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元御是清代著名的医家,他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系统地阐发了消渴病发生的机理,认为消渴为厥阴之病,病机在于肝失疏泄致气机升降逆乱,治疗方面注重恢复肝之疏泄功能,突破了传统从"阴虚燥热"论治消渴的理论,为消渴病的理论探索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总结朴春丽教授治疗消渴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朴春丽教授从肝论治消渴病,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医"毒邪理论"提出"毒损肝络"致消渴病的学术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肝失疏泄,毒损肝络.糖尿病初期以实证为主,多处于"郁""热"阶段,多以木郁土壅,肝胃郁热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多采用解毒通络调肝法为主,创制解毒...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展,黄元御在对消渴病的认识过程中提出从肝论治消渴病的思想,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发展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胆胃气逆,风火合邪"皆为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据此在用药方面偏于从肝入手,力倡疏肝柔肝,善于化脾土之湿气,疏肝胆之郁气,脾之湿气得化,则肝气顺畅,其论治思想对后人防治消渴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脾瘅与消渴病关系最为密切,是为消渴病前期。玄府作为人体最微小的结构功能单位,其理论阐明了多种病证的致病机理。基于玄府理论辨治脾瘅,认为脾瘅之"内热"的核心病机源于"散精障碍、脾玄府郁闭,疏泄失常、肝玄府郁闭,蒸化失用、肾玄府郁闭",由此提出脾瘅之治当以"开通玄府"为要,包括"运脾开玄、助脾散精,调肝开玄、畅调气机,补肾开玄、宣通气液"三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脾瘅、阻断消渴病发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病机复杂,但总属阴虚燥热、五脏病变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是水精失布、五经不行的结果.而津液代谢正常的保证则需要肝的疏泄正常、心的脉络通畅、肺的通调有道、脾的运化有权及肾的阴津充足共同协调完成.现将消渴病的病机与五脏关系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俊杰 《中医研究》1997,10(3):12-13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山西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俊杰主题词消渴/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笔者于临床中,多见消渴患者有情志郁怒之病因,病情与肝疏之过与不及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论治,探讨如下。消渴病机责之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  相似文献   

7.
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治疗中的辨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消渴病除传统的三消辨证外 ,还存在着肝胃郁热证。消渴病中肝胃郁热证有其产主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在消渴病的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辨识肝胃郁热证 ,恰当地运用清泻肝胃郁热法 ,可达到控制消渴病患者病情 ,预防消渴病继发症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重点围绕肝的生理病理,强调情志因素是诱发消渴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阐述了从肝论治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强调了从肝论治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地位,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言其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以肾为核心,并将其分为三消,且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王国斌教授不拘常法,另辟蹊径,整体审察,辨证求因,提出肝失疏泄,少阳枢机不利当属消渴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以疏肝调肝为治疗原则,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反 《光明中医》2011,26(5):959-960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肝主疏泄辨证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肝主疏泄理论,对水肿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肝主疏泄辨证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水肿,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方法:以居民小区为基本抽样群,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昌平区及平谷区的3个社区20岁以上长住居民5208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生访谈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8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含超重)621例,占70.0%,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患者768例,占80.8%,肥胖2型糖尿病实证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占69.3%。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渴病存在较大差异,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肥胖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主体,肝胃郁热证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2.
《本草纲目》治疗消渴病药物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复习了《本草纲目》治疗消渴常用的 14 0余种药物 ,并分析了该书治疗消渴的学术特点 ,认为《本草纲目》用药具有药食同源、注重饮食治疗 ,甘寒清热、注重顾护脾胃 ,益气养阴、善用血肉有情 ,气血并重、用药多取苦寒 ,以毒攻毒、善用金石之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以及消渴肾宁汤的作用机理.方法:以STZ腹腔内注射伴高热量饲养造DN模型,用消渴肾宁汤灌胃给药并和西药作对照,进行尿IL-13水平测定以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实验性DN大鼠尿IL-13水平明显升高伴随严重损伤,消渴肾宁汤可显著降低IL-13水平改善肾损伤,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本草消渴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关键酶己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以本草消渴丹和西药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每周末断尾取血检测空腹血糖值.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值、肌肉己糖激酶(HK)和肝脏苹果酸脱氢酶活性(MDH).结果 本草消渴丹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肌肉组织HK、肝脏组织MDH活性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复方-本草消渴丹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直接或间接提高了葡萄糖氧化分解的酶活性;本草消渴丹对对抗糖尿病体重降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渴降糖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消渴降糖饮为基本方法辨证加减,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78例,临床缓解2例,显效33例,有效40例,无效3例。[结论]消渴降糖饮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之功,可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依据肝体阴用阳的理论及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认为体用同损是该病的关键病机,提出体用同调治疗慢重肝的辨证思路,即在肝“体用同病”之时,既要补益肝阴和肝血之物质基础,还应加强肝阳和肝气的机能作用。临证论治注重益肝用与补肝体并重;疏肝理气与顾护肝体并施;标本同治,顾本重于祛邪;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消渴肾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消渴肾安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医常规治疗(30例)和消渴肾安胶囊联合西药治疗(60例),疗程8周,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肾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有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消渴肾安胶囊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特征之间关系示:冠脉硬化组中与中医证候要素密切的先后顺序是气滞>热蕴>痰浊;冠脉A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痰浊>气滞>血瘀>阳虚;冠脉B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阴虚>气虚>血瘀>阳虚;冠脉C型病变特征是血瘀>寒凝>阳虚>气虚。②冠心病冠脉病变特征和证候要素相兼分布表中示:冠脉无病变组主要以单证和两证相兼的证候为主;冠脉A行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2证相兼和3证相兼为主;冠脉B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和4证相兼为主;冠脉C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4证相兼和4证以上相兼为主。结论:随着冠脉病变加重,痰浊、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证候之间的组合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服用西酞普兰(喜太乐)治疗,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压豆合补益肝肾解郁方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