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汗法的特殊运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汗法的特殊运用及注意事项上海市新海农场医院(202172)范本德【关键词】汗法,临床运用,禁忌症通过多年临床体验,认为对无表证的一些疾病,如果汗法运用得法,常能起到意外的疗效;如果汗法应用不当,亦常带来危害,兹分述如下。一、汗法的几种特殊运用1、类风...  相似文献   

2.
辅汗法是指辅助达到汗出的方法,源自于《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临床最常用到的是温服、啜粥、温覆、连服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汗出解表的治疗目的。本文分析归纳了辅汗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应用,阐述了辅汗法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指征等,强调辅汗法应根据临床情况灵活选用,达到微微汗出的目的,不可过汗、大汗等。并通过一则医案讲述辅汗法的临床应用,强调在解表发汗时,应重视辅汗法。  相似文献   

3.
刘克林 《国医论坛》1995,10(5):9-11
汗法在八法中位居其首,是临床治疗外邪犯表的重要方法,也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全书言及开法者50余条,详述汗法的适应证,足见仲景对汗法的重视.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寒邪侵袭肌表,正确地运用汗法,使邪从表解,这是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若当汗不汗,或汗出决过,必然导致变证丛生。本文仅就《伤寒论》中汗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1开法的运用外邪客表,太阳经气不利,或营卫不和之表证,均宜使用汗法。但临床工作中,由于病人体质、感邪性质与轻重、治疗经…  相似文献   

4.
孟帅 《光明中医》2014,(7):1362-1363
汗法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中医治病的“八法”之首。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要正确应用本法。根据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关汗法论述的方剂17首为依据,阐述汗法的临床适应症、用法、禁忌症及药后护理等。临床应用汗法时一定要辨证论治,要首分虚实,灵活加减,且要注意发汗有度,勿必注意其慎忌和药后护理。《伤寒论》对汗法的应用论述详尽,独具特色,对当时、后世及现代中医应用汗法也颇有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汗法是中医治病"八法"之首,可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通肺卫以驱邪治病。表证是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病证,解表过程多伴有汗出,导致有解表法即汗法的认识。结合中医、西医对发汗的认识,汗法、解表法的历代医药文献记载和古今临床应用,阐明汗法在临床上既可治表,又可治里,解表法不止于发汗,解表过程可有汗出亦可无汗出,以期正确理解汗法、解表法的关系,推进两法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花  卜海龙 《光明中医》2010,25(4):561-563
中医治法千变万化,但以八法为根本,作为八法之首的"汗"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这在《伤寒论》中体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中医"汗"法应用理论的探索与诠释,旨在引导中医师加深对"汗"法的理解,以便更准确灵活地运用"汗"法,减小误"汗"误治概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汗法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系统回顾《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与温病名著中的发汗与得汗诸方证,梳理解表主治、发汗相关脏腑,提出"开腠理、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为汗法四要,是发汗与得汗的机制。并总结发汗之度、汗出之量、中病之征、服药之法、汗后调护、汗法禁忌以及误汗救治,为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雍晨  汪悦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5):30-32, 35
以张仲景《伤寒论》"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为引,试从微汗法之法理关键、制法目的、药量权衡、煎服将息之法的运用、微汗的禁忌等方面浅谈《伤寒论》对于微汗法的运用,并阐释了微汗法对后世的影响及现代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汗法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汗法是八法之首,主要应用于表征。《伤寒论》中有关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而有余,与汗法有关的方剂17首,对汗法的论述,内容丰富,颇为详尽,独具特色,对后世汗法的应用深有启迪。其主要内容有如下5个方面:辛温解表,文火久煎;温服微汗,不可如水流漓;汗法应用,首分虚实;汗法禁忌,以虚为主;汗法加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0.
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自古汗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疹出不透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痒等表证。国医大师李士懋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汗法提出创新性的个人见解。在以平脉辨证为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将发汗法应用到里证、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证。该治法不拘泥于表证,丰富了汗法的理论研究,扩展了汗法的应用范围,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汗法方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治疗效果更是不容小觑。皮肤病发于肌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记载。汗法可以调理阴阳,调和营卫,通调五脏,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现代医家对汗法在皮肤病中应用也颇有见解,本文对汗法在皮肤病中的证治规律进行综述简评。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提出了湿温病禁汗、禁下、禁润之湿温治法“三禁”。然而,这是相对的,临床上必须灵活掌握。笔者认为,“三禁”主要是指湿温早期湿未化热而言。如湿热完全化燥化火,治疗则与温热类温病相同,万不可拘泥于“三禁”,被“三禁”的戒律所束缚。笔者临床上对湿温病的治疗有所探讨,本文阐明了笔者对湿温病治法“三禁”的认识,并列举了笔者在临床上对湿温病应用汗法、下法、润法而取得成功的经验,说明湿温病是可汗、可下、可润的。  相似文献   

