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脏淋巴管血管瘤的影像诊断(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放射科(510010)李兴耀曾炳生脾脏原发性肿瘤很少见,据天津市肿瘤医院统计其发病率占全部肿瘤003%〔1〕,而脾脏的淋巴管瘤或淋巴管血管瘤则更少见。最近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二例,现报...  相似文献   

2.
纵隔淋巴管瘤是纵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目前仍主要依赖影像学的检查。现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纵隔淋巴管瘤的X线和超声资料及其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例为我院1984年至199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病人,年龄为3个月至48岁,其中1岁以内者1例,其余5例均为成年人,平均年龄30岁。男4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先由X线检查发现,后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14例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D2-40和CD31蛋白的表达。结果 D2-40在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阳性淋巴管密度(LVD)为10.78±3.76,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呈(-),两者之间差异显著。CD31在海绵状淋巴管中呈(-),而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阳性微血管密度(MVD)为12.34±3.86;两者同样差异显著。结论 D2-40和CD31蛋白在海绵状血管瘤和海绵状淋巴管瘤中的表达差异显著,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胎儿颈部肿物以水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其他肿瘤较少见,如畸胎瘤、甲状腺肿、血管瘤等.笔者在工作中检出水囊状淋巴管瘤十余例,畸胎瘤、甲状腺肿、血管瘤患者各1例,现选取4类肿物患者各1例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瘤由于先天或继发损伤等原因造成的淋巴管扩张,在婴幼儿常见,成人中很少见。淋巴管瘤最常发生区域是在颈部和腋窝,相对的比较少见的也可发生在腹腔、腹膜后、骨及纵隔等区域。若同时累及两个部位以上,被称为淋巴管瘤病。本例中患者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包括纵隔、脾脏及腹膜后间隙,在临床中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脾脉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167-168
脾脏淋巴管血管瘤(脉管瘤)很少见,属先天性发育畸形。作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世华  于光琴 《华西医学》1993,8(2):236-237
本文报告7例少见部位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囊性淋巴管瘤通常发生于新生儿时期,以颈和腋窝处多见,山可发生在腹股沟和腹膜后间隙。我们报告的发生于子宫、膀胱、肠系膜。胸壁的囊性淋巴管瘤属罕见或少见。临床及B超诊断时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旨在提高其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超声检查的方法和观察指标除常规外,还需做低头试验的超声检查。结果:超声诊断血管瘤或淋巴管瘤15例,畸胎瘤3斧正,混合瘤3例,淋巴结炎1例,良性占位4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学诊断为58%,发现囊性水瘤有特殊声像图,当显示肿块内部以多个枝条状管腔回声为主时,彩色血流信号丰富时可以考虑为蔓状血管瘤,当显示肿块内部有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可以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本组超声对病变检出率为100%,符合病理学诊断15例为58%。说明在腮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7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增强CT扫描,2例行MRI扫描.结果 7例纵隔淋巴管瘤均表现为纵隔肿块.其中右前上纵隔3例,右后上纵隔2例,右前下纵隔心包旁1例,左前上纵隔1例.7例中4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2例肿块沿纵隔血管间隙弥漫生长,边界不清;1例肿块向椎管内延伸,呈哑铃型.肿块直径5.0~11.0 cm,平均7.2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平均CT值23 HU;增强扫描4例中1例肿块内部呈小片状或点、条样强化,3例无强化表现.2例行MRI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肿物,增强后无强化表现,其中1例信号欠均匀,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结论 纵隔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囊性肿块,可沿纵隔间隙弥漫生长,增强扫描多无强化.CT增强扫描及MRI扫描有助于纵隔淋巴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颈纵隔型淋巴管瘤1例报告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放射科(51202)史洪平,杜云颈纵隔型淋巴管瘤较少见,文献报告不多。我们遇到1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3岁。自出生后即发现左颈前方有一花生米大的囊性结节,末曾治疗,结节随发育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体表淋巴管瘤超声声像图,分析体表淋巴管瘤声像图特点.结果淋巴管瘤超声声像图大致分三种:单纯型、分房型、混合型.单纯型无明显血流信号,分房型及混合型分隔上及壁上可见血流信号,尤其是当混有其他组织成分时.常与血管瘤、单纯囊肿、鳃裂囊肿、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难于鉴别.结论超声对体表淋巴管瘤的诊断及辅助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读片窗答案     
