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高征产妇截石位分娩后双下肢不同放法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将93例采用传统截石位分娩的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于分娩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先缓慢平放一侧下肢,3min后再放另一侧下肢,对照组则同时平放双下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后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变化的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双下肢平放前、后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小,对照组血压下降的程度较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6.25%,而对照组占2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产妇截石位分娩后,由截石位转变为平卧位时,采用下肢单腿缓慢平放法可使血压变化平稳,有效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TURP)后截石位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及对策.方法观察10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手术完成后,采用双下肢同时平放,记录体位改变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对象在改变体位后1min,3min,5min与术毕相比DBP、SBP和MA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改变体位1min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改变体位1min ,高血压病患者比无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截石位恢复到平卧位后应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待血压及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特别对于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头低臀高截石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55例患者,根据手术时期分为干预组(128人)和对照组(1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干预组采用改良头低臀高截石位,比较两组改变体位前后血压的变化,对比两种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在改变体位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干预组在改变体位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背丛神经受损、肩部疼痛和眼睑水肿明显高于干预组。讨论:改良头高臀低截石位的方法可以减少血压下降程度,避免背丛神经受损,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截石位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手术体位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截石位,实验组34例患者采取改良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术后视觉疼痛(VAS)得分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体位摆放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同一时间段视觉疼痛(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8%VS 20.6%),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阴式全子宫切除的患者采用改良截石位可有效稳定个体患者血压、心率,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对肾结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将108例PCNL 患者分为俯卧位组52例和改良侧卧位组56例。检测两组患者在截石位、改变体位、改变体位30 min以及术毕4个时段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改变体位30 min及术毕时,两组患者的血压较截石位均下降(P<0.05),俯卧位组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5);且俯卧位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改变体位30 min及术毕时段 较截石位下降且低于改良侧卧位组(P<0.05)。改良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碎石取石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俯卧位组(P<0.05);改良侧卧位组结石清除率高于俯卧位组(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PCNL对肾结石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出血少及手术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卢媛媛  陈玲 《中外医疗》2016,(30):30-32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该院方便选择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分别对患者体位摆放的舒适度和术后出现下肢静脉充盈度、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截石位进行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未实施前,清醒状态下对体位均呈舒适状态,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体位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例数中有28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8例下肢感觉异常,1例下肢运动异常;观察组50例数中有5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1例下肢感觉异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宋园华 《黑龙江医学》2021,45(8):873-874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应用于巨大子宫肌瘤(Huge leiomyoma uterus,HL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HLU患者76例(2019年1月—2020年3月),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019年1月—2019年7月37例为传统组,接受传统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2019年8月—2020年3月39例为改良组,接受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比较两组体位摆放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手术室医生术野暴露满意度、术后24 h下肢异常发生率.结果:体位摆放后,两组SBP、DBP、HR均上升,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室医生术野暴露满意度为97.44%高于传统组的78.38%,术后24 h下肢异常发生率为2.56%低于传统组的21.62%(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护理体位干预应用于HLU患者中,可稳定术中血压、HR,更好暴露术野,降低下肢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不同摆放法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术后单腿慢放)和对照组(两腿同时慢放),每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变化,以及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两组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的HR、SBP、DBP、CVP变化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HR明显增高,SBP、DBP、CVP均明显减少(P0.05),且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位改为膀胱截石位后1、3、5、10 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膀胱截石位术后下肢单腿慢放能够明显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幅度,确保围术期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式改良截石位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同一医疗组住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截石位组(对照组)76例,可调式截石位组(观察组)76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截石位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 h双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及术者对体位摆放方法的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改良截石位明显优于改良截石位,不仅有效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操作,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更为理想的体位摆放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体位与改良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改进传统手术体位摆放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成人患者64例,随机分成2组:传统组患者安置手术体位为截石位;改良组患者取平卧位,两侧髋关节外展,双下肢水平分开70°~80°。术中监测心率、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术后随访有无神经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结果:传统组较改良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肩背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改良组(P<0.05);改良组体位安置方便,术中手术野暴露满意。结论:改良体位可以预防和减少传统手术体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头低臀高截石位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头低臀高截石位,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后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对比两种不同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和改变体位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位改变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指标变化弱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后的头低臀高截石位在腹腔镜手术中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血压变化,降低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50)。对照组为传统截石位组,试验组为改良截石位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截石位摆放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上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可显著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高效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13.
孙启春 《中原医刊》2011,(13):70-71
目的观察膀胱截石位术后摆放下肢的不同方法对老年子宫脱垂行阴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子宫脱垂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术后采用单腿慢放,对照组采用双腿同时慢放。记录两组手术结束后,改平卧位前即刻(截石位)及改平卧位后1、3、5、10rain的心率、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结果体位改变后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与体位改变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体位改变后SBP、DBP、CVP、心率在对应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阴式手术后改变截石体位采用单腿慢放可减轻老年患者血压和心率的波动程度,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44例截石位手术患者,于2016年03月07日至2018年01月20日收治,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7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舒适度及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72例截石位手术患者的下肢舒适度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观察组0级高于对照组,而1、2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2例截石位手术患者的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2/72)低于对照组数据16.67%(12/72),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截石位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截石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还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截石位手术后容易导致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普外及妇科常用的截石位,也是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手术体位,对传统截石位进行改良摆放。结果:除8例术后12h出现轻度下肢疼痛,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摆放截石体位可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肛肠外科、泌尿科及妇科患者于全麻前后不同时机进行截石位摆放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全身麻醉下截石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全身麻醉前摆放体位)和对照组(100例,全身麻醉后摆放体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操作所消耗护士人力及时间、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需要1名护士为患者进行体位摆放,耗时2-3 min,省力,患者舒适度高;对照组需要2名护士同时为患者摆放体位,耗时7-8 min,较费力,术后舒适度不良。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相同。结论与传统的全身麻醉后摆放截石位相比,在全身麻醉前摆放截石位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赵祥 《中外医疗》2016,(31):80-82
目的 探析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与截石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肛肠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俯卧折刀位,对照组给予截石位,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40例,占97.56%,多数患者可在3 min内完成,对照组4例,占9.76%,耗时比较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88.5±10.1)次/min,收缩压(112±1)mmHg,舒张压(82±10)mmHg,血氧饱和度(94.5±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手术中俯卧折刀位的使用,比较理想,有效消除患者的羞涩感,患者配合度更高,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截石位手术实施隐私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10~2013-12间需手术体位为截石位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摆放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隐私保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前与体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护理服务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体位摆放后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截石位手术中隐私保护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89-3190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体位的摆放对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数字单双数分成两组,传统组安置手术体位为传统方法的截石位,改良组患者的截石位将患者臀部移至手术床缘10-15cm,髋关节屈曲成90°,膝关节弯曲90°,小腿呈水平位。术中检测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访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传统组较改良组血压、心率波动明显,手术野暴露效果差,术后并发症高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组体位安置患者舒适,术中手术野暴露满意,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了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膀胱截石位患者术后体位改变对血压变化影响。方法:选择取膀胱截石体位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于术毕予以采用被动运动法体位干预,对照组于术毕予以常规体位摆放。观察对比不同时间段(T_0、T_1、T_2、T_3)两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T_1、T_2、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T_2、T_3的血压观察指标与T_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和MAP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截石体位手术患者,在术后行被动运动干预后,可有效缩小体位改变前后的血压差,保持血压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