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肾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肾肉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因肺部转移灶行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梭形细胞肉瘤而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平滑肌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横纹肌肉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透明细胞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13例获得随访,存活7~132个月,获访者总的平均生存期为23.2个月。结论:肾肉瘤是肾肿瘤中的罕见类型,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速、易转移、预后差及生存期短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切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肾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局限性肾肿瘤的经典治疗术式,但是基于肾部分切除术对于适当的肾肿瘤病例可以获得相同的疗效,并且具有保留肾单位、减低术后肾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的优势,2009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已经将肾部分切除术修订为T1期肾肿瘤的治疗方案[1]。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及其广泛的应用,小肾癌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肾部分切除术也越来越多地开展。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显著降低了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肾功能保护和肿瘤控制效果[2]。腹腔镜  相似文献   

3.
中心型肾肿瘤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迅速发展,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LPN与肾部分切除术(openpartial nephrectomy,OPN)具有相似的近期和远期效果[1-6],而对于中心型肾肿瘤(central tumor)或肾门旁肿瘤(hilar tumor),因为肿瘤位置较深、与肾门血管关系密切,其技术操作难度明显增大,尤其是中心型肾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散发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临床病理特征、随访结果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9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56岁。同时性双肾癌37例,异时性双肾癌22例。43例患者双侧肾肿瘤均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仅行单侧手术治疗,5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59例患者共有122个肿瘤,106个肿瘤有组织病理结果,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主(93.4%)。中位随访时间62.1个月(4~277个月),其中39例患者(66.1%)无瘤生存,4例(6.8%)患者带瘤生存,16例(27.1%)患者死亡。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5%,5年总生存率为81.1%;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73.1%,5年CSS为64.8%。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干扰素治疗(P=0.036)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P<0.001)与良好预后相关。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是双侧散发性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治疗主要为保留肾单位手术;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肾癌患者均有较高的CSS;应用干扰素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与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罕见的肾肿瘤,来源于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残留组织,该瘤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上均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现将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5月收治的1例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案、术后生存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共收治胫骨转移癌患者16例,其中来源于肺癌5例、乳腺癌3例、膀胱癌2例,肾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各1例,来源不明者2例。肿瘤位于胫骨上段11例,胫骨中段4例,胫骨下端2例(1例患者双侧胫骨转移)。合并病理性骨折1例,其他未发生骨折者以Mirels评分评价骨折风险。16例患者中,15例接受手术治疗,共16例手术,包括9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髓内钉/钢板内固定术,6例肿瘤型膝关节置换术,1例截肢术。术前和术后均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还依据MSTS评分分析患者功能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回顾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14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1~72个月)。术后中位生存期7个月(1~72个月),半年总体生存率57.14%,两年总体生存率8.9%。术前病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的Mirels评分为(9.8±1.0)分;术前VAS评分(7.62±1.03)分,术后VAS评分(1.36±0.86)分;采用肿瘤刮除内固定手术方式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平均MSTS评分分别为(23.1±1.25)分和(21.0±0.63)分,所有患者均认为术后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胫骨转移癌十分罕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外科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结合术后放疗及全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及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组1),其中10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为无功能肾切除术;第二阶段自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行技术改良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组2),其中7例为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为无功能肾切除术。通过技术与装置的改进,如:应用单环装置、术中快速寻找到肾蒂、用腹壁悬吊技术来解决肝脏的遮挡等,切除标本后置入取物袋,在脐部切口与单孔装置一并取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者。组1中有2例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为手助腹腔镜手术;组2有1例加1枚辅助穿刺套管(Trocar)。组2相比组1手术时间缩短[(178.9±34.0)min vs.(220.6±51.0)min,P=0.04]。所有患者无血肿、感染、肠梗阻、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至3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肾切除术技术要求高,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技术改进,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学习曲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癌伴静脉瘤栓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长期预后情况。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共140名患者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静脉瘤栓取出术,其中肾静脉瘤栓80例,下腔静脉Ⅰ级瘤栓(肝静脉以下)41例,下腔静脉Ⅱ级瘤栓(肝静脉以上、膈下)13例,下腔静脉Ⅲ级瘤栓(膈上)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4名患者得到随访,随访率81.4%,中位随访时间20.5个月(1~96个月),末次随访时共47例患者死亡,1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肾静脉瘤栓以及下腔静脉Ⅰ~Ⅲ级瘤栓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43、40及27个月,所有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40.1%及47.2%,早期静脉瘤栓(肝静脉以下)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晚期瘤栓(肝静脉以上)患者[(54.1±4.8)个月vs.(26.9±5.7)个月,P=0.049)]。结论:肾癌根治性切除及静脉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早期瘤栓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显著优于晚期瘤栓患者。  相似文献   

9.
