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8例进行调查,记录就诊时间、到院方式、病情轻重等,分析影响就诊时间早晚的因素.结果 528例患者中,仅3.03%的患者在发病时间<2 h到达医院就诊,14.20%的患者在发病2~6 h到达医院就诊,到院方式、职业类型、教育程度、病情严重程度、居住地点、对脑卒中的认识程度和患者的就诊时间有关(P<0.05),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以及≥3个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较短(P<0.05).结论公众对脑卒中认识低,脑卒中院前延误治疗严重,应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及时就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与居住区域的关系。了解及早就医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居住区域分为城镇居民组和非城镇居民组来观察就医时间 ,并将 6h内与 6h后就医者在评分相同、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4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6h内就医者仅 14 % ,城镇居民组占本组人口的 3 1% ,非城镇居民组为 4% ,P <0 .0 1;6h内就医者治疗的显效率为 86% ,6h后则为 3 5 % ,P <0 .0 1。结论 :本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 86%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严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研究2012年1至2013年6月100例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患者发病后≤6 h就诊,50例患者发病后6 h入院。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就诊时间,分析就诊时间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就诊时间在起病后≤6 h和6 h的入院患者的预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出院1年后的随访,不良结局中死亡状况、复发率、再次入院率≤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优于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就诊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的及时就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霞  朱美意 《农垦医学》2014,(4):300-305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就诊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收治的1 69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对其就诊时间以及与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h内的就诊率为41.12%,≥6h就诊率为62.89%,≥6h就诊率出血38.79%,缺血33.84%,平均就诊时间为13.4 h;知识的知晓性(值=0.003)、就诊率(值=0.008)、就诊方式(值=0.006)、有无高血压史及依从性(值=0.010)、疾病类型(值=0.037)、疾病严重程度(值=0.007)与及时就诊率相关;脑梗死患者男性发病(63.46%)明显多于女性(36.46%),脑出血患者男性(60.75%)发病例数多于女性(3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发病有明显的昼夜及季节规律;治疗后无变化早期就诊组为30.4%,高于延迟就诊组(21.5%);早期就诊组治疗后恶化率为10.9%,低于延迟就诊组(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显示就诊时间与预后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提高公众对此类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减轻残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蔡麟 《中国全科医学》2003,6(6):506-506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脑血管病急诊现状 ,探索缩短患者治疗前延误诊断时间的措施 ,作者对 4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自发病到就诊和CT确诊的时间进行了观察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19例均为 2 0 0 1年 1~12月本院急诊科首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30 0例 ,男 178例 ,女12 2例 ,年龄 40~ 80岁 ,平均 (6 5± 10 )岁 ,出血性脑卒中 119例 ,男 73例 ,女46例 ,年龄 2 3~ 86岁 ,平均 (6 0± 10 )岁 ,所有病例均通过头颅CT确诊。发病时间以患者或其家属提供的时间为准 ;就诊时间指患者自发病到医生接诊之间的时…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9-03-30-2010-03-30门头沟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首诊地点、居住地点、对脑卒中的认识及脑卒中的类型均与患者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有关(P<0.05).在家中发病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病的脑卒中与发病后距治疗时间无关(P>0.05).结论 有42.3%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对就医延误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3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医行为、就诊时间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 (1)AMI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为3.20h,≤2.00h者占30.19%,2.00h者占69.8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为4.00h,≤6.00h者占88.68%,6.00h者占11.32%.(2)发病后,症状归因于心脏病者占45.28%,归因于非心脏病者占43.40%,不知道者占11.32%,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10h、3.20h和3.9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50h、4.80h和5.90h(P<0.01);立即就诊者占32.08%,等待或自行治疗者占60.38%,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7.54%,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0h、3.50h和3.5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h、4.90h和6.00h(P<0.01);采用救护车转运者占54.72%,采用出租车、自家车等其他方式转运者占45.28%,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20h和3.8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和5.15 h(P<0.01);首诊于三级医院者占79.25%,首诊于二级医院者占11.32%,首诊于社区医院或诊所者占9.43%,其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5h、4.60h和4.00h(P<0.01),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5 h、5.95 h和5.50h(P<0.01);立即选择PCI治疗者占66.04%,向朋友家人家庭医生咨询者占30.19%,等待或观察者占3.77%,其就诊延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70h、11.00h和5.15h(P<0.01).(3)院前延迟时间≤2.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0h者(0,27.03%,P<0.05).就诊延迟时间≤6.00h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6.00h者(14.89%,50.0%,P<0.05).结论 AMI患者目前仍存在不良就医行为,就医延误依然存在,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改善患者就医行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影响脑卒中患者就诊延迟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蓉  荣秀华 《西部医学》2006,18(2):164-16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诊治时间延误的原因,探讨实施和开展早期治疗的对策。方法对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开始至入院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就诊延迟者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312例患者入院时间延迟,占74.2%(70.11%~78.47%)。结论对就诊延迟者及时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能为早期溶栓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规律并对就诊时间予以分析.方法 将纳入的177例患者按OCSP分型分为4组,分别记录其发病时间段及就诊时间,分析其发病时间规律及就诊时间的情况.结果 上午6:01~12:00时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时段.有30.2%的患者在发病后6 h内就诊,69.8%的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结论 患者应重视发病后的症状,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患者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记录就诊时上述联合检查结果并与发病30d后患者CT复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与发病30 d后患者CT复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6.67%、100.00%)。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镇农村居民中医药利用及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当山镇农村居民中医药利用情况和倾向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 ,对武当山镇农村居民中医药利用和就医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两周患病者就诊西医师占患者总数的 6 4 .6 % ,倾向就诊西医师占 6 7.1% ;慢性病患病者就诊西医师占 4 8.4 % ,倾向就诊西医师占 37.4 %。结论武当山镇农村居民患急性病和患慢性病主要利用西医药。  相似文献   

12.
