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膀胱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微小RNA(microRNA)表达谱的检测,寻找特定的异常表达微小RNA,探讨血液中微小RNA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标记物的价值。方法: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6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另外抽取7名非肿瘤患者血液作为对照组。提取血液中的小分子RNA(small RNA),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液中微小RNA表达谱,然后利用SPSS17.0的t检验对上述高通量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微小RNA。结果:高通量测序筛选出一部分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液中存在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其中5个微小RNA上调(hsa-miR-378g、hsa-miR-942、hsa-miR-106a-5p、hsa-miR-142-3p和hsa-miR-374a),另外有许多微小RNA下调。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和非肿瘤人群之间,血液中部分微小RNA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RNA),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RNA的功能及致癌机制提供平台.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得标本,5份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和3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膀胱组织(其中浸润癌18例、非浸润癌12例;Ⅰ级1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miRNA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重新收集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n=10)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n=50);选4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miRNA基因芯片结果.结果 Ⅰ级、Ⅱ级、Ⅲ级、Ⅰ+Ⅱ+Ⅲ级、浸润性、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别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比较所得的6组差异表达基因中,has-miR-29b-1*均上调,has-miR-300、has-miR-923均下调.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有7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6个,下调1个.RT-PCR验证结果 与基因芯片结果 一致;4型膀胱癌细胞株中,T24细胞株RT-PCR验证结果 与基因芯片结果 完全一致.结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组织比较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其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浸润、进展密切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株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有一致的miRNA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84例膀胱癌患者,分析行膀胱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情况,比较两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控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84例病例中70例接受了原位新膀胱术,58例患者采取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48~89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7/58),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91.4%,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3.5 d;12例患者采取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28~80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7/12),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66.7%,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5 d。新膀胱取不同肠道重建与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回肠重建新膀胱较采用结肠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 370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9例患者在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其中9例患者在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同时并发其他多种类型恶性肿瘤。9例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1例,中位年龄55岁(49~67岁)。9例患者自移植术后至肿瘤首次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8~80个月),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在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基础上同时并发其他种类恶性肿瘤,其中:合并尿路上皮鳞状细胞癌2例,合并肉瘤2例,合并结肠腺癌2例,合并全身多处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合并膀胱低分化腺癌和微乳头状癌1例,合并肾嫌色细胞癌1例。9例患者中,7例患者术后随访32~172个月仍存活,其中2例于肿瘤诊断时因移植肾失功能而被切除并恢复血液透析治疗,其余5例移植肾仍带功能生存。2例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肿瘤转移,术后6个月内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移行上皮癌的患者可同时并发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肾癌有遗传和散发两种形式。近年来,国内外对遗传性肾癌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的报道较多。目前已经明确的4类遗传性肾癌包括希佩尔-林道病、遗传性乳头状肾癌、BIRT HOGG DUBE综合征、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借此提高对遗传性肾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0余年诊治脐尿管癌的经验,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4例,中位年龄52岁(31~77岁)。结果:脐尿管腺癌21例,小细胞癌1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初始症状(20/22,90.9%);行CT扫描16例,3例有钙化(18.75%);膀胱镜检查18例,均发现膀胱顶部或前壁肿物;22例患者中获随访20例(90.9%),中位随访时间28.0个月(3~184个月),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49.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2期患者与T3期及以上患者相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脐尿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病理分期相关;行CT和膀胱镜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局限性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复发和转移患者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血液净化疗法(BP)源于血液透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新的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其治疗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肾脏疾病的范畴,开始应用于医学各个专业中,特别是在危重症抢救及治疗上作用越来越突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多伴有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危重症之一。血液净化在其治疗上具有一些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近20年来,随着ICU的发展及治疗策略、方法的改进,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SAP的死亡率仍然在15%-25%,  相似文献   

8.
