细小骨折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情况。MPR冠状及矢状重建可显示髁突移位方向。VR可提供下颌骨髁突三维立体改变,SSD可显示骨折全程走行,骨折位置。髁突矢状骨折9例,轴位CT表现为髁突由一间隙分为内外2部分,冠状位或斜冠状位MPR表现为髁突分叉。结论髁突骨折可在横轴位CT扫描基础上,根据伤情及目的不同,选择重建组合,能较全面的评价髁突骨折。  相似文献   

7.
薄块MIP在听小骨显示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薄块最大密度投影(th in slab m 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s-M IP)后处理对听小骨的显示能力。方法对3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在工作站进行ts-M IP后处理,观察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s-M IP对听小骨的显示情况。结果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s-M IP均能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进行显示,其中横断面ts-M IP显示砧镫关节较好,并可同时显示锤骨柄及砧骨长脚的全长;冠状面ts-M IP可显示锤骨的全貌;矢状面ts-M IP显示听小骨可很好地避免各结构地重叠。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获得的图像进行ts-M IP后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正常锤骨、砧骨及砧镫关节,其缺点是对镫骨的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53个脊柱)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行64层螺旋CT横断位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横断、矢状、冠状切面的二维图像及三维的MIP成像,分析比较各图像显示骨折详细情况的能力.结果 横断切面图像显示椎体纵、横形多处或单处骨折49个(92.5%),骨折片向后突入椎管,椎管狭窄34个(64.2%);矢状切面图像显示脊柱后突畸形28例(62.2%);矢状切面图像及冠状切面图像显示椎体前后部高度压缩37个(69.8%),椎体上终板或(和)下终板局部骨折塌陷19个(35.8%).共44处脊柱附件骨折,横断切面明确诊断39处,矢状切面显示35处,冠状切面显示33处.MIP成像直观显示所有骨折脊柱的空间结构及椎体间的旋转脱位6个(11.3%).结论 多层螺旋CT的MPR及MIP成像技术相互补充,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在听小骨显示中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多向调整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全程显示听小骨及其关节的方位和方法。方法对50侧正常中耳行高分辨率CT各向同性扫描后再行多向调整MPR后处理,确定听小骨同层全程显示的基础显示方位、重组基线旋转中心点和旋转方向的定向解剖标志,测量重组基线旋转角度,对听小骨在轴面、冠状面、矢状面及多向调整MPR全程显示位4种方位上的全程显示程度进行分级,做Ridit分析和x^2检验。结果多向调整MPR锤骨、砧骨、镫骨的同层全程显示率均为100%(50侧中耳),多向调整MPR对于听小骨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轴面(镫骨6侧、锤骨0侧、砧骨0侧)、冠状面(锤骨3侧、镫骨0侧、砧骨0侧)、矢状面(锤骨0侧、砧骨0侧、镫骨0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各向同性扫描基础上的多向调整MPR技术提供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听小骨全程显示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只需1次扫描多次MPR后处理,就可取代多次多方位扫描,是听小骨多方位整体观察的必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胸骨骨折患者的MSCT资料,均对胸骨进行横断面MPR、矢状位MPR和冠状位曲面MPR (CPR)成像,比较不同方位MPR图像对不同类型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胸骨骨折中,矢状位MPR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横断面MPR (58.3%)和冠状位CPR (83.3%)图像的检出率(P =0.000).对胸骨横断骨折,尤其是无错位的横断骨折,矢状位MPR图像明显优于横断面MPR和冠状位CPR图像(P =0.000).而对错位性骨折、斜行骨折和粉碎性骨折,三种方位MPR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胸骨骨折,尤其是矢状位MPR图像可避免对无错位横断骨折的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