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病人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 ,1次 /天 ,共 2 4周 ,服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40例患者血压有明显降低 ,P <0 .0 1;左心室肥厚有不同程度的逆转P <0 .0 5。结论 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 ,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104例高血压病并发左心室肥厚者经用依那普利加波依定治疗6个月后,血压明显降低,同时,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舒张未内径皆显著减少(P<0.05~0.0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 、LVPWT、 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应用缬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发现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各种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及严重的肺部疾病,男38例,女2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所示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LVPWT、LVDd、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降压疗效好,能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予依那普利5mg,每天二次,疗程6个月,观察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LVPW)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用依那普利可显降低血压,有效逆转左室厚度。结论 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对高血压患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予依那普利 5mg,每天二次 ,疗程 6个月 ,观察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 (LVPW)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用依那普利可显著降低血压 ,有效逆转左室厚度。结论 长期服用依那普利 ,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保护作用 ,从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1~2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43例1~2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给予依那普利10 mg/d,2周后如舒张压>90 mmHg则剂量加倍,4周后如仍无效则加用氢氯噻嗪25 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测血压,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依那普利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效率达93.0%,其中7例(16.3%)患者加用利尿剂,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亦明显改善(P<0.01).结论 依那普利能够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减轻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58例EH患者(其中有LVH者32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共8个月。观察血压、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EH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其中有LVH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重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也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逆转LVH,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前后对左心室肥厚或增重的逆转作用和这种作用可能开始有显著性的最短时间。方法 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 30例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配对的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变化。结果 治疗后全组LVMI由 (117 5 8± 2 0 49)g/m2 降为 (10 6 80± 15 6 7)g/m2 (P <0 0 0 5 ) ,逆转率为 9 2 % ;其中肥厚亚组由 (143 88± 11 38)g/m2 降为 (119 38± 12 91)g/m2 (P <0 0 0 5 ) ,逆转率为 17 0 % ;降压有效亚组由 (119 6 9± 2 2 84) g/m2 降为 (10 5 41± 17 0 6 ) g/m2 (P <0 0 0 1) ,逆转率为 12 0 %。结论 依那普利 5~ 6周降压治疗同时 ,可显著地逆转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或增重 ,且左心室肥厚或增重越明显、降压越有效者 ,其逆转的显著性越强 ;结合文献推测 5~ 6周可能是其逆转左心室肥厚或增重开始达显著性差异的最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84例高血压左室肥厚(LVH)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束期内径(LVDd)、E、A、E/A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组问比较治疗组LVST、PWT、LVMI、LVDd及E/A优于对照组。结论 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逆转LVH,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改善心功能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好血压伴有心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患者100例,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分成两组A和B,每组50例,A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B组则给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6个月后,通过检测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来判断左心室肥厚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压明显降低,在逆转左心室肥厚上疗效较为显著,两组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同样的,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相对A组其6项检测数据均由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逆转高血压附带的左心室肥厚,充分改善心脏功能,疗效显著,过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0年以来用寿比山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健  苏伟  王东升 《右江医学》2005,33(6):587-58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高血压且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给予缬沙坦治疗前后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24周后,SBP、DB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缬沙坦不仅能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均好。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 (EH)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尤其是其造成靶器官的损害是医学关注的焦点。在EH的发病过程中 ,心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受累器官。当外周血管内压力升高 (高血压 ) ,心脏所受的机械负荷增加 ,在长时间的压力负荷下 ,心肌细胞发生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最终将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和凋亡 ,心肌纤维化。EH与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密切相关 ,以致EH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为此我们观察了缬沙坦和贝那普利 (洛汀新 )对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1年 10月— 2 0 0…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缬沙坦组52例和依那普利组51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依那普利5-lOmg/d。共8周。结果8周末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2.7%。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1.9%(1/52),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21.6%(11/5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应用降压药物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效果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评估及比较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及逆转高血压LVH的疗效。 方法 选择山东地区汉族老年人群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240例,各随机选取120例患者分别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10 mg/d),缬沙坦(80~160 mg/d)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 结果 研究人群治疗前的一般状况(年龄,BMI,高血压病程,SBP,DBP,LVMI)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计算治疗后所有高血压LVH患者LV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t分别为24.156、32.469、22.680,P均<0.001),其中血压下降与药物类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服用缬沙坦患者LVMI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13,P=0.012)。 结论 2种药物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及逆转LVH,其中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用缬沙坦逆转LVH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缬沙坦,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选取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40例,依那普利治疗组30例,治疗6个月,辅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结果 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L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有下降(P<0.01),但2组无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可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左室肥厚 (LVH)是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之一 ,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因此逆转LVH ,保护靶器官也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我科近一年来用缬沙坦 (商品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 )伴左室肥厚(LVH) 4 1例 ,用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在专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EH伴LVH患者 41例 ,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41~ 6 9(4 7± 11)岁。既…  相似文献   

20.
依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琼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07-209
目的对依那普利、缬沙坦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经予以依那普利、缬沙坦各40例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后计算左室重量及采用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水平。结果左室重量指数与血清PIP、PⅢP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予以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后血清PIP、PⅢ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ACEI及ARB可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