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光明  张微微  赵文芳  郝小淑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16-3817,T002
目的:观察两种血管收缩功能相关蛋白在脑梗死患者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变化,以期了解脑小动脉病变中VSMC的表型转化及细丝蛋白在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指导临床小动脉硬化型脑卒中的准确防治:方法:选取尸解脑标本,分为脑梗死组及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脑小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的表达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细丝蛋白表达强度(PU)分别为53.50&;#177;2.00和34.21&;#177;2.36;梗死组为57.40&;#177;2.43和36.10&;#177;1.51,与对照组相比F值为15.273和4.592,P值为0.001和0.046,梗死组阳性表达强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硬化小动脉中膜数目减少。内膜下VSMC显著增生,并可能同时存在合成及收缩表型VSMC,分别代偿性的高表达细丝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维持血管构型及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再狭窄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再狭窄发生过程中 ,尤其是中后期 ,除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大量的合成是导致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外。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亦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现就三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做一综述。1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1.1  PDGF的结构与特性  PDGF是由 A、B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二聚体 ,PDGF B链与第 2 2号染色体上的 C-sis基因表达产物 P2 8sis高度同源 ,C- sis基因包含 B链基因的第 2~ 6外显子以及…  相似文献   

3.
gax基因是一个主要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同源盒基因,能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望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经皮血管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淀粉样β蛋白诱导种植在人工基底胶上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观察利福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武汉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材料:100~150g清洁级SD大鼠;淀粉样β蛋白(1-40)(北京博奥森生物工程公司);利福平(华北制药厂)。②实验干预及分组:体外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实验前所有的细胞培养板孔底经人工基底胶预处理。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细胞培养板孔底沉积淀粉样β蛋白(1-40),对照组细胞培养板孔底无淀粉样β蛋白(1-40)沉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根据利福平终浓度不同分别分为7组(0,0.1,1,2,5,10,20g/L)。③实验评估:在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前后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实验检测平滑肌细胞活性,依据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检测平滑肌细胞膜的损伤程度。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内不同浓度利福平下细胞形态均基本正常,实验组细胞形态均异常,但经利福平处理后均有改善,并成剂量依赖关系。②细胞活性:对照组内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吸光值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吸光值下降但经利福平处理也呈剂量依赖性上升。③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对照组中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在利福平低浓度时无改变,高浓度时有所增加;实验组中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均增加,在利福平浓度≤2g/L时,随利福平浓度增加,成剂量依赖关系的下降;在利福平浓度>2g/L时,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又开始增加。结论:利福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淀粉样β蛋白(1-40)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培养五六代的5只1月龄健康雄性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进行干预前于六孔培养板中放置无菌盖玻片,细胞长满盖玻片的90%时开始干预,分为4组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未用阿托伐他汀干预;阿托伐他汀0.1μmol/L组:用浓度为0.1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阿托伐他汀1.0μmol/L组:用浓度为1.0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阿托伐他汀10.0 μmol/L组:用浓度为10.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②分别于干预后6,12,24,48,72 h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①荧光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大鼠血管平平滑肌细胞后,随干预时间延长和用药浓度增加,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阿托伐他汀干预72 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阿托伐他汀0.1,1.0,10.0 μmol/L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1%,27.2%,50.5%,3.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1).②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urvivin因子表达情况:阿托伐他汀干预24 h,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干预48 h~72 h,血管平滑肌细胞Survivin因子未见表达.结论:①阿托伐他汀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阿托伐他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ERKs)的角度,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选SD清洁级大鼠2只,分离颈动脉平滑肌组织培养VSMC。通过3H-胸苷掺入率与VSMC3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缓激肽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及ERKS抑制剂UO1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缓激肽(10~8mmol/L)处理30minVSMC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412.1%和137.9%,P<0.01)。缓激肽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所抑制及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7.70%和28.60%,P<0.05),明显被NAC+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5.50%,P<0.01)。缓激肽增高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和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8.70%和20.80%,P<0.05),完全被NAC+UO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116.70%,P<0.01)。结论:ERKs激活在缓激肽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支架植入术后免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移动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2/12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及河南省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进行。取15只健康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3组(n=5)。正常饮食组饲以正常饲料,其他2组饲以含15g/L胆固醇的高脂饲料,高脂喂养3d后行腹主动脉内皮剥脱术。术后第10周高脂饮食的10只兔行腹主动脉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观察。