本病影像学诊断为:前上纵隔多囊性病变,考虑为胸腺囊肿或淋巴管瘤可能性大.病理诊断: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婴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婴儿血管瘤60例、窦状血管瘤6例、血管肉瘤2例、淋巴管瘤10例、血管畸形9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GLUT1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婴儿血管瘤在增殖期、消退期血管内皮细胞中GLUT1均(+),而所有窦状血管瘤、血管肉瘤、淋巴管瘤、血管畸形、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小动静脉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均GLUT1(-)。结论婴儿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GLUT1。GLUT1可用于婴儿血管瘤的诊断,并可作为婴儿血管瘤与其他类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淋巴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淋巴管瘤在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12例发生于颈部,3例向腋部、纵隔延伸.具有潜入性分叶状和多房状,多间隙侵犯的特点。13例T1WI序列呈等信号,12例T2WI序列上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网线状强化。结论MRI对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病变的分型及病变范围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淋巴管瘤属于淋巴管和微静脉的混合畸形,最常见于头颈部[1],少见于胰腺、脾、小肠及阑尾等部位。胰腺血管淋巴管瘤发生率较低,迄今,仅见9例血管淋巴管瘤累及胰腺的个案报道[2-3]。胰腺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与胰腺其他囊实性或囊性肿瘤相混淆,术前确诊较为困难。笔者通过分析1例胰腺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临床特征,并回顾性总结相关文献,旨在提高该病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4种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种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包括血管瘤18例、淋巴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9例及错构瘤1例,观察4种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脾血管瘤均为实性病灶,11例单发,7例多发;增强扫描16例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脾淋巴管瘤均为囊性病变,增强扫描无强化。脾血管淋巴管瘤可见实性、囊性、囊实性或混合性病灶,以实性多见(n=9),常见多发病灶(n=15);增强扫描实性病灶或病灶中的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囊性病灶或病灶中的囊性成分无强化。错构瘤呈低密度肿块,强化方式与血管瘤类似。结论 4肿脾良性肿瘤的CT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比较少见.本文对我院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频率为2~5MHz的探头对1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进行超声检查。结果1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血管瘤5例、淋巴管瘤5例、恶性淋巴瘤3例、血管内皮肉瘤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类型以及治疗情 况;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心脏良性 肿瘤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46.15%(12例)肿瘤 位于左心,38.46%(10例)位于右心,3.85%(1例)位于双心室,11.54%(3例)位于心包。26例中,脂肪瘤 6例(23.08%),淋巴管瘤5例(19.23%),纤维瘤4例(15.38%),横纹肌瘤4例(15.38%),平滑肌瘤2例 (7.69%),海绵状血管瘤2例(7.69%),嗜铬细胞瘤1例(3.85%),淋巴管囊肿1例(3.85%),心外膜囊肿 1例(3.85%)。4例横纹肌瘤均位于右心室,5例淋巴管瘤均位于左心室。横纹肌瘤与脂肪瘤、淋巴管瘤、 血管瘤及平滑肌瘤之间发病年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心脏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22例(84.62%),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4例(15.38%)。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多位于左心,其次右 心,少数位于心包。不同类型心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小儿颈部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既往诊断及治疗的72例颈部囊性病变患儿的灰阶超声、彩超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灰阶超声、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学效能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不同类型颈部淋巴管瘤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管瘤48例、甲状腺管囊肿18例、鳃裂囊肿6例;其中囊状淋巴管瘤34例(70.83%),海绵状淋巴管瘤8例(16.67%),单纯型淋巴管瘤6例(12.50%)。灰阶超声正确诊断颈部淋巴管瘤患儿34例,诊断颈部淋巴管瘤的灵敏度为70.83%、特异度为60.25%、漏诊率为29.17%、误诊率为37.50%;彩超正确诊断颈部淋巴管瘤患儿46例,诊断颈部淋巴管瘤的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5.83%、漏诊率为4.17%、误诊率为4.17%;囊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单纯型淋巴管瘤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静脉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在诊断小儿颈部淋巴管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治可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