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洪江区吸毒人群中针具交换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军  陈曦  蒲洪波  庄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06-1807,1790
目的探讨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的可行性,评价其预防注射吸毒者HIV感染效果。方法通过政策倡导、同伴教育和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结果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活动后发放和销售针具比基线调查时上升了173.91%,注射吸毒人员最近一次共针率从31.86%下降到12、87%,最后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从33.66%和20.79%上升到70.80%和80.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以同伴教育为主的针具交换活动有助于提高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杨兆民教授关于针具与刺激量的学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民教授十分注重针刺刺激量的研究,认为针刺的刺激量除了与施术者的手法操作有密切关系外,针具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针具的规格、形状、质地、种类及制法五个方面,探讨了针具与刺激量的关系,由此说明,不同的针具,产生的刺激量大小亦不尽相同,有不同的针刺效应,只有正确地把握之,才能充分发挥针刺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我国古代早期针刺器具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文字演变的角度看针具材质的变化进而上溯其源的研究方法,从"针"字的字型演变过程可以看出金属针具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梳理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的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通过阅读文献,梳理学术界关于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的研究并进行概述,对研究存在的难点进行剖析,综合分析进行研究展望。[结果]出土砭石数量多。针具可分为金属类与非金属类。关于其是否具备医用功能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疑难:从形制角度研究缺乏标准器和文献支持,从性能角度研究难以落实到具体器物。据此提出3点展望:谨慎对待研究猜想,避免过度诠释;全面考虑古代生活状况,不能为定向思维所局限;更多结合各学科研究新进展。[结论]对先秦秦汉出土涉医砭石和针具研究现状的梳理有利于把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其范畴、形制与功能有利于厘清医药器具使用的历程与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早期针刺器具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古代针刺器具的起源发展作以新的探讨,认为砭石等是最早制作针刺器具的材质之一,在后期金属出现并制作针具时,其形制模拟了早期的石针。早期的针刺器具及针刺术的发展,都是长期的、正负经验的积累,早期针刺器具有多种多样,除石针外,尚有骨针、玉针、竹针等,还有一种独特的觜针。  相似文献   

7.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和HIV抗体阳性率都比干预前低。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医用金属针具的形制特征及发展演变,为现代针灸针具的改进提供鉴借和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考古发掘出土的早期金属类针状器具的资料,识别出其中用于针灸的金属针具,并结合医史资料、古代文献和现代针灸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早期金属针具的形状特征和演变过程。结论: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前,金属针具的作用和用法与砭石相同,即用于刺治痈肿。战国时期,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后,金属针具的功能和用法发生了改变,成为真正的针刺用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梧州市参加针具交换项目的 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危险因素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4-6月对梧州市市辖区社区中参与针具交换的静脉吸毒人员队列进行行为学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了107名参与针具交换的静脉吸毒者,最近一个月共针率为6.58%.最近一个月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66.67%.HIV感染率为43.93%、梅毒感染率为3.74%、HCV感染率为81.31%.结论 经过对注射吸毒人群进行针具交换以及相关的服务,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比率由基线调查干预前的89%,下降到干预后的7.40%,在最近一次性活动中使用安全套,综合干预前为56.10%,上升到干预后的66.67%,通过外展服务、针具发放、安全套发放、宣传教育等干预后,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注射吸毒者HIV感染率为43.93%,梅毒感染率为3.74%,均比去年有所下降.53名注射吸毒者成功转介到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摆脱了毒品.说明开展针具交换以及相关活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的转介,建立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减低危害的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的仅有42.5%;有关服务点信息中,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中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占6.06%,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0%;听说过抗病毒治疗: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9.2%;听说过自愿咨询检测: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35.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72.0%;什么都没有听说的: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18.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的转介服务既必要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30年国内古代针灸用具的研究现状。