家庭支持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家庭支持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7月在该校两所教学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9例的住院病历进行收集,通过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在家中发病的患者占89.30%,是主要的发病地点;不同性别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有73.80%的患者在起病后超过24 h方能到医院治疗,只有26.20%的患者在起病24 h内到医院获得专科监护及治疗,起病6 h入院的患者其预后较好,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烟者预后较不吸烟者差(P<0.05);住院的时间较长,家庭经济越好,家属越重视,患者越易康复;家庭护理(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及生活方式)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的及时就诊、生活方式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进展性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5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不同相应时间点的血液进行D-dimer和hs-CRP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对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斯堪地那维亚量表(SSS)评分。结果进展组的D-dimer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7天〉3天〉24h内〉14天,在发病1周内,进展组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的hs-CRP水平顺序依次为:发病第3天〉7天〉24h内〉14天,发病第3天和7天,进展组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发病3周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非进展组为差(P〈0.01)。结论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的升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抢救的脑卒中患者156例(A组),将治疗成功率、死亡率与同期自行就诊的148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分析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的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32±5.41)岁和(71.49±3.52)岁,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43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到医院就诊平均时间分别是(13.35±2.61)m in和(125.16±17.95)m in,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000,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抢救成功151例(96.69%),死亡5例(3.31%),B组患者抢救成功133例(90.00%),死亡15例(10.00%),两者之间进行比较,P=0.023,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与护理配合,能赢得最佳治疗时间,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毓玲 《黑龙江医学》2009,33(5):327-32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及发病后HRV的变化。方法70例脑梗死组和5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24hHRV记录分析,于发病后第5d及5周进行2次记录,脑梗死位置经CT或MRI证实并符合临床定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发病后第5d的HRV各项指标降低,呈显著性差异(P<0.01);5周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部分指标恢复呈显著性差异(P<0.05);(2)右侧脑梗死组较左侧脑梗死组HRV的各项指标更低,呈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岛叶脑梗死组HRV的各项指标最低。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导致HRV降低,影响心脏自主神经活性的主要部位在右侧岛叶,受损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不同证候与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发病72 h以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分别于发病72 h内及治疗14 d 2个时点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包括临床症状、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检测值,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中风病各个证候与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结果 在中风病发病72 h内,出现较多的为风证,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多数处于低于正常值范围且与火热证和气虚证证候成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治疗14 d时,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趋于正常值范围且与痰证证候成立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在中风病急性期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处于抑制状态,随着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白细胞血小板聚集水平趋于正常范围.发病72 h内火热证、气虚证成立组有统计学意义;14 d时,痰证成立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symptoms that a patient presents to the doctor are often not the underlying concern that prompted the consultation. The success of consultations involving a hidden diagnosis depends on how well the patient can express his or her concerns to the doctor and on how skilfully the doctor can encourage this. This study tested the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having patients complete a brief health index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help them describe their underlying concerns to the doctor. In two family medicine centres 996 pati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while waiting to see the doctor; 724 (73%) did so. An evaluation of their responses showed the method to be acceptable to most. The doctors judged that it ad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in 41% of all consultations and in 73% of consultations in which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psychologic complaints. There was, nevertheles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among the physicians in their acceptance of the approach. This variability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alternative models of how, in practical terms, to treat the psychosocial dimensions of a patient's complai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微信平台优化急救流程的效果。方法   连续入组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院前急救过程中通过微信实时与卒中中心联系的患者为120急救+微信组(n=16),仅通过120急救的患者为单纯120急救组(n=13),自行到达医院的为自行就诊组(n=69),观察3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比较3组患者前往医院时间、到达医院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120急救+微信组均显著短于单纯120急救组和自行就诊组(P<0.05);120急救+微信组和单纯120急救组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比率显著高于自行就诊组(P<0.05);此外,120急救+微信组院前急救现场处置时间显著低于单纯120急救组,并呈逐月下降趋势。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借助微信平台对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治疗时间,让急救更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山西省阳泉市居民脑卒中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阳泉市居民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从本市分层整群抽取95个厂矿、机关、党校、社区,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知识知晓率调查表,对阳泉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阳泉市居民7921名,总体知晓率30.14%(2387名)。对脑卒中发病后的就诊方式、就诊科室、检查手段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4.03%(5864名)、78.17%(6192名)、84.04%(6657名)。但对脑卒中的症状、危险因素、治疗措施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5.51%(2021名)、10.62%(841名)、11.39%(902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的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χ^2=197.408,P〈0.01)。结论阳泉市居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应提高阳泉市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水平,加强健康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缩短脑卒中院外延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