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局部联合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AODN)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对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0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分别用脂质体、c-myc-AODN和pBudCE4·1/tPA液浸泡,血管吻合口用上述3种液体浸泡过的缝线吻合。实验终点(术后3、7、14、28、56d)分为5个亚组,术后各实验终点取移植血管标本用于病理学检测、发色底物法检测tPA活性实验、3H-TdR掺入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联合转染组血管的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3H-TdR掺入量和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亦明显低于c-myc-AODN和tPA单独转染组(P(0·05)。结论血管局部联合转染c-myc-AODN和tPA基因能有效抑制内膜增生,防止损伤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2.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全硫代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裸鼠体内致瘤性的影响。方法 PCNA-ASO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EJ细胞后,运用细胞计数,MTT法,^3H-TdR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FCM),克隆形成率(CF),SABC免疫组化,建立裸鼠动物模型等方法分析其体内外抗瘤活性及机制。结果 在脂质体介导下,0.4-2.0μmol/L PCNA-ASO对人膀胱癌EJ细胞  相似文献   

3.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MTT法,集落形成试验观察PCNA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PCNA反义核酸作用后的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抑制效应于作用后48h最为明显,并于72h后逐渐减弱,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C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PCNA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Wu ZJ  Zhu Y  Shi D  Zheng SS  Li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26-4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AODN)防止移植血管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同一只兔的左、右髂外动脉(各1 0cm)对换移植,移植血管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转染;移植血管病理切片后测量其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和移植血管狭窄率,并分别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PDGF和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PDGF- AODN加PCNA- AODN组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管腔狭窄程度和PDGF阳性细胞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而且亦明显低于单独转染PDGF- AODN组或PCNA -AODN组(P<0. 05 ),PDGF AODN组和PCNA AODN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结论 联合应用PDGF AODN和PCNA- AODN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阻止内膜增生,防止移植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可溶性支架将原癌基因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静脉移植物,观察其对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产物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无支架;组1:植入单纯可溶性支架;组2:植入正义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3:植入反义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组4:植入不匹配c—myc寡核苷酸可溶性支架。于静脉移植后7d、28d和90d取出静脉移植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myc蛋白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组1、组2、组4静脉移植术后7d、28d、90d时静脉移植物内膜和中膜内可见大量c—myc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与同时间点组3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8d、90d时5组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的表达与同组7d时比较明显增强(P〈0.01)。结论可溶性支架转染c—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静脉移植物内c—myc蛋白和PCNA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脂质体介导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活性效果。方法采用细胞计数及MTT比色法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BIU8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比较,BIU87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12小时后可完全抑制PCNA蛋白表达,24、36小时后仍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脂质体介导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单纯反义寡核苷酸组比较,前者抑制作用提高50倍以上;脂质体介导正义寡核苷酸组、单纯脂质体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此抑制作用(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BIU87体外增殖活性。应用反义技术封闭PCNA基因、抑制PCNA蛋白表达,为膀胱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PCNA、VEGF反义寡核苷酸联合治疗裸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u J  Huang J  Chen Y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75-87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核苷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寡核苷酸单用或联用对裸鼠人肝癌模型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裸鼠皮下肝癌模型24只,分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后24h之内用PCNA反义核酸和(或)VEGF反义核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观察裸鼠瘤体变化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PCNA反义核酸治疗组,VEGF反义核酸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裸鼠肝癌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72.8%、44.9%和87.2%。以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联合应用PCNA和VEGF2种反义核酸治疗肝癌比应用单种反义核酸有更显著的疗效,2种反义核酸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膀胱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联合p16转染膀胱癌细胞,观测共转染1—7d后癌细胞增殖活性、DNA合成速率、细胞周期时相、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和PCNA、p1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联合转染后癌细胞PCNA表达减弱,p16表达显著增强,增殖活性抑制15.45%—68.47%(P<0.01),DNA合成速率减慢65.77%(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克隆形成率抑制64.49%(P<0.01),凋亡率为22.00%(P<0.01)。结论 反义PCNA与p16共转染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膀胱癌联合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至今仍是一个临床难题。在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过程中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系统尤其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通过共转染方法观察了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联合野生型 p5 3(wt p5 3)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体外生长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PCNA反义表达载体pLAPSN和 pcDNA wt p5 3由本室常规保存。设置正常对照组、反义PCNA转染组、wt p5 3转染组、反义PCNA +wt p5 3转染组。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 2 0 0 2说明书进行基因转染。细胞生长活性检测采用细胞计数法[1] 。DNA合成速率检测采用3 H TdR掺入法[1] 。细胞周期时相分析 :参照文献 [1]进行。基因表达检测采用RT PCR法[2 ] 。细胞凋亡检测采用…  相似文献   

11.
