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种不同灌肠法的效果评价。方法将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实验组则实施系统的改良回流灌肠方法(应用负压引流瓶加自制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护理手法顺着结肠的走向轻柔按摩下腹部,必要时改变体位,进行回肠灌肠)。观察2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洁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洁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回流灌肠法可减少术前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且洁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改进灌肠方法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回流灌肠、清洁灌肠与石蜡油保留灌肠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回流灌肠。观察实验组患儿灌肠前后电解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术中评价两组灌肠效果,术后观察两组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长短。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实验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回流灌肠、清洁灌肠与石蜡油保留灌肠相结合,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住院天数,减少灌肠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灌肠效果.方法 将204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灌肠,比较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肛管重插次数、肠黏膜损伤及肛周皮肤发红情况.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2组平均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肠黏膜损伤及肛管重插次数、肛周皮肤发红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后的回流灌肠法灌肠速度快,液体出入量基本平衡,灌肠效果好,省时省力,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04-3005
选取40例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改良清洁灌肠和传统回流灌肠。结果两组洁肠效果、灌肠时间、灌肠液出入量、残留量、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巨结肠术前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田丽丽 《天津护理》2022,30(5):595-597
目的:探讨改良性回流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采用传统回流灌肠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及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灌肠时长、灌肠所用液体量、术中肠道清洁效果、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采用改良性经胃管回流灌肠可缩短灌肠时间,减少灌肠所用液体量,提高患儿灌肠过程中的舒适度及术中肠道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提供合适的术前肠道清洁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诊的10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肠道准备效果,记录分析两组患儿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每次灌肠出入量,对患儿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灌肠优良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观察组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每次灌肠出量多于对照组,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3.21%(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结论]改良灌肠及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良好,可缩短灌肠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增加回流灌肠液量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量增加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8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灌肠量不同分为试验组(28例,每次灌肠量为200ml/kg体重)和对照组(30例,每次灌肠量为100ml/kg体重),观测两组患儿灌肠前后血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灌肠液中大便菌落计数的变化,术中评价灌肠效果,术后观察有无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长短,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住院时间缩短(P<0.05);试验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无明显变化(P>0.05),灌肠后粪便中大肠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增加回流灌肠量到每次200ml/kg体重,可有效缩短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患儿水、电解质及血渗透压的变化,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灌肠,对照组实施传统灌肠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灌肠进出量准确率、腹围减小率、肠道清洁度,单次灌肠时间、术前灌肠次数,灌肠发生出血、腹痛、低体温、肠穿孔等并发症情况,床单位清洁度等.结果 观察组进出量准确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肠道清洁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肠道清洁率(80.00%);单次灌肠平均时间、术前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灌肠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灌肠期间观察组床单位清洁度≥80分占比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结论 改良密闭式回流负压灌肠装置灌肠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易污染床单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灌肠方法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病例分为对照组32例,按常规方法灌洗;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灌肠法。比较2组患儿平均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灌肠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灌肠法较常规回流灌肠法效果好,不仅能有效地清洁肠道、省时省力,而且能够减轻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安全有效处理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积粪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行结肠灌洗结束予液状石蜡保留灌肠,观察组生理盐水行结肠灌洗前2h予液状石蜡保留灌肠;观察术前发热发生率、灌肠效率、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热发生率、灌肠效率、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积粪处理方面,采用生理盐水结肠灌洗之前2h给予液状石蜡保留灌肠效果好,提高了灌肠效率及术中肠道清洁度,缩短术前肠道准备时间,且溶解的积粪在体内存留时间短,减少肠道对细菌毒素的吸收,降低发热发生率,缩短和术后住院时间等,优于结肠灌洗结束予液状石蜡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11.
戴月映 《护理研究》2006,20(5):1329-1330
清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常用的首要辅助治疗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必要的术前准备。分析了先天性巨结肠清洁灌肠的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清洁灌肠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月映 《护理研究》2006,20(15):1329-1330
清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常用的首要辅助治疗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必要的术前准备。分析了先天性巨结肠清洁灌肠的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进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单盲法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术中肠道清洁度),记录灌肠效率(灌肠所用时间、术中肠壁水肿、灌肠总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腹部疼痛、心慌气短、睡眠障碍、肛门坠迫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χ2=6.249,P<0.05),灌肠所用时间减少(χ2=9.405,P<0.01),术中肠壁水肿减轻(χ2=11.737,P<0.01),灌肠总次数减少(χ2=9.859,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腹部胀痛无明显差异(χ2=2.188,P>0.05),心慌气短、睡眠障碍和肛门坠迫感减轻(χ2=6.567,6.182,8.895,P均<0.05)。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4.
潘爱兰 《现代护理》2007,13(21):2034-2035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结肠癌采用术前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的时间及病人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降低(P<0.01);肠道清洁满意度提高(P<0.01);清洁肠道所用时间缩短(P<0.001);病人依从性提高(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病人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是否清洁灌肠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100例,术前均饮食控制,术前1d上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恒康正清),实验组患者(n=50)当晚不清洁灌肠,对照组患者(n=50)当晚清洁灌肠,比较两组术后发热天数、伤口愈合级别、使用抗生素天数、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拆线天数、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热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较未灌肠者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李翠淑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7-898
目的:探讨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需术前清洁灌肠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0例采用改良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的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两组不良反应、肠道清洁满意度、清洁肠道所用时间及患者依从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完善的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随机将需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的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满意度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肛门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变换体位实施清洁灌肠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实施清洁灌肠病人60例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灌肠采用变换病人体位,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灌肠,就两组清洁灌肠溶液到达肠腔的部位和左、右结肠清洁效果3个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清洁灌肠后,左侧结肠清洁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右侧结肠清洁率比较P<0.01,呈极显著意义。结论:变换体位清洁灌肠较常规清洁灌肠清洁范围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术前清洁灌肠对选择性胸腰椎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清洁灌肠对选择性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胸腰椎手术的非瘫痪患者205例,排除其他引起便秘的因素,随机分成两组:术前灌肠组103例;非灌肠组102例;统计术后便秘的发生率。结果灌肠组仅12例发生便秘,未灌肠组30例发生便秘,两组差异显著(P<0.01),并且灌肠组术后便秘再处理较非灌肠组简便。结论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可明显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