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前后食管测压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病因未明 ,多数人认为是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变性乃至消失 ,使得食管体部缺少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 (LES)松弛不全。我院自1996年起对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气囊扩张 ,术前常规进行食管测压 ,其中 17例进行Rigiflex气囊扩张后测压复查及随访。现将其食管动力改变情况分析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 分组 :(1)病例组 :共 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男 2 0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8± 2 7)岁 ,所有患者经内镜和食管钡餐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2 )对照组 :共 30例 ,男 13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39± 14 …  相似文献   

2.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张泰昌沙忠芬张丽萍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顽固,一般保守治疗多难以奏效。我院应用气囊扩张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990年11月~1995年3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57例,全部...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治疗前后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7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前后进行食管测压,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扩张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扩张疗效的关系。方法: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7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钡餐、内镜和食管测压确诊,并在确诊后行气囊扩张。17例扩张治疗前、治疗后3天以内及3月,10例治疗后1年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及测压指标。结果:(1)扩张后患者的下状明显改善,且持续1年(P〈0.01)。(2)扩张后3天及3月LESP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气囊扩张对食管动力近期和中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及与扩张疗效的关系。方法 4 8例经临床、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及食管测压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 ,采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观察扩张前和扩张后 4周以及 12~ 2 4周时的症状计分、钡餐造影显示的食管最大宽度、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 (LESRR)及食管体部收缩振幅。结果 ①扩张后吞咽困难、胸痛和反食症状的计分以及食管的最大宽度均明显低于扩张前 (P <0 .0 5 )。②扩张后 4周、12~ 2 4周 4个方位的LESP明显降低 (P <0 .0 5 ) ,4个方位相应的LESRR扩张后较扩张前明显增加 (P <0 .0 5 )。③扩张前后LESP <2 .6 7kPa次数百分比分别为 4 5 .4 1% ,82 .4 8%和 85 .87% (与扩张前比P <0 .0 5 ) ,LESRR≥80 %的次数百分比分别占 6 .74 % ,5 5 .97%和 4 3.78% (与扩张前比P <0 .0 5 )。④ 4 8例患者中未发现食管体部恢复推进性蠕动波。食管体部收缩振幅扩张前 ,后均表现为无效收缩。结论 ①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中期疗效较好 ,并有维持治疗作用。②气囊扩张不仅降低LESP且改善LESRR ,是气囊扩张缓解症状、减少食管扩张程度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提示是否再行扩张的食管动力指标除LESP外 ,还要考虑LESRR。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我院自1996年9月至1999年2月通过食管测压、内镜、食管钡剂造影共检出贲门失弛缓症病人15例,现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检测方法比较研究如下:  相似文献   

6.
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比较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 48 例患者(手术18 例,气囊扩张 30 例)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通过对临床症状, X 线钡餐食管造影,胃镜检查和食管24 小时连续p H 监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和气囊扩张均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气囊扩张由于其方法简单,不必住院,费用较低等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7.
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驰缓症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比较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驰缓症的疗效。方法 对48例患者(手术18例,气囊扩张30例)进行了一年以上的随访观察,通过对症状,X线钡餐食管造影,胃镜检查和食管24小时连续pH监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在以上几个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手术和气囊扩张均是治疗食管贲门失驰缓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气囊扩张由于其方法简单,不必住院,费用较低等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曲维英 《山东医药》2001,41(9):41-41
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对 5 4例食管贲门部狭管患者在内镜引导下行食管、贲门部狭窄探条扩张治疗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6例、女 18例 ,年龄 18~ 76岁、平均5 2岁。其中食管贲门癌 13例 ,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14例 ,贲门失弛缓症 12例 ,食管化学性狭窄烧伤6例。狭窄位于食管上段 9例 ,中段 2 0例 ,下段 2 5例。狭窄 <2 cm37例 ,2~ 3cm 11例 ,>3cm6例。狭窄口直径 <2 m m13例 ,2~ 5 mm30例 ,5 mm11例。症状持续时间 3天至 4个月。治疗方法 :治疗前先行食管钡透及胃镜检查 ,确定狭窄…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83岁。进食困难5年,胃镜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多次于当地医院行探条扩张术。近10d吞咽困难加重,不能进全流食,靠补液维持生命。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中上段高度扩张,下端及贲门部呈锥样狭窄。选用美国Microvasive 35mm扩张气囊欲行扩张术。内镜观察:食管中下段高度扩张,距门齿37~41cm段逐渐狭窄,尤以42cm(贲门部)为著。  相似文献   

