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肝炎病毒是一个大家族,目前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近10年来,由于甲肝和乙肝疫苗的出现,这两型肝炎的患病率逐年下降。而丙肝和戊肝比例却在增加,丙肝在我国普遍散发存在。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丙肝核糖核酸(HCV-RNA)普查,则丙肝的发现率可能惊人。丙型肝炎通过输血等肠道外途径传播,其临床症状与乙型肝炎相似,但更易慢性化。丙肝除引起一过性感染外,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成人初次感染后约有50%的呈持续感染状态,从而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这与其他类型肝炎多引起急性肝炎(一过性感染)大不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和观察甲胎蛋白(AFP)在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184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检测AFP。初次发现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者每3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5年追踪随访。结果初次检测184例中除6例重型肝炎外,其他178例AFP均升高。随访中发现AFP稳定上升的3例均发展为肝癌;反复波动和持续低浓度的患者发生肝癌率分别4.2%和6.6%;一过性升高者均未出现肝癌。重症肝炎患者AFP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AFP升高的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动态检测观察AFP的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结合铜离子蛋白芯片检测62例肝炎后肝硬化与100例Ⅰ-Ⅱ期(T1-2N0M0)肝癌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软件分析并建立分类树模型,并对分类树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对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建立了由4种差异蛋白组成的分类树模型。采用该分类树模型在学习模式下对100例肝癌伴肝硬化、6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准确率为99.4%(161/162),诊断肝癌伴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99/100)、100.0%(62/62),在测试模式下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其准确率为94.4%(153/162),诊断肝癌伴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95/100)、93.5%(58/62)。结论应用SELDI蛋白芯片技术筛选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量血斑点式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是解放军兽医大学生化教研室王映强等人于1985年创立的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1988年5月通过部级鉴定,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法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检出率,达93.85%,对非肝癌的其他肿瘤特异性达92.90%,与AFP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较好的辅助诊断效果。1986年初至1988年4月,我们应用该校提供的方法和试剂,对56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组受检对象56例,其中急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3例,瘀胆型肝炎2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肝癌(中晚期)15例。所受检的肝炎病例按1984年南宁全国肝炎会议所定标准进行诊断,各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例AFP均阴性。肝癌病例AFP测定均阳性,B型超声检查及CT检查均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其中14例已病故,1例经治疗仍存活。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全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3亿,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国内外普遍认为,HBV在体内长期复制是肝炎活动,并向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延缓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芳 《人民军医》2010,(6):461-46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发现约有1亿7千万人感染HCV,我国感染HCV者超过4千万。HCV的急性感染通常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但50%~80%的患者会转变为慢性感染,其中约20%的患者会在20年内转变为肝硬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发区,每年有10%~20%的急性乙肝将转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产生及动态变化是稳定病情、移植疗效观察、防止术后肝炎复发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发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世界普遍面临的难题,全球大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有15%~25%的患者可发展为晚期肝病,如: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等。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宿主免疫三方面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是肝炎发作(hepatitis flares)和消退(remissions)反复交替的自然发展过程。国外文献常有hepatitis flares和acute exacerbation(急性  相似文献   

9.
治疗型HBV DNA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辛绍杰  貌盼勇 《人民军医》2007,50(5):273-275
全世界约有3.5亿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HBV 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首要病因,每年有100万~200万患者死于该类疾病.发生 HBV 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机体不能形成足够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10.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居于恶性肿瘤第二位。肝癌为渐进性发展,初起发病大多较为隐匿,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待患者感觉不适入院检查时,大多已经比较严重。在对肝癌患者的治疗中,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肝癌的多中心性发生、术后易复发、肝炎、肝硬化等因素使得在手术治疗有着较大的局限性[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肝癌患者门静脉逆流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系,应用灰附超声观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门静脉癌栓和癌肿肝内转移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炎肝癌组、非肝炎肝癌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开动脉瘘及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肝炎肝癌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及门静脉癌栓、癌肿肝内转移发生率均高于非肝炎肝癌组(P<0.01);肝硬化组门静脉逆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肝癌组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与非肝炎肝癌组肿块内及周围的门静脉-肝动脉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门静脉逆流是引起肝癌肝内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肝炎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以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vs,HBV)为多,据2006年国家卫生局统计,9.75%的1~59岁普通人群携带乙肝病毒[1]。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是疾病自然病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发现,对肝纤维化的有效治疗可以保护肝功能,甚至使纤维化逆转[2],从而有效防控病程的发展,降低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为肝组织学穿刺活检,但具有创伤性小、取材少、病理评价受主观因素影响等不足。笔者就无创技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蝰蛇毒试剂系广州蛇毒研究所从广东产圆斑蝰蛇毒提取。它具有直接激活凝血因子Ⅹ的作用。测定蝰蛇毒磷脂时间(RVVCT),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可鉴别Ⅹ因子和Ⅶ因子的缺乏。 实验以50名健康人作对照。急性肝炎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失代偿性肝硬化伴腹水者31例,重型肝炎6例(其中急性重型2例,慢性重型4例),肝癌5例(均合并肝硬化)。 结果表明:急性肝炎组RVVCT和PT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癌组的RVVCT和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RVVCT和PT延长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40例已经确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PA进行检测,比较血清PA在各型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问的差异。结果:PA在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在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肝硬化、急件肝炎与肝癌、急性肝炎与重型肝炎、肝硬化与慢性肝炎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在肝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乃至肝癌的必经阶段,但该病理过程的早期阶段是可逆的[1-2],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肝炎患者来说,从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再到肝癌,这是可怕的"三部曲"。虽然该过程没有必然性,却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轨迹。肝细胞有再生能力,只有不断受损破坏、来不及修护时才需要用药治疗。而在治疗的方法中,中医药是可以大胆使用的方法。防止肝炎恶转,首先要认清主要症状。一是腹胀。肝功能受损,导致胆汁生成出现故  相似文献   

17.
周平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4,20(3):162-164,166
慢性丙型肝炎由于其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研究发现约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5%~10%进展到终末期肝病,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这些病人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达1%~4%。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减缓或终止肝硬化的发生,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肝病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的水平变化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肝病组和重症肝炎组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而且随病情的加重呈进行性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明显低于肝硬化代偿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癌组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α1酸性糖蛋白的检测对肝脏疾病病情的估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对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3年2~5月对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骨钙素的测定,结果如下: 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42例,女8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15例,肝炎后肝硬化3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生化及CT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CT与超声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与肝癌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在肝癌发病率高的地区 ,由前者发展成肝癌的病例甚为多见 ,因而如何在肝硬化的病人中早期检出肝癌 ,以及对肝硬化非癌性结节与小肝癌的早期鉴别显得较为重要。本工作应用CT与超声分别观察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3 2例 ,相互对照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 材料与方法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3 2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年龄 3 4岁 ,平均 5 2岁。根据 1973年Child -Pugh法将其进行肝功能分级 :A级 9例 ,B级 16例 ,C级 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和CT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