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单髁置换治疗股骨外髁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手术技术与近期疗效。[方法]对11例股骨外髁重度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行单髁置换术。行髌骨外侧入路,切开部分髂胫束,并保留其部分止点。显露完整的股骨外髁,清理股骨外髁后侧剥脱的关节软骨。由于股骨外髁后侧的骨缺损,术中无法安装股骨测量试件,均使用中小号假体。进行股骨截骨,测试伸直及屈膝间隙合适,安装相应股骨及胫骨金属托,置入合适厚度聚乙烯衬垫。[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2.48±10.21)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34±1.70) d,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KSS评分、VAS评分和膝关节ROM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外侧单髁置换能够明显缓解重度股骨外髁剥脱性骨软骨炎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骨坏死是指构成膝关节的骨性结构(股骨内、外髁,胫骨平台和髌骨)坏死.膝关节是继股骨头之后全身第二位最常见的骨坏死发生部位,约占骨坏死的10%[1].膝关节骨坏死根据坏死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特发性(自发性)骨坏死和继发性骨坏死.这两种坏死类型在发病年龄、相关危险因素、骨坏死发生部位和坏死病灶数量等方面均各不相同.膝关节骨坏死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骨坏死是指构成膝关节的骨性结构(股骨内、外髁,胫骨平台和髌骨)坏死.膝关节是继股骨头之后全身第二位最常见的骨坏死发生部位,约占骨坏死的10%[1].膝关节骨坏死根据坏死发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特发性(自发性)骨坏死和继发性骨坏死.这两种坏死类型在发病年龄、相关危险因素、骨坏死发生部位和坏死病灶数量等方面均各不相同.膝关节骨坏死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同时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78年开始对58例膝关节缺损和病变病人,用新鲜异体骨软骨修复髌骨、胫骨平台和股骨髁病损关节面,并对其中39例40个膝关节进行评价。病人年龄17~70岁,随访时间2~10年。异体骨软骨从死亡24小时内16~45岁尸体取得。各种移植物从股骨远端部分(接近股骨髁)、胫骨近端(距关节面2.5cm)及整个髌骨上取下,尽可能去除软组织,置于含林格乳酸溶液(每1000ml含先锋Ⅰ号1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骨软骨缺损: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骨膜具有再生关节软骨能力的特性,我们将取自于胫骨内侧骺端的骨一骨膜用于修复膝关节表面的骨软骨缺损。临床应用5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下骨坏死及陈旧性髌骨骨折。经16~26个月随访,以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移植手术获满意效果。摄片及磁共振影像证实缺损得以修复。此结果表明骨一骨膜移植是修复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骨坏死(ON)存在以下几种形式:①特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ONK),典型表现为发生于老年患者的膝关节单侧单处病变,一般无明显诱因;②继发性ON,最常见于使用皮质激素的年轻患者,多为双侧膝关节病变,可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的多点病变,亦可继发于创伤、辐射或其他损伤;③关节镜术后ON,表现为发生于关节镜术后的术侧膝关节股骨髁病变 [1].笔者现从病因学、诊断、治疗三方面对SONK目前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骨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坏死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33例患者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5例,女18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50.8岁。所有患者在MRI检查前均摄X线平片。结果:33例患者36个膝关节共发现42处坏死病灶,大多数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软骨下骨。结论:骨坏死的特征性表现为:(1)病变多位于持重关节面的软骨下骨质区。(2)信号强度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典型表现为低信号环绕的高信号区。高信号为剥脱下的髓腔脂肪,周边低信号为坏死后修复的纤维化区或营养不良钙化区。骨坏死的各期MRI表现与X线平片和病理学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的类骨坏死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不同疾病类型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软骨下骨的信号改变特点,以进一步细化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2003~2006年间68膝成人膝关节MRI图像,并将较易诊断的剥脱性骨软骨炎排除,MRI有类骨坏死信号,T1为低信号,T2为中或低信号,在股骨端坏死灶的近侧或胫骨坏死灶的远侧如有一条低密度的线状影即为含线状影,若无即为无线状影.将坏死灶的分布,大小,T1和T2信号特点,有无合并骨髓水肿,有无合并表面软骨缺损,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有隔离线的坏死灶面积大且伴有骨髓水肿急性病程,多为有不全骨折的骨坏死;有软骨缺损无隔离线的类坏死信号改变多为亚急性病程,多数为骨关节炎.结论 对膝关节的MRI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类骨坏死信号的特点,有无隔离线及骨髓水肿的程度,以及关节软骨的特点可区分骨坏死及骨关节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半月板是半月形纤维软骨结构 ,对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到关重要。半月板连接于胫骨平台 ,可弥补股骨髁、胫骨髁关节面对合不良 ;可使关节滑液均匀分布 ,以营养关节软骨 ,减少关节摩擦 ;在动力负重时其可将压力均匀分布于股骨下段及胫骨 ,并吸收震动减少关节软骨的压力 ,避免关节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性损伤 ;膝关节由伸到屈时 ,股骨髁在胫骨髁上轴向活动及滑动、滚动特别是在旋转时 ,半月板对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关月板损伤或切除可改变膝关节的静力负重传导 ,将导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 194 8年Fairbank对半月板切除后的…  相似文献   

10.
