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对胃镜下微波凝固疗法(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和激光光动力疗法(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贲门-胃底癌(cardia-gastric cancer,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35例EC和CGC作为处理组,其中142例EC、206例CGC行MCT,43例EC、64例CGC行LPDT,42例EC、38例CGC行MCT和LPDT联合治疗;选择放弃任何治疗的48例晚期EC和73例CGC共121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MCT和LPDT单独和联合治疗中晚期EC、CGC所致的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处理组患者经不同的方法进行2~3个疗程,MCT法、LPDT法和MCT和LPDT联合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98.13%、93.75%,三种方法6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3%、78.5%、81.2%,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仅55%.结论:MCT和LPDT单独或联合治疗均能很大程度地解决EC、CGC造成的梗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由于贲门和胃底在解剖上相连接,病变又常常同时涉及这两个不同解剖部位,以及在临床症状上,外科治疗上又很相近,故临床习惯称贲门胃底癌。我们对58例贲门胃底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了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3.
以往 ,微波辐射多用于肝癌等疾病的治疗[1] 。近年来已逐渐用于口腔癌的治疗 ,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 1995年3月至 1998年 6月 ,我们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方法治疗舌癌、口底癌共 37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 37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2 9~ 78岁 ,中位年龄 5 1.5岁。其中舌癌 2 9例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19例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8例 ,腺样囊性癌 2例 ) ,口底癌 8例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3例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5例 )。按UICC分期 :舌癌Ⅰ期 2例 ,Ⅱ期 13例 ,Ⅲ期 11例 ,Ⅳ期 3例 ;口底癌Ⅰ期 1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 芬太尼、丙泊芬联合静脉麻醉后,胃镜下肿瘤部位注射5-氟脲嘧啶、顺铂和无水乙醇.结果 25例中完全缓解5例(20%),部分缓解12例(48%),稳定无变化6例(24%),无效2例(8%),主要毒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 该方法对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底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总结高龄贲门胃底癌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贲门胃底癌84例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69.5(65~84)岁。插管全麻下,经腹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予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6.7%),其中呼吸道并发症6例(42.9%);死亡0例。随访58例,平均随访3.5(1~7)年,3年生存率为70.7%(41/58),5年生存率为53.4%(31/58)。结论:贲门胃底癌经腹手术可提同高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KYGWA型一次性吻合器在贲门胃底癌中的应用。方法统计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实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的贲门胃底癌患者593例,其中应用吻合器217例(吻合器组),未用吻合器376例(手工组)。对两组的开胸率、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吻合口狭窄、近断端癌残留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吻合器组开胸率为21.66%,手工组为72.87%,吻合器组开胸率明显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4.15%,手工组20.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吻合口瘘、肺部及胸腔感染和近断端癌残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贲门胃底癌切除术中利用国产一次性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可以减少开胸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该吻合器价格低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贲门胃底癌经胸或经腹进行手术是根据病情、病变范围、贲门食管受累的情况,患者年龄,术者操作习惯等等决定的。我们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二年间经胸做贲门胃底癌118例,就此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12月应用内镜微波技术经内镜活检孔插入微波同轴导线姑息性治疗食道贲门晚期癌性狭窄共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波组织凝固在口底鳞癌治疗中的应用--26例总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诠  曾宗渊  郭朱明  许光普 《癌症》1999,18(5):590-592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在治疗口底鳞癌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自1989年至1993年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对26例口底鳞癌患者的原发灶进行治疗,其中Ⅰ期2例,Ⅱ期11例,Ⅲ期10例,Ⅳ期3例.在微波治疗前,先行颈清扫术;大部分患者同时行颈外动脉舌动脉结扎.6例Ⅲ、Ⅳ期患者还结合辅助放疗或/和化疗.结果: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为61.5%(16/26);其中Ⅰ期为100%,Ⅱ期72.7%(8/11),Ⅲ期50%(5/10),Ⅳ期33.3%(1/3).有4例在2年内原发灶复发,占15.4%;3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占11.5%;3例出现远处转移,占11.5%.创面出血、舌根后坠和呼吸困难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微波组织凝固应用于口底鳞癌原发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与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接近,在保全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化学治疗食管癌梗阻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我国研制的铂金导管电极在X线监测下准确地插入食管癌梗阻部位,分别将阴阳电极连接在电化学治癌仪上进行通电治疗。按病变的长短给予合适的治疗电量。(结果)治疗166例,完全缓解(CR)23.5%,部分缓解(PR)52.4%,有效率为75.9%(CR+PR)。NC、PD为无效占24.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23.5%和7.8%。(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为进一步采用手术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创造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0例PESC的临床资料,其中放、化疗16例,单纯手术1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17例,术前化疗6例,分析其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全组手术根治切除率为85.2%,手术死亡2例。