一旦超声检查证实腹主动脉形成≥50%狭窄,辛伐他汀组即开始服用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5mg/d,15d后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在数字减影引导下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行支架植入术30d后取腹主动脉含支架段血管,做Western blot分析,检测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分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3组表达的变化。 结果:经补充后15只兔进入结果分析。Westem blot结果显示腹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对照组比正常饮食组低55,4%,辛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低28.7%(P〈0.05)。 结论:辛伐他汀可能对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有干预作用,阻止或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向合成型平滑肌细胞的转化,从分子生物学的一个侧面支持了辛伐他汀对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3在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培养五六代的5只1月龄健康雄性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进行干预前于六孔培养板中放置无菌盖玻片,细胞长满盖玻片的90%时开始干预,分为4组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未用阿托伐他汀干预;阿托伐他汀0.1μmol/L组:用浓度为0.1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阿托伐他汀1.0μmol/L组:用浓度为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阿托伐他汀10.0μmol/L组:用浓度为10.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平滑肌细胞。②分别于干预后6,12,24,48,72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③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①荧光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干预培养的大鼠血管平平滑肌细胞后,随干预时间延长和用药浓度增加,平滑肌细胞凋亡增加。阿托伐他汀干预72h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阿托伐他汀0.1,1.0,10.0μmol/L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1%,27.2%,50.5%,3.8%,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明显(P<0.01)。②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urvivin因子表达情况:阿托伐他汀干预24h,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干预48h~72h,血管平滑肌细胞Survivin因子未见表达。结论:①阿托伐他汀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其凋亡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阿托伐他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骆瑜  谢曼英  熊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860-4862,4865
目的观察miRNA-146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研究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成inhibitor组、control组和normal组,采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miRNA-146ainhibitors(50μM)、错义链(50μM)、PBS,realtimePCR测定转染后miRNA-146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ax蛋白水平。结果转染48h后,inhibitor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iRNA-146a水平明显低于normal和control组(P〈O.01),inhibitor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组(P〈0.05),且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O.05)。结论miRNA-146a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抑制Bax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影响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传导通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 edline1995-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atherosclerosis,apoptosis,SM C”,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1994-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动脉粥样硬化、凋亡、平滑肌细胞”。资料选择选取所有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和临床研究,进行初审,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指标主要是内容是否所需,资料是否真实,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48篇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其中16篇符合要求。排除的32篇中,26篇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无关,6篇内容重复。资料综合选取16篇文献,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外部信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机械扩张、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氧、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等。②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内部基因及传导信号c-m yc、Bcl-2、P53、Id3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家族。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需要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相关基因通过不同的传导通路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1.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apart from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thrombin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stangioplasty restenosis caused by the stimul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VSMC) proliferation. Because thrombin generation in vivo is accompanied by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release of smooth muscle cell (SMC) growth factors such as serotonin, we examined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mpounds on VSMC proliferation. Thrombin (0.01 to 100 nmol/L), thrombin receptor-activating peptide (0.1 to 1000 micromol/L), and serotonin (5HT; 0.1 to 1000 micromol/L) increased tritiated thymidine incorporation into the DNA of canine aortic VSM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hen thrombin and 5HT were added together at sub-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they acted synergistically in inducing tritiated thymidine incorporation. These findings were paralleled by a 90%+/-5% increase in the cell number at 48 hours, as compared with a 37%+/-2% increase with 50 micromol/L serotonin and a 13%+/-3% increase with 0.1 nmol/L thrombin.