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发病后就诊时间、意识水平、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出血量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 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患者预后情况与出血量、意识水平、出血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对34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丘脑出血患者多为高血压丘脑出血,少量而局限的丘脑出血预后好、量大且破入脑室的预后差。结论:高龄和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丘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预后与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静敏  孙明 《临床医学》1992,12(6):241-242
自CT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诊断以来,发现血肿破入脑室较常见。现将我院经CT证实的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报告如下,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7年及1989年我院经CT证实的高血压脑出血146例,破入脑室者63例(占43.15%),其中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1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部位、血液破入脑室情况、血压等因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作用。结果年龄大、出血量大、昏迷及出血继发破入脑室、血压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对应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患者预后情况与意识水平、血压水平、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与角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患者15例.给予外侧裂与角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打通血肿腔与脑室,颅脑外引流器放置于血肿腔.观察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结果】经CT复查所有患者血肿清除未出现严重脑积水.随访6个月至1年.其中9例预后较好,1例中残,2例重残.死亡3例。【结论】经外侧裂与角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可有效清除血肿,减少严重脑积水的发生.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所有患者行头部CT检查,对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经头部CT检查,出血部位占比最多的为基底节区,占比47.7%;出血部位占比最少的为脑叶,占比5.8%。其中破入脑室占比33.7%、未破入脑室占比66.3%。出血量20mL占比73.4%;20-50mL占比16.3%;50mL占比10.5%。不同出血部位死亡率方面,脑干出血的患者死亡率最高,占比71.4%;不同出血量的死亡率方面,出血量50mL的患者死亡率最高;破入脑室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的患者,占比58.6%(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部CT检查能够较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的出血量、出血部位,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6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取保守治疗(A组),20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合并颅内压检测治疗(B组),22例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C组),分析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12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B组的致残致死率、存活患者脑积水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A、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合并颅内压检测可降低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住院时间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出血时,血液走向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04例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患者均予入院当天行颅脑CT检查;并随访至发病后6个月,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脑实质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组预后较血肿未破入脑室组差;血肿延及脑干者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性脑实质出血时,血肿破入脑室及血肿延及脑干两者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经脑CT扫描证实有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临床观察,按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抢救原则给予脱水剂、适当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用监护仪监测患者呼吸、心率及血压变化;观察意识、瞳孔等方面情况.并按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预后.结果76例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幸存者49例,生存率为64.47%,死亡27例,死亡率为35.53%.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对患者生存有极大影响,破入双侧脑室系统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一侧脑室系统者(P<0.0001).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基底节区脑出血31例(其中19例破入脑室),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应激性溃疡13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2例,脑干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2例,小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7例,脑叶出血破入脑室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死亡23例,死亡率38.3%。直接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脑疝者18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者继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丘脑、脑干部位出血,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儿科二病区收治的8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丘脑出血(简称SHOT)的CT、临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9例做头颅CT平扫结合临床及治疗追踪而确诊本病,其中8例行CT追踪观察。结果:(1)本组病人中以老年人多见,60岁以上占73.6%,且多数有高血压病史(78.9%)。(2)眼球运动障碍是丘脑出血重要临床表现。(3)CT平扫能做出本病的定位、定性、定量及范围诊断,本病的CT表现可分成4型,并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结论:CT的分型有助于估计病情和预后以及疗效监测,因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脑脓肿CT与临床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脑脓肿的CT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有典型临床症状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17例脑脓肿患者行头颅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份病例行2-4次CT复查。结果:脑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状、脓肿壁厚度、脑室情况及脑干受压体征与临床症状、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有密切相关。结论:CT扫描是早期诊断脑脓肿的首选方法,病灶的动态观察与预后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伤情、CT和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COS)及CT的特征依次分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伤后24h内及3、7、14d血清CRP的浓度。结果伤后24h内CRP即升高并达到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下降,与GCS呈负相关。同一时间点GCS不同组之间及同组不同时间点CRP值有统计学意义。CRP峰值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10.08,P〈0.05),且与CT特征密切相关,中线移位程度越大峰值越高(F=58.328,P〈0.05),环池受压越明显峰值越高(F=158.547,P〈0.05)。结论血清CRP是颅脑损伤惠者急性期脑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观察对判断病情、早期诊治继发性脑损害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42例ARDS患者,动态连续监测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胸部影像学检查、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查,评价心、脑、肝、肾、肠道等多器官功能状态,按照预后分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确诊后第1、3、5、7天的CPIS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第1、3天的CPI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7天的CPIS分值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生存组显著高于死亡组,两组ICU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IS动态变化能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并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可作为初步评估ARDS病情及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楚功仁  李洪伟 《临床医学》1993,13(6):255-257
本文报道脑挫裂伤121例,就其临床与 CT 表现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①临床结合 CT 表现,可以提高脑挫裂伤诊断的准确性。②外伤后 CT 显示脑干增粗、密度不均、脑池受压变形,是脑干损伤的表现,因此影响预后。③本组减速伤以冲击伤居多,单纯对冲伤常只发生在枕部着力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情况。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意识状况及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并进行动态头颅CT和MRI追踪,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GOS预后评分为恢复良好53例,较差26例,差10例。入院时神志清楚,动态追踪头颅CT和MRI结果仅表现为单纯脑挫裂伤或迟发脑内血肿〈30 mL患者大多预后良好;入院时即表现昏迷,动态追踪头颅CT或MRI结果表现为迟发脑内血肿〉30 mL伴环池显示不清或闭塞、合并脑干损伤的患者大多预后较差。结论对于入院时表现为嗜睡、昏睡或伴有躁动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动态追踪头颅CT或MRI,对预后做出初步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窒息患儿(HIE组)83例和健康新生儿(正常对照组)30例,HIE组又可分为轻度HIE组49例,中度HIE组21例,重度HIE组13例。使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仪分析各组脑组织形态、结构和超声显像特点,通过测定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及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对HIE组进行超声分级,并与临床分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3例均有不同程度HIE症状和体征,其超声显像特点和多普勒测定参数均有不同表现,并经头颅CT和其他相关检查证实。结论 多普勒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参数情况不仅可以反映脑灌注情况,而且可反映脑血管的收缩功能,对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出血性卒中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按照 1996年第三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方法 ,经CT证实为出血性卒中的 2 30例老年人和 10 0例非老年人的临床、CT和预后分析比较。结果 高血压是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发生出血性卒中的共同病因 ,在老年人中尤为突出。特别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者 ,发生出血性卒中的机会更多。老年组颅高压较非老年组明显低 (P <0 .0 1) ,破入脑室的较未入脑室的预后差 ,老年组出血量大于非老年组 ,而且死亡率高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从中青年起就要抓高血压的防治 ,以减少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表现与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通过对97例新生儿HIE低密度灶不同脑叶分布及其CT值变化并结合其中46例不同时期随访表现进行分折。结果:97例新生儿HIE分布于不同脑叶的低密度灶共301个,其CT值在25Hu-12Hu之间,与非病变区脑组织密度及对照组的正常脑组织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资料显示HIE低密度灶明显集中于额叶及颞叶;枕叶及顶叶较少。46例不同时期随访的CT检查显示位于颈叶、颈叶较小病灶吸收恢复时间明显早于枕叶及顶叶,其中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恢复时间要长且有可能形成更低密度的脑软化灶(CT值<15Hu)。结论:新生儿HIE低密度灶出现于顶叶或枕叶其恢复时间要长于颞叶及额叶,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10mm-15mm)有可能形成脑软化灶并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