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 《柳州医学》2009,22(3):160-162
角膜内皮细胞对角膜透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角膜的高度透明是实现视觉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解剖形态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的角膜内皮层则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关键。故临床眼科医生在任何内眼手术中,均要十分注意对内皮细胞的保护。同时术前也要极为注意对其活性的检测研究。近年来由于各种新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对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检测研究也三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2.
角膜的高度透明是实现视觉器官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解剖形态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的角膜内皮层则是保持角膜透明的关键.但角膜内皮是角膜后表面的单层细胞,它十分脆弱,易受理化因素损伤,如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就会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为更深入认识在高眼压状态下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及机制,以及眼压恢复正常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方式、机制,我们就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及眼压恢复正常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对青光眼患者的诊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角膜的透明性是维持角膜正常功能的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角膜的透明必须使角膜内皮细胞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好坏,直接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所以,角膜移植术前要求供体角膜内皮细胞必须保持一定的活性.目前眼库中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多用于离体角膜的检查,花费时间长,操作复杂,而且检查后有的不能用于临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我们拟选择检查完整供体眼球的简便方法,通过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快速准确评价内皮细胞的活性,以筛选合适的供体材料,提供临床应用或眼库保存.  相似文献   

4.
应用角膜内皮显微及角膜厚度计对84例5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的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工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角膜中央与上部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5);随着的增长,内皮细胞面积与年龄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内皮细胞密度与年龄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中央角膜厚度与年龄及中央内皮细胞密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羊膜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载体,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代替自体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可行性,为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实验家兔的一侧颈静脉(约3~4 cm),用0.25%胰蛋白酶 0.02?TA灌注法收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取新鲜羊膜并去除其表皮细胞,剪成1.5 cm×1.5 cm大小,表皮面向上平铺于24孔培养板中,再将原代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传代于羊膜表面,当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并长满整个羊膜表面后,我们将载体同血管内皮细胞一起移植到带有大泡性角膜病变的角膜内表面,1~2个月后观察其角膜透明度的变化.结果术后12 d左右,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各10只)的角膜水肿及透明度有明显差别.实验组术后4~5 d时植片呈白色,高度水肿,通过植片看不见前房,10 d后,水肿开始减轻,角膜混浊开始好转,其中7只实验家兔的角膜透过植片能看见前房的组织结构.实验对照组的绝大部分角膜植片水肿加剧,部分角膜植片由于高度水肿而出现坏死溃疡,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具有差异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类似于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但其长期的功效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促进其修复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翠英  刘华 《医学综述》2007,13(11):828-830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早在19世纪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角膜内皮损伤的病理、愈合的过程、修复机制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学者对角膜内皮愈合过程中各种因子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各种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对角膜内皮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层粘连蛋白、高糖、柔红霉素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谢全锦 《广东医学》1990,11(6):20-21
随着角膜移植术的普遍开展以及近年角膜内皮镜面反射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已日益增多,并且主要以定量的要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动规律进行探讨。临床上已逐渐把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作为评价视功能的重要指标。有些眼科医生已将测定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8.
角膜内皮层培养及后板层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角膜内皮层并进行移植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种植于羊膜基底膜上,形成单层角膜内皮层,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将构建的角膜内皮层对切除后板层的兔角膜进行移植,同时以无培养内皮细胞的羊膜移植作为对照,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及厚度,对内皮层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上生长呈单层,细胞为多角形,排列紧密,其形态及结构与正常兔角膜内皮组织相似。培养内皮层移植后,角膜维持相对透明及薄度;而对照眼角膜严重水肿、混浊,厚度明显大于实验眼角膜(P<0.01)。培养内皮移植后具正常内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结论羊膜是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移植有望治疗角膜内皮失偿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角膜内皮层并进行移植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种植于羊膜基底膜上,形成单层角膜内皮层,并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将构建的角膜内皮层对切除后板层的兔角膜进行移植,同时以无培养内皮细胞的羊膜移植作为对照,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及厚度,对内皮层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上生长呈单层,细胞为多角形,排列紧密,其形态及结构与正常兔角膜内皮组织相似.培养内皮层移植后,角膜维持相对透明及薄度;而对照眼角膜严重水肿、混浊,厚度明显大于实验眼角膜(P<0.01).培养内皮移植后具正常内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结论羊膜是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移植有望治疗角膜内皮失偿疾病.  相似文献   

10.
