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核素淋巴显像在四肢淋巴性水肿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价值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对117例四肢水肿(94例下肢水肿和23例上肢水肿)患者行SPECT淋巴显像,分别获得5 min,15 min,30 min或延迟1~2 h影像,对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并与术后或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117例四肢水肿中临床确诊淋巴水肿108例;核素显像94例下肢水肿,诊断为淋巴性水肿78例(包括原发或继发),淋巴回流正常6例,淋巴回流缓慢lO例;23例上肢水肿(全部有乳腺癌手术史)包括淋巴性水肿22例,淋巴回流正常1例.核素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2.6%及100%.结论 核索淋巴显像简便无创、安全可靠,能鉴别四肢水肿性质,对确定治疗方案和手术患者的选择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诊断淋巴水肿的价值和显像图的特征.方法 110例临床拟诊为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统计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淋巴水肿在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图上有明显的表现,该方法诊断淋巴水肿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6%.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扫描是一种诊断淋巴水肿的非创伤性方法,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单侧下肢淋巴显像诊断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6例临床诊断为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患者的显像结果。双下肢显像于患者双足第1、2及4、5趾间皮下缓慢注射99Tcm-右旋糖酐(99Tcm-DX),分别于10 min、1、3、6 h行从足到头的全身动态显像,观察患者双下肢淋巴管、双腹股沟、髂、腰淋巴结、胸导管及静脉角的显影情况;间隔1~7天后,于健侧足部第1、2及4、5趾间皮下缓慢注射99Tcm-DX,重点观察患侧下肢是否有显像剂出现。结果 双下肢淋巴显像显示56例患者(58侧患肢)中,48侧(48/58,82.76%)患肢淋巴管结构异常;38侧(38/58,65.52%)肢体腹股沟、髂、腰淋巴结显影数量减少或未显影;34例(34/56,60.71%)左静脉角显影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征象。单侧下肢显像显示58侧患肢经对侧注药后,反流部位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显像剂出现。结论 双侧+单侧下肢淋巴显像可以直接、无创且动态显示乳糜反流。 相似文献
4.
下肢水肿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淋巴性水肿所致,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近年收集的12例下肢淋巴水肿声像图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巴显像诊断四肢淋巴水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淋巴水肿患者常需与下肢深静脉血栓鉴别诊断,淋巴显像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探讨了^99Tc-硫化锑胶体(ASC)淋巴显像对四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99Tcm-右旋糖酐(99Tcm-DX)淋巴显像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患者淋巴管畸形及淋巴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为KTS患者的临床及核素淋巴显像资料。经双足趾间皮下注射99Tcm-DX后,分别于给药后10 min、1 h、3 h及6 h行全身淋巴显像,观察患者双下肢淋巴管、双腹股沟及髂、腰淋巴结、胸导管及静脉角区的显影情况以及全身其他部位有无显像剂异常分布。结果 36例KTS患者中,35例淋巴显像提示淋巴管、淋巴结显影异常并伴淋巴水肿,其中31例为单侧下肢淋巴水肿、4例为双下肢淋巴水肿。20例出现颈部静脉角区域异常显影,其中15例为左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2例为右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3例为双静脉角区域显像剂滞留。12例伴会阴部淋巴水肿。8例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的异常淋巴管显影。结论 99Tcm-DX淋巴显像可以评价KTS患者淋巴管与淋巴结发育异常以及胸导管回流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并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皮肤凹陷、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妇科癌症淋巴水肿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前、术后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肢体肿胀、皮肤凹陷、乏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小腿淋巴水肿、大腿淋巴水肿及总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运动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减轻下肢水肿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单纯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6例患者共49处单纯性肋骨骨折,分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与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比较。结果:全身骨显像、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单纯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7.9%(48/49)、55.1%(27/49)和73.5%(36/49),全身骨显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及螺旋CT(χ2=22.7,10.8,P均〈0.05)。结论:对于单纯性肋骨骨折全身骨显像较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评估方法、危险因素,从复合理疗、微波热疗、药物治疗、中医护理、手术疗法5方面阐述了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及护理研究,并介绍了围术期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掌握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做好对病人的出院指导,教会病人自我识别淋巴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以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20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等基本资料,分析影响其发生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结果年龄(OR=1.966)、淋巴结清扫数目(OR=2.032)、术后放化疗(OR=2.838)、每日站立时间(OR=1.871)是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受年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放化疗、每日站立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下肢淋巴水肿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探讨下肢淋巴水肿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下肢淋巴水肿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将下肢淋巴水肿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归纳为7个主题: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不足;多种生理症状并存;情绪认知改变;社会功能减弱;夫妻关系改变;经济压力沉重。结论 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关注,加强淋巴水肿患者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全民科普,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多途径心理干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重塑疾病治疗信心;规范淋巴水肿治疗,完善医疗报销体系,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上肢功能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双上肢周径差、上肢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上肢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 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