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行BPF方案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术前BPF方案化疗,观察疗效。结果:食道钡餐显示CR15例,PR52例,NC26例,PD7例。手术切除率95.2%,并发症总发生率19.2%(20/104)。术后病理结果为病变镜下完全缓解5例,8例原发病灶镜下完全缓解但纵隔或腹腔淋巴结有癌残留,病变达粘膜层11例,达肌层17例。淋巴结转移为胸内淋巴结转移1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4例,总淋巴结转移率34.6%(37/107),转移度为0.75%(74/984)。结论:术前化疗对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和可能的远处亚临床转移病灶均有效。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是行之有效的食管癌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顺性分析28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1)信号异常:87.5%表现为T1w低信号,12.5%表现为TIW混合或等信号;(2)病灶多发80.5%,跳跃52.3%,附什破坏64.1%,其中并椎弓根膨大破坏57%;(3)椎旁软组织肿块31.3%。不破坏椎间盘;(4)合并压缩骨折52.3%,表现为“楔形”、“盘状”、“倒楔形”。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高灵敏性利较特异性的MRI表现。该法优于常规X线及CT检查。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术后转移的有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9.2月;放疗后转移的有21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3月。食管癌术后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DT:40~44Gy/20~22次.然后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达60~68Gy。放疗后的病例均采用适形放疗,CTV为2—2.5Gy/次,5次/周,每次3~5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60~68Gy。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术后病灶的有效率达88.0%,放疗后的有效率达71.4%,比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性肺部症状,术后和放疗后分别为68.0%和71.4%,比效结果无差异(P〉0.05)。放射性食管症状。术后和放疗后分别为24.0%和66.6%,比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PET/CT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表现及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胰腺恶性病变和6例胰腺炎患者均经病理和临床等综合手段证实,并均行^18F-FDG全身PET/CT显像,观察胰腺癌的PET/CT表现,结合手术病理和临床结果,分析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胰腺恶性病变26例,其中20例为胰腺癌,3例为胰腺癌手术后复发,2例为胰腺转移癌,1例为交界性肿瘤(潜在恶性);胰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8例,腹膜腔及肠系膜转移4例,肝脏转移7例,脊椎等其他骨转移2例,其他部位转移2例。胰腺恶性病变的PET/CT表现为Ⅰ型2l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0例。PET/CT对胰腺疾患诊断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7.5%。结论:胰腺癌^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可多种形式,其中Ⅰ型占80.8%,为典型表现;PET/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高,但仍存在少部分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对住院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有81例出现了神经病变。其中,93.8%表现为多发性周转神经病变,61.7%有植物神经病变,4.9%表现为颅神经损害。78例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者75例阳性,阳性率达91.2%,但只有69.1%有症状。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根治性手术84例,标本检取淋巴结997个,平均每例检取12个,其中转移淋巴结173个,转移度17.4%;84例中有4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1.2%,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例中7例呈“跳跃式转移”。本组资料表明,结肠癌第一、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48.8%,23.8%,13.7%,第一站淋巴结的转移主要集中在旁中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距离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对结肠癌淋巴结清扫应持积极态度,尤其对于肿瘤侵达浆膜层、分化差、有浸润性生长倾向者,除姑息切除外,都应争取R_3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隙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肿瘤的大小、肜态不规则,密度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边缘不清晰者31例(88.5%),肿瘤内见沙砾状、斑点状钙化者10例(28.6%).见囊变区者15例(42.9%).其囊壁厚薄不均,有壁结节形成。18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呈浸润性生长10例(28.6%).气管受侵犯3例,食管受侵犯1例,咽喉受侵犯1例,颈部肌肉、血管鞘和皮肤受侵犯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45.7%),其中单侧转移12例,双侧转移4例。结论:甲状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对于甲状腺癌术前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肺癌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与病理类型及转移部位的关系,治疗效果对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近10年850例住院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24种临床症状,616例(72.74%)以胸部或肺部症状为主。转移部位共计两类20个,淋巴结为最常见转移器官,其次为胸膜。X线检查有11种表现,直接见到肿块阴影者仅97例(11.40%),其余为间接表现。中央型613例,以鳞癌、小细胞癌为主;外周型237例,以腺癌  相似文献   

9.