角膜内皮细胞层为角膜最内面的单层细胞,具有防止水分从前房进入角膜及将角膜过多的水分泵入前房的作用,角膜内皮细胞的正常数量、形态和功能完善对维持角膜透明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33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进行分析,了解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只成年灰兔进行定量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伤后定期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角膜厚度及眼压测定,预期取角膜材料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1天可见细胞膜破损,细胞肿胀,细胞器颗粒粗大;伤后3天内皮细胞崩解,胞质脱落,胞核裸露,伤后5天出现细胞缺损区,膜脂降解聚积而形成脂质球,附着于细胞缺损区,角膜上皮细胞音隙增宽;伤后7天角膜内皮细胞移行修复细胞缺损区;伤后9天后内皮细胞异形明显。上皮细胞出现变性。角膜混浊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眼压增高者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结论: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细胞崩解似科是必然的结局。动态测定角膜厚度可以判断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控制眼压是预防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懿 《四川医学》2011,32(5):780-782
角膜内皮细胞层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是维持角膜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角膜内皮失代偿将导致角膜浑浊,严重影响视力,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等。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3.
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冰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消融深度为100μm和200μm的标本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变化。切削深度为300μm组中扫描电镜示术后30min可见角膜内皮细胞明显水肿,面积增大(195μm^2),形态不清,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其细胞间的连接也不肾密。术后3d内皮细胞水肿较前减轻(169μm^2),微绒毛增多。术后7d时内皮细胞恢复至正常状态(128μm^2)。结论:一定深度的准分子激光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296例348眼进行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173眼,其中A组(Ⅰ、Ⅱ期)87例104眼,B组(Ⅲ、Ⅳ期)61例69眼;正常对照组148例175眼。各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排除其他全身疾病史。对各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中央角膜厚度增加,六边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压B组与高血压A组相比较4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存在异常,且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进行内眼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防止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rF准分子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ArF准分子激光对15只新西兰白兔(30眼)行不同深度(100、200、300μm)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K),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急性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消融深度为100μm和200μm的标本中,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变化.切削深度为300μm组中扫描电镜示术后30min可见角膜内皮细胞明显水肿,面积增大(195μm2),形态不清,内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其细胞间的连接也不紧密.术后3d内皮细胞水肿较前减轻(169μm2),微绒毛增多.术后7d时内皮细胞恢复至正常状态(128μm2).结论一定深度的准分子激光才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眼球钝挫伤伴前房积血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测定受伤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结果:在受伤的一周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在冶疗后3月、6月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稳定且趋于正常.结论:儿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与儿童眼球钝挫伤视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角膜内皮细胞是角膜后表面的单层细胞 ,在保持角膜透明性方面起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调节整个角膜的离子构成 ,使角膜保持脱水的状态 ,维持角膜厚度与透明性。角膜内皮细胞处于前房密闭环境中 ,这层脆弱的单层细胞的完整性与存活都必须处于良好的环境下。当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时 ,将导致角膜水肿 ,透明性部分或全部丧失。现将生长因子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综述如下。1 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随年龄的增长 ,角膜内皮细胞会逐渐减少 ,其他因素如接触镜、紫外线辐射、外伤、眼内手术、炎症及营养不良等都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 ,形态异常 ,而…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国人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提供评价角膜内皮细胞的新方法。方法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正常眼内皮细胞摄像记录后,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计算机定量分析,由计算机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人眼角膜内皮细胞面积351.26±110.05μm2,周长100.04±21.95μm,最大直径25.82±4.21μm,最小直径17.87±3.21μm,形状因子系数为0.69±0.08。结论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定量形态学研究是可行的,该方法较为准确、快速、先进,尤其对单个细胞进行分析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高浓度无环鸟苷行家兔眼前房内注射,造成角膜内皮损伤,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损伤及修复过程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注药后3日,内皮细胞损伤最重,出现变性、坏死等改变,7日开始修复,14日基本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