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宝贵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09-1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形成冠心病、脑梗塞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的始动环节和病理基础。AS的发生发展过程极其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有内皮细胞损伤、血浆脂质沉积、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膜下迁移、泡沫细胞的形成等。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在调节血脂代谢、抑帝3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迁移、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发生硬化,因血管内部斑块形成、增长而导致管腔变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血管内膜中会堆积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内皮细胞表达白细胞黏附分子受体,单核细胞借助其进入内膜,转变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随后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增殖,导致AS斑块的硬化。目前治疗常用降血脂、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不同于其他民族医药的蒙医药,可为AS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在中药丹参中含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也是药用机理研究最为集中的成分。丹参酮ⅡA能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血清TG浓度,升高NO浓度,而抑制AS斑块的形成,具有明确的抗AS的作用。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涉及到AS发生发展的各个机制,主要有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血管舒张作用、钙拮抗作用。作者对近10年来丹参酮ⅡA抗AS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以他汀类等降脂药物治疗为主,但安全性备受争议。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是现阶段研究AS的主要任务。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AS的功效,并且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然而,现阶段研究大多集中在黄芪单个有效成分抗AS的机制。因此,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总结黄芪有效成分抗AS的作用机制,以参与AS病理过程的主要细胞为主线,发现黄芪有效成分可以从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巨噬细胞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抗血小板聚集4个方面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疾病对患者危害严重,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也是AS病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之一。AS病变初期的血管壁细胞数量增多、内膜增厚、管腔狭窄,与VSMC过度增殖和凋亡减少密切相关。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对AS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相关治疗机制研究表明,中医复方对VSMC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复方对VSMC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AS的形成主要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各种损伤有关。近几年AS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全身AS的“窗口”,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防治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近年关于CAS的中医、西医及中西医治疗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改变以动脉内脂质沉积、粥样斑块形成及伴随的炎症反应为特征,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AS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AS是一种炎性疾病。现已证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促使进入血管壁的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大量修饰的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活化的白细胞和血管壁本身的细胞还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向内膜下迁移,最终形成AS病变。NF-κB是一类关键性的核转录因子,参与炎症过程中的多种信号传导途径。MCP-1表达增加常与…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整理和分析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影响。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VSMC的表型转化、过度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和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形成的主要环节,故研究中药对VSMC的调节作用对血管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对中药促使VSMC表型转化、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和迁移及其分子机制、基础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及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在AS等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难以明确、质量难以控制及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故结合中药血清药理学等方法,加强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VSMC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或将给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多因素血管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细胞凋亡是机体一种自发性程序性死亡,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是AS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VEC凋亡可能是促进AS病变的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事件,而随后的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则加速AS不稳定斑块形成,在AS疾病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凋亡可能为治疗AS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因子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治疗AS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从细胞凋亡探讨中药治疗AS研究缺乏系统总结。因此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汇总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点从线粒体凋亡途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及相关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了细胞凋亡在AS中的作用,并对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抗AS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AS的治疗及新的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以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为基础、以脂质浸润和血管壁炎症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内皮细胞可在多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受到损伤,从而启动炎症反应,使血液中的脂质进入血管内膜,导致炎性细胞聚集,并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坏死形成粥样斑块的脂质核心。炎症反应又造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11.
川芎嗪和肝素对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影响唐利龙,汪丽惠,朱国英,张均华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严重影响这一手术的效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迁移及在血管内膜的增殖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也是PTCA术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对AS的研究颇多.现代医学认为AS的形成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缓慢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脂质浸润、血小板黏附聚集、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受损、免疫功能失调、血管平滑肌增殖迁移、氧自由基损伤等多个作用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阻止或逆转其病程进展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管外膜不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旁观者。作为重要参与者,外膜在斑块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膜内细胞的功能性变化与AS密切相关,比如外膜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干细胞/祖细胞、滋养血管以及补体等均可参与AS发生发展。同时中医药通过调控血管外膜在防治AS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因此综述近十年血管外膜内细胞成分在AS过程中的变化及中医药通过血管外膜调控A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S的机制研究和中医药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众多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其形成过程涉及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等多个方面。血管内皮损伤是AS斑块产生的始动因素,内皮受损处招募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并吸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慢慢转变为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SMCs)则不断增殖、迁移,作为纤维帽中唯一产生间质胶原纤维的细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斑块是否破裂。AS形成过程中不断放大的炎症反应招募血小板黏附至血管内皮受损区域,并刺激血小板过度聚集。自噬活动与血管病变和血小板异常激活有关,过度自噬被认为是斑块稳定的不利因素。因此,精确调节不同类型血管细胞自噬和血小板自噬以治疗AS可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视角。目前,AS的治疗策略仍主要集中在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药物通常会引起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中药及天然化合物具有靶向自噬治疗AS的潜力,已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苞叶对AS家兔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率进行定量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玉米苞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耳家兔,利用高脂饲料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玉米苞叶煎剂组和正常对照组,成模后给予玉米苞叶煎剂治疗,8周后处死家兔,观察主动脉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以及增殖周期中各时相变化,结果: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壁肉眼观察出现典型的硬化斑块,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应用玉米苞叶治疗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动脉管腔狭窄减轻,结论:玉米苞叶对AS家兔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显著减轻AS斑块面积,减轻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对于防止AS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脉形成术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速了血栓的形成。附壁血栓的形成,不仅造成血管的急性闭塞,而且为平滑肌细胞(vessel smooth muslecell,VSMC)的内迁提供了框架,增殖的VSMC由血管中层向内膜的迁移是内膜增厚的一个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细胞边缘存在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ax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和纤维蛋白溶解酶,这2种物质可降解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如何用中医药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1平滑肌细胞(SMC)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长因子与癌基因是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从基因表达分子水平调控这一根本原因入手,进行中医药抗AS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唐利龙[1]等研究证实,川芎嗪具有直接抑制血管SMC生长分裂作用。观察川芎嗪对培养血管SMC前胶原基因转录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美沙坦1 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 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19.
芎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丹参和无机铬在一定条件下制成丹参铬合剂,利用高脂喂养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探讨丹参铬合剂对鸡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70天龄西德Roman鸡32只,随机分为4组,丹参组、丹参铬组造模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组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采用酶学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肝脏、心脏组织TC含量。解剖显微镜观察、测定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计算其占主动脉总面积的百分数。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冠状动脉血管总数和各级病变血管数,计算冠状动脉受累百分数。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病理变化。结果:丹参铬组血清Tc含量明显低于As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组、丹参铬组肝脏、心脏组织TC含量均低于As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以丹参铬组心脏组织TC含量明显低于As模型组(P〈0.01)。丹参组、丹参铬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和冠状动脉受累百分率明显低于AS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铬可增强丹参的生物活性,丹参铬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鸡的血清Tc、LDL—c含量,保护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恢复正常,减轻AS病变,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为临床治疗As提供了一定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