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 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仰、生源、年级被分别引入不同的自杀态度分量表.女生比男生更加明确、理性、客观地看待自杀行为.非医学专业对自杀行为的歧视成分更多,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预防(Beta=0.237)并且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Beta=0.124),认为自杀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eta=-0.12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越消极.具有佛教信仰的大学生对自杀持相对宽容、同情的态度.结论 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相对明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并分析自杀态度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杀的总体态度为矛盾或中立态度;②自杀态度各因子与性别、年级和生活满意度存有显著差异;③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总分无显著相关;④支持利用、支持总分和抑郁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存在相关关系;⑤回归分析发现,抑郁、支持利用、生活满意度与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生活满意度、抑郁、支持利用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和自编就业压力问卷对70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70名(72.1%)大学生感受到了轻度以上就业压力,平均分为(2.26±1.42)分;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81人(12.4%);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自杀者的态度、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安乐死的态度平均分分别为(3.34±0.55)、(2.54±0.51)、(2.37±0.49)、(2.76±0.74)分;年级、专业、户籍、父亲职业、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影响(P<0.05);就业压力影响对安乐死的态度(β=-0.10,P<0.05);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对安乐死的态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β=-0.904、-0.412,P<0.01或P<0.05);而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β=0.265,P<0.01).结论 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就业压力与自杀态度可以预测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对某医药大学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医药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探讨与自杀态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自杀态度问卷(Q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自杀意念等测评.结果 主要影响因素为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利用率、家庭经济状况和客观利用度(β=0.19,0.11,-0.10,0.09);对自杀者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杀意念和社会支持度(β=0.15,0.08);对自杀者家属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主观支持和家庭经济状况(β=-0.10,0.09);对安乐死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习压力和性别(β=0.13,-0.11).结论 提示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58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64.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63.7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遇到自己无法解除的困惑时,他们首选朋友、父母的帮助,其后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有32.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只有8.38%的学生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结论虽然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知,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深层探寻原因,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水平,改变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有关误区,才能更好的保障、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和行为,以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自编关于心理咨询的情况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对某高校585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3.1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Х^2检验分析。结果64.10%的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功能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63.72%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很有必要;遇到自己无法解除的困惑时,他们首选朋友、父母的帮助,其后才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有32.58%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中心,只有8.38%的学生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结论虽然多数学生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知,但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知与行相互矛盾。深层探寻原因,提高高校心理咨询的服务水平,改变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有关误区,才能更好的保障、改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改进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问卷,对某高校随机抽取的4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认知上,41.5%的人对同性恋的概念理解正确,31.5%的人对同性恋的概念理解错误,27.0%的人不知道同性恋的含义;不同生源及年级对同性恋的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χ^2=6.298,后者χ^2=8.789,P均〈0.05)。在态度上,认为没有必要干涉别人的生活方式占56.0%,认为同性恋违背常理占7.0%,认为异性恋才是自然的占36.0%。对同性恋是朋友和家人的接受态度,可接受率分别为31.7%和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4,P〈0.01)。在同性恋不被接受的原因中,65.1%认为是观念保守,10.0%认为是害怕传染疾病;男女生对同性恋不被接受的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6,P〈0.05)。结论大学生缺乏对同性恋的正确认知,需要进一步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对同性恋态度宽容,但对朋友和对家人是同性恋的接受程度低且有差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正确认知有助于他们对同性恋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1—12月对北京地区6所高校的1186名在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186名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307人,自杀意念平均为(9.61±6.48)分,占25.8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业类别、专业满意度、独生子女状况、家庭和睦状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学校是否设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大学生有无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表现为文史类专业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艺体类的2.08倍,独生子女中有自杀意念的比值是非独生子女的1.40倍,而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家庭和睦以及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比例分别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及学校未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大学生的0.68、0.49及0.59倍。结论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较高,高校应加强自杀预警和干预体系,降低自杀意念,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高职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心理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3所高职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94名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对自杀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居多。不同性别、专业的高职学生对自杀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源地进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两个回归方程。结论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预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泸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泸州市3所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1.0%。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和共用针具"、以及"母婴传播"的知晓率较高,>90%以上;而学生对"目前艾滋病感染有无可靠的检测方法?"、"同性恋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献血/输血者是否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几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61.1%、58.8%、53.1%和44.6%。生源、学校、年级、月生活费及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对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得分有影响。结论该地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仍有待提高,高校尤其是非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开设性教育课程,以加强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来自农村家境较差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青少年生活事件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普通高校3517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一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女性、单亲家庭、有躯体残疾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96%、23.79%和2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5.3%、0.5%和0.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医学和理学专业、单亲家庭、成长过程中在家所受的体罚多、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系不好、父母亲曾有过自杀行为及有过自杀计划。结论在校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关注特殊群体,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进行调查,为今后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月~12月,对陕西省某军校医学专业学员242例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影响艾滋病知识合格率的因素及相关态度进行分析。结果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79.3%,学员对于艾滋病的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9%和96.7%。参军时间不同、对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宣传持不同态度的学员艾滋病知识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艾滋病知识合格率整体较高,但仍认识不够全面,并有部分学员对艾滋病人存在偏激、歧视的态度。所以应对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行为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职工对参加医疗保险的态度、医疗保险的知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和上海的铁路职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对医疗保险持赞成和基本赞成的占80 .78% ,对医疗保险知识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占 2 3.72 % ,对医疗保险态度的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 ,对医疗保险知识的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及职业状况。结论 :绝大多数人对实施医疗保险是支持和赞同的 ,但人们对医疗保险的知识普遍较匮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信阳市在校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方法 于2021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信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学生1 219名,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为(17.02±3.95)分,态度平均为(86.71±9.20)分,危险行为平均为(11.30±2.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级(β'=2.014)、专业(β'=-0.291)、生源地(β'=0.109)、性行为史(β'=0.765)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年级(β'=0.096)、专业(β'=-0.180)、生源地(β'=0.281)、性行为史(β'=0.369)、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β'=0.281)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态度状况影响因素。性别(β'=0.638)、年级(β'=0.142)、专业(β'=-0.242)、生源地(β'=-0.357)、性行为史(β'=-0.65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β'=0.257)、艾滋病知识评分(β'=-0.276)、艾滋病态度评分(β'=-0.307)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危险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各项影响因素加强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有效提高在校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水平,减少高危行为发生,促进艾滋病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