13.
微汗法,是指以汗出势缓力轻,出汗量较少为特征的一种汗法。临床中应用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微汗法的使用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和所处地域的不同辨证施治,应用时需严格掌握发汗尺度,使邪尽去而正不伤,从而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来源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较系统地探讨了张从正的攻邪理论。张从正主张祛邪以扶正,认为外邪是导致热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气血壅滞、肠胃不洁是热病发生的内在关键;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并将刺络放血法归于汗法范畴,扩大了汗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为汗法的应用宜忌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发汗要做到汗出周遍,连续发微汗、发小汗且要求持续一个时辰。后世医家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突出强调了汗法宜忌的重要性,拓展了汗法宜忌的范围,指出杂病采用汗法治疗也要求遵循同一原则。针对误汗后的治疗原则体现出顾护津液、扶助正气的治疗学思想。汗法应用宜忌在后世的沿革中逐渐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对完善中医对汗法的认识和规范汗法的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敷贴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敷贴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广西中医学院(530001)王振熹主题词:敷贴法/临床应用儿科笔者近年来运用药物敷贴穴位治疗小儿汗证、厌食、遗尿等病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小儿汗症1.1处方五倍子100g,郁金50g,麻黄根50g,冰片5g。1.2用...  相似文献   

17.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也是八法中的第一法,主要是通过人体汗出达到营卫和,肺气畅,腠理开,血脉通等以祛邪外出,调和正气的目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疾病的治疗。东汉张机(字仲景)治疗痹病依据《黄帝内经》中“外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的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汗祛湿”的基本治法。汗法通过调和营卫开通毛窍,调节气机,可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历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汗法有所继承和创新。现代临床尤其注重采用汗法治疗早期痹病,这对阻断病情的发展尤为关键。在历代应用汗法治疗痹证的方药中,首先以祛除湿邪为主,且遵循张机的经验以“微汗法”为要,以防“风去湿存,痹不除”,突出强调“祛湿邪,助正气,汗出有度,存津液”等应用注意要点。文章结合案例,总结历代汗法治疗痹病理论及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位居“八法”之首。《伤寒论》太阳病篇重点就是讲汗法,具体而透彻。其中对桂枝汤和麻黄汤的煎服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尤其是关于桂枝汤煎服法的描述更为详尽,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锐  阙华发 《环球中医药》2023,(6):1186-1190
现代中医外科学认为疮疡系火毒为患,治疗宜凉血清热解毒。而阅读古代医籍发现,在《内经》中即有汗法治疗疮疡的论述,历代医家用汗法治疗疮疡疾病疗效显著,而现代临床较少应用汗法治疗疮疡。本文对历代医家用汗法治疗疮疡进行溯源,研究梳理了历代医家对汗法治疗疮疡机理的认识、汗法的具体运用。分析得出汗法具有祛除表邪、开泄郁热、透热转气、振奋阳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的目的,使疮疡易消、易散、易脓、易溃。疮疡疾病,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有运用汗法治疗的机会,通过辨证论治,既可作为驱邪外出的常法应用,又可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作为通行营卫气血的变法,还可灵活使用各种辅助汗法治疗疮疡,以达邪外出。最终都达到疮疡易消、易散、易溃、易敛的目的。在疮疡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多种汗法,不拘于辛温发汗,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20.
仲景对汗法论述详尽,应用广泛,既上承《内经》理论,又结合自身实践发展了《内经》理论,拓宽了汗法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为后世医家树立了典范。通过归纳仲景对汗法在下利、风寒湿痹、水气病、黄疸病中的应用,分析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探讨了将汗法用于内科杂病治疗的理论基础和辨证要点。认为凡是针对在表、初起和偏上之邪,汗法均可辨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