肾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局限性肾肿瘤的经典治疗术式,但是基于肾部分切除术对于适当的肾肿瘤病例可以获得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保留肾单位、减低术后肾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优势,2009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已经将肾部分切除术修订为T1期肾肿瘤的治疗方案[1]。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及其广泛的应用,小肾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肾部分切除术也越来越多地开展。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显著降低了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肾功能保护和肿瘤控制效果[2]。腹腔镜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当今骨科常见的疾病,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关于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于骨质疏松的干预代谢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关于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治疗药物的实验研究以及实验观测指标的选定等问题还在继续探讨研究中,本文就骨质疏松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2012年3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ill医生来华演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其中3例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7例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完成。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38~71岁,体重57~82 kg,ASA分级Ⅰ~Ⅲ级。术前均诊断为膀胱癌,拟施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扩大淋巴清扫+原位新膀胱手术。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麻醉诱导:除1例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外,其余9例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芬太尼3μg/kg静脉小壶注入,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4 mg/kg、丙泊酚1~2 mg/kg,患者入睡后给予罗库溴胺0.6 mg/kg。困难气道患者给与咪达唑仑1 mg、芬太尼0.1 mg、丁卡因50 mg气道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之后给予异丙酚及罗库溴铵。连接Ohmeda麻醉机机械通气,吸入空气与氧气体积比1∶2混合气体,流量2 L/min,潮气量为6~12 mL/kg,呼吸频率为10~20次/min,力图维持气道峰压<35 mmHg(1 mmHg=0.133 kPa),P ET CO2(呼气末CO2分压)<45mmHg。麻醉维持:持续吸入0.6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七氟醚、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h)和瑞芬太尼0.1~0.3μg/(kg·min),维持BIS值在40~60,术中间断按需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 mg/kg。手术体位为60°Trendelenburg(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头低、脚高+截石位)体位,双腿外展支起呈截石位。机器人系统位于两腿之间,支臂置于患者腹部上方。监测记录呼吸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数据、苏醒时间、出入量及术中并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342.9±303.4)mL;与气管插管后比较头低足高位及气腹后气道峰压升高;呼气末CO2增高;平均动脉压升高、中心静脉压升高;pH降低;2例患者气腹后15 min,呼气末CO2分压超过50 mmHg,动脉血气PaCO2高于60 mmHg,调整呼吸参数过度通气无改善,降低气腹压力小于15 mmHg后得以改善;5例发生呼吸性酸中毒;2例患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给予碳酸氢钠后纠正;2例患者术中血钾超过5.5 mmol/L,给与葡萄糖酸钙和胰岛素处理改善;5例患者发生多发皮下气肿,其中1例多局限于胸腹部,1例从面部到脚均有明显握雪感,同时伴发高碳酸血症和体温下降;2例患者下肢小腿肿胀;1例不全肠梗阻行空肠减压术;苏醒时间为(94.2±35.6)min(40~150 min)。结论: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为临床新开展的手术,由于庞大的机器、长时间气腹和过度的头低位,易发生酸碱失衡和离子紊乱,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需要经常给患儿行导尿术[1]。我们在多次的导尿操作过程中,总结出小儿导尿术中其特有的特点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现将在小儿导尿操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小儿解剖特点是膀胱的位置较高,新生儿膀胱常呈梨形位于耻骨联合之上,婴儿膀胱靠近腹前壁随年龄增长渐降入骨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毛囊周期中表达的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PCR检测小鼠毛囊生长期(出生后8、15 d,P8d、P15d)、退化期(出生后18 d,P18d)和静止期(出生后24 d,P24d)各时期TNFR-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毛囊细胞分化标记物AE13的周期性表达;TUNEL检测毛囊周期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4个时相点的皮肤中TNFR-1都存在不同强度的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呈现出一致的规律,即从生长期中期(P8d)到生长期末期(P15d)呈现高表达趋势,退化期(P18d)和静止期(P24d)表达减弱并维持较低水平表达。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TNFR-1表达在生长期主要表达于表皮层,毛囊的毛干和内根鞘以及毛母质,生长末期在外根鞘还出现明显表达;退化期在外根鞘、毛干及表皮层有表达,在次级毛芽出现很强的特异性表达;在静止期表皮层及杵状毛中呈现弱表达。AE13在生长期主要表达于表皮层以及毛干的皮质和毛小皮;退化期在毛干尤其是毛干基部端(即角质化区域和杵状毛形成区)强表达;在静止期弱表达于表皮层及杵状毛中。TUNEL检测凋亡结果显示:在生长期TUNEL阳性染色主要出现在表皮层,毛囊的毛干、内根鞘以及毛母质,生长末期还出现在外根鞘;在退化期出现在外根鞘、表皮层以及毛干基部端;在静止期P24d出现在表皮层、杵状毛、bulge区和皮脂腺。结论 TNFR-1表达于毛囊的各个时期,生长期中期到生长期末期呈现高表达趋势,退化期和静止期表达减弱并维持较低水平表达,其表达与毛囊细胞终末分化和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噬在顺铂引起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膀胱癌细胞T24为细胞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形成,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融合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fusion protein,GFP-LC3)的质粒的荧光聚集情况。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C3-Ⅱ的积累,检测顺铂能否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发生自噬。此外,蛋白质免疫印迹还被用来检测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下游相对分子质量70 000的核糖体蛋白质S6激酶(70 00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的变化,以及凋亡标志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的切割,之后利用3-(4,5-二甲基)-5-(3-羧甲基苯环)-2-(4-硫基苯)-2H-四唑盐复合物检测法[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MTS]观察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顺铂引起的膀胱癌细胞活力变化。