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职业、婚姻及家庭关系现状,为预防HIV播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分析方法,对边境地区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1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公职人员4例,务(农)工109例;有配偶82例,独居39例;夫妻双方和孩子都是HIV/AIDS感染者1户3例,夫妻双方均是感染者8户16例,单亲家庭孩子感染者2例。结论已婚男性务(农)工人员是云南边境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主要人群,非婚和婚内性行为感染HIV正在增加,跨国婚姻嫁入国内感染HIV的情况不容忽视,有性行为能力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性对象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是HIV性途径传播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农村艾滋病流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现状,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周口汤庄乡6个行政村的150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67%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5.33%的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0.00%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家庭功能不同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其家庭功能状态越好.应积极倡导开展适合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庭关怀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 and AIDS,PLHA)社会支持和自我歧视状况,以进一步寻求相应的有效对策,降低社会对PLHA的歧视和PLHA的自我歧视,同时也对今后在社区及重点人群中开展HIV/AIDS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策略等提供有益的依据和建议。[方法]对128名18岁及以上确诊HIV/AIDS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自我歧视行为总均分为(19.93±4.64)分(范围12~36分),半数以上PLHA存在自我歧视行为/自我歧视倾向。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与PLHA自我歧视相关的因素是孤独及消极自我形象(R=0.593,R2=0.351,F=21.285,P=0.00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PLHA显著缺乏社会支持并存在较强孤独情感和自我歧视。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HIV感染者和病人经济状况及医疗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贤彬  王冬梅  陈清峰  韩孟杰  沈洁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51-1852,1855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状况、求医行为和医疗需求,为制定相关的救治救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HIV感染者和病人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HIV感染者和病人122例。HIV感染者和病人以经静脉吸毒为主,其次是性接触和血源感染。调查发现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在感染HIV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明显下降,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感染HIV后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和巨额的医疗费用。HIV感染者和病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而医疗费用主要由自己承担。[结论]HIV感染者和病人在感染HIV后经济收入明显减少,医疗需求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菏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及支持体系。[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歧视及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健领域中艾滋相关偏见与歧视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及众多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欧洲联盟资助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为期1年的行动性研究以探索如何降低医疗保健领域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回顾了偏见与歧视的概念以及UNAIDS提出的医疗保健领域艾滋相关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本研究中的偏见与歧视的操作定义及范畴,并给出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框架。  相似文献   

7.
田丽春  姜润生  胡世云  张开宁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08-3809,3814
[目的]医疗保健领域中艾滋相关偏见与歧视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及众多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欧洲联盟资助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为期1年的行动性研究以探索如何降低医疗保健领域的偏见与歧视。[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自身变化量比较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干预的医务人员的知识总分比没有经过干预的医务人员高1.70分(P﹤0.01);对HIV阳性人群的接受程度高于未经过干预的医务人员(OR=1.98,P﹤0.01);未经过干预的医务人员愿意为HIV阳性患者提供卫生服务的比例低于被干预的医务人员(OR=0.41,P﹤0.01)。[结论]干预包对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对降低医疗服务中的歧视性行为效果尤为显著。尽管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部分医务人员HIV/AIDS专业性知识和防护技能还存在可提高的空间。医务人员对HIV感染者/疑似感染者的深层次权利的认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HIV感染者/AIDS病人管理模式。[方法]通过三级卫生网络对2007~2008年存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医学随访和管理。[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流调(首次随访)率从21.13%上升到91.90%;随访率从28.99%上升到52.23%;CD4+检测率从26.19%上升到40.64%。[结论]运用三级卫生网络可以有效管理艾滋病的传染源,减少新发感染和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9.
李莉  李慧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625-626,630
[目的]调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有效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42名河南省县、乡、村三级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级职称艾滋病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显著多于初级职称人员。有子女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无子女人员。男性、40岁以上和高收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别多于女性、30岁以下和低收入人员。(2)一般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多于艾滋病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显著少于艾滋病医护人员。[结论]职称、性别、年龄和收入影响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应改善年轻、低职称和低收入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漆光紫  黄高明  庞雅琴  李阳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736-3737,3739
[目的]了解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位于广西HIV感染高发区的某医学院9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6.8%的调查对象知道艾滋病有传染性,96%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97.8%知道性接触会传播艾滋病,89.7%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91.2%表示如果得知自己认识的人是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会继续跟对方交往。但仍有75.2%的学生认为HIV携带者即为AIDS患者,22.5%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47%认为应该限制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入学、就业等机会。[结论]HIV感染高发区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和消极态度,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卫生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耻辱感现状,影响因素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对耻辱感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流出地选择返乡流动人口454人,利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调查了解其耻辱感现状及相关情况。[结果]37.7%的调查对象艾滋病耻辱感高,耻辱感与年龄明显相关(r=0.19,P﹤0.01)。艾滋病认知水平经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但耻辱感也随之增高。接受健康教育的调查对象中,高耻辱感比例为45.8%,高于未接受者(P﹤0.01),不愿意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者中,高耻辱感比例达45.8%,高于愿意接受者(P﹤0.01)。[结论]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认知水平,但未能降低或消除耻辱感,调整和改进干预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金芳  白立石  李红霞  辛天义  任海英  周玲  曾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06-3407,3412
[目的]探讨既往有偿献血HIV/AIDS家庭的社会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随机地访谈HIV感染者/AIDS病人家庭155户,通过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并对影响HIV/AIDS家庭的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作路径分析。[结果]影响HIV/AIDS家庭的社会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是否有AIDS症状,社会歧视指数,劳动力下降指数,家庭人均收入减少指数,艾滋病的认知指数。是否有AIDS症状和社会歧视指数对社会心理压力的影响较大。[结论]延缓艾滋病人的疾病进展,政府和社会要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减少歧视,改善艾滋病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境遇,增强病人与艾滋病斗争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