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浅谈医用材料及办公用品零库存的采购及供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医院医用材料及办公用品采购及供应的改革的方法。方法 对医用材料及办公用品采取厂商开架展示,使用部门挑选后按需采购,并对物品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新方法做到供需见面、供应及时、操作规范、质量保证,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浪费,达到零库存要求。结论 零库存下的采购及供应的改革保证了医用材料及办公用品的质量,减少了物资积压及损耗浪费,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肝移植的适应症,对病人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内容,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也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3.
胎盘植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巧丽  郑晓春  林亚 《护理研究》2010,(4):1042-1044
作者对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做了概括总结,并对胎盘植入的诊断及胎盘植入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目前医院、疗养院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而存在保密安全隐患的问题,探讨由一个部门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实行全程统一管理,增强了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方法对全院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采购方案制定、购入后入仓、建档、出库、维护、报废、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结果克服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完善了管理过程,加强了信息安全管理。结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全程统一保密管理加强了信息安全,值得在医院、疗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5.
姜梅 《现代护理》2007,13(21):2005-2006
目的探讨北京妇产医院对孕妇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等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及管理。方法开设孕妇学校,对到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孕妇提供相关的服务信息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对授教人员进行培训,对授教内容进行规范。结果通过产前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对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知识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医院的满意度、满足了孕妇及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的需求,为他们了解医院服务信息提供了渠道。结论孕妇学校的设立非常必要,健康宣教的质量和效果的保证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6.
ICU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的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莹 《中国临床护理》2010,2(6):515-517
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宣教对象不同,采用计划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1~5月我院ICU病房115例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对转出ICU病房3~4d的109例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达98%。对ICU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激发了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依从性。同时,促进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有效防止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建萍 《天津护理》1999,7(5):201-202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健康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对住院病儿及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及收到的临床效果,总结了健康教育对护士专业的要求及收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护患冲突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分析我科发生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通过对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双方面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论:通过对薄弱环节的加强,减少了护患冲突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临床路径在川崎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婷  齐爱华 《护理学报》2009,16(10):75-77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对川崎病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确诊的120例川崎病患儿被随机分为路径组、对照组,制定川崎病临床路径表,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出院前患儿及家长对川崎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路径组川崎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患儿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川崎病患儿家长对川崎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技能的理解和认知,也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系统规范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质量及要求也越来越高,院前急救也日益受到重视,随之而来对院前急救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杜绝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方便倒置举证,由出诊人员真实及时地对120出诊情况的登记尤其重要。针对出诊情况缺乏详细集中的记录,不易查找接诊患者姓名、接诊患者去向及出诊医生、护士、司机,特殊出诊患者情况(如交通事故及三无患者)的记录及说明,病患及家属对出诊时间的质询,为避免纠纷及事故,保留出诊真实情况。因此,我科根据出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制定了120出诊情况登记表,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超声、X线导向经皮球囊扩张治疗布一加氏综合征21例。介绍了具体方法及步骤,并对手术前后病灶区域宽度,血管内压力作了对比统计。就术中超声观测内容及注意事项展开了讨论。我们认为此项技术对隔膜型及小范围节段型狭窄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操作通道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LafosseⅠ型、Ⅱ型损伤的缝合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单操作通道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撕裂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静息(夜间)和被动运动时疼痛评分.记录术前、术后被动前屈、体侧内旋和外旋角度.术后至少6个月均予复查肩关节核磁共振.[结果]根据关节镜下肩胛下肌损伤Lafosse分型,Ⅰ型7例、Ⅱ型17例;孤立肩胛下肌腱损伤5例,合并冈上肌腱损伤19例.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无血管神经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肩胛下肌腱再撕裂表现.其中,术后6个月,静息(夜间)时VAS评分、被动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主动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ASES)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单操作通道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LafosseⅠ型、Ⅱ损伤具有操作便利,损伤小的优点,早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方式、技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肿瘤在MRI上的表现可分为囊肿型和实体型:囊肿型4例,实体型11例。15例患者病灶均于显微镜下全切,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血管母细胞瘤。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4例症状加重,3例术后1周左右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干功能障碍。结论:MRI对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10年9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7例(340个椎间盘)。采用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撕裂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现一过性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70 min),平均下床时间6 h(3~12 h),平均住院时间7 d(5~15 d),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6.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使用VAS评分,术前8.8±1.0分,术后5 d为2.5±1.4分,末次随访时1.3±1.2分;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11例,良54例,可12例,差0例,优良率95.8%。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该技术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治疗的40例(45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微创外架组16例(17足)采用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切开钢板组24例(28足)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时间及出血量、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和术后的患足功能、生活质量、疼痛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达到骨性愈合,微创外架组平均愈合时间(11.77±3.13)周,切开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12.02±2.9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健侧、患侧影像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开钢板组Bohler角、Gissane角优于微创外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轴位角、跟骨长度、足跟宽度优于切开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等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比切开钢板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切开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外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切开钢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似的疗效,是治疗难复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并评价。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尾壳核,于术后1、3、7d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血肿体积及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存活大鼠均有神经功能缺损,术后3d最明显;尾壳核有出血灶,术后3d血肿体积最大;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存在典型脑出血后病理改变。结论:Ⅶ型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是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施行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阻力值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半年VAS评分、偏曲侧及总的鼻阻力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宽敞侧鼻阻力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在鉴定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标本。结果其中45例多发性骨髓瘤检出M蛋白,M蛋白分型为IgGK型16例,IgGh型13例,IgAK型6例,IgAh型10例,单纯入型2例;3例未检出M带。结论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沉淀带易识别,操作简单、快速。对鉴定各类型M蛋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往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喙锁螺钉、桥接技术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目的:分析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92%,第3个月为88%;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治疗后1个月Karlesson疗效评价肩锁关节功能优质率为79%,第3个月为76%。微创喙锁韧带重建组治疗后第1,3个月肩锁关节功能恢复优质率高于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组(P〈0.05)。说明运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较锁骨钩钢板置入内固定操作方便,创伤较小,疗效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In the Swedish Hernia Register 2834 inguinal hernia repairs in 2583 patients were registered in the county of Uppsala 1998–2004. In May 2005 the 2421 patients still alive were requested by mail to fill in a validated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postherniorrhaphy pain. The final response rate became 72%. Altogether 519 patients (29%) stated that they had pain in the operated groin to some extent during past week. In 98 patients (6%) the pain interfered with daily activitie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residual pain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ge below median, operation for recurrence, open repair technique, history of preoperative pain, and less than three years from surgery. Factors not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of residual pain were gender, method of anaesthesia during surgery, hernia sac diamet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ernia type, need for emergency operation, reducibility of the hernia sac and complete dissection of the hernia sac. Factor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mpairment of function due to pain i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ge below median, female gender, medial hernia, open repair techniqu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eed for operation for recurrence, presence of preoperative pain and less than three years from surgery. The possibility of long‐term pain as an outcome after hernia opera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ior to op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