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强 《中国中药杂志》1958,4(7):242-243
<正> (一) 生長环境:本品性畏寒及風雪,宜在热带及亞热带地区栽培。作地以选擇靠山背風处为佳。土壤以黄色或黑色的砂質壤土为宜,但不宜过於肥沃,以避免枝叶茂盛而結实反少的現象。(二) 繁殖方法: 1.播种法:于二、三月选擇結实飽滿而短肥的种子(長形瘦小的果实,結实少不宜选作种子),採用点播法,每穴2—3粒,行距0.6公尺,株距0.3公尺。播後用泥土遮盖,待苗高10—15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植。採用此法,三年可收获。  相似文献   

2.
山楂     
为薔薇科落叶灌木,树高約丈許。春季开白色五瓣花,数花叢生。結实为梨果狀核果,圆球形,初青,熟則表皮深紅色,內部白色或粉紅色。果实頂端宿蕚明显,种籽(核)淡黄色坚硬。葯用部份为果实。种类:分兩种。一种产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植物名“山里紅”。另一种产長江流域一带,植物名“野山楂”,又称“南山楂”。  相似文献   

3.
<正> 谷精草以“谷精草”为名的商品,在我国南北各地發現三种不同的品种。地方慣称又按其产地与特征之区別,致有不同的俗称,如:“谷精珠”、“广谷精”、“谷精草”。茲分別介紹如下,以供研究参考。(一)谷精珠:大江南北多有分怖。主产于太湖週圍,江苏溧陽、宜兴、苏州,浙江湖州、吳兴、崇德、長安鎮一带。为一年生草本,生水田或池澤傍都氶L,叢生锶諈踩~間挺生長4—5寸的細莖,顶結小球(似綠豆大),白色,半圓形,内有多数鱗片,各片間均藏一花。通常在8—9月間农历秋分前后採集?虺龊笕ジ?取  相似文献   

4.
(12)繡花針異名:老鼠刺,天針,黄脚鷄,鷄脚黃,鳥不踏。產地:深山樹林中,及深山陰处。產时:四季長有。采集时期:不拘时。药用部分:根,或連枝叶。形态:木質,莖高尺余,粗不及箸,枝横向擴張;叶厚,大如小指面,卵圓形,末端尖,叶面深青背淡;枝叶間有細刺,亦对生,六七月間,結紅色圓形較綠豆稍大之果实,經久不落,根細硬,作深黄色。主治及用法:1.湿热黄疸,久病風湿痛,每次用根三至五錢,或連枝叶三倍量,水煎服有效。  相似文献   

5.
半邊蓮(異名急解索)學名:Lobelia RadieansThumb. 科屬及形態:桔梗科,山梗菜屬之小草本,密生於淺水池溝中,田塍、塘墈上亦間有生,莖就地延長,自各節出線根,深入地中,線根着土則易繁殖,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有細鋸齒,互生,由春至秋,自莖梢葉腋間出長梗,每枝開一淡紅或淡紫色花,花形甚小,不整齊,花冠五裂片,並偏於一方,恰如一花之半,故名。全草供藥用,爲著名之治蛇毒的民間藥,俗謂:有人識得半邊蓮,終朝可伴毒蛇眠之稱。半邊蓮煎膏:採生半邊蓮五公斤,搗爛,用淨水煎一小時,榨去渣,取汁隔水濃縮至1000西西,待  相似文献   

6.
瓜蒌及天花粉反乌头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蒌、天花粉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 ,前者为果实 ,后者为块根 ,功效各有不同。现在某些中医药专著对两者反乌头问题上认识不一。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 ]、《中药大辞典》[2 ] 认为瓜蒌、天花粉均反乌头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3 ] 认为只有瓜蒌反乌头。对此 ,笔者以历史文献为据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与同道商榷。瓜蒌出自《神农本草经》,名栝楼 ,只指其根 ,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集注》始载果实的用途。以后历代本草多以瓜蒌指其果 ,以瓜蒌根或天花粉指其根 ,天花粉之名出《图经本草》。瓜蒌根与实的主治自始便…  相似文献   