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单纯手术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术后联合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术前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结论:PES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恶性程度较高,应采用综合治疗以达到延长生存的目的,特别是采用术前化疗的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冷循环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分期是Ⅰa~Ⅲa,随机分为治疗组(PMCT和TACE联合治疗组)33例,对照组(TACE组)38例。治疗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2~4周后根据复查的AFP和CT/MR等的影像学检查决定再次行TACE或者PMCT。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5.5个月),随访内容包括AFP、肝功能、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等。根据随访的生存时间、复发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肝癌患者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84.23%、72.29%、61.96%和55.84%、22.79%、11.4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肝癌患者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累积复发率分别6.06%、9.09%、24.24%和7.89%、31.57%、60.52%。TACE联合PMCT治疗肝癌没有严重并发症,对肝功能的损害轻。治疗组33例有5例合并动静脉瘘(AVF),经动脉栓塞治疗后2例AVF消失,3例治疗后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行PMCT后AVF消失。结论:本组研究初步显示,TACE联合PMCT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近、中期的效果好。PMCT提供了治疗肝癌合并AVF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晚期食管癌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与放疗同时合并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反应、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对36例经胃境及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采用总D_T60Gy~70Gy/6~7周6MV-15MV-X线照射,同时采用经皮穿刺左支气管动脉、食管固有动脉或胃左动脉插管,沿导管灌注阿霉素、丝裂霉素、5氮脲嘧啶或鬼臼乙甙、顺铂等化疗药物,3-4周一次,2次一个疗程。同时选用工例仅用单纯放射治疗为同期对照。[结果]单纯疗组38例中CR+PR共11例,有效率为28.9%;放疗合并动脉灌注化疗组36例中CR+PR共16例,有效率为44.4%,两组比较放化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放组。两组病人随访18个月,单放组生存率为26.3%,放化组生存率为47.2%。而一年生存率放化组明显高于单放组。[结论]放疗合并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及生存期高于单纯放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食管癌15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和放疗以及综合治疗疗效,回顾分析了1992年7月至1997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155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28例,单纯放疗58例,术后放化疗53例,放化疗16例。放疗剂量65~70Gy。采用PFB(DDP+5Fu+BLM)方案治疗。结果显示1a,3a,5a生存率分别为60.0%,34.2%和20.6%。术后放化组5a生存率(28.3%)比单纯手术组(21.4%)高,放化组5a生存率(25.0%)比单纯放疗组(12.1%)高,但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中晚期食管癌术后辅以放化疗可减少和延缓肿瘤复发和转移,放疗和化疗对治疗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10例食管癌患者行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其中92例在颈部行胃-食管吻合,318例在胸内行胃-食管吻合.术中测量做管状胃前的胃和管状胃的长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液引流量和内容、胸液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和围手术期对呼吸的影响、胃排空及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4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未增加,围手术期未发生胸胃综合征,无术后胃出血、胃排空障碍和反流.无手术死亡.结论: 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术式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减少了胸胃综合征症状和反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73例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立勋  孙克林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6):948-949,951
目的:对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73例食管小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94.5%,根治性切除率89.0%,手术死亡率1.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7%、13.7%、8.2%。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而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Ⅰ,Ⅱ期病例。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对Ⅲ,Ⅳ病例,则应以化、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11月至1988年8月,对50例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进行内镜YAG激光治疗。肿瘤位于下段14例,中段30例和上段6例。病变平均长度为4.8cm。间隔治疗时间为2周。完成治疗平均6~7次。总治疗量平均为27650J.50例病人中,完全缓解2例(4%),显著改善28例(56%),改善18例(36%),无变化2例(4%)。结果提示內镜YAG激光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晚期食管癌具有良好的姑息治疗作用,可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结果 54例食管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所有患者吞咽困难明显缓解,未发生食管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食管支架置入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是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86例早期食管癌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的体会。 方法: 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早期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病例部分早期食管癌症状大多轻微,自觉不适病程长短不一,X线检出率为84.9%(73/86),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率为100%(86/86)(其中尚有1例经过3次镜检获得病理诊断)。手术切除率为100%(86/86),并发症发生率为14.0%(12/86)。术后均未再行辅助治疗,定期随访,5年生存率为94.2%(81/86)。 结论: 早期食管癌的病程进展比较缓慢,症状轻微,呈非特异性,容易忽视,应高度重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采用内镜结合碘染色等检查方法多次检查(必要时采用多项检查方法和定期复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一些分子生物学指标被用于食管癌的实验室诊断,亦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早期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佳,手术治疗(食管次全切除并常规区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术后复发与转移是早期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达到治愈目的,且术后患者生存期较长,应定期密切随访,以便尽早对食管复发癌或转移癌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