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 能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1997年11月到199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结果 足月儿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指由于全身和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动力紊乱,排空延迟,而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易发生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多见。发病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 ,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常发生于新生儿期 ,特别是早产儿易多见。由于可出现窒息、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现将我科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期间胃食管反流 4 4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从 1995~ 1999年新生儿病室共收治胃食管反流患儿 4 4名 ,其中男 32名 ,女 12名 ,早产儿 36名 ,足月新生儿 8名 ,平均年龄 2天 ,除 2名患儿自动出院外 ,平均住院 5天 ,均病愈出院。胃食管反流患儿临床表现为呕吐、体…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清  唐瑟 《四川医学》2005,26(9):963-963
胃食管反流(GER)在新生儿期是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呕吐造成摄入不足,致使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下降,并可因奶汁反流造成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我院对256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收入院的新生儿常规食管钡餐造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食管下括约肌的短暂松弛,其他与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的因素还有胃排空延迟和腹内压增高,我们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入住我院的50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连续24小时食道下pH值<4并持续在15秒以上,食道钡剂造影检查对Ⅰ~Ⅳ级的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照组用西咪替丁,两组观察呕吐、拒乳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有肝损害发生.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肯定,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
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2例胃食反流综合征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吗丁啉药物和体位疗法治疗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3%,对照组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用吗丁啉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3年4月~2007年4月应用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GER)是儿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许多疾病的发生,如反复呕吐、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营养不良、哮喘反复发作、烦躁不安、夜间哭闹等,都与GER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或静息压降低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我院2001年4月~2001年10月新生儿及NICU病房收治的GER3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6例,女10例,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8例。日龄≤7天18例,~14天8例,~21天6例,~28天4例。发病时间为生后2小时~16天。临床表现:病情中出现呕吐32例,呕吐出现时间≤7天28例,其中进行性喷射性呕吐8例,每日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呕吐物易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形成吸入性肺炎 ,它是导致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 ,也是新生儿死亡的病因之一。我科应用 5mg/(kg·d)的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3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科收治患儿30例 (观察组 ) ,男女各 15例 ;足月儿 16例 ,早产儿 14例 ;就诊时间为发病后 0 .5h~ 4 .5d ,平均 2 .1d ;就诊原因 :单纯呕吐9例 ,呕吐并发绀窒息 7例 ,呼吸急促 6例 ,呼吸暂停 3例 ,咳嗽并憋气 3例 ,发热 2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验性猪仔胃功能障碍性因素与胃食管返流的关系。方法:新生猪仔40只,随机分成5组,膈食管韧带切开,食管裂孔开大,胃壁部分浆肌层破坏,幽门十二指肠上段部分缝合闭锁造成不全梗阻等4组猪仔模型及对照组,术前,术后行胃肠钡餐透视,食管测压,猪仔生长至12-16周时处死,行大体解剖观察及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无返流发生;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返流。结论:胃排空障碍,胃-幽门-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胃内压增高是造成胃食管返流的重要原因;小型食管裂孔疝伴有胃食管返流随着时间的延长有自愈的可能性;调整胃-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蠕动是消除胃食管返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不透X线标志物法(ROMs)检测胃固体排空功能,探讨胃固体排空障碍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gastritis,BRG)中的存在和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包括正常对照(health control,HC)27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组32例;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second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SBRG)21例。受试者食用等量试餐时同时口服装有20粒钡条的胶囊,餐后120 min及240 min行消化道透视检查并摄片。计算120 min及240 min胃排空率。结果PBRG组与HC组及SBRG组比较,120 min及240 min胃排空率均有明显延迟(P<0.05),SBGR组与HC比较,4h胃排空率有所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RG组存在明显的胃排空功能障碍,SBRG组无明显胃排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管状胃对食管癌手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管状胃组(20例)和传统手术组(20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进行食管腔内24hpH值监测,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4hpH监测提示:DeMeester总评分、24h酸反流次数、>5min酸返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值<4.00的总时间、pH值<4.00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各项结果传统手术组>管状胃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管状胃组反流较传统手术组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胃肌电活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儿与胃食管反流(GER)患儿的胃肌电活动特点,认识小儿GER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征,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和指导。方法:对20例正常儿及20例GER小儿进行胃电图监洲,记录主功率(DP)、主频率等指标。结果:GER患儿主频值明显减低,胃电节律紊乱,以胃动过速为主。GER患儿大多存在胃动力障碍。结论:胃动力障碍,胃-幽门窦-十二指肠蠕动不协调是造成GER的主要因素。胃电图对GER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借助循证医学的方法为1例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慢性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提出临床问题,从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1990-2012年)进行检索,收集相关高质量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医生经验及患者意愿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9篇,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2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5篇。结果显示咽喉镜、食管测压及pH的监测在诊断反流性咽喉炎时比内镜更有价值。治疗应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餐后2~3小时禁止平躺。选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效果优于H2受体阻滞剂,同时应加用促胃动力药进行治疗,维持阶段应采用递减法,治疗6个月后反流相关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采用循证的方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沈卫东  刘鹏飞  施瑞华 《医学综述》2006,12(24):1506-1508
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分为酸性反流、弱酸性反流和非酸性反流。典型的GERD症状常与酸反流相关,但仍有部分患者其症状与非酸反流有关,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的患者。非酸性GERD大多无内镜下明显表现,pH监测和PPI试验无明显变化,所以诊断更为困难。本文就非酸性GERD近年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胃磁示踪法测定胃生物半排期的准确性,我们应用闪烁显像及胃磁示踪两种方法同时对37例患者进行了胃生物半排期(T1/2)的测定。闪烁显像的示踪剂为~(99)Tc-DTPA,胃磁示踪法用四氧化三铁。由闪烁显像测定的T1/2为69.3min,由胃磁示踪法测定的为67.2min,两法的T1/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果提示胃磁示踪法可以代替闪烁显像测定胃排空时问。本文还对胃磁示踪法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核素动态显像对胃食道返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胃食道返流(GER)的患者和12例正常人进行GER测定。在不同腹压下行SPECT的动态显像。结果对患者的图像肉眼分析总阳性率为64%,食道时间-放射性曲线分析阳性率为76%,较肉眼分析更为灵敏、准确。阳性、强阳性患者的胃食道返流率分别为3.60±0.42%,5.77±1.7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小样本均数t′检验,P<0.01)。结论SPECT动态显像对胃食道返流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同时合并有慢性顽固性耳鼻咽喉科疾病。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仍然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胃食管反流与咽喉慢性炎症有明确致病关系,经抑酸治疗有效;与喉癌及癌前病变缺乏前瞻性研究;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间互有因果联系;与慢性鼻窦炎关系密切,但尚有异议;是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诱因之一。高度怀疑与胃食管反流有关的患者应进行24h食管pH测定、食管压力监测、内镜等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上段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提高常见胃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的认识。方法 应用日本岛津G-B800mA全遥控、摇篮床X线诊断机和数字胃肠机,对有胃食管反流6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胃食管反流中可见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下段溃疬、滑动型裂孔疝、胃窦炎、食管下端及胃底贲门癌、胃癌术后,其中有胃食管反流而无食管及胃肠道病变8倒。结论 胃食管反流常可存在于其它消化道疾病中,也可单独存在。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到胃食管反流的征象,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