7.
我乡(吳县用直)一直以“灯籠草”为治疗黄疸的有效藥物,經此治愈者,难以計数。犹忆笔者于23岁时,(公元1921年)曾患黄疸,憎寒无热,胸悶食減,全身疲乏,面目发黄,右胁隐痛,大便秘結,小便黄赤,狀如柏汁。适值农历年底,即用民間单方以灯籠草煎湯加糖服之,未及旬日,小便漸淡,黃疸漸退,諸恙随愈。考証:“灯籠草”之名,見于唐本草,俗名又称“金籠灯草”北方称为“紅姑娘”,原名“酸漿”,早見神农本草經。系茄科酸漿属,产于原野川澤間,随处有之。为隰草之多年生草本,春自宿根生苗,高二三尺,叶卵形端尖,嗄月开花,結实为漿果,果实下悬如灯籠,生青熟黄,甚为美观。吳县地区多于夏秋季杂生于毛豆(黄豆)箕中。功能解热,除煩,利尿,为轻瀉藥。  相似文献   

8.
半夏、天麻     
<正> [半夏]半夏俗名麻芋子,川、貴、湘、鄂等省又有土名“三步跳”。多生于麦田或空地中。夏天莖高七八寸,頂生二至三片椭圓形叶,根部結圓球形顆粒即是半夏。挖掘时間:以立夏后到芒种为最宜,俗称为“伏子”。立秋到白露、秋分时所採的俗称为“秋子”诶窗胂暮?將泥土去淨,勿沾生水,即堆放于屋內干燥的土地上,使其水份与皮層脫离,才易洗脫粗皮。洗时將半夏置籮筐中于流水上冲洗,以脚穿新草鞋踩去粗皮(踩时在脚上抹些桐油或生姜汁以免中毒),或用木棒束草杵洗,亦有用麻布袋裝着揑去粗皮。洗净粗皮后,即薄攤于烈日下晒,或以無烟火炕干。洗白后最忌受潮,若受潮即起麻黑斑点,影响質量,品質以粒圓大、色白为佳。品質規格:粒圓,大小不等,独苗独子的为半夏。附生有子的,不是半夏,俗名狗爪半夏,別名小南星。  相似文献   

9.
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蒌的成熟果实。《神农本草经》称栝楼;《别录》称天瓜、黄瓜、泽姑。《本草纲目》谓:“栝楼古方全用,后世乃分子瓤各用”。临床处方则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分根(天花粉)、茎叶(栝楼茎叶)、果皮(栝楼皮)、种子(仁)、瓜蒌实(全果),均供药用。性甘苦、寒,无毒,入肺、胃、大肠经。有  相似文献   

10.
(25)玉如意異名:犂头草、箭头草,三角草,剪刀草,大風草。 産地:山野,田塍間,路旁,池畔等向陽处。 産时:早春生苗,秋后枯。采集时期:四五月。葯用部分:全草。形态:多年生小草本,叶叢生,長心脉卵形,边緣有鈍鋸齒,叶柄長,叶背往往呈紫色,清明时,叶叢間抽莖,开淡紫色小花,五月結細長莢,  相似文献   

11.
皮肌結瘤,可能是由于風湿、梅毒、結核、和外伤等为誘因,初起时只在皮下与肌肉之間生一小硬可以推动不痛不痒的疙瘩,至一定时間,疙瘩面积逐渐变大,患区产生酸麻,妨碍身体运动。西医系采取外科摘除疗法,但在农村中,因限于設备条件,是无法进行的。笔者在二年中曾以針灸治愈三个病例,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药杂志》1959,5(1):11-12
<正> 我省家种茯苓多以漿引或木引窖种.將帶漿嫩茯苓切成片塊者为漿引。用六成熟帶有茯苓菌的松段,取出晒干切成五寸長左右小段,再与苓料混合埋入窖內引其發菌,到种茯苓时取出放入苓料中間下窖这叫木引。此外,还有老引、奶引、泡引我省極少使用。一一般种植方法以松木为原料,第一年十、十一月間伐木削椏去皮,削成5—7方形,去皮十之八九,楞部留皮牛寸寬,放在露天晒干。次年二、三月間將此木料鋸成2.5—3尺長松树段(即苓料)堆放在向陽山地晒干,到五、六月間种植,这段时間为备料时間。下种时,窖場选擇向陽沙土地(生荒地)挖成小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药杂志》1959,5(6):280-282
<正> 中条山种植的人参是57年春由長白山移植来的。移植前我們首先在中条山上进行过五次勘察,認为在自然环境、土壤、气候与东北不差上下,才进行了少量的試种。經过一年的生長时間,人参生育健壯,已开花  相似文献   