程浩 《大家健康》2013,(5):91-92
目的观察分析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118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均采取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8例患者中,以下段结石的治疗成功率最高,中段结石次之,上段结石治疗成功率最低,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成功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术后均无出现菌血症、断裂、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明显,尤其针对中下段结石的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9例盆腔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经体检发现者6例,有症状者3例,CT检查显示肿瘤内部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无特异性表现。9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5例行脏器联合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及圆形,核分裂相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CD34、CD99、Bcl-2、Vimentin阳性率为100%,对诊断有明确意义。患者的中位随访期为34个月,1例术后34个月死亡,余8例无复发。结论:盆腔SFT的确诊需要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多需联合脏器切除,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脏滑膜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肾脏软组织肉瘤,我院收治1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相关病理资料,并予以讨论。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6岁,主因反复右侧腰部酸胀6d于2013-11-06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部酸胀不适,呈阵发性,无向他处放射,无畏寒、发热,无明显消瘦、盗汗,无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症状。在我院门诊行彩超示:右肾门处巨大混合性肿块,大小约115 mm×87 mm×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原发性肾肉瘤的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例患者均行外科治疗,术后病理结果:平滑肌肉瘤4例、棱形细胞肉瘤各1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随访12-120个月,平均生存28个月。结论:原发性肾肉瘤是高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最多见,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唯一提高生存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肾结核发病情况的变迁及诊治原则。方法:选取2000年至201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临床肾结核住院患者239例,对其发病情况、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特征、既往肺结核病史及其他部位受累情况、晚期并发症、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B超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典型肾结核组145例(具有3种或3种以上症状),余为临床不典型结核组。结果:2000年至2010年间肾结核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89%,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农民及无职业者占48%。临床症状依次为尿频151例、尿急124例、尿痛120例、腰痛97例、血尿76例。典型组的主要表现为尿频133例、尿急116例、尿痛111例,而不典型组中,腰痛32例,为最常见的症状。既往结核病史或入院胸部X线片异常125例(52.30%),输尿管(77例)为主要合并受累部位。膀胱挛缩共30例(典型组26例,不典型组4例,P<0.05),对侧肾积水20例,单侧肾功能重度损害142例,血肌酐水平异常13例。198例行尿找抗酸杆菌,阳性95例(阳性率47.98%)。B超检查205例,明确诊断135例。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21例,余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临床肾结核发病高峰40~60岁,社会经济因素仍影响着结核病发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膀胱刺激症状,但不典型肾结核则主要表现为腰痛;既往结核病史可为泌尿系结核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尿找抗酸杆菌、B超仍为泌尿系结核的主要筛查手段,且手术对于中晚期患者仍属必需。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当今骨科常见的疾病,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关于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以及对于骨质疏松的干预代谢治疗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关于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治疗药物的实验研究以及实验观测指标的选定等问题还在继续探讨研究中,本文就骨质疏松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惊厥是由于脑功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其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病因复杂,本文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我科2000—2012年共检查甲状腺肿瘤手术标本526例,占同期甲状腺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85%,现就本资料作临床病理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75岁。良性肿瘤453例,男69例,女384例,平均年龄44岁;恶性肿瘤73例,男23例,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以"间断乏力、腹胀4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天"为主诉入院。乙肝后肝硬化病史4年,近半个月如厕起身双下肢有肿胀感,持续1~2分钟缓解。入院第2天,晨起排便起身后,突然出现双下肢胀痛无法忍受,活动受限,伴周身大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中,患侧切除的15例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而预防性切除的对侧15例中也有7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尿路上皮癌,预防性切除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率约为46.7%(7/1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存活13人,存活率86.7%。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一侧上尿路上皮肿瘤后,对侧上尿路发生上皮肿瘤的概率很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研究其变化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健康志愿者(15例)和喉癌患者(33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l7细胞比率,并观察Th17/Treg在病变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正常人群比较,喉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reg细胞比率增高、Th17细胞比率减低(P<0.05);Thl7细胞比率与Treg细胞比率在健康人群显著正相关(P<0.05),在喉癌组,二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l7/Treg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结论喉癌患者体内Thl7细胞及Treg细胞比率增高,Thl7细胞在喉癌进展中更倾向于抑制肿瘤,Treg细胞可能通过介导对肿瘤的免疫抑制,促进恶性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0余年诊治脐尿管癌的经验,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4例,中位年龄52岁(31~77岁)。结果:脐尿管腺癌21例,小细胞癌1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初始症状(20/22,90.9%);行CT扫描16例,3例有钙化(18.75%);膀胱镜检查18例,均发现膀胱顶部或前壁肿物;22例患者中获随访20例(90.9%),中位随访时间28.0个月(3~184个月),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49.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2期患者与T3期及以上患者相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脐尿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病理分期相关;行CT和膀胱镜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局限性脐尿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复发和转移患者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