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a brief exposure to thrombin (1 hour) is sufficient to show its potentiating effect on serotonin. The mitogenic effect of serotonin and its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with thrombin on VSMC proliferation was abolished by serotonin type 2 receptor antagonist LY281067. Similarly, gamma-hirudin--a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blocked the mitogenic effect of thrombin and its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with serotonin. When LY281067 and gamma-hirudin were used together, they abolished the mitogenic effects of both the agonists. Because clot-bound active thrombin can escape inactivation by anti-thrombin, this thrombin may potentiate the mitogenic effect of serotonin and keep the SMCs in a proliferative state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5HT2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rombin inhibitors in the prevention of SMC proliferation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殖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肿瘤抑制基因p21WAF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可能具有对抗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与肿瘤抑制基因p21WAF1和p53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9/10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大鼠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去血清诱导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不同表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和calponin表达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杂交方法检测p21 WAF1和p53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去血清培养后,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加[(48.38±2.35)%],细胞分化基因平滑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和calponin明显表达.肿瘤抑制基因p21WAF1和p53表达下降.在200 g/L血清培养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旺盛,DNA合成前期细胞相对较少[(28.80±1.58)%],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calponin表达明显下调,肿瘤抑制基因p21 WAF1和p53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状态密切相关.提示某些病理性增殖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的大量表达可能与其对抗细胞增殖的功能相关,并可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由合成表型逆转为分化表型的分子调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不同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增高.其变化可成为重要的免疫学功能检测指标,但其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脑梗死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脑出血患者和正常人比较。 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 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 对象:选择2002—05/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住院患者132例。其中脑梗死89例,根据梗死灶分为为大梗死组(n=25,〉10cm^3),中梗死组(n=31,4~10cm^3),小梗死组(n=33,〈4cm^3);脑出血组43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 方法: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后分别在发病后24h、3,7和14d取血,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后24h和14d取血。3组均取静脉血4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不同病程中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其他两组比较。②不同大小梗死灶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比较。③脑梗死并发感染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 结果:162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1184.5&;#177;68.3),(693.9&;#177;41.7),(576.1&;#177;39.8)μg,P〈0.01]。梗死发生后24h至第7天呈上升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仍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大梗死灶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1217.4&;#177;59.3),(1132.6&;#177;51.9),(983.7&;#177;54.2)μg/L,P〈0.01]。③脑梗死后并发感染者在发病后3,7,14d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P〈0.01)。 结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作为脑梗死时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阻断其生成和表达为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不同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增高,其变化可成为重要的免疫学功能检测指标,但其在急性脑梗死时的变化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脑梗死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与脑出血患者和正常人比较。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对象:选择2002-05/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脑二科住院患者132例。其中脑梗死89例,根据梗死灶分为为大梗死组(n=25,>10cm3),中梗死组(n=31,4~10cm3),小梗死组(n=33,<4cm3);脑出血组43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方法: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后分别在发病后24h、3,7和14d取血,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发病后24h和14d取血。3组均取静脉血4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不同病程中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其他两组比较。②不同大小梗死灶的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比较。③脑梗死并发感染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162例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1184.5±68.3),(693.9±41.7),(576.1±39.8)μg/L,P<0.01]。梗死发生后24h至第7天呈上升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但第14天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仍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大梗死灶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1217.4±59.3),(1132.6±51.9),(983.7±54.2)μg/L,P<0.01]。③脑梗死后并发感染者在发病后3,7,14d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感染(P<0.01)。结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作为脑梗死时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阻断其生成和表达为改善脑梗死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测定。结果:复方丹参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3.24±8.06)分,较治疗前(27.62±6.86)分和对照组治疗后(20.32±8.14)分显著下降(t=7.8048,3.5233,P<0.001)。研究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μ=2.2204,P<0.05)。同时亦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49.54±6.19)ng/L,较治疗前(63.74±5.68)ng/L和对照组治疗后(60.36±6.22)ng/L显著下降(t=9.7098,7.0287,P<0.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复方丹参能够调整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外径〈300μm的阻力小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之一,然而针对不同脑区及不同外径小动脉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不同部位及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标本均取自1980-01/2000-09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自愿捐献的尸体解剖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脑CT检查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诊断,选取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38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15例为对照组。