14.
菜虫药     
本品为用于农作物——菜蔬的驱虫良药,所以叫菜虫药,又俗称“虫药”或“菜药”;其味極苦,河南又叫“苦皮”或称“苦树皮”。科目形态:衛矛科,藤本,長达一丈二、三尺;小枝有角稜,有细皮孔。叶阔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尖。边緣为鈍状鋸齿,平滑无毛。圆錐花丛。果实近于球形。花期6月;果熟期10—11月。自生于山坡石縫間,其根甚長。根皮供药用。产地:主产于陕西安康、紫陽、洵陽、嵐皋,湖北郧  相似文献   

15.
(6)石仲筋異名:白毛伸筋、老鼠尾、大通筋。 產地:深山石壁上。 產时:四季長有。采集时期:不拘时。药用部分:采根刮去白毛用。形态:根扁圓形,粗如小指,長达二尺余色翠綠,飽含水分,表面滿布白毛,(旁有鬚根)貼石而生,密集成片,根上抽細莖,初青后棕色,長五六寸,一莖一叶,莖勁叶細碎,色青翠,凌冬不凋。主治及用法:1.湿热黄白带,白濁,每用一兩,以猪精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药,濾渣服,有顯著效果。 2.腿脚脤痛因于湿热者,每用一兩,同猪蹄筋一兩,(或猪蹄四兩)寬水  相似文献   

16.
<正> 白及是蘭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莖和须根;通常生長在山腰或山脚下的陰爽地方,幼苗頗似出土的小棕树,叶3—5枚,長披針形,全緣;中抽小莖,莖的頂端生总狀花序,四、五月間开淡紅或黄白色的花,結蒴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对经典名方所用瓜蒌和天花粉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按照年代次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将其果实以“栝楼”为主流正名,“瓜蒌”为其音转,根或其根的制品自宋代《本草图经》以来,以“天花粉”为主流正名。均以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为主流基原。栝楼与栝楼根在汉代已分别入药,自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已经明确其皮、子、茎、根各自功效有别;瓜蒌以完整果实入药,九月至十月成熟后采收,悬挂阴干,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成熟、个大、皮厚柔韧、橙黄色、糖性足者为佳;古代瓜蒌的炮制方法多为捣碎或连皮、子切丝,或将其加工为瓜蒌饼、瓜蒌霜。天花粉以根入药,十一月至十二月采收,除去外皮,晒干,其品质以入土深、块大、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筋脉少者为佳,并认为生于卤地者有毒。天花粉的炮制方法由唐代开始的做粉入药在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直接切片使用。瓜蒌及天花粉近代以来推崇的道地产区在河南灵宝附近,有“安阳花粉”之称,现代则有产祁花粉的安国,产长青瓜蒌的山东济南等知名产区。宋代本草中曾出现以瓜蒌子或瓜蒌仁代替...  相似文献   

18.
陈皮,为芸香科常绿乔木,橘的成熟果实之皮,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生用,又名橘皮,陈皮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也称贵老,且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品质最好,中医处方名广陈皮、新会皮,元代王好古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日红皮、陈皮”。  相似文献   

19.
“膀胱結石’与中医所称“石淋”相似,結石的病因,可能与小便中晶体鹽濃度——尿酸鹽、磷酸鹽、草酸鹽等長时間的增高有关,根据近代临床的观察,膀胱結石的发生常密集于某些沿海地区,如江苏省的如皋、崇明等地就是发病傘較高的城鎮,因此考虑发病与飲水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关系。巢氏病源对“石淋”則說:“腎主水,水结则化为石,腎虛为热所乘,小便則莖中痛,不得流利,痛引  相似文献   

20.
枳椇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落叶乔木,树高約3—5丈。叶長卵形或椭圆形,基部闊圆形,边緣有鋸齿,表面濃綠色,平滑有光澤。夏季开淡綠色小花,花后結果为紫褐色圆形小果,大小似豌豆,果实的柄肥大多肉,扭曲形,9—10月間果实成熟,剖开肉有2—3粒种子,种子扁平圆形,濃褐色或紅褐色,潤滑有光澤,即葯用的“枳椇子”。果柄平滑,秋后味香甜或略带酸味,味美可食,即市上出售之“金鈎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