分析54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且以中央到为主(87%),易远道转移,Ⅳ期为29.6%,纤支镜对SCLC确诊率为95.1%.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作了CT诊断分析。结果:巨块型,占63.8%结节型,占25.6%;弥漫型,占10.6%,重点讨论了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诊断价值和转移特征,初步探索其转移机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甲状腺癌CT的影像学表现,根据病灶的形态、密度、有无钙化等判定良恶性。结果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集中在Ⅱ、Ⅲ、Ⅳ、Ⅵ4个区域,判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达93.3%,特异度达93.55%。CT可根据组织间隙是否存在、血管壁是否光滑等判断甲状腺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结论对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诊断及复杂甲状腺疾病的术前评估与充分准备有重要作用,能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为手术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细胞肺癌54例临床表现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平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3):300-300,312
分析54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且以中央型为主,易远道转移,Ⅳ期为29.6%,纤支镜对SCLC确诊率为95.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胸部阴影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胸部阴影CT表现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型肺癌(62例)CT可表现出多种征象,CT诊断准确率为90.3%。周期型肺癌(24例)的诊断准确率为66.7%。少数肺内孤立性结节不易与良性病变鉴别。23例肺癌外科手术前CT诊断有纵隔淋巴结转移13例,术后证实有18例,检出率为72.2%。结论:CT对胸部阴影临床鉴别诊断较高价值,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48例螺旋(Tr图像,将手术结果与螺旋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48例进展期胃癌螺旋CT检出率100%,定性准确率95.8%;螺旋CT对胃癌向邻近组织侵犯判断准确率为81.8%,对腹部脏器转移判断准确率为87.3%:对淋巴结转移判断准确率为73.3%。结论螺旋CT扫描能明确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清晰显示胃癌向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腹腔内转移,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DNA倍型分析在评估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风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25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DNA倍型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异倍体肝细胞癌中12例有癌拴和域浸润,2例肝内转移;2例DNA二倍体、S期细胞比值(SPF)>19.6%的肝细胞癌组织病理检查1例有癌拴,另1例有包膜浸润;转移浸润率达84.2%(16/19)。6例DNA二倍体、SPlF<19.6%的肝细胞癌组织均末发现癌拴和转移,仅2例有包膜浸润,浸润率为33.3%(2/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855,P<0.05)。结论 DNA倍型分析可用于评估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风险,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CD44v3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3在乳腺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乳腺癌及23例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v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D44v3在乳腺良性组织表现为肌上皮细胞着色;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除肌上皮细胞外,有此癌细胞胞膜也着色。癌细胞胞膜表达阳性率达58.8%,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癌栓、肿瘤大小及病理核分裂未见相关关系。CD44v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仅表现为转移癌细胞胞膜表达,其阳性率为52.1%,与原发灶接近。结论 CD44v3在乳腺癌癌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其意义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83例,男性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其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52例肺中叶病变行外科治疗,其中支气管肺癌27例,肺转移癌3例,氏构瘤2例,痕性病变20例。恶性肿瘤占57.7%。中叶肺癌从发现病变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个月,最长达1.5年。中叶肺切除占67.3%,中叶部分切除或单纯肿瘤切除占13.5%,中叶合并其它肺叶切除占15.4%,右全肺切除占3.8%。作者认为中叶病变复杂,需综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CT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与转移瘤。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转移瘤患者38例,对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进行观察分析,通过CT诊断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过分析得出,脊柱转移瘤的概率(68.42%)明显高于头颅转移(15.79%)、肋骨转移(7.89%)、股骨转移(5.26%),骨盆转移(2.63%),转移瘤患者CT影像出现软组织肿块影的概率(92.11%)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7.89%),转移瘤患者CT影像可见椎体附件破坏的概率(89.47%)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5.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分析得出,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大都出现在脊柱,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相似,经过CT诊断发现,可从影像中椎体附件与否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影来区别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