10.
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华西医大附一院收治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病人105例,其中男性56例(53%),女性49例(47%),平均年龄34.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痛及体重减轻等。通过临床表现,X线钡餐可明确诊断。气囊经胃镜下导丝置人,压力5~10 PSI,维持30~60s,间隔2~3min后再扩张共2~3次。结果:105例病人显效95例(90.3%),有效10例(9.6%),无效0例。术后无1例穿孔,其他并发症轻。复发后重复扩张仍有效,较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及Hellsr’s肌切开术有更多优越性。结论:气囊扩张术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以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障碍为特点的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LES区食管壁增厚,压力增高。治疗方法以气囊扩张为主,扩张治疗虽可短期内缓解吞咽困难症状,但患者复发率很高,且易导致穿孔、出血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我院2003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内镜下短期放置特制可回收防反流支架与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12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气囊扩张组63例;特制可回收食管支架组6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食管宽度变化、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症状较前均明显改善(P〈0.05),气囊扩张组治疗1个月、6个月、1年后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91.5%,食管支架组治疗后同期有效率为100.0%,98.0%,97.1%.(2)治疗后1个月、6个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优于气囊扩张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最狭窄处均较前明显增宽、食管最宽处均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食管宽度变化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气囊扩张组1例发生食管穿孔,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食管支架组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肉芽组织增生,2例发生支架移位,1例患者发生支架脱落.(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支架组住院费用高于气囊扩张组(P〈0.05).结论 与内镜下气囊扩张比较,特制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期疗效与其相似,但远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高,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8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以了解其疗效.结果:81例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100%,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及X线检查均较扩张前明显改善,随访0.5-5 a,无1例复发.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费用低、痛苦小,是贲门失弛缓症较为理想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评价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价值。64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接受气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前26人(40.6%)不能进某些固体食物,38人(59.3%)只能进半流质,1人(0.01%)只能进流质。每周气囊扩张食管下段及贲门部一次,4次为一疗程。第一次气囊扩张治疗后,54人(84.4%)吞咽田难症状消失,第二次气囊扩后64人(100%)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变化.方法 对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前后食管压力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较扩张前显著下降(P<0.05),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明显提高(P<0.05);支架治疗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峰值增高,食管体部静息压降低(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与扩张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 食管压力测定可用于评价全覆膜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气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在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予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行食管压力检测,分析食管下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扩张后,21例患者的吞咽困难和反流症状消失。与扩张前相比,扩张后LES长度无显著差异,LES静息压和LES残余压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显著升高(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和吞咽蠕动波消失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无显著差异,继发性收缩波和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胃内静息压的发生率较扩张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气囊扩张术能显著提高LES松弛率,降低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体部静息压和继发性蠕动波的发生率,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食管压力测定对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动力学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吞咽时不能充分松弛,严重影响食管排空,目前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案,主要以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扩张为主,本文旨在探讨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 一、对象:选择1997年8月~1999年12月我院消化专家门诊诊断,并经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证实贲门失弛缓症39例,男24例,女15例。男女之比1.6:l,年龄18~70岁,平均40.05±10.l岁,随机分组。内镜组20例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外科组19例行…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是下食管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气囊扩张和外科手术,气囊扩张治疗因疗效肯定、创伤小而应用最为广泛。我们于1999年6月至2003年10月在内镜直视下,应用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7例,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评价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价值。64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接受气囊扩张治疗。扩张治疗前26人(40.6%)不能进某些固体食物,38人(59.3%)只能进半流质,1人(0.01%)只能进流质者。每周气囊扩张食管下段及贲门部一次,4次为一疗程。第一次气囊扩张治疗后,54人(84.4%)吞咽困难症状消失,第二次气囊扩后64人(100%)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本研究表明,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法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经内镜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2种方法治疗贯门失弛缓症后食管动力的改变。方法 118例经内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扩张组56例,注射组6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LESRP)以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学3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扩张组治疗后LESP降至(6.03±3.45)mm Hg,LESRP为(-0.11±2.34)mm Hg,LESRR升至92.50%±13.8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注射组治疗后LESP降至(23.16±16.17)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ESRP、LESR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扩张组:显效45例,改善11例;注射组:显效15例,改善38例,无效9例。结论 气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近期疗效较肉毒毒素注射法要好,临床症状的改善同LESP及LESRP的降低,特别是LESRP的降低有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