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光     
由于角膜表面不平正,晶状体曲度异常造成折光不一致,使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不能同时聚集,导致视物变形、模糊。患者不论借助眼的调节作用还是移动被看目标与眼距离,均得不到清晰的物像。散光多数系角膜的曲率半经不均以及晶状体的表面曲率不乐所致,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散光与闪光     
<正>散光与闪光,两者发音相似,许多人会将两者混淆。可能是两者都与眼睛有关,因此有人会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其实两者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状态。临床上所指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近视是由于眼的屈光力太强,使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远视是由于眼的屈光力太弱,使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那么,散光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角膜是360°的圆,经过角膜中心的水平线为0°子午线或180°子午线,经过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手术前、后的视力及屈光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65眼)初发翼状胬肉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检查术眼手术前、后的散光度、裸眼的视力及最佳的矫正视力,比较术前翼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手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3月的屈光状态的对比。结果术前比较3组的平均散光度、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明显;翼状胬肉的侵入程度与散光度,呈正相关。比较3组的术前、术后的平均散光度、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显著。结论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程度对屈光状态有影响,手术治疗后,角膜的散光得到改善,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方法对40例4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B组20例2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双向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电脑验光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测得的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且随时间延长,下降变化趋于稳定,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②两组相比,A组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可降低角膜散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mg/mLMMC术式能显著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5.
卢一萍 《浙江预防医学》2008,20(3):88-88,94
翼状胬肉是在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形似翼状。除了影响美观外还可引起散光.侵入瞳孔区时可影响视力。研究表明胬肉侵及角膜后会引起角膜不规则散光,即使在切除后不能逆转。虽然手术效果很好,但极易复发。我科63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别行单纯切除、胬肉切除加角膜干细胞移植、胬肉切除后用丝裂才霉素C点眼,并进行观察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者纳入对照组,30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后视觉质量、泪膜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角膜散光度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视力、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IT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SI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可有效重建角膜缘功能,增加角膜屈光度,降低散光度,同时对改善患者泪膜功能有一定优势,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角膜散光度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发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角膜散光度及复发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度均显著下降,且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水平明显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能缩短患者修复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三河燕郊二三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16例(116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联合手术组81例(81眼)和单纯手术组35例(35眼)。联合手术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单纯手术组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手术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眼裸眼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联合手术组优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更优秀,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祝您健康》2011,(3):26-27
4年前,我左眼内侧角处长出一块淤肉。因不痛也不痒,故未在意。退休这几年觉左眼视力逐渐下降。医生说是"翼状胬肉"。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吉林沈清  相似文献   

12.
张玮 《医疗装备》2021,(2):45-47
目的 探讨绷带镜在翼状胬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43眼)与试验组(43例,43眼).对照组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试验组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给予配戴绷带镜,比较两组术后1、3、7d角膜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小切口组)和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传统切口组)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2011年8月~2011年10月在角膜眼表科就诊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100只眼),其中30例(52只眼)为小切口手术组,另30例(48只眼)为传统手术组,小切口手术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切口大小小于3mm×3mm,传统手术组切口大小大于5mm×5mm。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患者不适感,复发率,并发症等。结果半年后,小切口组0眼复发,复发率为0%。传统切口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208,P>0.05)。手术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23.7,P<0.05)。恢复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7.89,P<0.05)。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208,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无差异性,但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不适感轻,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杭州市6 ~15岁儿童散光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儿童散光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杭州市某区5所小学及2所中学在校学生6 643名,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状况.结果 6 643名儿童检出散光≤-0.50 D者4 809名,检出率为72.39%;散光≤-0.75 D者2 175名,检出率为32.74%;散光≤-1.00 D者1 773名,检出率为17.66%.散光度≤2.00 D者占绝大多数,构成比为90.39%,各年龄组散光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62,P=0.358).顺规散光是6~15岁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占82.87%;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各占13.26%和3.88%,各年龄组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20,P=0.701).6~15岁儿童以复合近视散光为主(77.83%),单纯近视性散光、单纯远视性散光、复合远视性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构成比分别为5.74%,1.86%,4.11%,10.47%.随着散光程度的加深,顺规散光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逆规散光逐渐减少;复合近视性散光所占比例越低,混合散光越高.结论 6~15岁儿童散光检出率较高;顺规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是主要类型;散光程度越高,顺规散光越高.应加强儿童散光的早期屈光筛查及矫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46例,根据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而观察组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按照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但是选择在患者角膜屈光力最大轴向上行透明角膜切口能更明显地减少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真菌感染所致溃疡的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均非全层)16例(1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结果 16例患者治愈率为100.0%;随访观察12~18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从0.1度上升至0.2~0.6度,无复发。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联仪  黄燕  郑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71-3372,3374
[目的]观察普通屈光不正和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1~2年的视力矫正,对比敏感度,及角膜塑形效果。[方法]对66例(126只眼)6~32岁的患者进行验光,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角膜屈率计检查,对比敏感度观察戴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和视觉质量变化。[结果]总体平均近视球镜度(4.47±3.13)DS,平均柱镜度(3.91±2.39)DC。裸眼视力(0.18±0.18),戴框架镜较正视力(0.895±0.33),RGP矫正视力(1.06±0.24)。戴RGPCL视力明显优于戴框架镜较正视力,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各项值戴RGP-CL前后统计显示,戴RGP后角膜前表面陡峭K值(Ks),平均K值(AveK),角膜散光cyl,锥顶K值,均较戴RGPCL前降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全频段RGPCL均比框架镜明显升高。[结论]合理的配戴RGPCL,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提高对比敏感度曲线,改善视觉质量。还可以获得显著的角膜塑形效果,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27-92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1.18%、 8.82%,均优于对照组的79.17%、 20.83%(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加速其视力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32例(67只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结膜植片生长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64眼术后结膜植片生长良好,治愈率为95.52%,3眼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修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俊中  吴敏  丁勇 《现代医院》2013,(11):10-13
目的以循征医学证据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相关文献,按照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按对照组手术方式分为3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以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的比组比(OddRatio,OR)为统计量,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查显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千细胞移植术与对照组比较,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的对照组合并OR值(ORs)为0.19,95%c10.14~0.27,Z=9.41,P〈0.00001;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ORs为0.14,95%C10.06~0.29,Z=5.13,P〈0.0000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组ORs为0.14,95%C10.06—0.30,Z=5.01,P〈0.0000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ORs为0.25,95%C10.16~0.39,Z=6.08,P〈0.00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相比其他三种手术方式能更有效地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