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46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sTM水平,观察19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TM变化情况。结果 SLE活动组sTM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1);sTM与多个SLE活动度评分相关(P〈0.001);治疗后sTM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sTM水平与SLE活动度相关,可作为SL  相似文献   

2.
黄为  郭子Min 《急诊医学》1998,7(6):384-386
目的:探讨血浆P-选择素和IL-8的测定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同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ARDS患者血浆P-选择素和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P-选择素也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1),死亡患者血浆P-选择素,IL-8及APAC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选择素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sE-SLT)含量。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sE-SLT含量为51.23±12.09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患者、治疗前组与治疗后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示血浆sE-SLT测定是临床观察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进展、判定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62例高血压病患者,57例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正常人及60例高血压患者的正常血压子女(高血压子女组)血浆EDLS浓度,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浆EDLS浓度极显著的高于正常人和高血压子女组(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EDLS含量增高,高血压子女组血浆EDLS浓度与高血压家族史的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故血浆EDLS浓度升高是高血压的继发改变或是一种原发性的遗传改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辟疆  赵华  周逊  施荣华 《临床荟萃》1999,14(12):533-535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疾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改变。方法:采用放免法和比 色法测定血浆及尿ET和NO含量。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和肾病综合征(NS)血浆及尿ET、NO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慢性肾衰血浆及尿ET显著增高,但NO显著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有高血压患者血浆及尿NO明显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各型肾小球疾病均有ET和NO异常,ET增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洋地黄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源性洋地黄因子(EDLF)在胰岛素抵抗(IR)的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EH患者(EH组)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血清EDLF,并与16例正常血压者(NT组)作对照。结果:EH组患者血清EDLF〔(154.40±46.87)ng/L〕显著高于NT组〔(122.29±24.06)ng/L,P<0.01〕;EH组空腹血浆胰岛素与体重、体重指数(BMI)、臀围及EDLF呈显著正相关(r值依次为0.52,0.35,0.45和0.41,P<0.0025、P<0.05、P<0.01和P<0.025)。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IR和血清EDLF升高,并由此引起持续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探讨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sELAM1)含量变化在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了40例危重病患者sELAM1含量。发现严重肺感染、肺原性心脏病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患者血浆sELAM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01);死亡组血浆sELAM1含量较存活组亦明显增高(P<0.001);血浆sELAM1水平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05);综合治疗可使血浆sELAM1水平降低。结果提示:E选择素粘附分子参与了上述各种危重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245名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测定。结果表明,患者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血沉(ESR)、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ET)、纤维蛋白原(Fg)、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均大于或高于正常人(P〈0.01)。高血压的ESR,K值和TG高于冠心病,差异显著(P〈0.01),其它指标相似。高血压的各项指标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比较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早期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别用补阳还五汤(中药组)及10%706代血浆合维生素E(西药组)治疗发病3 ̄7天脑梗塞患者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包括临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A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OD及MDA均显著改善(P〈0.01);尤以中药组明显,与  相似文献   

10.
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在不同状态时生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生物法检测,发现:患者淋巴细胞在无丝裂原刺激时生成IL-6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刺激后RAEB及RAEB-t者低于正常(P〈0.05,P〈0.01);患者单核细胞在无刺激状态下生成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或P〈0.01),刺激后RAEB及RAEB-t者则低于正常人(P〈0.01)。认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浆选择素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 6 8例MHD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P 选择素、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 (sE 选择素 )含量 ,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MHD组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与P <0 .0 1)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又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P 选择素、sE 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反映MHD患者内皮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有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进行检测,探讨肝硬化患者PON1活性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肝硬化患者108例,Child-Pugh分级A级35例,B级38例,C级35例。健康对照组66例。用对氧磷为底物的酶速率比色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浆PON1活性,同时测定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胆碱酯酶(ChE)活性,分析PON—1活性与Alb、PAB、ChE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PON1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3.4&#177;33.1)U/mL及(168.3&#177;28.4)U/mL,P〈0.013,且肝硬化Child—PughA、Child-PughB、Child—PughC相比,PON1活性依次显著降低(分别为(115.1&#177;36.1)U/mL)、(92.3&#177;32.4)U/mL、(69.1&#177;31.4)U/mL]。肝硬化患者血浆PON-1活性与Alb、PAB、ChE呈正相关(分别为r=0.622,P〈0.01;r=0.699,P〈0.01;r=0.702,P〈0.01)。结论血浆PON1活性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继发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Russell蝰蛇毒稀释试验(DRVVT)测定41例SLE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浆狼疮抗凝物质(LA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心磷脂-IgG、IgM(ACL-IgG、IgM)抗体,ELISA方法测定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selectin、TNFα。结果(1)41例SLE患者中19例血浆中检测到LAC和(或)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ACL-IgG、IgM;(2)与正常对照组(10.58±4.10)ng/L相比,SLE继发APS组、未继发APS组的P-selectin水平均升高,分别为(21.55±6.29)ng/L和(14.02±9.48)ng/L,SLE未继发APS组与继发APS组相比,P-selectin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仅SLE继发APS组(30.01±13.3)pg/ml与正常对照组间(21.60±12.78)pg/mlTNF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各组内血清P-selectin水平与TNFα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在SLE患者继发APS的病程中,P-selectin起到重要作用,且P-selectin的作用强于TNFα。  相似文献   