正少数病例报告描述了与急性髌骨脱位有关的股骨髁骨软骨骨折[1-3]。其发生率并不十分确切。如果骨软骨块几乎全部是软骨性的,而骨性很小,则可能无法通过普通X线影像诊断。这种损伤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髌骨与股骨滑车之间的高速低能量剪切力会导致软骨或骨软骨骨折[4],这与引起髌骨脱位的机制相似,这类骨折可以发生在股骨髁的多个部位。通常情况,轻度屈膝状态下的髌骨脱位,骨折部位好发于股骨前外侧髁的非承重部分和髌骨下内缘[5-6]。创伤性骨软骨碎块通常仅作为关节内游离体,在手术清创时切除[7-9]。骨折部位通过形成纤维软骨样组织愈合,最终导致膝关节疼痛、早期退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38岁 ,司机 ,因车肇事致伤左膝关节。查体 :左膝关节中度肿胀前后径增大。置于过伸 10°位。膝前可触及髌骨近端及股骨髁 ,胫骨近端压痛 ,可触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有力。各足趾血运、感觉良好 ,活动自如。X线片显示 :髌骨骨折 ,髌骨远端与胫骨平台后移脱位至股骨髁后胫骨平台骨折 (见图 1)。入院后行手术切开复位 ,术中见髌骨远折端正嵌于股骨髁后 ,上提股骨髁拉出髌骨远端 ,复位膝关节 ,见前后交叉韧带于股骨髁附着处断裂。修复前后交叉韧带 ,髌骨行张力带固定 ,胫骨平台用螺丝钉固定(见图 2 )。术毕膝关节…  相似文献   

12.
张学军  王宸 《中国骨伤》2021,34(5):391-393
正胫骨干骨折是长管状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胫骨连同腓骨支持由股骨传导来的身体力量,完成正常行走步态。其上端平台与股骨髁、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远端与腓骨、距骨共同构成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远端骨折作为特殊结构通常单独处理。而正由于膝关节及踝关节均属铰链关节的特殊结构,不能调整骨折后的旋转和侧方成角畸形,因此,在胫骨骨折复位时应特别关注。胫骨全长的前内侧仅有一层皮肤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尸体下肢标本 20具,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 10具 20个膝关节。导航模板组术前行下肢全长 CT扫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 CT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尸体标本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传统方法组按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 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定位的截骨准确性。结果 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航模板组 18个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垂直,2个膝关节内翻; 17个膝关节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完全平行,3个膝关节有成角。传统方法组 20个膝关节均出现下肢机械轴内外翻,其中 5个膝关节大于 5°; 20个膝关节均出现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成角,其中 10个膝关节大于 3°。结论 导航模板法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股骨外旋截骨准确性均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骨巨细胞瘤在骨肿瘤中约占5%,70%的骨巨细胞瘤发生在30~50岁中,病变大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或接近干骺端,病变发展到骨干较为少见。好发部位依次是股骨髁部、胫骨平台、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Marcove  相似文献   

15.
