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散发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临床病理特征、随访结果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9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56岁。同时性双肾癌37例,异时性双肾癌22例。43例患者双侧肾肿瘤均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仅行单侧手术治疗,5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59例患者共有122个肿瘤,106个肿瘤有组织病理结果,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主(93.4%)。中位随访时间62.1个月(4~277个月),其中39例患者(66.1%)无瘤生存,4例(6.8%)患者带瘤生存,16例(27.1%)患者死亡。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5%,5年总生存率为81.1%;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73.1%, 5年CSS为64.8%。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干扰素治疗(P=0.036)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P<0.001)与良好预后相关。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是双侧散发性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治疗主要为保留肾单位手术;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肾癌患者均有较高的CSS;应用干扰素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与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双侧散发性肾癌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外科疾病,为评估其临床、病理和预后特点,有研究总结分析了1082例无肿瘤转移的非遗传性肾癌患者资料,发现双侧散发性肾癌46例,占总数的4.25%,其平均年龄为61岁。其中33例患者的双侧肾肿瘤为同步发现,13例为非同步发现。在46名患者的92例肾癌中,4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8%行肾部分切除术,其中有7名患者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术。在病理分型上,61例(66%)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为  相似文献   

3.
双侧肾癌发病率低, 病因不明。肾透明细胞癌是双侧散发性肾癌的主要病理类型, 双肾癌组织学一致性较高。手术是双肾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术式包括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数量及位置、淋巴结受累状况和主观意愿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病理特点、生长速度、治疗方式、手术切缘情况等。双肾癌患者的预后总体上与单侧肾癌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以冯·希佩尔·林道(Von Hippel-Lindau,VHL)病并发双侧肾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1年6月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3例VHL病并发双侧肾癌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中1例有家族史,先后行右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左侧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病理提示为透明细胞癌,术后规律血液透析,等待肾移植;另2例为多发病变,双侧肾癌伴双侧多发肾囊肿,2例均选择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囊肿去盖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透明细胞癌,肾功能正常.结论 VHL病肾癌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不同于散发性肾癌,诊断主要依靠MRI和CT;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术后易复发,因累及多脏器,需要多学科给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癌伴腔静脉瘤栓形成病人的治疗及预后的情况。方法:对7例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形成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结果:7例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均完整切除肿瘤及腔静脉瘤栓。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者同时清除淋巴结。术后病理回报:4例为透明细胞癌,其他3例为少见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4例病人中3例术后存活两年复查未发现有肿瘤复发,1例失访,其余3例均于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肾透明细胞癌伴腔静脉瘤的病人仍可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其他亚性度较高肾癌的患者在有腔静脉瘤的同时也有肾门旁淋巴结肿大患者即使行根治手术治疗,预后仍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中心近10年肾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恶性肿瘤的1 102例患者,收集临床及预后随访信息。结果:肾癌患者年龄分布在56~65岁的比例最高(28.7%),男女比例分别为66.2%、33.8%。左、右侧肾癌比例分别为48.1%、50.5%,双侧肾癌占比为1.4%。肿瘤平均直径为4.5(0.2~17.0)cm,肾根治性切除和肾部分切除手术比例分别为51.5%、48.5%。病理类型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年龄超过65岁(HR=1.64)、双侧肿瘤(HR=3.71)、根治性肾切除术(HR=3.08)、开放的手术方式(HR=2.35)、 更久的住院时间(超过28 d,HR=3.69)、更大的肿瘤直径(>7~<10 cm,HR=4.68;≥10 cm,HR=6.55)以及更晚的临床分期(Ⅱ期、 Ⅲ期和Ⅳ期,HR分别为4.65、2.65和5.80),都是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肾恶性肿瘤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手术治疗后总体预后较好。充分认识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癌的诊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2018年11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肾癌的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以腹部超声及腹部CT为主;58例患者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2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6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10例。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占52例(89.7%)、乳头状肾细胞癌占3例(5.2%)、嫌色细胞癌占2例(3.4%)、未分类肾细胞癌占1例(1.7%)。随访39例,1、3和5a生存率分别为94.9%(37/39)、76.9%(30/39)和64.1%(25/39)。结论手术是Ⅰ、Ⅱ和Ⅲ期RC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大部分Ⅳ期进展性RCC患者在全身性治疗前可实施减瘤性肾切除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0~6.5)cm,平均3.9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6例,肾下极30例。TNM分期:T1a 42例,T1b 23例。透明细胞癌58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结果:肾部分切除术65例,术中阻断肾蒂血管47例。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64例肾细胞癌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4个月,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3.8%。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杰  夏术阶  高鹏  鲁军  唐孝达 《广东医学》2004,25(7):751-752
目的 探讨小肾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分析 6 0例直径≤ 4cm的小肾癌病例 ,分析小肾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合并疾病 ,比较B超、CT、MRI、DSA、IVP及ECT在诊断小肾癌中的特点和作用 ,随访观察各种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B超、CT、MRI、DSA在诊断小肾癌中的准确性分别为 85 7% ,96 3% ,82 3%和 10 0 % ,而IVP及ECT只能作为辅助检查。该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 ,其中行肾肿瘤剜除术 6例 ,行腹腔镜手术 3例 ,3例先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然后行肾切除术 ,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 ,术后 1周再次行肾切除术 ,行肾癌根治术 14例 ,行单纯肾切除术 32例。病理诊断 :透明细胞癌 5 0例 ,颗粒细胞癌 1例 ,混合型 (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 ) 6例 ,其他类型 3例。随访 4 6例 (76 7% ) ,随访时间 3个月至 7年。术后存活 5年者 14例。结论 B超、CT、MRI是诊断小肾癌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更小肾癌需结合DSA检查和病理检查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的治疗方法是小肾癌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方法】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29例,其中双侧肾癌3例,孤立肾肾癌2例,单侧肾癌24例,其中对侧肾功能存在损害者14例,对侧肾功能正常者10例。