15.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8例多系统脏器衰竭(MSOF)患者和42例健康正常人血浆胃动素(MTL)浓度.结果显示:MSOF患者危重期血浆MTL浓度较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1),而MSOF(正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衰竭脏器数目的增多,MTL浓度也随之增高(P>0.01);MSOF组中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的患者MTL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上述系统脏器衰竭者(P<0.01),死亡组亦明显高于生存组(P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健康人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CPCR)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探讨sECPCR在SLE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 ISA)测定48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组血浆中的sECPCR水平。结果SLE患者与NC组的sECPCR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SLE合并血栓及无血栓患者血浆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5,P<0.001),且SLE并发血栓的sECPCR水平及SLE无血栓患者的sECP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尿蛋白阳性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均高于NC组(P<0.001,P<0.005),SLE尿蛋白阳性的sECPCR水平高于SLE尿蛋白阴性的sECPCR水平(P<0.005)。结论sECPCR与SLE患者发生血栓无直接关系,可能参与SLE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其水平与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抗核抗体(ANA)滴度的狼疮肾炎(LN)患者血清补体、血脂、肝肾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诊断、监测及预防疾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性指标。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与肾病内科住院患者318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患者133例,LN组患者185例。对照组为同期来该院体检健康者共103例。肝功能指标、肾脏指标及血脂指标检测均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 2400。补体C3与C4检测均采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分析仪IMMAGE800。结果肝脏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肾脏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以及补体在LN、SLE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ALT)=7.42,F_(AST)=4.54,F_(DBIL)=26.70,F_(TBIL)=15.01,F_(Cr)=40.52,F_(UA)=82.60,F_(Urea)=48.03,F_(LDL)=10.73,F_(TCH)=8.13,F_(TG)=32.61,F_(C3)=39.75,F_(C4)=36.24,P0.05)。但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HDL)=2.25,P0.05)。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仅发现肾功能Cr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r=4.569,P0.05),补体指标在不同ANA滴度的LN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C3)=8.127,F_(C4)=5.351,P0.05)。经线性回归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后发现补体C3(t=-5.062,P0.05)、Cr(t=-3.791,P0.05)与ANA滴度具有独立线性相关。结论 LN患者的ANA滴度与补体C3、Cr具有独立线性相关性,并且呈负相关,可作为LN患者疾病病程进展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恶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和良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患者血清中,IL-6/IL-6R对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恶性浆细胞瘤患者共37例,SLE患者33例,健康体检者33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成分及轻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6R的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浆细胞瘤患者37例,免疫球蛋白呈恶性单克隆增殖,其中多发性骨髓瘤27例(IgG型19例、IgA型8例),巨球蛋白血症2例,轻链病8例,其血清中IL-6和IL-6R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LE患者33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呈良性多克隆增殖,其血清中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恶性单克隆增殖病患者血清中的IL-6和IL-6R水平又显著高于良性多克隆增殖病患者(P<0.05)。结论:IL-6刺激骨髓瘤细胞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及片段,参与了体液免疫调节,而在SLE患者组,Th1,Th2细胞功能偏移,以Th2细胞亢进为主,产生大量IL-6,它介导免疫调节反应,致B淋巴细胞活跃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L-6/IL-6R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能设法阻断其作用途径,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vonWillebrand因子(vWF)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和20例心肌梗死患者(AMI)血中ICAM-1、P-selectin、vWF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血中ICAM-1、P-selectin和vWF的表达较正常组增高,且在UA组中的表达高于SA组,AMI组的表达高于UA组。除P-selectin在SA组与正常组间差别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P<0.01)。ICAM-1和vWF在SA、UA及AMI组均呈正相关。结论ICAM-1、P-selectin和vWF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有不同的增加,表明它们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血压病(EH)发病机理,采用ELISA法和比色法检测EH患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显示EH患者血小板GMP-140、vWF和L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SO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GMP-140与vWF、LPO是正相关(r=0.78、0.82,P<0.05)。表明: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自由基损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