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摘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 w前已行右肾切除术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IPO组在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6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 h处死大鼠抽取颈动脉血和切取左肾.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细胞凋亡率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细胞凋亡率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后处理对氧化亚氮合酶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后取肾组织检测氧化亚氮(NO)含量、氧化亚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进行中性...  相似文献   

3.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通过体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②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80min。缺血预处理(pre-con)组:3次短暂结扎冠状动脉(闭塞5min,再灌注10min,循环3次),其余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post-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通30s,结扎30s,重复3次,再灌注180min。3组均在缺血及再灌注同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实验结束,速取心脏处理测定梗死面积。③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re-con和post-con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肌酸磷酸激酶(CPK)均降低(F=40.13~91.26,q=5.52~18.67,P<0.05、0.01);pre-con和post-con组坏死面积占总面积之比均小于对照组(F=62.36,q=13.44、13.90,P<0.01);post-con组血清中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F=17.00、40.75,q=3.46、12.76,P<0.01)。④结论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具有相似的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方法]夹闭左侧肾动脉60 min后再灌注6 h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6),假手术组(Sham组,n=6)。测定血肌酐(Cr)浓度、尿素氮(Bun),检测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左肾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Cr浓度和血Bun浓度上升,达到(93.02±13.44)μmol/L和(15.58±0.56)mmol/L(P〈0.01),SOD活性下降为(185.87±17.68)U/mgprot(P〈0.01),MDA含量和MPO活性增加分别达到(4.09±0.34)nmol/mgprot、(0.90±0.07)U/g(P〈0.01)。与Sham组比较IPO组血Cr、Bun浓度、MPO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和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损伤明显,肾脏组织中NF-κB表达增强。与IR组比较,IPO组血Cr和血Bun浓度降低分别为(58.98±8.02)μmol/L(P〈0.01)、(9.45±1.03)mmol/L(P〈0.01),SOD活性升高为(230.90±9.19)U/mgprot(P〈0.01),MDA含量降低为(3.67±0.20)nmol/mgprot(P〈0.01),MPO活力降低为(0.78±0.06)U/g(P〈0.01),病理损伤减轻,肾脏组织NF-κB表达减弱。[结论]缺血后处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肾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抑制肾组织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中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心肌窦房结细胞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成年家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4组:正常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家兔在体窦房结细胞IR损伤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凋亡、Bcl-2和Bax蛋白表达极少;IPC、缺血后处理组较IR组窦房结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强,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弱;IPC组与缺血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数目、Bcl-2和Bax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IR损伤可诱导窦房结细胞凋亡,IPC、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提高Bcl-2蛋白表达同时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窦房结细胞凋亡,但两组干预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F组),按照瑞芬太尼的不同浓度1μg.kg-1.min-1、2μg.kg-1.min-1、4μg.kg-1.min-1又分三个亚组:RF1、RF2、RF4组,术中通过四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再灌注60min和120min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新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肌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I/R组大鼠的LVS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瑞芬太尼后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能得到改善。光镜下可见I/R组呈明显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RF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I/R、RF组心肌组织SOD活性较sham组下降,但是I/R组低于RF组(P〈0.05)。I/R组的MDA含量、CK-MB值明显高于Sham组,但低于RF组。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松茂  彭亚飞 《医学综述》2008,14(8):1229-123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心肌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它具有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后处理的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腺苷、一氧化氮和阿片肽增多、蛋白激酶的活化、线粒体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关闭有关。现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心肌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愈来愈引起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如何防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包括缺血性预适应(IPC)、药物性预适应、中药预适应几个方面。预适应能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对再灌注损伤提高耐受能力、明显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及川芎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及川芎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治疗组(I/R T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24 h时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同时留取肾组织进行匀浆,测定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与I/R组大鼠相比,I/R T组和IPO组大鼠的BUN和Cr均下降(P<0.01),SOD升高(P<0.01),MDA下降(P<0.01),CAT升高(P<0.05),TAC升高(P<0.01);与I/R T组大鼠相比,IPO组大鼠的BUN,Cr,SOD,MDA,CAT和TA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自由基的过度生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效应与川芎嗪治疗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促进了溶栓、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等再灌注疗法的广泛开展,由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引起的心脏损伤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心脏疾病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近期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及 Toll 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RL)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介导了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l)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3)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 24 min时,用血管夹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松开1 min,再灌注直至180min;再灌注结束后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法测心梗面积,用原位化学法(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各组心肌BCL-2及P-Stat3的表达。结果:(1)心梗面积:缺血后处理组(19.9±5.4%)较I/R组(29.9±4.6%)有明显减少(P〈0.05),(2)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l组明显增加(P〈0.05),(3)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I/R组(P〈0.05)。(4)各组的心肌BCL-2蛋白表达变化: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5)各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I/R组、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缺血后处理组的心肌P-Stat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的介导,上调BCL-2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再灌注加阿托伐他汀组(I/R AT组)。采用结扎、开放兔冠状动脉的方法,制作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0min,再灌注2h),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R组凋亡指数明显大于sham组(P<0.01),而I/R AT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减少(P<0.01)。②I/R组及I/R AT组Bcl-2蛋白表达百分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且I/R AT组的Bcl-2蛋白表达也较I/R组明显上调(P<0.01);I/R组及I/R AT组的Bax蛋白表达明显强于sham组(均P<0.01),但I/R AT组的Bax蛋白表达弱于I/R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数目,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时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强力宁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及超微结构变化为依据,观察强力宁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力宁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PK活性的升幅(P<0.01),同时,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提示强力宁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关注损伤后纤溶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1)S组,即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180min。(3)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结扎LAD 24 min时,用血管夹夹闭双侧股动脉5 min,松开1 min,再灌注直至180min。各组分别于结扎前、结扎30min、开放1h、开放3h取动脉血,5000转/min离心10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PA、PAI-1。结果:各组血浆中t-PA活性在缺血再灌期间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PAI-1活性呈进行性升高趋势,再灌后,与I/R组t-PA(200.11±11.89pg/ml)和PAI-1(22.03±1.74ng/ml)比较,I-PostC组能显著对抗t-PA活性的降低(375.63±26.87pg/ml,P〈0.01)和PAI-1活性的升高(18.12±1.20ng/ml)。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够改善纤溶/抗纤溶系统功能,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再灌流肾损伤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性缺血再灌流肾损伤的机理。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1h再灌流3h致肾损伤模型。结果:IR组血和肾组织中丙二醛及肾组织中WBC滞留烤,肾小管计分和Na+、Ca^2+肖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离体兔心Langendorf灌注动物模型,研究阿司匹林和维拉帕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离体兔心缺血40min后再灌注,分别取再灌注15、30、60、360min左室游离壁心肌,做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轻,而对照组改变明显。结论:阿司匹林和维拉帕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羟丁酸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20只SD大鼠离体Langendorff心脏,行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的方法,研究羟丁酸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与对照组(n=10)相比,缺血前期用含有羟丁酸钠300mg/L的K-H液灌注心脏,于再灌注期的冠脉流量(CF)显著增加,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明显下降,同时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蛋白含量都显著降低;再灌末,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羟丁酸钠对离体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相对提高了心肌组织内的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逐级再灌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离体豚鼠心工作模型,心脏缺血停搏120min后再灌注60min。再灌注时,对照组以5.39kPa常规压力行langendorff灌流15min,再转为工作心状态。实验组则在Langendorff灌注期间,逐级提高灌注压,分别以1.96、2.94和5.39kPa的压力各灌注5min。结果显示:控制性再灌注可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降低心肌肌酸磷酸激酶释放及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再灌注早期心肌细胞膜上的Na+-H+交换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