小儿麻痹后遗膝关节屈曲、外翻、内翻、小腿外旋等骨性畸形改变,需采用股骨髁上截骨或(和)胫骨结节下截骨矫正,术后一般常规采用石膏外固定,由于固定期间关节不能运动,易并发肌萎缩,膝关节僵直,甚至发生截骨端错位或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而且下肢沉重的石膏也不利于患者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游离髌骨移植对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 9例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 ,肿瘤侵袭关节软骨造成膝关节缺损 ,采用游离髌骨移植术对膝关节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患者随访 3~ 12 1个月 ,平均 6 5个月 ,无 1例复发转移 ,膝关节功能经综合评价效果优良 (8/ 9) ;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70°~ 12 0° ,平均 90° ;股四头肌肌力均达到 5级。1例患者术后 9年出现髌骨退行性改变。结论 对侵袭关节软骨的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 ,行包括肿瘤在内的髁部大块切除后 ,游离髌骨移植是一种可行的膝关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年轻病人的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重建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新鲜同种异体骨软骨作了创伤后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重建,1972~1992年共重建了126个膝关节(123例病人),病人平均年龄为35岁,男性81例,女性42例。缺损部位为:胫骨平台(外侧55例,内侧6例,双侧2例);股骨髁(内侧27例,外侧23例);胫骨和股骨相对应部位(外侧7例,内侧1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是全身中结构最复杂、最大、所受杠杆作用力最强的一个关节.它虽为屈戊关节,但其运动则是二维的.运动范围虽不及肩、髋关节广泛,却具有更为精确、复杂的规律.关节结构膝关节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胫股关节,以及由膑骨和股骨滑车构成的膑股关节.股骨下端膨大.为内髁及外髁,其间为髁间窝,内髁之横径较外髁者长,而纵径(前后径)则较外髁为短;内外髁之软骨面与胫骨上端者相关节,其前方两髁之间软骨面则与膑骨之后软骨面相关节.  相似文献   

19.
魏民  刘玉杰 《中国骨伤》2014,27(11):948-951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固定陈旧性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固定治疗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4~48岁,病程4~26周。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损伤部位为股骨髁负重区,损伤深度为ICRSⅣ级,损伤面积≥4 cm2。采用X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运动评级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骨软骨骨折获愈合,二次探查发现软骨轻度退变。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Tegner运动评级均较术前提高。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髁负重区大面积骨软骨骨折有利于恢复关节软骨面的平整结构和骨软骨块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尸体标本解剖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序列-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测量关节软骨厚度的差异,并分析软骨组织主要成分在关节软骨不同位置的差异.方法选用国人青壮年中等身材、无明显关节病变的成年男性尸体膝关节标本2具,首先进行3D-FS-SPGR序列矢状位扫描.复冻后按解剖部位进行矢状位解剖,分别对股骨及胫骨内、外髁负重区前、后面及髌骨面软骨厚度进行测量.关节软骨石蜡切片进行维多利亚蓝-丽春红复合染色并观察.结果 软骨尸体标本解剖与3D-FS-SPGR序列测得的膝关节软骨厚度:股骨外侧髁前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25、2.25 mm,股骨外侧髁后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70、2.75 mm,胫骨外侧髁前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00、2.10 mm;胫骨外侧髁后负重而平均分别为2.35、2.25 mm,股骨内侧髁前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20、2.20 mm,股骨内侧髁后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15、2.30 mm,胫骨内侧髁前负重面半均分别为2.20、2.45mm,胫骨内侧髁后负重面平均分别为2.70、2.95 mm,髌骨面软骨平均分别为3.08、3.15 mm.软骨组织学染色显示:关节软骨表层胶原纤维含量相对较多,软骨细胞及其周围基质相对较少;在关节软骨深层,胶原纤维含量相对较少,而软骨及软骨周围基质相对较多.结论 3D-FS-SPGR序列能够相对真实地反映关节软骨的形态及厚度.胶原纤维主要集中在软骨表层,其分布与软骨的功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