bcl-2基因表达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现象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ADM)及敏感细胞株(BIU87)的细胞凋亡及其bcl2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在相同条件下,与敏感细胞株相比,耐药细胞株中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2)耐药细胞株中bcl2基因表达明显强于敏感细胞株。结论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高表达,是导致其细胞凋亡受抑制的重要原因,对于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膀脱癌的新途径,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ASODN)作用于膀优癌细胞系BIU-87。方法应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ASOND(30urn)处理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差异有显著性,增殖显著受抑(P<0.05),PCNA蛋白表达完全抑制。而SODN组则无此作用(P>0.05)。结论PCNA反义寡聚核苷酸可以显著抑制BIU-87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PCNA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岑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加入0.000、0.625、1.250、2.500、5.000、10.000 mg/L黄芩苷,分别孵育24、48、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1.22 mg/L黄芩苷孵育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 1(Cyclin D1) 、p2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Cyclin D1、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黄芩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2 mg/L黄芩苷作用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0.68±0.16、0.48±0.05、0.27±0.06)比较,PCNA mRNA表达(0.22±0.03)、Cvclin D1 mRNA表达(0.08±0.02)显著下降(P<0.01),p21 mRNA表达(0.47±0.07)显著升高(P<0 01) 与对照组(1.75±0.05,1.59 ±0.24,0.59±0.02)比较,黄芩苷组PCNA蛋白表达(0.34±0.02)、Cvclin D1蛋白表达(0.50±0.02)显著下降(P<0.01),p21蛋白表达(1.39±0.05)显著升高(P<0.01).结论 黄芩苷可通过下调PCNA、Cyclin D1表达,上调p21表达,发挥其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移植心脏血管增殖病变的影响。方法将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作供体,SD大鼠16只作受体,采用Ono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动物分为慢性排斥组和atRA治疗组,每组8只。慢性排斥组术后给予环孢菌素A10mg/(kg·d),皮下注射;atRA治疗组术后同法给予环孢霉素A,并给予atRA10mg/(kg·d)灌胃。移植60d后取移植心脏,行HE、Masson、Van Gieson染色,分析移植心脏排斥反应、血管狭窄及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结果慢性排斥组心肌纤维化面积明显大于atRA治疗组(63.99%±11.91%vs.34.68%±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7,P=0.000);慢性排斥组移植心脏血管狭窄指数高于atRA治疗组(62.86%±17.18% vs.40.10%±8.20%),atRA治疗组血管狭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3,P=0.006);慢性排斥组PCNA阳性细胞明显高于atRA治疗组(60.17±17.74 vs.33.96±8.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7,P=0.001),且PCNA阳性细胞率与血管狭窄指数呈正相关(r=0.854,P=0.007)。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以通过细胞增殖途径抑制移植心脏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反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NA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膀胱癌EJ细胞 72h后 ,G41 8筛选 4周获得亚克隆细胞株EJ/AP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PCNA基因表达 ,噻唑蓝 (MTT)比色分析、3H 胸腺嘧啶核苷 (3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结果 同EJ细胞比较 ,所获亚克隆EJ/AP中PCNA蛋白及mRNA表达完全抑制 ,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抑制 49.38% (P <0 .0 5) ,DNA合成速率降低 47.71 % (P <0 .0 1 )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 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4 .73 % (P <0 .0 1 )。结论 稳定转染反义PCNA基因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 ,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较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大肠癌发生时间晚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表达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强的趋势(P<005),至诱癌后期PCNA指数已达168±14,接近高分化腺癌水平,低于低分化腺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PCNA指数早期与Ⅰ组差异无显著意义。中后期显著低于Ⅰ组(P<001)。结论我们认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反义cDNA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PCNA反义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膀胱癌DJ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MTT比色分析、H^3-TdR掺入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时相变化,SABC免疫组化观察癌细胞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NA反义cDNA导入后,膀胱癌DJ细胞生长速率显著减慢(P<0.01),增殖活性抑制率59.02%(P<0.05),DNA合成速率降低52.31%(P<0.01),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5),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NA反义cDNA基因转导能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的PCNA蛋白表达及体外增殖活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抑制作用。方法 WST-8法和克隆形成抑制研究No.2和No.4PCNAsiRNA对CaC02细胞的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形态,膜联蛋白(Annexin)V和PI双染测定捅亡百分率。结果 No.2和No.4PCNA siRNA与CaCO2细胞作用,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24±1.01)%和(74.67±3.35)%;克隆形成抑制率均达90%;两种药物转染细胞均出现明显亚二倍体峰,Sub-G1+Go/G1期减少,S+G2/M期增多;siRNA处理组细胞有较多凋亡形态变化;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早期凋亡率持续高于晚期捅亡/坏死率。结论 PCNAsiRNA显著抑制人结肠癌CaCO2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细胞停留于G2/M期,明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tPA、PAI-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睾酮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分别与4个浓度睾酮组(3、30、3×103、3×104nmol/L)及单纯培养液对照组作用48h,RT-PCR法观察各组tPA、PAI-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生理浓度睾酮组(3和30 nmol/L)tPA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I-1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104nmol/L睾酮组tPA、PAI-1 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理浓度睾酮通过促进tPA表达,抑制PAI-1合成,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有利于防止男性冠心病等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兔髂外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强度微波(LIM)辐射对血管再狭窄病理过程的影响。以评价LIM辐射防治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2组。应用Fogarty导管损伤兔髂外动脉(EIA)内膜,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辐射组采用2450MHz微波。功率分别为2、5和10mW/cm^2。局部辐射EIA(1h/d)。分别于术后3、7、14及28d取材。采用HE和EF染色。观察EIA形态学改变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管腔狭窄率;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TEM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及超微结构。结果LIM微波辐射后,再狭窄早期炎症反应受到抑制,附壁血栓减少,各时间点VSMC的增殖、迁移被抑制,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凋亡率在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辐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mW/cm^2者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TEM观察到对照组大量合成型VSMC术后14d达(93.50+3.45)%,辐射组VSMC以收缩型为主,大量成纤维细胞和VSMC呈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LIM辐射能显著抑制再狭窄病理过程中的早期炎症反应和VSMC的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有效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发展。LIM辐射存在量效关系和功率窗效应。功率强度为5mW/cm^2时对再狭窄的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