方法:在既定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所有与古代针具研究有关的现代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所得文献作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70篇有效文献,文献呈现出数量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多,文献类型以理论探讨居多,文献内容以实物研究为主的特点。结论:古代针具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而加强古代针具临床运用,综合多学科研究手段深入挖掘和科学阐释古代针具的发明创造和防病祛病作用机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经皮肺部穿刺活检使用抽吸针及活检枪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针对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的穿刺工具,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分别使用美国COOK DCHN抽吸针(16-18G,15 cm)及美国Angiotech半自动活检枪(16-18G,15 cm)对286例肺部病变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其中使用抽吸针101例,使用半自动活检枪185例,依据手术病理判断活检病理诊断结果是否正确.比较选用抽吸针及半自动活检枪在诊断正确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选用抽吸针对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89.3%)略高于半自动活检枪(80%);选用半自动活检枪对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93.7%)较抽吸针诊断正确率(41.2%)明显提高(P=0.002).选用半自动活检枪术后并发症(42.2%)略高于抽吸针(34.6%).结论 根据肺部病变的位置、大小、密度等因素,术前认真分析,合理选用不同的穿刺工具能够明显提高病变诊断正确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口腔涎腺肿瘤不同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术前快速、简便、有效、低成本 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74例常见涎腺肿瘤B超检查、细针吸取细胞学和术中冷冻切片镜检,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①B超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3.2%,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5.2%,恶性肿瘤符合率为73.3%。②细针吸取细胞学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7.0%,其中良性肿瘤为88.6%,恶性肿瘤为79.2%;明确诊断总的符合率为63.8%,其中良性肿瘤为64.0%,恶性肿瘤为62.5%。③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比总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4.9%,其中良性肿瘤为97.4%,恶性肿瘤为83.0%。结论 术中冷冻切片对于涎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较细针吸取细胞学及B超检查的符合率高,但细针吸取细胞学与B超在术前诊断和治疗计划中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无针胃钳与有针胃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活检时的取材深度。方法:四位医生对2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活检,使用无针胃钳136例,使用有针胃钳109例,依据病理诊断,比较两组取材深度有无差异。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②四位医生使用两种活检钳时取材深度无明显差异。③两种活检钳取材深度一致性较好,无明显差异。结论胃镜下活检时,取材深度与活检钳类型无关,有针胃钳可用无针胃钳代替。  相似文献   

15.
针灸针材质的演变是随生产力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文章按照历史纵向的发展对从远古至近代的各种针灸针的材质给予客观评述,并通过对其材质的探讨,力求寻找出可供临床选用的既能提高针刺疗效,又能使患者易于接受的针灸针选用方案。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疼痛是指各种损伤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由于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特异性,目前常规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明显,寻找和开发镇痛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或手段仍然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以小针刀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在临床病理性疼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治疗效果好且副作用小,但其在病理性疼痛治疗中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对小针刀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探索《内经》九针理论,总结九针之数、九针之形、九针之用。发现九针理论关注形态结构的特点,与当代许多针对组织形态结构的新针具、新针法相呼应,与毫针调神针刺形成鲜明的对比。认为九针理论的守形针刺特征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尚不够充分,提出当代针灸学的发展应给予“形而下”更多的学术关注,使针灸学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灸法重视不够,重药轻灸、重针轻灸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在对灸法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明确几点:①灸法是独立的治疗方法;②灸法不是艾灸;③灸法温通不等于温补。应重视灸法这个治疗手段,在改进灸具和灸法的同时,更系统的研究古医籍中灸法的应用,,临床上针、灸、药结合,三者或单用,或合用,总以取得最佳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减少误诊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9- 1992年 19例炎性乳腺癌病例。结果 :19例中ⅢB期 18例 ,Ⅳ期 1例 ;有 8例误诊为炎症 ,误诊率 42 1% ;针吸检查 14例 ,符合率 71 4% (10 /14) ;ER检测 8例 ,阳性率 37 5 % (3/8) ;19例总 5年生存率 36 8% (7/19) ,其中综合治疗组 5年生存率为 45 5 % (5 /11)。结论 :炎性乳腺癌易误诊为急性炎症 ,对乳房炎性肿块而体温及血白细胞正常者要引起重视 ,针吸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在治疗上应采取综合治疗 ,强调术前化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