方法:标本均在死后1-3d内取材,选取额、顶叶皮质及底节区白质组织(3块/例),制备切片。每张切片选取5个不同视野,按小动脉外径大小分为〈50μm组,50-100μm组及〉100μm组。用(外径-内径)/内径,计算血管硬化程度。主要观察指标:①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外径小动脉硬化程度。②脑梗死组不同脑区小动脉硬化程度。结果:参加实验的3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和15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组外径〈5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50~100μm组和〉100μm组[(138.55&;#177;76.67)%,(116.82&;#177;58.80)%,(78.07&;#177;32.06)%,P〈0.01],外径〉10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与对照组较接近[(78.07&;#177;32.06)%,(46.38&;#177;13.41)%,P=0.174]。②脑梗死组白质中〈50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灰质[(152.86&;#177;87.83)%,(127.97&;#177;64.76)%,P〈0.05]。结论:动脉硬化后脑梗死患者小动脉硬化程度与其外径及位置相关,外径小或位于白质的小动脉硬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外径<300μm的阻力小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之一,然而针对不同脑区及不同外径小动脉的定量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不同部位及不同外径脑小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设计抽样调查.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标本均取自1980-01/2000-09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自愿捐献的尸体解剖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脑CT检查和尸体解剖病理检查诊断,选取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38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15例为对照组.方法标本均在死后1~3 d内取材,选取额、顶叶皮质及底节区白质组织(3块/例),制备切片.每张切片选取5个不同视野,按小动脉外径大小分为<50 μm组,50~100 μm组及>100 μm组.用(外径-内径)/内径,计算血管硬化程度.主要观察指标[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外径小动脉硬化程度.[2]脑梗死组不同脑区小动脉硬化程度.结果参加实验的3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死亡病例和15例非心脑血管性疾病死亡病例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1]脑梗死组外径<50 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50~100 μm组和>100μm组[(138.55±76.67)%,(116.82±58.80)%,(78.07±32.06)%,P<0.01],外径>100 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与对照组较接近[(78.07±32.06)%,(46.38±13.41)%,P=0.174].[2]脑梗死组白质中<50 μm的小动脉硬化指数值明显高于灰质[(152.86±87.83)%,(127.97±64.76)%,P<0.05].结论动脉硬化后脑梗死患者小动脉硬化程度与其外径及位置相关,外径小或位于白质的小动脉硬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选择以获得体外修复受损平滑肌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儿脐带约5cm长(家属志愿提供)原代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贴块法和胰酶/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②贴块法:将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块20%M199完全培养基(200mL/L胎牛血清+10mL/L双抗+5mL/L-谷氨酰胺)贴壁24h后,补足完全培养基培养;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第1步胰酶消化:将脐动脉剪成1mm&;#215;1mm大小。装入含2.5g/L胰酶培养瓶中,消化15-30min,加入20%M199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第2步胶原酶消化:将上述处理过的组织块放入含1g/LⅠ型胶原酶的无血清M199培养基中,过夜,离心,收集细胞,以1&;#215;10^4个细胞/cm^2密度接种培养皿中,补足20%M199完全培养基培养。③对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形态、数量及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①贴块法:组织块种植后2周时,多数细胞已贴壁伸展。4~6周细胞达80%融合时,镜下成“峰与谷”样,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两三周;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细胞多为伴有胞质突起的多角形大细胞,达到生长融合时细胞密度低。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一两周。②贴块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慢,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多,细胞得率高;胰酶/胶原酶酶解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短,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少于贴块法,细胞得率低。(曼)胰酶/胶原酶法α-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贴块法(93.1%.71.4%,x^2=4.626,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贴块法合成表型细胞比例大,胰酶/胶原酶酶解法收缩表型细胞比例大,后者所获得的细胞更适合用作修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体外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选择以获得体外修复受损平滑肌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取新生儿脐带约5cm长(家属志愿提供)原代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贴块法和胰酶/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②贴块法:将血管平滑肌细胞组织块20%M199完全培养基(200mL/L胎牛血清 10mL/L双抗 5mL/LL-谷氨酰胺)贴壁24h后,补足完全培养基培养;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第1步胰酶消化:将脐动脉剪成1mm×1mm大小。装入含2.5g/L胰酶培养瓶中,消化15~30min,加入20%M199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第2步胶原酶消化:将上述处理过的组织块放入含1g/LⅠ型胶原酶的无血清M199培养基中,过夜,离心,收集细胞,以1×104个细胞/cm2密度接种培养皿中,补足20%M199完全培养基培养。③对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形态、数量及平滑肌а-肌动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①贴块法:组织块种植后2周时,多数细胞已贴壁伸展。4~6周细胞达80%融合时,镜下成“峰与谷”样,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两三周;胰酶/胶原酶酶解法:细胞多为伴有胞质突起的多角形大细胞,达到生长融合时细胞密度低。2周左右细胞融合,可传代培养。传代间隔期一般是一两周。②贴块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慢,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多,细胞得率高;胰酶/胶原酶酶解法获得的细胞初期生长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短,但达到融合前细胞数量少于贴块法,细胞得率低。③胰酶/胶原酶法α-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率高于贴块法(93.1%,71.4%,χ2=4.626,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贴块法合成表型细胞比例大,胰酶/胶原酶酶解法收缩表型细胞比例大,后者所获得的细胞更适合用作修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secondary epilepsy isn't uncommon in clinic.It can happen at any time of epilepsy,even as first- onset or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Main cause of stroke of senile patients is arteriosclerosis,which is main cause of old stage epilepsy. Objective:To analyze relativity of art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of senile patients and secondary epileps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