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脊神经后支离断术治疗腰椎术后腰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和病因。方法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腰椎术后腰痛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后支卡压,并进行了脊神经后支离断的共19例,统计了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改善及手术满意度。手术切口和脊神经卡压的位置关系。分析腰椎术后脊神经后支卡压的原因。结果 19例患者的术前VAS疼痛评分为(5.20±2.1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49.64±14.26),术后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为(1.64±1.0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12.64±4.16)。满意率为100%。经过统计发现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脊神经卡压位于手术切口的两端。结论脊神经后支卡压是腰椎术后腰痛的原因之一,正确的诊断和进行脊神经后支离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并发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疗效。方法对52例LDH患者进行分组,手术方式及内置物均相同,观察组27例,术后早期采取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单纯应用药物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痛、双下肢麻木、酸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其中通过合理规范的康复支持治疗,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明显改善LDH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对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及腰椎不稳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患者96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腰椎功能ODI评分(12.51±1.64)分,疼痛VAS评分(1.96±0.42)分;对照组护理后腰椎功能ODI评分(19.24±2.26)分,疼痛VAS评分(3.25±1.08)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更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由于对胃肠道的刺激和手术的创伤,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术后吸收热)、疼痛、恶心、呕吐、呃逆、腹胀等术后反应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原因,以防止并发症。方法 64例开胸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分析,了解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肺功能降低到术前的(39±14)%,术后第3~4天恢复相对较快,术后第8天恢复到术前的(62±10)%。硬膜外镇痛可降低疼痛评分、改善肺功能。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方式(F=4.13,P<0.05)、疼痛(F=28.02,P<0.01)、术后恢复时间(F=12.62,P<0.01)对术后早期肺功能有影响。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肺功能、年龄、疼痛等创伤应激反应都是影响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结论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氧疗,有效阵痛和控制感染,可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肺功能损害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氨酚曲马多片剂用于骨科腰椎术后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2例骨科腰椎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平行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方法,按1∶1的比例分别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当患者术后在麻醉作用尚未失效前为观察0点,并开始给药。观察组口服氨酚曲马朵片1片,12h后可重复给药。对照组术后将止痛泵接于硬膜外麻醉导药管上。共计给药时间为24h。并在24h的研究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给药前5min、给药后30、60min患者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按照神经行为评定(NRS)法之分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镇痛效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6例。结论氨酚曲马多片剂用于骨科腰椎术后疼痛治疗镇痛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已成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术后仍会出现如腰部、臀部或下肢的顽固性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或虽有暂时缓解而后又出现症状甚至加重。国内外报告LDH术后腰腿痛的发生率为5%~40%。  相似文献   

8.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于手术刺激的一系列动态反应。疼痛影响病人各系统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愈后,故术后镇痛势在必行。病人自控镇痛技术(PCA)是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一大发展,与传统肌肉注射镇痛相比,PCA更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较少引起病人夜间呼吸抑制,有利于病人术后全身情况的恢复等优点。近年来,我院对部分开胸术后患者采用了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镇痛期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术后疼痛是困扰骨科患者的一个主要问题,据统计70%的手术患者术后都有较明显的疼痛。疼痛可刺激心血管系统,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它还刺激内分泌系统,使可的松释放增加,使机体物质代谢增强,病人呈现消瘦,伤口愈合缓慢。为了降低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002年6月-2003年1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采取了音乐疗法,初步观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SNRB)对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86例单节段D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3例行PTED治疗,研究组43例增加SNRB治疗,观察两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腰椎滑脱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点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的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腰椎滑脱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P<0.05)。结论:PTED术联合SNRB术能够显著改善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降低腰椎滑脱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并总结有效减轻疼痛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00例青光眼术后发生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可有多种原因造成,主要有机体组织损伤、心理因素、术后加压包扎及手术切口、缝线、剪短的眼睫毛及消毒液刺激等;疼痛性质多样,主要为刺痛、磨痛和胀痛,患者疼痛程度于手术当日最重,术后1 d、术后2 d逐渐减轻,至术后3 d疼痛基本消失,手术当日、术后1、2、3 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给予疼痛针对性护理对策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疼痛可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甚至影响手术预后和术后康复。术后疼痛带来诸多并发症,如增加深静脉血栓及感染几率,使早期功能锻炼受阻、肢体活动度恢复不满意等,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我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术后疼痛患者  相似文献   

13.
1200例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 200例气管内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的原因,提出合适的防治策略。方法观察1 200例气管内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按0~3级评估);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不同手术类别、麻醉方法、性别、性格、血型发生术后躁动的比例;拮抗催醒、术后镇痛及拔管时机与术后躁动的关系。结果 258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1.50%。各种不良刺激所致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中疼痛占53.49%、气管导管刺激占30.23%、尿管刺激占8.91%、心理应激占3.48%、其他因素占3.88%。术后躁动发生率以胸外科手术病人最高,静吸复合全麻高于全凭静脉麻醉,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外向型性格者多于内向型性格者,A型血型者明显多于其他血型者;术毕使用拮抗催醒药易发生术后躁动;术后镇痛和苏醒前拔管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结论疼痛刺激是导致术后躁动最主要的原因。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和合理的麻醉管理,避免拔管时不良的躁动刺激,并给予充分的术后镇痛,可明显减少或避免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91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夜、术后72 h状态焦虑水平、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夜、术后72 h的状态焦虑水平、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镇痛药物副作用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缓解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刘杰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0):62-62
术后疼痛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机体对手术刺激的一系列动态反应过程,其结果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了众多的不良影响,也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多的重要因素.许多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都可能与术后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已行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及腰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8.78±2.32)分、腰椎功能评分为(2.85±0.31)分,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为(8.81±2.27)分、腰椎功能评分为(2.79±0.65)分,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38±2.07)分、腰椎功能评分为(5.74±1.38)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5.68±3.12)分、腰椎功能评分为(3.32±3.14)分,两组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肛肠病术后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有:①局部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手术刺激和损伤。②创面暴露,神经受外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③术后肛周水肿或局部感染。④便时肛门扩张,括约肌痉挛性收缩。⑤术后创面瘢痕压迫神经。⑥麻醉不满意或患者精神紧张,对疼痛高度敏感等[1,2]。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对痛觉的耐受能力等对术后疼痛也有很大影响。从解剖因素分析,由于肛门周围的神经和血管非常丰富,齿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对痛觉极为敏感,加之患者个体之间所需镇痛药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8.
后腹腔镜手术与经腰肋部开放手术后疼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与经腰肋部开放手术后疼痛的具体程度.方法 采用疼痛分级调查表进行前瞻性调查,后腹腔镜组手术患者72例,经腰肋部开放手术患者80例.分别记录患者术后回病房时、术后3~4小时、术后1天、术后3天的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回病房时、术后3~4小时这两个时段疼痛无明显差异;在术后1天、术后3天这两个时段有显著差异.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后第2天始较开放手术疼痛有明显缓解;在手术当天可能因为手术创伤、麻醉等原因仍有相当程度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它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条件的好转,人们生存环境、生存要求逐渐提高,术后镇痛势在必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01年1月至6月使用一次性镇痛泵(江苏扬州产)进行术  相似文献   

20.
普外科手术不可避免的会给患者带来切口的疼痛,术后疼痛是人体对手术刺激后的一种机体反应。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影响术后的恢复,要促进术后的恢复,必须解决术后疼痛的问题[1]。采取何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减少或者消除患者的疼痛成为护理人员研究的热点问题[2]。及时、准确地对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能够有效减轻疼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