本实验还使用了RNA干扰技术敲降LC3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显示相比对照组,顺铂可以引起膀胱癌细胞出现大量自噬泡。荧光显微镜观察GFP-LC3聚集程度,顺铂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LC3的结果发现顺铂组的LC3-Ⅱ含量随时间延长和顺铂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尤其是在48 h时,50与100μmol/L顺铂处理下LC3-Ⅱ/Actin(%)的灰度值分别升高了30和44,而mTOR/P70S6K的磷酸化也受到顺铂处理的抑制,在48 h,100μmol/L顺铂处理下其磷酸化条带几乎完全被抑制。MTS结果发现顺铂可导致细胞活力的丢失,在50和100μmol/L顺铂处理24 h时分别下降了12%和35%,而且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和顺铂联合处理组的细胞活力丢失大于单用顺铂处理的对照组(F=74.890,P<0.01)。RNA干扰实验显示,敲降自噬相关基因LC3,可减少顺铂引起的PARP剪切,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发现顺铂可以引起膀胱癌细胞T24发生自噬,并发现该自噬的作用能促进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人群中各类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及分布的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待受检的免疫血液学标本总计111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ombs试验(即抗人球蛋白试验)与微柱凝胶技术确定不规则抗体及其特异性。结果:在1113例标本中,确定血型不规则抗体总计59例,检出率为5.30%。59例血型不规则抗体中包括41例同种特异性抗体与18例温自身抗体。结论:本次研究检出的血型不规则抗体同我国其它地区及国外同类研究中的数据有着一定的差异,可见其发生存在一定的地域与人种特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血型不规则抗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产科住院患者进行红细胞输注的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妇产科符合红细胞输注指征的94例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4组:产科正常妊娠组(n=20)、产科病理妊娠组(n=32)、妇科肿瘤组(n=22)、妇科非肿瘤组(n=20)。4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采用日本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比较4组患者红细胞输注前与输注后24 h的Hb含量。结果 4组患者红细胞输注后24 h的Hb含量较输注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产科正常妊娠组输注后24 h的Hb含量较产科病理妊娠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肿瘤组输注后24 h内Hb含量高于妇科非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输注后临床均未见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合理及时地输注红细胞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的Hb水平,对于妇产科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流率在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严重程度及治疗决策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50例BPH患者作为BPH患者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用最大自由尿流率来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结果 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最大自由尿流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1,P<0.01)。结论利用尿流率能够正确判断前列腺增生症损害膀胱排尿功能的严重程度,并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断肢再植的临床效果及肢体成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35例断肢再植患者手术及术后的复健。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观察组加用中药口服。治疗后按照MRC系统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再植全部成活,MRC评价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减少术后高凝状态、吻合血管的应激性收缩、感染和局部血栓的形成作为断肢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线血液滤过透析利用online联机生产的置换液和常规CRRT设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的异同,为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方法选择我院ICU住院患者26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A组、B组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A组患者使用血液滤过透析机以及online置换液,B组患者使用CRRT设备和配制置换液。测定online置换液的电解质浓度以及内毒素,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及血气的变化,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Online置换液相关指标稳定,内毒素在各时点检测<0.1 u/mL,细菌培养阴性。2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素氮、肌酐、APACHEⅡ评分等均下降(P<0.05)。治疗后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滤过机和online置换液成本低廉、通用性广等突出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研究其变化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15例)和喉癌患者(33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并观察Th17/Treg在病变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正常人群比较,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reg细胞比率增高、Th17细胞比率减低(P<0.05);Thl7细胞比率与Treg细胞比率在健康人群显著正相关(P<0.05),在喉癌组,二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l7/Treg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结论喉癌患者体内Thl7细胞及Treg细胞比率增高,Thl7细胞在喉癌进展中更倾向于抑制肿瘤,Treg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对肿瘤的免疫抑制,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中,患侧切除的15例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而预防性切除的对侧15例中也有7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尿路上皮癌,预防性切除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率约为46.7%(7/1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存活13人,存活率86.7%。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一侧上尿路上皮肿瘤后,对侧上尿路发生上皮肿瘤的概率很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