【结果】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T1期,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癌5例,囊性肾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术后平均随访49.8个月,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6.9%。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93.1%(27例)、82.8%(2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因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疗者。【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对早期肾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尽可能保留肾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与根治性肾切除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癌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38例行MRI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108例,单纯肾切除术37例,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12例,腹腔镜下肾切除术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术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7例,各种原因未手术者11例;病理结果:手术切除的171例中透明细胞癌119例(69.6%),颗粒细胞癌32例(18.7%),混合细胞型癌16例(9.4%),梭形细胞癌4例(2.3%);本组182例中135例(74.2%)获得随访,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4%(53/62)、61.9%(13/2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肾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早期行肾癌根治术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黄蔚山  林灼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63-326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2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8例,对侧肾正常肾癌9例,肿瘤平均直径3.3cm。21例中13例行肿瘤剜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16例,颗粒细胞癌3例,混合性细胞癌2例。术后20例(95%)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40个月,平均随访56个月。5a、10a生存率分别为90%、81%。4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尤其适于局限性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在肾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27倒肾癌的患者采用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在行根治性肾切除的同时行系统性淋巴清扫.术后获得随访22例.结果 行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10~190分钟,平均155分钟,平均出血量220ml,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25例,混合性细胞癌2例.术中发现2例浸润到肾周围脂肪,5例见局部淋巴节转移.术后获得随访22例,占81.5%,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者中生存率76.2%.结论 系统性淋巴清扫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具有达到准确分期,有效切除肿瘤,防止局部复发,改善预后,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率等优点,是治疗肾癌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7例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并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手术后应用IL-2治疗;对照组(34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年的生存率.结果 1年、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3.9%,对照组分别为100%、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年、4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0.9%、84.8%、69.7%,对照组分别为70.6%、58.8%、3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IL-2治疗,可减少肾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保肾手术在双侧肾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996~2007年我科收治的5例双侧肾细胞癌(肿瘤直径1.2~5.3 cm,平均3.8 cm;共计12枚肿瘤,其中4例2枚,1例4枚)行保肾手术治疗, 4例一侧行肾根治性切除,一侧行保肾手术,1例双侧肾均行保肾手术.结果 平均随访33个月,1例术后2年发现肺转移,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 双侧肾细胞癌并非罕见,保肾手术对体积较小的双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癌是最常见的后腹膜恶性肿瘤,其中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多,约占所有肾癌亚型的70%。肾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血运转移快,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术前准确诊断和判断肿瘤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我们对42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表现和肿瘤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肿瘤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肾透明细胞癌术前亚型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随访并分析16例肾癌伴肉瘤样分化患者临床资料并行文献复习,探讨肾癌伴肉瘤样分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至2009年我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手术的患者共547例,其中伴肉瘤样分化的肾癌16例(2.9%)。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2±10(36~70)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者5例,腰酸痛5例,乏力、消瘦2例,咳嗽、咯血1例,体检发现肾脏占位者3例;肿瘤均为单发,其中左侧7例、右侧9例;肿瘤最大径7.8±4.1(2~15)cm。术前充分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术前检查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右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肝转移1例,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2例,骨转移3例,侵犯同侧肾上腺1例,侵犯输尿管上段1例。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标本常规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5例患者行INF-α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行肾癌根治术,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9例,肾嫌色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3例,未分类肾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4例。术后分期与术前分期相同。4例pT1N0M0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或转移,pT2~T4患者已全部死亡,其无进展生存期为5.6±4.5(2~16)个月,总生存期为8.3±5.6(3~20)个月。结论肾癌伴肉瘤样分化患者术前分期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早期患者行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早期患者术后定期复查以监视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对于晚期患者靶向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145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25例,其中20例因肾脏肿瘤较大或有肺转移先行肾动脉栓塞术。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探查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4例(71.7%),颗粒细胞癌18例(12.4%),乳头状肾癌5例,混合型癌18例(12.4%)。135例(93.9%)获得随访。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1/70)、56.2%(18/32),27.2%(3/11)。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申川黔 《当代医学》2009,15(2):96-97
目的探讨肾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7年收治的肾细胞癌12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91例(71.0%);其他类型手术29例,其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4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84例(73.4%),颗粒细胞癌9例(7.0%),混合型癌19例(14.8%),其它9例。115例(89.8%)获得随访。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2.3%、和25.2%。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